發射成功!馬斯克再創歷史,SpaceX開啟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

2020-12-07 懂球帝官方

三天前,SpaceX 首次載人航天因為天氣原因推遲。昨天 SpaceX 的星際飛船 SN4 原型機又在測試中爆炸,給今天的載人發射蒙上了一層陰影,但並沒有影響這次歷史性的航天任務。

美國東部時間 5 月 30 日 15 時 22 分,兩位太空人乘坐著 SpaceX 載人龍飛船,在獵鷹 9 號火箭的助推下離開地球,一道絢麗的煙火劃破長空,闖進了那個深邃的良夜。

在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這個見證了阿波羅 11號的登月者飛船和首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升空的航天聖地,再次見證了歷史性的時刻:人類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

這是史上首次上由民營企業研發的火箭和飛船將太空人送入地球軌道,也是自 2011 年美國最後一架太空梭退役後,首次在美國本土執行的載人航天任務。

馬斯克創立的 SpaceX,在人類航天史上留下了一座新的裡程碑,一如當年在月球踏出第一步的阿姆斯特朗。就像 NASA 局長 Jim Bridenstine 所說:這開啟了人類航天的新時代。

從這一刻起,我們距離太空旅行、重返月球、移民火星,距離那些浩瀚蒼穹中的群星,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01 SpaceX 首次載人航天,馬斯克埋下哪些彩蛋?

這一刻,SpaceX 的載人龍飛船已經脫離了二級火箭,獨自在太空中飛行,由飛船的太陽能電池板來供電,向著國際空間站靠近。

而這次發射的另一個主角獵鷹 9 號,在升空的 2.5 分鐘後一級火箭就已經脫離主體,降落到了大西洋的一座無人回收平臺上,這個平臺的名字很特別,叫做「當然我還愛著你 」(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

SpaceX 載人航天任務示意圖. 圖片來自:BBC

如無意外,在十幾個小時之後兩位太空人將打開艙門進入空間站,與現在空間站裡的三位太空人相遇。

他們將在空間站停留 30 天到 119 天,具體時間取決於龍飛船的狀態和新一代飛船載具的進度,在此期間兩位太空人還有可能進行太空行走。

對於 SpaceX 來說,這是成立 18 年來最重要的一次發射任務。而善於營銷的馬斯克,早已經把每一次重要的發射任務變成一場「太空大秀」,而這首次載人航天的亮點當然也不少了。

強勢植入的特斯拉

你可能還有印象,兩年前首次發射的 Space X 獵鷹重型火箭上,搭載著一輛櫻桃紅的特斯拉 Roadster 跑車,身穿太空衣的假人 Starman 坐裡面,車內無限循環著 David Bowie 的《Space Oddity》,十分浪漫。

雖然這次馬斯克沒有把特斯拉送上天,但也沒放過給自己公司打廣告的機會。

兩位太空人抵達發射臺所乘坐的擺渡車,正是一輛印著 NASA  logo 的白色 Model X , NASA 局長 Jim Bridenstine 還親自發推來給這輛車吆喝。

乘坐擺渡車登上發射臺一直是 NASA 的傳統,比起過去的擺渡小巴,這次的 Model X 顯然更加拉風。這輛 Model X  的車牌 「ISSBND」意為國際空間站,也表明了這次任務的目的地。

而乘坐特斯拉登上 Space X 火箭,無不在提醒著人們,誰才是這場歷史性發射的主角。

在太空重聚的老搭檔

飛船上的兩位太空人,分別是鮑勃·本肯(Bob Behnken)和道格·赫爾利(Doug Hurley),這兩位都有著非常豐富的飛行經驗,都能駕駛太空梭。

鮑勃·本肯(左)和道格·赫爾利

空軍出身的鮑勃·本肯曾兩次搭乘奮進號太空梭進入太空,期間進行過 6 次、超過 37 小時的太空行走,並在在 2012 年至 2015 年期間擔任 NASA 的首席太空人。

而道格·赫爾利曾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飛行員,在 25 種不同類型的飛機上累計有 5500 多個小時的飛行記錄,在 2011 年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退役前最後一次的太空之旅,赫爾利就在其中

這兩位太空人的緣分可不淺,兩人都是在 2000 入選 NASA 的太空人部隊,還曾兩次一起乘坐太空梭執行任務,在太空中共同度過了近 1400 小時。

因此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還相互見證了彼此的婚禮。早在 2018 年本肯和赫爾利就已經被選中執行這次的載人航天任務,兩年間他們一直在為再次登上空間站做準備。在發射前,兩位太空人已經隔離了一段時間,這倒不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而是每次航天任務的常規流程,以確保太空人以健康狀態進入太空,因為即使是感冒這樣的小病,在太空中可能也會引發大問題。難怪有人說,在全球疫情蔓延的今天,在地球上方 400 公裡飛行的國際空間站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好萊塢設計師打造的太空衣

值得一提的還有兩位太空人身穿的太空衣,這次 SpaceX 專門為這次載人航天設計的新款太空衣。

新款太空衣比起舊款要輕便不少,外觀簡潔時尚,更加接近科幻電影中的太空服設計。

同時太空衣採用了特殊面料,具有耐壓、冷卻和阻燃等功能,手套可以操控觸控屏。頭盔則是 3D 列印而成,集成了遮光罩、耳機麥克風,以及通風降溫系統等功能。

這套太空衣的外觀設計,是由好萊塢著名的服裝設計師 Jose Fernandez 親自操刀。他曾為《神奇女俠》、《美國隊長 3》、《超人大戰蝙蝠俠》等多部超級英雄大片設計服裝,《復仇者聯盟》中滅霸的盔甲就出自 Jose Fernandez 之手。

此外這款太空衣的配色,則參考了馬斯克的意見,作為一個科幻小說迷,馬斯克的審美還是不錯的。

使用觸控螢幕的載人龍飛船

這次發射的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可以說是決定此次載人航天成敗最關鍵的部分。

這是史上第一艘由私人企業研發並發射成功的飛船,由貨運版的龍飛船改造而成,最多可搭載 7 位乘客,是目前載人能力最強的航天飛船,運力已經和太空梭不相上下。

而過去或現役的飛船,無論是美國的阿波羅飛船、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還是中國的神舟飛船,可以搭載的人數都不超過 3 人。

飛船內容的設計風格比較簡約,包含了一排懸掛式座椅和觸控屏,道格·赫爾利表示這些座椅就像賽車的真皮座椅般舒適。

這艘載人龍飛船控制系統罕見地採用了觸控屏操控,兩位太空人花了大量時間專門訓練穿著新款太空衣,用特殊手套與觸控屏進行交互。

過去 NASA 的太空船一直是靠全手動的機械控制,這一設計在過去 39 年從沒更新過。

SpaceX 用觸控屏來取代按鍵、撥動開關和控制杆等 2000 個斷路開關,就像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智能化程度更高,操作更簡單,甚至能實現自動對接空間站。

不過為了保險起見,載人龍飛船還是保留了機械控制系統,必要時太空人可切換為全手動控制。

超級天龍座(Super Draco)發動機.

而飛船的動力,由16 臺天龍座(Draco)發動機提供。而逃逸系統則配備了 8 臺超級天龍座(Super Draco)發動機,均採用了冗餘設計,即便任何 1 臺發動機發生故障也不會影響正常飛行。

SpaceX 讓 NASA 省了近 300 億美元

SpaceX 載人航天任務對 NASA 來說同樣意義重大,這意味著 NASA 或許很快不用再忍受俄羅斯的天價飛船票了。當初美國終止太空梭計劃,就是因為成本太高了。

可沒有了自己的太空梭,NASA 只能讓太空人乘坐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往返空間站。

壟斷市場的俄羅斯當然要狠宰美國一筆,於是飛船票從 2000 萬美元飆升到了現在的 9000 萬美元,NASA 這幾年光是買船票就花了 30 多億美元。

美國最後一架太空梭亞特蘭蒂斯號.

而 SpaceX 的飛船票只需要 5500 萬美元,而且每次發射還能搭載更多太空人,如果滿員成本還能進一步降低。

過去太空梭每次任務成本約為 15 億美元,SpaceX 載人航天的單次價格僅為 1.6 億美元,性價比非常高。

其實在引入私人企業開發太空飛行器時,NASA 曾計劃用戰神一號火箭和獵戶座飛船,來將太空人送上空間站。

NASA 估計這套系統開發成本 245 億美元,而另一項分析指出,實際成本可能高達 345 億美元。

那麼 NASA 在 SpaceX 和波音兩家載人飛船承包商上投入了多少錢呢?來自第三方機構的數據顯示,大約 50-66 億美元,其中波音拿到的資金幾乎還是 SpaceX 的兩倍。

此外 SpaceX 的低成本還離不開可回收重複使用的設計。

與傳統的載人航天飛船不同,載人龍飛船的逃逸引擎並沒有設計在返回艙頂部,而是直接集成在可重複回收的飛船中,這樣 SpaceX 就能完全回收飛船。

獵鷹 9 號火箭回收.

此外科普博主(太空精釀)指出,這次發射的獵鷹 9 號 Block 5 火箭,理論上可實現近 100 次的回收,即便不經過大修保養也能連續回收 10 次,利用的二手獵鷹 9 號報價還能打折。

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和龍飛船,大大降低了發射成本。

02 現在還不能說 SpaceX 載人航天已經成功了

雖然現在載人龍飛船從發射到分離一切順利,但要說 SpaceX 首次載人航天任務已經成功還為時尚早。

針對這次載人航天任務,NASA 制定了許多嚴格的標準。只有當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後進入指定軌道,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並安全將太空人帶回地球,這次的任務才算成功。

而在發射之前,SpaceX 的飛船和火箭也要通過各項嚴格測試,以向 NASA 證明自己能順利完成任務。

比如 NASA 規定 SpaceX 飛行器造成太空人嚴重受傷或死亡的機率不能超過 1/270,這是前所未有的高標準。

要知道過去太空梭成員損失率的上限也只是 1/90,俄羅斯聯盟號飛船的要求則為是 1/110。

而實際上,在過去太空梭 135 次任務中,有 2 次發射失敗,犧牲了 14 名航天員,發生事故的概率為 1/68。

為了應對發射任務可能遇到的意外,SpaceX 不久前還故意炸掉了一枚價值 5000 萬美元的獵鷹 9 號火箭,來測試載人龍飛船的逃逸系統。

獵鷹火箭引爆現場

原本載人龍飛船返航時應用打算利用逃逸系統的超級天龍座發動機進行反推著陸,但 NASA 認為反推著陸技術風險過大,最終取消了這個方案,還是沿用原來的傘降方式。

此外由於逃逸發動機一直搭載在載人龍飛船上,因此從發射到進入地球軌道的全過程中,太空人都可以隨時通過逃逸系統進行逃逸,進一步保障了太空人的安全。

載人龍飛船的測試也並非一帆風順,在去年 4 月份,龍飛船在進行 SuperDraco 發動機地面測試時發生爆炸,整個龍飛船被炸毀。這也讓首次載人發射再次推遲。

閥門鬆動導致 SuperDraco 爆炸

儘管一波三折,最終 SpaceX 還是滿足了 NASA 的嚴苛要求,這也意味著載人龍飛船有著更高的安全性,希望數十天後能在大西洋傳來他們平安歸來的喜訊。

03 商業載人航天的新時代來了

為什麼說 SpaceX 載人航天發射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因為 SpaceX 將集齊人類航天事業的三座聖杯:入軌發射、太空對接、載人航天。隨著商業航天的崛起,會把人類航天史帶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載人航天的市場化,有望讓更多人體驗到商業太空旅行服務。目前包括維珍銀河、藍色起源在內的多家民營航企都開始出售太空旅行門票,而 SpaceX 在 2018 年就揭曉了首位月球旅客,日本億萬富翁前澤友作。

馬斯克與 SpaceX 首位月球旅客前澤友作

而 SpaceX 無疑能從 NASA 手上拿到更多的載人航天訂單,獲得更充足的資金。這也讓馬斯克的移民火星的終極計劃,看起來不再是空談。

馬斯克曾表示 ,Space X 計劃在 2022 年發射至少兩艘貨船到火星,旨在為日後的太空飛船提供能源、採礦技術和生命支持系統。而搭載太空人登陸火星的計劃在 2024 年完成,並在 2050 年之前將 100萬人送上火星。

這個時間表如今看來也不太樂觀,但至少商業載人航天的成功,讓 SpaceX 在技術和資金上,都有了更充足的準備。

對於 NASA 來說,在載人航天上省下的經費,能更好地支持深空探測的任務上。這讓我們有一天真的可以穿越星際,探索太陽系之外的星辰大海。

04 從三射三爆到改寫人類航天史,源於他們不滅的好奇心

在 2001 年的某一天,已經成為億萬富翁的馬斯克瀏覽 NASA 的網站,希望找到一些找到些關於火星探索的詳細計劃,然而卻一無所獲。

這讓他開始擔憂人類已經失去了開疆拓土的雄心壯志,也成為馬斯克創立 SpaceX 的初衷。2002 年 5 月,馬斯克在加利福亞州的一間倉庫成立了 SpaceX ,打算自己研發火箭。

馬斯克.

不過馬斯克得到最多的,是各種嘲笑和質疑。即便後來 SpaceX 憑藉獵鷹 9 號拿到了 NASA 的訂單,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還是公開表示 SpaceX 不靠譜,馬斯克在談到此事時還曾一度落淚。

在過去 18 年裡,馬斯克既是聚光燈下的焦點,也主動承擔了外界對 SpaceX 的質疑。在這次載人發射前,馬斯克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我是項目總工程師,如果此次發射一切順利,那都是 SpaceX 和 NASA 團隊的功勞,但如果出了問題,那就是我的錯。

知乎上一位網友曾在 2018 年這樣總結 Space X 成立以來的經歷:

02 年馬斯克創立 spaceX,當時有人說他是投機騙錢皮包公司肯定見不到真火箭;

06 年-08 年獵鷹 1 號連炸三次,當時有人說私人航天毫不靠譜肯定成不了;

10 年的時候推出獵鷹 9 號,當時有人說這小破發動機多發並聯可靠性還要不要;

11 年獵鷹重型向外發布,當時有人說 27 臺並聯 N1 再世不放炮仗你敢信;

12-14 年的時候試驗蚱蜢火箭,當時有人說不用降落傘狂風支筷子就是異想天開;

15 年的時候回收失敗兩次火箭爆炸一次,當時有人說回收無望路線錯誤得不償失;

16 年的時候海上回收繼續失敗兩次,當時有人說就算陸上能成海上不行損失運力還是沒意義;

16 年中獵鷹 9 號海上回收受損,當時有人說這回收受損拆解大修成本不堪設想;

16 年 9 月地面測試火箭爆炸,當時有人說新興公司管理混亂擴張無序果然不行;

現在是 18 年 2 月,雖然暫時沒有發生什麼事,周小平同志賭命說 spaceX 必將完蛋。

那麼在 2020 年的現在,要如何評價 SpaceX 這家公司?無需多言,看看下面這些成就就夠了:

世界現役第一運力火箭

世界唯一可回收復用火箭

世界唯一可回收復用整流罩

世界唯一可回收復用貨運飛船

可回收復用載人飛船

世界唯一在建大型低軌衛星通訊網絡

世界唯一在研大型星際飛船

而今天過後,這個列表又將再添一枚勳章。

為什麼馬斯克以及一眾科學家、工程師要執著地去探索遙遠的太空,或許他們都和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都是同一類人,擔心人類如果總是選擇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前進,那麼群星就會變成遙不可及的幻夢。

其實在 1968 年的經典科幻電影《2001 太空漫遊》中,已經道出了答案:

徵服可能會受挫,但好奇從未停息。

(題圖及部分配圖來自:SpaceX)

原文連結

相關焦點

  • SpaceX龍飛船完美海面濺落!商業載人航天時代開啟
    美國東部時間周日下午2點(北京時間8月3日凌晨2點),執行首次載人試飛任務的 SpaceX 龍飛船成功降落在大西洋海面上,這成為商業載人航天又一壯舉! 這是龍飛船首次執行載人飛行任務,這也標誌著世界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的開始!SpaceX首次載人航天任務完美收官,馬斯克發文表慶祝想必Bob Behnken在昨日早已按捺不住將要返回地球的激動心情,「我的行李已經打包好了,準備返航」。
  • 載人航天裡程碑時刻!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成功發射,馬斯克讓...
    這也是首次經批准的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標誌著商業載人航天的重要裡程碑。    點火2分36秒後,龍飛船與一級火箭分離。2011年7月,「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成功執行最後一次任務後,太空梭正式宣告退出歷史舞臺。  在此之後,美國的載人航天陷入了近10年的空窗期。由於缺乏載人太空飛行器,美國太空人只能搭乘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費用昂貴不說,「寄人籬下」使得國際空間站中NASA太空人的數量也受到了限制。
  • 首個商業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開啟人類航天新時代
    這是人類第一次以可回收火箭低成本地實現載人航天,也是第一次私人公司實現載人航天,其歷史意義再怎麼誇大也不為過。人類航天新時代到來了!人類新的時代到來了!,不到一年時間發射了第一顆商業衛星,又用了不到一年時間發射並回收了貨運飛船,又過了不到兩年往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
  • 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返回地球!開啟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丨熱公司
    當地時間周日下午2點,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返回地球,再次創造歷史。今年5月,美國太空人鮑勃·本肯和道格·赫爾利搭載龍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SpaceX成為首個將太空人送入太空軌道的私人公司。龍飛船的試飛成功,標誌著美國恢復了從本土發射太空人的能力。自從2011年太空梭項目結束以來,美國一直缺乏從本土將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的能力。
  • 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圓滿成功
    的載人航天任務,也是一個新的突破,標誌著美國的載人航天向著常規化發射邁出第一步。這次發射的成功,給美國的航天事業帶來了新的希望,以後常規化發射,不用再「寄俄籬下」了。SpaceX,卻已經書寫了歷史。剛剛發射的、載有4名太空人的龍飛船,不僅意味著美國和NASA再次恢復載人航天能力,也標誌著商業航天走向了新時代。
  • 馬斯克開創新紀元!SpaceX全球首次商業載人發射的背後……
    如同自己置頂推特裡的歌詞:「張開眼睛,仰望天空」(Open your eyes, look up to the skies)一樣,當地時間5月30日,美國SpaceX公司「掌門人」馬斯克,促成了全球首次商業載人試航的成功,書寫了又一項傳奇。
  • Space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在即,全民太空時代即將開啟
    ,這將結束NASA在載人航天領域長達9年的中斷。此次發射對馬斯克、SpaceX和NASA來說都至關重要。如果此次發射成功,將標誌著在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發展過程中,實現了新的裡程碑,未來將會使得太空旅行價格更低。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人稱鋼鐵俠,1971年出生於南非,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獲經濟學和物理學雙學位。
  • 載人航天裡程碑時刻!SpaceX首次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成功發射
    這也是首次經批准的正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標誌著商業載人航天的重要裡程碑。2011年7月,「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成功執行最後一次任務後,太空梭正式宣告退出歷史舞臺。在此之後,美國的載人航天陷入了近10年的空窗期。由於缺乏載人太空飛行器,美國太空人只能搭乘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費用昂貴不說,「寄人籬下」使得國際空間站中NASA太空人的數量也受到了限制。
  • 發射!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飛行成功,馬斯克將改寫人類航天史
    ,11月16日SpaceX公司載人龍飛船商業載人飛行已經發射升空,發射現場工作人員歡呼,連馬斯克都流下了激動的眼淚。因為這是繼5月31日後SpaceX載人測試後的首次載人飛行。意味著SpaceX已具備商業航天載人飛行的實力。馬斯克的努力讓載人飛行真正的走向了商業化,打破了以往的先例,在未來的太空旅行上今天將成為一個被載入歷史的日子。
  • 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第一次正式商業載人飛行運載4名太空人上天
    馬斯克再次站到世界焦點之處,因為剛剛他旗下航天公司spacex成功地發射了一艘「載人龍」飛船,將四名太空人送上太空,奔向國際空間站。與「聯盟號」飛船對比,無論是空間大小、舒適性體驗、操作界面上,「龍飛船」都有著質的飛躍,感覺完全不是一個時代的對比。隨著Spacex載人商業的正式運營,NASA無需再購買聯盟號的艙位了。
  • 首次商業載人可回收航天,SpaceX 5月31日發射載人火箭成功
    ,SpaceX,NASA,航天,火箭,發射,空間站,太空人,馬斯克,太空,獵鷹,太空梭,設計,商業,成功,發動機,回收,逃逸,貨運,國際,飛行,公司,2011,聯盟,直播,波音,人類,航天員,項目,俄羅斯,航天服,復用,Space,退役,對接,首次,火星,運載火箭,艙內,著陸,失敗,首飛,能力,逃逸塔,Crew,一級,重複使用,CCP,加壓艙,試驗,軌道,技術,甘迺迪航天中心,阿波羅,爆炸,太陽能
  • 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私人企業家馬斯克載人航天被封神
    39號發射臺發射成功了,搭載了羅伯爾和道格拉斯兩名NASA太空人,用的是「獵鷹9號」火箭將馬斯克的「龍飛船」送上了高空,飛往國際空間站。載人龍飛船就是由這家公司研製的,5月30日載人龍飛船發射的成功,讓SpaceX成為了世界首個載人航天的私企。美國為什麼要用私人企業SpaceX的「龍飛船」呢?他們國家也研製不出來?是的,美國研製不出來。美國最後一架太空梭「亞特蘭蒂斯」號是在2011年就已宣告退役,此後一直依賴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才能將太空人和貨物送往太空站。
  • 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航天發射前夕,馬斯克掉鏈子了
    兩天後,就是SpaceX的重要日子了,對SpaceX和馬斯克甚至對NASA都是歷史性的一刻。雖然在5月底已經成功將兩位太空人送到空間站,但畢竟是試驗任務,而這一次,是真正意義上SpaceX的首次正式商業性載人航天發射任務。
  • SpaceX首次正式載人航天任務發射成功,助力美國重回太空
    當選美國總統發來賀電,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飛行發射成功。龍飛船這款太空計程車,今天正式「開始運營」了。,獵鷹9號火箭發動機轟然響起,SpaceX載人龍飛船宣告發射成功。這次名為Crew-1的任務是自5月31日之後,美國載人航天的第二次成功發射,也是首次正式商業任務。
  • 馬斯克再創歷史!SpaceX首次載人任務收官,兩名太空人順利重返地球
    至此,SpaceX的首次載人航天任務圓滿完成,而它,也再次改寫了人類航天歷史。北京時間5月31日,在9臺默林(Merlin)發動機的推動下,搭載著SpaceX載人龍飛船的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升空。經過19個小時的飛行之後,載人龍飛船於北京時間6月1日凌晨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赫爾利和本肯進入到空間站。隨後,他們兩人便開啟了歷時62天的空間站生活。
  • 馬斯克達成裡程碑!SpaceX首次商業載人航天任務達成
    ,也標誌著SpaceX與NASA的商業載人航天計劃正式開啟,SpaceX未來將定期在地球和國際空間站之間接送NASA太空人。自太空梭退役後,NASA宣布了下一代商業載人航天計劃,將選擇了兩家私營公司來建造太空人發射系統,將太空人從美國本土運送到國際空間站。
  • 美國再次載人航天,SpaceX開啟了商業太空旅行的新時代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時22分,SpaceX最新的載人「龍」飛船通過獵鷹9號火箭,在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成功發射,成功將美資深太空人鮑勃·本肯和道格·赫爾利送入國際空間站。按計劃,兩名太空人將在國際空間站停留至少兩個月,然後藉助「龍」飛船返回。
  • 馬斯克再創歷史,SpaceX龍飛船成功送太空人返回地球
    乘坐SpaceX龍飛船(Crew Dragon)前往太空站的兩名太空人,在美國時間8月2日成功返回地球,象徵美國相隔9年的載人太空任務取得成功。對美國的意義美國自2011年太空穿梭機退役以來,只能依靠俄羅斯的太空船將太空人發射到太空站,任務成功同時標誌NASA將可繼續開展載人太空任務。自從美國太空梭在2013年退役以來,美國再也沒能做到這一點。&34;是自太空穿梭機退役以來,第一次載美國人進入太空軌道的飛船。
  • 馬斯克再創歷史!SpaceX載人火箭背後的新材料你了解嗎?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22,SpaceX的載人龍飛船成功將兩位資深太空人送入太空。這是一次載入史冊的時刻,它將永遠改變世界對人們送入太空的看法,正式標誌商業航天進入可商用時代。 SpaceX的成功離不開優秀人才的集聚、技術的不斷創新,以及資本的推動。
  • 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馬斯克的一大步,人類的……?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搭載著兩名太空人的SpaceX載人龍飛船,從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並於北京時間31日晚間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成功。馬斯克和他的SpaceX,讓很多人看到了「星辰大海」的新可能。目標:登陸火星此次飛行任務,是世界歷史上首次由私營航天企業進行的載人發射。龍飛船搭載兩名太空人,由一枚SpaceX獵鷹9號火箭送入軌道,與國際空間站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