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從中國傳統治國理政思想深刻認識新型舉國...

2020-12-04 海外網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 《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在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創新領域,要「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新型舉國體制在諸多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體現在科技創新領域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在此,要深刻認識和正確理解新型舉國體制形成的歷史和現實因素,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從而使新型舉國體制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

新型舉國體制根植於中國的歷史傳統和黨的偉大曆程

新型舉國體制適應中國歷史傳統和現實國情,是符合現代國家治理模式的創造性成果。

首先,新型舉國體制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傳統治國理政思想和實踐的有益因素。中華文明的重要特質是數千年大一統的延續性,即大國政治、大國規模的統一性為文明之常態。這一傳統的舉國體制是建立在農業文明基礎上的,無論是在抵禦遊牧民族入侵的軍事行動、治理洪水的水利工程,還是在平衡南方與北方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統籌農業與商業、資本的本末關係等方面,國家和政府均起著主導作用。同時,在中國傳統社會中也強調社會自組織的功能,尤其是發揮地方鄉紳的作用。政府並未全面取代社會與市場,政府與市場對立的情況也並未出現,政府、社會、市場三者之間相互合作、相互平衡。

其次,救亡圖存是近代中華民族最為緊迫的任務,必須要從農業國家轉變為工業國家。在向工業文明轉型的進程中,需要以國家組織和社會動員方式實現高度的組織化。與西方社會「早發內生型」的現代化模式不同,中國的現代化模式是「晚發外生型」,需要大力趕超西方國家。新中國舉國體制的根本目標正是國家的工業化,這一目標也只有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才能夠迅速實現。在這個意義上,舉國體制不僅體現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而且也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有益因素,具有深層次的文明連續性意義。

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主張和優良傳統。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樹立舉國一致的抗日陣線」和「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走中國工業化道路」,再到改革開放以來的「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優勢的體現。新型舉國體制正是在繼續發揚這一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提出的。

新型舉國體制的提出,建立在中國共產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成功歷史經驗基礎上,總結出了「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的基本經驗。可以說,在新中國經濟建設和社會治理的歷程中,無論是核心技術攻關、重大工程建設,還是精神文明建設和應急管理體系完善等,舉國體制均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及其現實成就

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道路。在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均需要有不同形式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與之相適應,並且要尊重本國的歷史傳統等因素。構建和發展新型舉國體制就是要在新的歷史時期承擔新的歷史使命,發揮新的歷史作用,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勢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作用的互動協同,促使國家治理朝著精細化的現代目標前進。

新型舉國體制是指以國家發展和國家安全為最高目標,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化機制、協同攻關,以現代化重大創新工程聚焦國家戰略制高點,著力提升我國綜合競爭力,保障實現國家安全的創新發展體制安排。新型舉國體制所面對的是市場經濟、全球化和數字文明新的時代背景。

其一,新型舉國體制超越了以往舉國體制以政府行政性配置資源為主的情況,堅持技術與市場經濟效益並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發揮統籌協調各方的主導作用,「政產學研用」相結合,形成部門、地方、全社會參與的格局,最大程度地調動、激發各方主體積極性。

其二,全球化不可避免地伴生著一定風險挑戰,新型舉國體制的突出優勢在於能夠更好地應對全球化挑戰。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或地區都曾經提出關於產業和科技發展的國家戰略,使得它們在資訊時代的高科技領域取得了領先地位。我國的新型舉國體制正是通過集中力量和資源最大程度地發揮產業政策和科技政策優勢,從而達到科技創新的目標。

其三,當今世界數位化高度發展,並逐漸與全球化形成了疊加效應,更容易形成系統性的重大風險。因此,需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內在優勢,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既要深化對外開放,又要應對西方國家帶來的各種挑戰。可以預見,未來國家之間競爭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並且將更加直接和激烈。我國仍然處於「趕超型現代化」的歷史情境中,依靠以動員式治理為關鍵機制的新型舉國體制在國家重點項目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制定戰略規劃,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使國家科研資源進一步聚焦重點領域、重點項目、重點單位,徹底解決好關鍵技術上的「卡脖子」難題,是屹立於世界強國的「不二法寶」。

新型舉國體制對於風險的承受、應對、化解是其他國家所難以比擬的。我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尤其明顯地體現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它與群眾路線是互為表裡的關係,是中國政治體制與國家治理的核心特質。在疫情防控中,在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堅持全國一盤棋並精準施策,高度組織起全國範圍內各級黨組織、社區基層工作者和人民群眾,形成有力的社會動員網絡。得益於新型舉國體制,中國抗疫行動取得了領先世界的巨大成功。同時,世界範圍內的其他國家和民眾也看到了西方以「適者生存」為邏輯的政治和社會發展模式所存在的巨大弊端。

順應時代發展構建新型舉國體制

雖然目前新型舉國體製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是隨著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我國的社會結構日益多元化。一個國家社會結構的變動會帶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各領域的根本性變革,難免出現新的矛盾和問題。畢竟原有舉國體制是與新中國成立後的計劃經濟體制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存在著科層制的僵化性、治理資源的不充分性、政府管理能力欠缺等問題,這些因素綜合而成的治理機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阻礙改革的深化,亟待在新型舉國體制下推動國家治理體系不斷完善。

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構建新型舉國體制,我們必須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市場與政府雙向互動,高度重視各領域創新變革。其中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是重點,無論是從宏觀布局還是微觀管理上,都要不斷推進市場環境和創新生態的完善。構建新型舉國體制能夠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以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從而凝聚社會最大共識,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作者:邵鵬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來源:人民論壇網

責編:秦雅楠

31930131,.【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從中國傳統治國理政思想深刻認識新型舉國體制的時代意義,.2020-12-03 11:11:47,.204306,.秦雅楠

相關焦點

  • 靳諾: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鮮明特點
    他的治國理政思想中貫穿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如關於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關於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關於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關於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關於軍隊與國防建設,關於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的論述,這些思想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關於人類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社會全面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方面的重要原則和精神。
  • 【解碼「中國之治」】道德之維:我國國家制度體系彰顯優秀傳統文化...
    【解碼「中國之治」】道德之維:我國國家制度體系彰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 2020-09-29 15:56:00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 繼往開來,掌舵揚帆: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四大邏輯
    :「尤為重要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勇於實踐、善於創新,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時代意義暨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新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作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順應歷史和時代要求,深刻總結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精闢分析我國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發表了一系列講話和文章,在進一步深化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基本問題認識的同時,探索和回答了怎樣治理國家、建設什麼樣的國家治理體系的重大問題,形成了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集中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治國理念和執政方略
  •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基本內容及內在邏輯
    原標題: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基本內容及內在邏輯 韓振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 認真總結系統把握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中新的理論成果
    原標題:認真總結系統把握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中新的理論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提出了一系列關於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較系統而完整的治國理政思想。這些思想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是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在對我國和整個世界發展的形勢進行科學分析和判斷的基礎上逐步提出的。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華本位文化的重建與認同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作者:彭 林 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導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最優秀的文明之一。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將人類歷史劃分為史前、古代文明、軸心時代和科技時代等四大階段,其中只有中華文明完整地跨越了四個階段。作為人類軸心時代的幾大原生文明之一,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傑出貢獻。
  • 用實學理念服務治國理政 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希望中國實學研究會以捨我其誰的使命擔當,躬行履踐,奮發有為,更好地發揮實學研究與傳播的主陣地、主力軍作用,加快新實學建設,推動實學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善於用實學思想服務治國理政,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豐富人民群眾精神生活,譜寫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實學新篇章。  文化部原部長、著名作家王蒙指出:實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研究實學、應用實學,是我們文化自信的表現。
  • 新時代治國理政的科學思維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最大的客觀實際,就是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們認識當下、規劃未來、制定政策、推進事業的客觀基點,不能脫離這個基點。他還指出,任何超越現實、超越階段而急於求成的傾向都要努力避免,任何落後於實際、無視深刻變化著的客觀事實而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觀念和做法都要堅決糾正。
  • 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只有深刻認識這一思想的歷史地位和理論貢獻,才能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才能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的內生動力和行動自覺。  一、在勇於洞察時代中創立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  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力量所在。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文化認同:增強國家凝聚力的重要舉措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作者:衛靈 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文化認同是一種身份的構建和歸屬,反映了一種共同體意識,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也是一個民族國家富有凝聚力的保障。
  • 堅持馬克思主義方法論 不斷提高治國理政水平
    作者:謝伏瞻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深刻指出:「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必須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
    作者:王海軍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新時代以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深化與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項長期歷史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行深刻闡釋,推動了全社會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識的不斷深化
  • 學思踐悟 精業篤行——市審計局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
    及時組織《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徵訂和發放,黨員幹部人手一冊,要求全體黨員幹部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作為案頭卷和必讀書。巧用微信工作群開展「治國理政金句每日學」活動,定期選取言近旨遠、催人奮進的精彩話語,製作系列「金句」摘編,推送供全局幹部職工交流學習,引導帶動廣大黨員幹部持之以恆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促進實現黨員幹部全覆蓋,學習全覆蓋。
  • 人民日報整版刊文解碼顯著優勢:夯實「中國之治」文化根基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系統概括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的顯著優勢」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如何充分發揮這一顯著優勢,夯實「中國之治」的文化根基?如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如何不斷增進人民文化福祉?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片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文化根源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其實就是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全球治理中的拓展與應用,這也是中國領導人基於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入思考,為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涵給出的「中國答案」。  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指導下,我國在處理國與國之間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等發展關係上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認可:例如,「一帶一路」建設、抗擊伊波拉病毒、抗擊新冠疫情的國際支援、國際維和活動的廣泛參與等。  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有其深厚的文化根源,這種理念根植於歷經滄桑的中華文明,歷久彌新。
  •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視角深刻認識新思想
    這兩次集體學習的主題內容把「基本原理」和「方法論」並列,可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中汲取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重視程度。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的主要目的在於運用,在於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轉化為治國理政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轉化為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學哲學的落腳點就在於形成行之有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方法論體系
    這些正確的、科學的方法,當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頭腦裡固有」的,而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與價值觀、認識論與方法論在中國實踐中的運用和體現,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中正確思想和方法的歷史傳承,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時代黨和人民實踐經驗與集體智慧的結晶,並與習近平總書記主政地方的經驗積累相關。  這些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可從抽象到具體分為三個層面,即根本方法、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
  • 「學好用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把對三大規律的認識提高...
    【學好用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把對三大規律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任俊穎《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生動展現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原創性貢獻,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提供了思想之旗、精神之魂。
  • 為深入闡釋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提供學理支撐
    《基本問題》一書,以厚重的思想內容和學術張力,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供了有力學理支撐,對於幫助廣大黨員幹部在學原文、讀原著的基礎上,更好領悟原理、把握要義,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為深入學習領會思想主題提供了學理支撐。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