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治@文化解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

2021-01-15 央廣網

作者:王海軍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

新時代以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深化與發展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項長期歷史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行深刻闡釋,推動了全社會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識的不斷深化。

深刻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價值。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括作了新的提升,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習近平同志多次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我們國家、民族發展進步的重要性,指出「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繫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既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實踐問題。習近平同志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要「確立反映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認同的價值觀『最大公約數』,使全體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進,關乎國家前途命運,關乎人民幸福安康」。

重視學校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引導作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須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在大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習近平同志重視高校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作用,要求人民教師「教書育人、立德樹人」。2016年12月,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範踐行者」,強調「廣大教師要用好課堂講壇,用好校園陣地,用自己的行動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學識、閱歷、經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嚮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物細無聲地浸潤學生們的心田」。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黨內法規和國家法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發揮好體制機制的規範約束作用,用制度推動核心價值觀建設。習近平同志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要靠思想教育、實踐養成,而且要用體制機制來保障」。2016年12月,中央印發《關於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強調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升到法律制度層面。黨的十九大通過的黨章將「發揚社會主義新風尚,帶頭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黨員權利加以強調。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憲法總綱,規定「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其上升到國家層面的價值追求。5月,中央印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立法修法規劃》,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軟性要求」轉化為「剛性規範」的法治導向。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

首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是治國理政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同志在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強調,「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努力搶佔價值體系的制髙點」,「如果我們的人民不能堅持在我國大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道德價值,而不加區分、盲目地成為西方道德價值的應聲蟲,那就真正要提出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會不會失去自己的精神獨立性的問題了」。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徵的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其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源泉,要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思想道德資源,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革命文化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光榮歷史的見證,包含了體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價值目標的精神形態,應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有其獨特價值體系,蘊含著關於國家、社會和個人層面豐富價值觀念。習近平同志非常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有益成果的吸收,強調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最後,加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創新對外話語表達方式和傳播渠道,增強國際話語權。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當前我國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使我國意識形態領域面臨著空前複雜的情況,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要加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加強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提煉與闡釋,拓展對外傳播平臺和載體,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使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走向世界,實現文化軟實力提升「形於中」「發於外」。

相關焦點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新技術創新國家治理的文化建設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作者:楊燦明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收入分配與現代財政學科創新引智基地主任新技術變革引發國家治理模式的變革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技術變革都伴隨著國家治理模式的根本性改變。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我們要勇於全面深化改革,自覺通過調整生產關係激發社會生產力發展活力,自覺通過完善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要求,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符合規律地向前發展」。
  • 【解碼「中國之治」】道德之維:我國國家制度體系彰顯優秀傳統文化...
    【解碼「中國之治」】道德之維:我國國家制度體系彰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 2020-09-29 15:56:00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總起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黨和人民長期奮鬥、接力探索、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我們必須倍加珍惜,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發展。
  • 人民日報整版刊文解碼顯著優勢:夯實「中國之治」文化根基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系統概括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的顯著優勢」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如何充分發揮這一顯著優勢,夯實「中國之治」的文化根基?如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如何不斷增進人民文化福祉?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噴湧勃發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作者:何洪兵 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不僅僅是一個理論論斷,而且是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切實的感受。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新突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取得新進展的背景下,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會被激發出來,自我矮化、自我醜化的文化作品和產品受到批判和拋棄,自信會成為新時代文化需要的主色調。第一,自信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人民群眾價值觀的最大公約數,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所在。文化自信首先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信。
  •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政策體系研究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完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政策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融入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這給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制度建設指明了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著重研究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若干重大問題,作出如下決定。,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的文化制度體系建設與創新
    [摘要] 文化體制改革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目標,要求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之下,重新思考和把握文化改革發展的時代使命。文化制度體系建設是中國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意義和影響力並不囿於文化領域。
  • 釋放「中國之治」的文化能量
    崔桂田:中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前無古人的事業,只能基於自己的歷史文化傳統、以馬克思主義為世界觀和方法論、以人類政治文明發展成果為借鑑,走出一條創新發展之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國家治理的智慧之源,要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時代要求和價值導向,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地生根
    做好家庭工作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地生根的迫切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繫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
  • 2014年度中國十大學術熱點 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居榜首
    >  入選理由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一直是近幾年來學術界關注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2014年的研討主要聚焦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上,相關的研究大致從以下幾方面展開: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解析,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關係,對「三個倡導」具體內容的解讀,尤其注重其與傳統價值觀念和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關係的辨析。
  • 堅守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核心價值觀的重要...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矛盾凸顯的關鍵期,思想領域複雜多變,各種思潮此起彼伏,各種觀念交相雜陳,不同價值取向同時並存,凝魂聚氣、強基固本變得尤為迫切和重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有效引領整合紛繁複雜的社會思潮,有效避免利益格局調整可能帶來的思想混亂,形成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文化認同:增強國家凝聚力的重要舉措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作者:衛靈 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文化認同是一種身份的構建和歸屬,反映了一種共同體意識,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也是一個民族國家富有凝聚力的保障。
  • 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十個基本思路
    原標題: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十個基本思路 在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體系中,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是一個重要方面。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從中國傳統治國理政思想深刻認識新型舉國...
    在此,要深刻認識和正確理解新型舉國體制形成的歷史和現實因素,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從而使新型舉國體制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新型舉國體制根植於中國的歷史傳統和黨的偉大曆程新型舉國體制適應中國歷史傳統和現實國情,是符合現代國家治理模式的創造性成果。
  •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顯著優勢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第一次系統概括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十三個顯著優勢,為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基本依據。 顯著優勢都有哪些 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有無優勢,要看實踐效果。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在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表現出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
  •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優勢的五個基本特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出五個基本特性。一是堅定的戰略導向性。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鬥的目標。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華本位文化的重建與認同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作者:彭 林 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導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最優秀的文明之一。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將人類歷史劃分為史前、古代文明、軸心時代和科技時代等四大階段,其中只有中華文明完整地跨越了四個階段。作為人類軸心時代的幾大原生文明之一,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傑出貢獻。
  •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新時代文化建設
    黨的十八大從國家、社會、大眾三個層面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指導,弘揚傳統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創新時代內涵,鑄就了堅定文化自信的根基,成為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靈魂,集中體現了文化建設在國家層面的遠大目標、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和大眾層面的行為準則。
  • 陳小君:民法典,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核心推力
    民法典草案共七編1260條,涉及了社會和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編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在《民法典》即將頒行之際,《探索與爭鳴》2020年第5期策劃了「民法典與中國法治的未來」專題圓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