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優勢的五個基本特性

2021-01-14 人民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出五個基本特性。

一是堅定的戰略導向性。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鬥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其發展完善的過程中,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體系是諸多系統的集成,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是由多個系統構成的,這一體系運轉的軸心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大、政府、政協、監委、法院、檢察院、軍隊,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各企事業單位,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都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和人民把我們黨推到了這樣的位置,我們就要以堅強有力的政治領導承擔起應該承擔的政治責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完成偉大事業必須靠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國的成立已經說明了;中國共產黨人能不能搞建設搞發展,改革開放的推進也已經說明了;但是,能不能在日益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堅持住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還需要一代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繼續作出回答。

二是系統的組分層次性。作為科學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和外事等多個領域,層次清楚、組分特色鮮明。這是把我國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一個重要前提。

在經濟方面,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在政治方面,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繫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堅持「一國兩制」,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促進祖國和平統一。

在文化方面,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在社會方面,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

在外事和軍事方面,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堅持黨指揮槍,確保人民軍隊絕對忠誠於黨和人民,有力保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面對複雜多變的治國理政新形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科學制度體系還將不斷提升系統完備性、擴展系統的組分層次,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比如,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態保護和修複製度以及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等。

三是整體的交互協同性。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結合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領域實際工作,構建起了一整套相互銜接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作為一個整體,制度體系內各個部分彼此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高度協同性的。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夠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先後戰勝了汶川大地震等各種自然災害;建成了三峽工程、京滬高鐵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電信網絡等舉世矚目的項目;完成了運算速度達到每秒千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等高科技項目。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相比較,它的優越性就在於能夠做到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保證重點。」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不斷凸顯,首先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歷史、新中國發展的歷史表明,要治理好我們這個大黨、治理好我們這個大國,保證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至關重要,維護黨中央權威至關重要。什麼時候黨中央有權威,黨就有力量。如果黨中央沒有權威,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可以隨意不執行,黨就會變成一盤散沙,就會成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樂部』,黨的領導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其次是因為在完善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進程中始終堅持民主集中制,將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與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結合起來。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進行集中,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集中全黨智慧,體現全黨共同意志,是我們黨的一大創舉。這樣做,既有利於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避免發生重大失誤甚至顛覆性錯誤;又有利於克服分散主義、本位主義,避免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形成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四是發展的自適應性。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善於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使社會始終充滿生機活力,是我們的顯著制度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一個根據內外部環境變化、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由於有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正確引導以及民主集中制的體制保證,我們革除了舊的、不適應環境變化的體制機制,建立起了新的體制機制,使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更加具有活力、充滿動力,同時也使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豐富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為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事業越發展、改革越深入,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對此,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點,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銳意進取、大膽探索,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我們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保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又要抓緊制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的制度、有利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制度,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永葆生機活力。

五是廣泛的開放包容性。從某種意義上說,制度是塑造人類社會關係的、穩定的秩序結構,有利於促進人口以及各資源要素在不同層次之間的流動。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堅持德才兼備、選賢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養造就更多更優秀人才;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

今天,經濟全球化大潮滾滾向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深刻重塑,國際格局加速演變,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人類交往的世界性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深入、更廣泛,各國相互聯繫和彼此依存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頻繁、更緊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已成為時代潮流。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於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歷史和現實日益證明了這個論斷的科學價值。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發展完善的過程中,開放包容性始終是其顯著特性。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促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開放包容性使其在形成並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吸收、借鑑人類文明成果。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形成發展過程並非在因循既有制度和體系下安常守故,而是在承納衍化中不斷推陳出新。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概括為「十三個堅持」,這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據。面向未來,我們要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證。

(執筆:徐浩然)

相關焦點

  •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顯著優勢
    原標題: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顯著優勢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究其原因,獨特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發揮了很大作用。
  •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與運作實踐,構成國家治理體系的「四梁八柱」,也是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包括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等不同層次的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全會系統總結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發展成就和顯著優勢,目的就是推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製度自信,使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多方面的顯著優勢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來。
  • .| 堅持和發揮制度優勢,推進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我國用70年時間,從一個交通落後國家發展到公路鐵路長度世界第二、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世界第一、世界前十港口中擁有七個的令世界矚目的交通大國;交通運輸業從一個嚴重製約經濟社會發展的行業,發展到總體適應並開始發揮引領作用的行業。我國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完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根本原因是:堅持黨統一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
  •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
    ,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It summarized the notable strengths of China's state and governance systems in 13 aspects, and called for efforts to better turn institutional strength into effective governance.決定從13個方面列舉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
  •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的文化制度體系建設與創新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堅持的基本方向,從文化制度體系建設的角度明確了文化建設的戰略定位、發展方位、職責使命和目標任務,並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
  • 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作用
    全會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的《決定》,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強烈的歷史擔當,充分反映了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全會全面總結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全面反映了我們黨在長期治理實踐中取得的成功經驗。
  • 論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思想
    內容提要:馬克思關於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思想,集中在他基於資本主義政治現實和巴黎公社革命短暫經驗而作的《法蘭西內戰》一文。根據對《法蘭西內戰》的文本梳理,巴黎公社革命創造的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可以概括為:社會共和國制度與實現無產階級專政的治理體系;自由的聯合勞動制度與實現人的徹底解放的治理體系;真正的民主制度與人民群眾把國家政權重新收回的治理體系;議行合一制度與民選機關支配行政機關的治理體系;共產黨領導制度與維護統一權威的治理體系。
  • 深入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 大力健全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國家安全體系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強調健全國家安全體系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要求,是提高國家安全能力的重要保證。國家安全法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國家安全法律制度體系,把國家安全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依法維護國家安全,是一項管長遠、管根本的基礎性工作。
  • 專門協商機構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定位和運行機理研究
    專門協商機構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定位和運行機理研究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專門協商機構與決策機構、立法機構、行政機構一道構成國家治理體系,體現了人民政協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角色定位,把人民政協嵌入了國家治理架構之中,開闢了人民政協參與國家治理的廣闊空間。人民政協在協商中促進廣泛團結、推進多黨合作、實踐人民民主,既秉承歷史傳統,又反映時代特徵,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點和優勢。
  • 【解碼「中國之治」】道德之維:我國國家制度體系彰顯優秀傳統文化...
    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觀念,有助於進一步健全完善國家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我國國家制度具有深厚的優秀傳統道德文化基礎,包含著豐富且系統化的優秀傳統社會治理思想資源。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黨內法規和國家法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發揮好體制機制的規範約束作用,用制度推動核心價值觀建設。習近平同志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要靠思想教育、實踐養成,而且要用體制機制來保障」。2016年12月,中央印發《關於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強調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升到法律制度層面。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論析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強調:「突出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這是我們黨第一次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支撐的科學制度體系。
  • 從G20國家治理指數排名看中國的治理能力
    隨著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提出,「國家治理」成為我國學術界研究的一個核心概念。目前世界上有影響的關於國家治理的指數多是由西方國家主導發布的,這些指數含有強烈的價值觀傾向。
  • 從治國實踐看國家治理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的本質區別
    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並列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標誌著我國「第五個現代化」——國家治理現代化正式被納入黨的治國理政布局。隨著黨治國理政實踐的不斷發展,國家治理現代化日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集中體現,並且越來越展現出諸多不同於西方現代化道路的本質特徵。
  • 人民日報整版解讀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這一目標的重要意義
    ——編 者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靳 諾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將「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作為今後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並對「十四五」時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重要部署。
  •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基本實現與國際一流並跑,若干方向具有領跑優勢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全球影響力大幅提升,基本實現了與國際一流海洋科研機構並跑的態勢,若干研究方向具備了領跑優勢。舉世矚目科研成果的背後,是中國特色國家實驗室體制機制探索的不斷深入。,極大發揮社會主義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中國特色國家實驗室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穩步提升。
  •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基本實現與國際一流並跑,若干方向具有領跑優勢
    800多位優秀海洋科技人才匯聚鰲山灣畔,集中展示了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試點運行以來的發展成就:五年來,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全球影響力大幅提升,基本實現了與國際一流海洋科研機構並跑的態勢,若干研究方向具備了領跑優勢。
  • 徐忠:新時代背景下現代金融體系與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
    歸結起來,金融治理要與國家治理體系的其他治理更加密切地融合,更好地發揮金融治理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作用,這包括財政與金融的關係、去槓桿與完善公司治理的關係、金融風險防範與治理機制完善的關係、人口老齡化、養老金可持續與資本市場的關係,等等。
  • 國家質量基礎設施、認證認可寫入「十四五」規劃建議
    《建議》按照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綜合考慮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緊緊抓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建議》同時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