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挖中國航天的牆角,吉利公司澄清,將打造自己的「SpaceX」

2020-12-05 英雄軍情

SpaceX日前成功發射了載人航天飛船打破了民企航天公司載人飛船零突破,這件事放在國內來看更多的還是項目,雖然中國的航天發展勢頭向好,但民營企業的航天土壤並不算好。一些相關企業和高校研究也有,但SpaceX單單拿出獵鷹系列國內就沒法比,差距還是明顯。

不過最近吉利的一則招聘信息引發了網友熱議,近期吉利在招聘網站上公布了40個崗位,但和本家的汽車業務毫不相干,因為此次吉利要招的是火箭和衛星專家,吉利不光想造汽車,現在還有了火箭、衛星打造的野望,放在過去人們也許會嗤之以鼻,但美國都有SpaceX這個成功典範了,為什麼中國就不行呢?

汽車廠造火箭這事放到現在回頭看,特斯拉的馬斯克進軍航天界毫無疑問是巨大的成功,雖然特斯拉電動車已經很成功了,但SpaceX的大名毫無疑問更加響徹世界。商用有商用的思維,獵鷹系列可回收重型火箭一下將航天發射器的價格降下一半,有了這項技術的支持SpaceX無疑走上了商用航天發展的康莊大道。

回頭看吉利招聘火箭專家這事,招聘崗位不是火箭總師就是制導、動力工程師,這些看起來眼花繚亂的職位面向社招難度有多大,大概率還是只能「挖牆腳」的。SpaceX在成立之初也全靠挖牆腳,從NASA、波音公司已經洛馬等招收了不少有經驗的專家,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SpaceX才做大做強的。

跨行業進軍的情況下,擁有航天工作經驗的人當然是首選,而在此情況下,航天民企如果願意開出更高的工資,一些人有真才實學的航天人同樣會動心,畢竟在新的環境下,一些新的東西才會有新契機。挖來挖去都是在國內,沒什麼不好的。

航天領域需要引入競爭,這對於人才市場是一大激勵,同樣的後續的人才儲備才能源源不斷,以一個全新的環境來發展中國的航天事業。毫無疑問前景是非常樂觀的。國字號是引領者,但民企航天能成為攪動波瀾注入活力的來源。

車企進軍航天最直接的關聯在於無人駕駛汽車方向的發展,對此吉利的楊學良也發博澄清:火箭是買的,衛星是自己做的,招火箭總師是為了箭星融合,不是要自己做火箭。

相關焦點

  • 中國的「SpaceX」在哪裡
    這也使該公司具備了在載人探月這樣的任務中與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競爭的資本。作為一家民營企業,SpaceX一次次打破航天界固有的「禁忌」,將傳統觀念中的「不可能」變為現實,其成功之路引來航天界廣泛關注。
  • 中美航天民企差距,龍飛船載人發射成功,中國民企仍在襁褓之中
    自此,具有私人性質的航天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打破了由白宮與巨頭壟斷的行業現狀。其中,由馬斯克創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經過17年的瘋狂發展,正式成為首個掌握載人飛船製造和發射能力的私營公司,目前已經成長為該領域的先驅者與開拓者。
  • Space X再次打破記錄
    據外媒報導,美東部時間5月30日下午,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搭載載人龍飛船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將兩名美國太空人鮑勃·貝恩肯(Bob Behnken)和道格·赫爾利( Doug Hurley)從美國本土送入太空。
  • Space X載人飛船發射改期!為何此次發射對美國如此重要
    因此,NASA早在2014年就授予space X和波音總計68億美元的合同,對兩家私營公司給予厚望,在此之前,波音公司的星際客機飛船2019年進行了首次試驗飛行,但是任務失敗,飛船未能飛往國際空間站。此次飛行計劃名稱為demo 2,在此前2019年demo 1發射計劃中,space x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載人航天能力,並且在今年1月進行了飛行中止測試。
  • Space X載人飛船發射改期!為何此次發射對美國如此重要?
    因此,NASA早在2014年就授予space X和波音總計68億美元的合同,對兩家私營公司寄予厚望,在此之前,波音公司的星際客機飛船2019年進行了首次試驗飛行,但是任務失敗,飛船未能飛往國際空間站。此次飛行計劃名稱為demo 2,在此前2019年demo 1發射計劃中,space x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載人航天能力,並且在今年1月進行了飛行中止測試。
  • 大航天時代,中國民企如何發力
    如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世界上首個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軟著陸的國家。疫情期間,全人類都沒有停止「仰望星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第九批58顆星鏈衛星上天,還完成了首次載人任務,創始人馬斯克已經迫不及待地啟動 「私人太空旅遊計劃」。在商業航天領域,中國民營企業和美國差距多大?目前商業航天領域有多大潛力可挖?三家中國民營航天企業近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對上述問題進行回應。
  • 政策「點火」商業火箭:「中國版SpaceX」獲認可 但仍有難題待解
    這是中國商業航天開放後,首個對商業運載火箭進行細則指導的官方文件,《通知》對一枚火箭從研製、生產、發射、出口的關鍵流程進行了指導和規範,並主要面向民營企業。一位來自商業火箭「國家隊」,並參與《通知》意見徵集的從業者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在去年下半年,央企和民企就開始應邀參與該《通知》意見收集,主要是民企。
  • 中國商業航天初創公司,到底有多少?
    這位長期關注中國航空航天的中國觀察家,最近推出一份「中國版太空新銳力量版圖」。 中國民營太空初創公司,到底有多少? 各家說法不一。 新華社2018年報導稱:60家左右(援引一家北京智庫:未來航空航天FutureAerospace數據)。 華爾街日報去年曾報導:約有80家中國初創公司競相進入太空。
  • 翎客航天會是中國的SpaceX?
    8月11日消息,中國火箭民企翎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RLV-T5可回收火箭第三次低空飛行及回收試驗,飛行高度300米,落點精度優於7釐米,點火時間50秒。這是繼今年7月25日星際榮耀的「雙曲線一號」火箭在酒泉順利發射升空後,中國民營航天帶來的又一個好消息。
  • 全球只有美國掌握的技術,中國民企突破成世界第二,封鎖也沒用了
    ,使西方又一50年封鎖被打破,這家中國民企就是藍箭航天,該公司於近日成功匹配了液氧甲烷燃料發動機「天鵲」,以及新一代液體火箭「朱雀」,並進行了200秒的點火試驗,在試驗成功後,標誌著這家中國民企突破成世界第二,在此之前,液氧甲烷燃料
  • 藍箭航天:中國版「SpaceX」,中國商業航天的希望所在
    SpaceX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卻完成了國家隊的任務,幫助美國實現了自2011年以來的首次載人航天發射;回收獵鷹九號火箭,在人類歷史上開創了發射後火箭回收利用的先河,將發射成本降低了多個數量級。反觀中國,雖然航天事業同樣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所有的這些成績都是國家隊的功勞,絲毫見不到像SpaceX這樣的民營企業的身影。就在我倍感羨慕的時候,有一家企業躍入了我的眼帘——藍箭航天。
  • 「張小平離職」背後:航天等領域國企人才流失嚴重
    9月27日,一篇自媒體文章《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刷屏朋友圈,瞬間將航天科研人員張小平、其曾就職的「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以及目前供職的民營航天公司「藍箭航天」推向風口。2016年4月22日,國新辦舉行的「中國航天日」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稱,鼓勵社會資源加入航天的建設中,中國也將制定更加積極的政策,來促進商業航天發展。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目前市場上相繼湧現出天儀研究院、零壹空間、星際榮耀以及藍箭航天等多家民營航天企業。
  • ...產業基地項目籤約,中國火箭公司將與山東海陽打造「東方航天港」
    《中國航天報》消息,12月2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所屬中國長徵火箭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火箭公司)與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市進行商業固體火箭海陽產業基地項目籤約,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打造「東方航天港」。
  • 探路者攜手中國航天,聯名打造「航天探路者」
    在我國航天事業即將邁入新階段之際,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與探路者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出"航天探路者"系列產品,開展聯合產品研發,將航天科技與文化相結合,打造更適合航天人穿戴的、特色鮮明的服裝和裝備;另一方面,"航天探路者"系列所包含的豐富航天元素,將為航空航天愛好者提供更多更個性化的日常服裝選擇。
  • 俄航天被SpaceX擊垮?俄專家:我們沒有選擇,與中國合作吧
    國際空間站近年來,各航天強國都在積極開展自己的衛星發射項目眾所周知,美國和俄羅斯都是經驗非常豐富的航天強國。然而,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美國的航天技術水平開始與俄羅斯的航天技術水平拉開距離,不僅如此,就連美國的一些商業公司在航天領域的某些方面也已經超過了俄羅斯。
  • space-x的龍——龍飛船圖片集錦
    雖然離很多普通人還很遠,但space-x讓人看到了民間航天事業的令人奮進的起步,讓每個人離自己的飛天夢更進一步。
  • 中國的Space X,還要等幾年?
    「民營航天公司迄今為止的三次入軌嘗試,只有一次成功了。」星河動力聯合創始人夏東坤在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表示,即使成功的這一次,火箭也還沒有進入規模化量產階段。11月5日,星河動力將進行民營航天公司的第四次入軌嘗試。中國民營航天事業已經走完第一個五年,依然處於起步階段。
  • 中國的"SpaceX"在哪裡?航天專家表示:很快會出現
    這也使該公司具備了在載人探月這樣的任務中與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競爭的資本。作為一家民營企業,SpaceX一次次打破航天界固有的「禁忌」,將傳統觀念中的「不可能」變為現實,其成功之路引來航天界廣泛關注。
  • 吉利重組無人機、飛行汽車業務,為旗下衛星應用公司破局
    據了解,該款無人機續航時間長達6小時,一次飛行即可完成大面積的全新地貌測繪;在安防巡查中,也可長時間留空,全程跟進重大賽事、活動……同時,吉利科技集團還發布了通航戰略。據介紹,沃飛長空將以無人機、飛行汽車研發生產與運營為主業,為市場提供場通航生態整體解決方案。在此戰略下,「傲勢」無人機和「太力」飛行汽車品牌均將保留。
  • 中國需要「SpaceX」嗎?專家:航天時代機遇不可錯過
    事實上,作為一家民營企業,SpaceX一次次將商業載人航空的「不可能」變為現實,其成功之路引來航天界廣泛關注。在前景廣闊的航天市場中,中國是否需要自己的「SpaceX」,又何時才會出現?「商業航天如果要發展成功,一定需要有國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