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四川無人機企業「傲勢」宣布正式加入吉利科技集團,和早前加入的主打飛行汽車的「太力」組成沃飛長空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沃飛長空」)。
公開資料顯示,傲勢無人機成立於2015年,其解決方案覆蓋測繪、環保、安防、交通、氣象、石化、林業防護、電力巡檢等應用場景。
當天,吉利科技集團還同步發布了傲勢XC25無人機。據了解,該款無人機續航時間長達6小時,一次飛行即可完成大面積的全新地貌測繪;在安防巡查中,也可長時間留空,全程跟進重大賽事、活動……
同時,吉利科技集團還發布了通航戰略。據介紹,沃飛長空將以無人機、飛行汽車研發生產與運營為主業,為市場提供場通航生態整體解決方案。在此戰略下,「傲勢」無人機和「太力」飛行汽車品牌均將保留。
目前,吉利科技集團擁有材料科技、新能源科技、出行服務、摩託車產業、航空產業與航天產業6大核心業務模塊。傲勢本次加入,補足了其通航業務的無人機板塊。
有消息稱,為幫助旗下汽車產品的自動駕駛發展,吉利計劃打造一座由數百顆衛星組成的低軌星座。今年3月,吉利首個衛星智能AIT(總裝集成測試)中心落戶浙江台州,其衛星項目正式開工。
事實上,除自動駕駛之外,吉利的無人機業務也將受惠於其衛星項目。
沃飛長空CEO靖超表示,未來公司將實現以無人駕駛航空器技術為核心的新一代通用航空技術體系。同時,還將依託5G、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衛星通信等技術,「進行無人機技術研發和製造的跨界融合」。
也就是說,在衛星還沒有上天之前,吉利已經為其航天事業找到了清晰的應用場景。
從中遠期來看,吉利在地面有車,在空中有無人機、飛行汽車,在太空有衛星,天、空、地全覆蓋。
近年,我國工業無人機在植保、航拍、測繪、巡檢等諸多領域獲得廣泛應用,其最大需求來自於政府公共服務,佔到總需求的70%。統計顯示,去年我國相關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預測,到2023年我國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有望達到968億元。
此外,我國當前有超過6000家無人機企業,除個別產業巨頭外,企業整體實力並不突出。而吉利的加入,或將對整個產業帶來一定的衝擊與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