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大城市都會有城中村,而那裡的故事幾人知?難得的國產良心紀錄片。改革開放幾十年,我們不僅僅只讚頌《超級工程》的牛逼。還有這些根基一般的最底層,他們一樣在努力,雖然只是為了謀生,卻真實地用雙手不斷改變著我們的城市,我們的祖國。
就在當下依舊大片雲集競爭激烈之際,一部電影名為《最後的棒棒》的紀錄片。卻真實地用雙手不斷改變著我們的城市,我們的祖國。這部紀錄片有怎樣的精神力量的拍的社會價值體現在哪裡呢?
這電影的片名叫做《最後的棒棒》,有很多人不知道棒棒到底指的是誰。他們指的是重慶山城碼頭有很多貨物要運輸,最方便的一種運輸方式,其實就是靠人力。所以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個很大的群體,他們拿著各種辦法去幫人運東西。應該說是重慶的江水孕育了棒棒這個群體,這部電影的導演何苦以一種完全浸入式的方式,融入了棒棒這個群體當中成為了一名棒棒。是用他的攝影機記錄下來了,棒棒們是如何來生活的。其實一部紀錄片的好壞,非常大的程度依賴於你跟拍攝對象之間相處的這種關係。人家多大程度上跟你敞開他的生活,沒有他們的話就不會有今天看到這個好作品。
我們看到《最後的棒棒》鏡頭中展示出來的,不光有重慶的這邊的江水,這方水土,還有就是記錄了棒棒他們的淚水。其中有很多些段落讓大家覺得很有感觸,比如其中的那個老黃,身體不太好,一個體驗店說是免費就給他體驗做按摩,最後在結算的時候發現,用的藥材也交錢了,他打開了自己的那個塑膠袋,一點點的翻開取錢。看到那個場景會心酸,被這種人群他們生活得很艱難。我們心理預期的,但是這些影像在你面前展開的時候,其實還超出我們的想像。
電影中我們也看到了棒棒的淚水之外呢,也看到了其中有一個棒棒他特別能吃,也說明他每天要付出的體力特別多。但是特別有意思的就是,對最後因為他這個能吃,他反而引來了一些廠商的,使他成為了一位脫口秀。紀錄片不光只是去記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去改變生活,就給這種拍攝對象,給這個社會帶來積極的東西。同時也呈現這些人身上那種堅韌樂觀,可以說是棒棒精神吧。最後看完很欣慰因為我們看到的人性閃光的一面,在看過電影之後,你會覺得它的社會價值很高。一是我們認識這個群體,它提供了我們人與人之間這種溝通橋梁,第二個最重要,我們也見證了社會的變遷,其實片子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主角是重慶這座城市,看到它是怎麼建設來這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