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名中外釋迦塔 鍾靈毓秀新「應縣」

2020-12-08 華夏經緯網

  應縣木塔景區。

  女子陶樂隊。

  建陶生產線。

  應縣縣城風光。

  柴溝黑山羊。

  長城北樓口。

  龍潭夕照。

  跑馬梁風光。

  地質奇觀石柱山。

  應縣道地正北芪。

  應縣紫皮大蒜。

  陶瓷工藝塔。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在水一方,東來的瓷光和西來的陶風薰染著屹立千年的釋迦塔,讓它更加巍峨多姿。

  這是應縣。自古虎踞龍盤,文昌武盛,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名流匯聚之所、商賈雲集之處。王霸雄圖,胡漢恩仇,佛牙舍利,梨花美酒,能工巧匠,名畫奇書……都從這裡匯入華夏歷史的長河,不斷奏響起一曲曲波瀾壯闊的時代最強音。

  百代盛衰,千年徵戰,萬古神韻,古戰場熄滅了烽火狼煙,一座繼往開來、具有現代氣息、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之城正在這片土地上雄踞而起。近年特別是今年以來,應縣縣委、縣政府揚改革創新風帆,譜奮發有為之曲,以打造北方瓷都、山西省文化旅遊目的地為抓手,對標一流,爭先進位,鋪開了一幅經濟社會和諧共榮的畫卷。

  樂「瓷」不疲譜華章

  應縣陶瓷生產原料豐富,瓷石、石灰石、花崗巖、石英等礦藏儲量達40億噸,為陶瓷業的勃興提供了強大的原料支撐。縣域內陶瓷生產歷史源遠流長。據考證,始於宋遼,成於明清,興於當代。近年來,應縣以打造全國重要的陶瓷生產基地暨北方瓷都為戰略,弘揚「右玉精神」,咬定目標,全力以赴,持之以恆,久久為功。全縣陶瓷生產呈現出轉型升級快、發展質量高、增長勢頭旺、帶動能力強的態勢。具體表現:

  發展速度不斷加快。2000年前,應縣只有2家陶瓷企業,屬國營和集體性質,產品比較低端。2000年至2010年共新建9家陶瓷企業,新增生產線9條,產量提高3.54億件。2012年和2013年又新增4家,新建生產線4條,年生產能力大幅提升,產量翻了近一倍,產品質量趨向於中、高檔次。特別是近兩年又新上馬2家建陶和1家工藝瓷企業,實現了由日用瓷生產基地向建築瓷、工藝出口瓷的拓展。

  聚集發展日趨成熟。全縣20家陶瓷企業,有15家日用瓷企業聚集在縣城南的朔州市新型產業科技創新園的核心區和輻射區內,3家建陶和工藝瓷企業聚集在縣城北部的建陶園內。建陶園規劃面積0.8萬畝,聚集發展模式日趨成熟。

  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大幅提升。應縣陶瓷企業生產工藝設備處於國內一流水平,陶瓷產品由過去的手工捻制過渡到全部使用機械化自動操作,窖爐全部改為隧道窖燒成,燃料全部使用天然氣。產品品類齊全,主要生產經銷日用瓷、建築瓷、工藝美術瓷三大類50多個系列,包括劍骨瓷、鎂質瓷、高白瓷、強化瓷、名人字畫、山水古玩等新型高檔陶瓷。特別是日用瓷、工藝美術瓷溫潤如玉、晶瑩剔透,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罄,向高端化、前沿化、品牌化方向發展,產品覆蓋全國所有省市自治區,並出口俄羅斯、英國、義大利、韓國、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亞以及中亞、中東、非洲等國家和地區。

  行業發展後勁十足。通過大力精準招商,儲備了一大批陶瓷項目,行業發展後勁有力,按「十三五」規劃目標,應縣日用瓷生產線將發展到50條,年產量達20億件。2018年,有總投資9.84億元的華倫二期牆磚、恆銳達高檔牆地磚、博達高檔骨質瓷、華陶高石英日用瓷、國瑞年產新骨質瓷、卓峰新骨瓷、國鎂日用鎂質工藝瓷、佳德寶高檔日用鎂質瓷、玉暉高檔日用細瓷、新玉金城高檔日用瓷烤花、尊信高檔日用陶瓷貼花11個項目,有總投資1.61億元的3個高嶺土生產、陶瓷花紙生產等陶瓷產業相關項目開工建設,有的已建成投產。

  經濟和社會效益不斷提高。在發展陶瓷產業中,應縣始終堅持「放水養魚」,最大限度地為陶瓷企業減免稅費,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在市場競爭激烈的大背景下,應縣陶瓷企業始終保持產銷兩旺、量質提升的發展態勢。2018年上繳稅金1339.6萬元,同比增長36.6%。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達2萬人,平均每個勞動力年收入4萬元,成為全縣實現「農民增收計劃」的重要支撐,其中吸收建檔立卡貧困農民2000多人就業,為全縣扶貧攻堅作出了積極貢獻。

  目前,應縣共發展陶瓷企業20家30條生產線。其中,日用瓷27條,年生產能力10億件,年生產值達到20億元;建陶2條,年生產能力5600萬平方米,產值可達19.6億元;工藝瓷1條,年生產能力4000萬件。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達30億元,從業人員2萬人,年銷售收入30多億元。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2019年,應縣縣委、縣政府按照朔州市構建「2+7+N」現代產業體系部署,進一步推動陶瓷產業上檔升級,借承辦朔州市陶瓷產品進出口交易會之機,自覺把全縣陶瓷產業的發展融入到國家「一帶一路」的大框架下,不斷加大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主動對接目標客戶,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力爭把應縣打造成全國日用陶瓷外貿基地。成立了陶瓷藝術宮。加快延伸產業鏈條,重點推進總投資5900萬元的清秀、茂之林花紙和新玉金城烤花3個續建項目建成投產,推動總投資5500萬元的通盛烤花、深圳中陶花紙2個項目開工建設,推動總投資5000萬元的淄博鑫源陶瓷顏料、深圳福興業烤花2個項目儘快落地。推動恆銳達高檔牆地磚項目二期建成投產。

  秀色可餐好風光

  雁門關外,桑乾河畔,北嶽恆山腳下,內外長城之間,應縣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美得得天獨厚,美得光芒四射,美得璀璨奪目,美得勾人魂魄。

  應縣之美,美在歷史悠久。這一帶屬於新石器時期的「泥河灣」文化圈,是先民的家園,文明的搖籃;這裡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實驗場,是民族融合的交錯帶。

  應縣之美,美在文物獨特。契丹大遼在這裡駐足留痕,一座高高的木塔,刺破北中國天空,向全世界閃耀。及至金代遺存淨土寺,九邊重鎮內長城,無不令人嚮往。

  應縣之美,美在山川秀麗。古有知名八景,「龍灣春色」「邊耀夕照」等收錄《四庫全書》;今有高山平原跑馬梁、生態奇觀石柱山、人造森林龍首山,30萬畝莽莽大綠,是塞上新綠洲、京津後花園。全縣林木覆蓋率達38%,曾獲得「國家園林縣城」「中國綠色名縣」「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全國最佳生態宜居旅遊名縣」的稱號。

  這裡重點介紹應縣幾個旅遊景點: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城內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1056年),金明昌六年(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也是唯一一座木結構樓閣式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木塔位於寺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屬於「前塔後殿」的布局。塔建造在4米高的臺基上,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層立面重簷,以上各層均為單簷,共五層六簷,各層間夾設暗層,實為九層。因底層為重簷並有迴廊,古塔的外觀為六層屋簷。各層均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每層外有24根柱子,內有8根,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梁、枋和短柱,組成不同方向的復梁式木架。有人計算,整個木塔共用紅松木料3000立方,約2600多噸重,整體比例適當,建築宏偉,藝術精巧,外形穩重莊嚴。應縣木塔廣泛採用鬥拱結構,全塔共用鬥拱54種,每個鬥拱都有一定的組合形式,有的將梁、枋、柱結成一個整體,每層都形成了一個八邊形中空結構層。設計科學嚴密,構造完美,巧奪天工,是一座既有民族風格、民族特點,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築,在中國古代建築藝術中可以說達到了最高水平,有詩讚曰:遠觀擎天柱,近看百尺蓮。2016年9月,應縣木塔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官吳曉紅女士為木塔頒發證書,並表示:「應縣木塔是中國古代木構建築的代表作,這項紀錄不僅是中華民族歷史與智慧的縮影,也是文化與精神的傳承。」

  應縣木塔館藏文物豐富。藏有90件遼代秘藏,其中12件《契丹藏》零本的發現,填補了中國古代歷朝歷代編纂大藏經的歷史空白;而應縣木塔遼代三色彩印《釋迦牟尼說法圖》更是海內外孤本,具有很高的版本學價值、文獻價值和學術研究意義。國家一級文物《神農採藥圖》以其珍貴的歷史價值入編中學歷史教科書。木塔有兩塊牌匾分別是明成祖、明武宗手書,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淨土寺是應縣又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城內東北隅,又名北寺。始建於後唐五代,原為唐明宗皇帝李嗣源的家廟。因殘破於金天會二年(1124年)僧人善祥奉敕在原址上建了淨土寺。大定24年(公元1184年)僧人善聳重修。

  淨土寺是我國存世至今不可多得的珍品,尤其是藻井代表了中國金代在雕刻方面的最高技術。淨土寺大殿的藻井布滿3間殿宇的全部天花,明間為鬥八藻井,正中金龍盤繞,氣勢磅礴。另外8個藻井則成八角、正六、長六角、菱形等。大雄寶殿的天花藻井,又叫「天宮樓閣」,構造精美,雕工巧細。殿頂覆鬥形天花板,以房梁劃為9格,分作9個藻井,數當心間的藻井最大。傳說,中間那兩條金色的浮雕雙龍會在深夜飛舞,光照大殿。每個藻井中心為一紅色圓星,旁用上萬塊小木條與小木塊飾成「天宮樓閣」,混金彩繪。下層四周置平座,設欄杆,四面各開一門,共八門。仔細觀察,殿內四周和藻井平齊的牆頭都裝有天宮樓閣,與藻井相呼應,莊嚴雅致,閣內壁板上繪佛像。仰觀殿宇的頂部,頓感到樓閣重重、金碧輝煌。八門九星和天宮樓閣都是小木雕刻,從星簷、鬥拱到吻獸、欄杆,構件玲瓏精巧,規格手法變化多樣。這種形制規模、製作精緻的金代藻井,目前國內尚沒有發現第二個。1933年秋,我國著名古建大師梁思成先生考察應縣木塔時,發現離木塔幾百米之遙處,有一個大型寺廟群,他走進去一看,驚嘆不已,連連稱讚,說應縣有三件寶:一為佛宮寺釋迦塔,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偉大傑作,實屬國之瑰寶、世之奇葩;二是淨土寺的天宮樓閣藻井,構思精巧,妙微入神,玲瓏細緻,超類絕倫,是國寶一絕;三是淨土寺山門前的一對石獅,「披頭散髮」,造型獨特,雕工精美,全國罕見。

  應縣天生麗質,秀色可餐。境內有可觀賞開發的景點70多處,像古為楊六郎演兵場,今為應縣綠寶石、大氧吧的跑馬梁,地質奇觀石柱山,曾出現過「龍吸水奇觀」的龍潭湖、黃花梁等一大批旖旎多姿、風情萬千的自然景觀,讓人倍覺生態文明和自然風光的和諧之美。

  這裡風景獨好,一年四季都激發出詩人無限的遐想。春和景明之時,塔鄉大地上雲蒸霞蔚的桃花杏花自成獨特的景觀,揮灑著風情萬種;夏日的微風拂過,勤勞的應縣人民穿梭在綠色的原野,播撒著希望的種子,無垠的青紗帳和嫩綠的蔬菜地承載著豐收的寄託;走進金秋,這裡儼然是五彩的海洋、飄香的世界。成熟的瓜果、金黃的菽浪、肥壯的牛羊喜得人們合不攏嘴;即便是朔雪茫茫的嚴冬,這裡的大棚蔬菜示範園依然溫暖如春。

  為了加快文旅融合發展的步伐,應縣於去年成立了木塔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承辦了全市A級旅遊景區創建和旅遊招商推介等活動,舉辦了一系列民俗傳統文化節。今年,將重點圍繞用活用好用足木塔這一寶貴資源,精心包裝、策劃、實施一批項目,推動景點景區開發、建設、管理上檔升級。推進木塔匾額楹聯保護修複方案設計項目,推動木塔景區產業鏈配套開發項目和木塔異地重建項目儘快落地,規劃啟動木塔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推動中國木建築研究中心在應縣落地,籌劃建設鬥拱博物館和文物展覽館,完成淨土寺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在2月份於北京成功舉辦木塔攝影藝術展的基礎上,4月份將在北京景山公園舉辦應縣文化旅遊產品推薦周活動,8月份,還將舉辦山西省「金嗩吶」競技大賽,一個文旅相得益彰、相互促進的格局正在形成。

  海納百川招萬商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看今朝應縣,正以寬廣的胸襟和氣度,用北方人特有的坦誠之心和淳樸民風,面向世界牽引著一種深情的關注,挽留著一種感情的移居,期待著與您一起前瞻未來,攜手叩開財富大門,共同創建大業豐功。你投資、我服務;你發財、我發展,這是應縣人博大的胸懷和全新的理念。法治、誠信、效率、雙贏,這是應縣人與外來投資者合作的基本方針。為了讓客商留得下、發展好,應縣積極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氛圍,研究制定出臺了《關於加強招商引資的二十條意見》《關於加快推進規模以上企業發展的十六條意見》《關於扶持陶瓷產業發展的十九條意見》,健全完善了《優化政務環境工作實施方案》《政務大廳管理辦法》《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掛牌保護辦法》《關於大力推進全民創業加快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招商引資優惠政策。

  對入駐應縣的項目,實現四大班子領導包扶責任制,有效破解了協調不力、推進緩慢的問題,形成了一個項目、一個領導、一套班子,高效服務、合力推進的工作局面。力求讓每一位客商都能聚精會神幹事、全心全意創業。

  應縣把優化投資環境作為永不竣工的工程來抓,堅持不懈地開展「六最」營商環境建設,精心組織「1+8」專項行動,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持續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全縣具有行政審批職能的24家單位、521項審批事項納入政務大廳集中受理,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5個工作日內。「13710」督辦系統規範運轉,「12345」政府服務熱線高效運行。持續狠剎「四風」,嚴肅整治不作為、慢作為、假作為、亂作為,機關紀律作風煥然一新。

  總之,應縣正以最真誠的方式展現自己的美麗,力爭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財智領地、轉型引擎、發展標杆、幸福樣本!

  一個板塊分明、循環發展的隆起帶,商貿物流、文旅融合的中心區,萬商雲集、群賢畢至的集聚區正快速成型、拔節生長!

  龍蟠福海,鳳棲碧梧,創業風濃,政通商榮。

  遠者來、近者悅、居者安、創者樂的美麗應縣蓄勢昂揚,生機無限!

  應縣,正在改變應縣!

  應縣,正在超越應縣!

  本版策劃:中共應縣縣委宣傳部

  來源:山西日報

相關焦點

  • 山西旅遊最值得去的地方:恆山懸空寺尋奇,佛宮寺釋迦塔朝佛
    山西旅遊最值得去的地方:恆山懸空寺尋奇,佛宮寺釋迦塔朝佛山西位於太行山之西,黃河中遊的黃土高原之東部,自古被譽為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 境內多文化古蹟,尤以佛教文化為最。恆山懸空寺及應縣木塔都是非常著名的佛教藝術古建築。恆山是中國五嶽中的北嶽,其範圍橫跨山西與河北兩省,東西綿延150公裡,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8座。
  • 晉楚燕趙故地自駕十八日(九上)—應縣木塔、代縣邊靖樓
    01應縣木塔從大同收費站上G55二廣高速,向應縣出發。這一天是GD地圖的錯亂日,先是在應縣西(按最近路線)就導航下了高速,走了好一程煤車連連的S210省道,不過見證了一公裡內道路兩側五個加油站的盛景。再就是導航到景區停車場為目的地(節假日備用停車場),整個停車場空無一人,南望木塔離得好遠好遠,折騰了半晌才在景區邊道路側停妥了車。
  • 應縣木塔——中國古代建築抗震能力的傑出代表(圖)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築傑出抗震能力的集中代表。這座木塔是當今世界現存最高的木結構建築,竣工於1056年,處於大同盆地地震帶上。
  • 960歲的應縣木塔如何保護(文明之聲)
    任 超攝   位於山西應縣境內的應縣木塔一直牽動著人們的心,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詢問這座屹立960餘年的木塔是如何進行加固修繕的,在我們的保護下是否可以延年益壽。本版特請有關專家為讀者釋疑解惑。應縣木塔的局部傾斜問題一直是頗受關注的文物保護課題。經過多次研究磋商,國家文物局最終明確了現階段應縣木塔保護「監測與研究先行,現狀搶險加固」的原則。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承擔保護研究項目工作至今,其中經驗值得分享。  木塔的維護以其突出的科學價值為起點  應縣木塔挺立近千年的事實足以證明其自身結構的合理與優越。簡單地講就是它的分層,把單層的殿堂式建築分層疊壘起來。
  • 20日太原到應縣D5368次動車乘客:座位號06.18D乘客確診
    1月20日,從山西太原到應縣的D5368次動車發現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座位號06.18D,於12:38到達應縣火車站同日12:50左右乘坐應縣通達出租公司黑色計程車(車牌號不詳)從火車站回到應縣縣城,車上共4位乘客。下午17:00左右,乘坐永安公交有限公司晉F1838X農村客運班車回到杏寨鄉石店村。請乘坐以上動車、計程車、公交車的其他所有乘客看到通告後,積極採取以下防護措施:1、居家自我觀察,並電話報告村委會或社區居委會。
  • 靖江「柔性引進」21名中外院士
    中國江蘇網5月23日訊 (介鑄 潘穎 朱凱) 近日召開的靖江市人才工作會議上傳出消息,該市通過項目合作、聯合攻關、技術顧問、諮詢服務、建工作站等多種方式,與中外院士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現已「柔性引進」中國兩院院士18名、外籍院士3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23名。
  • 淄博華光國瓷榮登「齊品·淄博」品牌榜,成為「瓷都」新的城市名片
    來自淄博高新區的華光國瓷4個系列20多款產品,在幾十秒的時間內被搶購一空。華光國瓷董事長蘇同強表示,上榜「齊品·淄博」,是對華光國瓷這些年來不懈努力的一種肯定,更是鼓勵和鞭策。華光國瓷將堅定「引領中國當代陶瓷重回世界舞臺中央」的夢想,攻堅克難,創新發展,為中國、世界創作更好的陶瓷。近年來,華光國瓷頻頻亮相國際國內重大活動。
  • 「不忘初心,為國制材」國瓷材料如何在新材料賽道上大展拳腳
    在齊魯大地上有一家專攻新材料領域的公司,多年來國內市場鮮少有人了解,但它卻憑藉自主開發的技術在全球特種陶瓷粉體材料領域聲名遠播,成為全球新材料領域的佼佼者,股價從2019年1月到2020年9月,價格已經累計上漲了3.65倍,它就是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明清時期低溫紅釉瓷
    明清時期較為著名的低溫紅釉瓷主要有礬紅釉、珊瑚紅釉和胭脂紅釉等幾個品種。紫色百合香為您逐一介紹這些名貴的瓷器。一、礬紅釉礬紅釉,又稱之為「鐵紅」、「紅彩」、「虹彩」,是一種以氧化鐵為著色劑的低溫紅釉,其色澤十分特殊,猶如橙紅之色,十分清新。
  • 圈瓷耳機新時代來臨,它的特點是什麼
    打開APP 圈瓷耳機新時代來臨,它的特點是什麼 bosugroup_com 發表於 2020-11-18 15:33:59 多層壓電陶瓷系列:開創圈瓷耳機新時代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人們對音頻和視頻的質量要求也不斷提高,目前世面上的音響、耳機等產品都難以完美的還原聲音,主要表現為低頻下潛不夠深,聲音不夠渾厚;或者高音上不去,聲音破音甚至刺耳,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聽覺體驗。
  • 非遺鋦瓷讓瓷器涅槃
    鋦瓷人段煒剛用牙醫使用的牙機打孔,老一輩鋦匠用「金剛鑽」打孔,科技讓設備更趁手,手藝也越做越精細。段煒剛欣賞自己剛剛修復好的瓷器。俗語「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說的就是鋦瓷的手藝,瓷器經由練泥、制胚、施釉、繪彩、窯燒,道道工藝錘鍊而成,雖堅硬耐磨,但致命弱點是易碎。
  • 微晶瓷,五分鐘注射隆鼻
    專家通過手術方式植入人造假體或自體軟骨
  • 藝術長河的彗星 餘作賦瓷版畫專訪
    這次專訪,匯總了中國水墨與中國陶瓷藝術的觀點,與廣大收藏愛好者,共同進入漏痕瓷版畫的浩瀚境界。餘作賦對作畫用的瓷板選擇十分嚴格,從不在劣質瓷上作畫。從胎釉和製作工藝上看,瓷大體分為上、中、下三等,餘作賦都選用上等瓷作畫,胎質細膩、釉面光潔,胎釉結合良好,硬度較高,瓷板平整,沒有翹曲,釉面無疵點。
  • 海軍微山湖艦將10名中外公民安全撤離葉門索科特拉島
    原標題:海軍微山湖艦將10名中外公民安全撤離葉門索科特拉島  中國日報4月7日電(記者趙盛楠特約記者張剛、熊利兵)當地時間4月6日,海軍第十九批護航編隊微山湖艦將10名中外公民安全撤離葉門索科特拉島,向阿曼塞拉萊港航渡。當地時間7日上午10時抵達塞拉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