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楚燕趙故地自駕十八日(九上)—應縣木塔、代縣邊靖樓

2021-01-08 一舟二行

10.13

大同是這次自駕遊的最北端,從今天起就一路南下東行往杭州家的方向。

01應縣木塔

從大同收費站上G55二廣高速,向應縣出發。

這一天是GD地圖的錯亂日,先是在應縣西(按最近路線)就導航下了高速,走了好一程煤車連連的S210省道,不過見證了一公裡內道路兩側五個加油站的盛景。

再就是導航到景區停車場為目的地(節假日備用停車場),整個停車場空無一人,南望木塔離得好遠好遠,折騰了半晌才在景區邊道路側停妥了車。

還是在木塔西側,需走一長段路從南門進。

應州古城牆遺址。

應縣木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構塔式建築,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驗預約碼和健康碼入內,原門票60元/人。

世上最高的千年木塔就聳立在藍天下。

明成祖朱棣親題「峻極神功」;

明武宗朱厚照題「天下奇觀」。

塔內有明、清及民國匾、聯 54 塊。

木塔底層開放。

塔上居住著成千上萬隻麻燕,這些麻燕以木塔上的白蟻為食,千百年來起著「護塔衛士」的作用。

杭州市內也有幾座名塔,雷峰塔名聲最大卻是新建的,保俶塔是1933年按照古塔原樣修葺的,六和塔宋開寶三年(970年)的始建年份確實是早,也是磚石結構塔芯,所以應縣木塔純木塔令人嘆為觀止。

參觀完從正門出。

從應縣收費站上G18榮烏高速,大運樞紐轉G55二廣高速繼續南下。

山巒上古長城遺蹟。

著名的月亮門,現重修完成。

烽火臺遺址。

GD導航再次犯暈了,導航目的地設為雁門關,最近應是廣武下高速走S208省道,就是這個口下高速去後腰鋪驛站(雁門關北門)。

它卻直接導到代縣口下高速,走25KM鄉道去了前腰鋪驛站(雁門關南門)。

雁門關單獨成篇,代縣邊靖樓合在此篇。

02代縣邊靖樓

雁門關出來,天色尚早,前往代縣一遊邊靖樓。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代縣始建縣,名曰廣武縣。從隋唐到明清,一直是代州治所駐地,也是山西北部的軍事重鎮。

2020年2月,代縣剛退出國家貧困縣。

代縣邊靖樓初建於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因為當時的代縣城還不是州城,所以這座樓臺就起名為邊靖樓,意思是守衛北邊,使之安寧。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代縣又恢復為州,這座邊靖樓就成為州城的鼓樓了。

門票20元/人,沒明白為何不在免票範圍內。

從北面登樓。

北面懸長8米寬3米的「威鎮三關」巨匾。

南面懸長8米寬3米「聲聞四達」巨匾。

臺基高13米,長43米,寬33米,石券門洞縱貫南北。樓身高26米,寬29.65米,深19。30米。

正面

樓上遠觀1275年修建的阿育王塔。

一樓布置成列了一些介紹邊靖樓的展板。也陳列了代縣出土的唐代石燈臺,據考證認定為是「唐造、宋修」。

二樓不開放了。

縣街的糧鋪裡,新收的黃小米、玉米渣、高梁米等糧食堆積如山,塞滿了車廂帶回家自用和送長輩。

代縣高速口上G55二廣高速,天黑前趕到忻州頓村收費站,入住溫德姆旗下忻州戴斯酒店。

相關焦點

  • 960歲的應縣木塔如何保護(文明之聲)
    應縣木塔全高65.84米(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2011年4月測),外觀八角五層六簷,內部九層,塔底層總面闊30.27米,全塔主體均為木構件搭建而成。遼代之前或同時雖然不乏土木結合或純木質的高層木構,但均早頹毀。唯應縣木塔結構優越而堅牢,至今960餘年,巋然獨存。  應縣木塔始建至今歷經40餘次地震,還有雷火風雨和兵隳,所幸經歷代加固修繕,終未產生致命破壞。但仍存在一定問題。
  • 應縣木塔——中國古代建築抗震能力的傑出代表(圖)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築傑出抗震能力的集中代表。這座木塔是當今世界現存最高的木結構建築,竣工於1056年,處於大同盆地地震帶上。木塔建成200多年即遭受大震,餘震連續7天,木塔附近的房屋全部倒塌,而木塔巋然不動;在此後的近千年中,木塔經歷了多次大地震的考驗而安然無恙。在戰亂之際,木塔還承受過200餘發炮彈的轟擊,亦無大損。
  • 「瓷」名中外釋迦塔 鍾靈毓秀新「應縣」
    這裡重點介紹應縣幾個旅遊景點: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城內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1056年),金明昌六年(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也是唯一一座木結構樓閣式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木塔位於寺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屬於「前塔後殿」的布局。
  • 中國最古老木塔位於山西,1000年屢遭劫難屹立不倒,如今卻難保了
    應縣木塔應山西省朔州市的縣位於城內,俗稱應縣木塔,距今約1000年前建成的遼代,高達65.84米,相當於20層現代高樓,是世界上現存的最高的木造建築物,「黃花嶺被砍倒,建造應州塔」的應縣木塔,使用了3000立方米的赤松材料,消費了2600噸以上。
  • 中國最「神」千年木塔,閃電擊不中火燒不燃,地震7次未倒
    應縣木塔也叫釋迦塔,宋代遼清寧二年開始修建,到南宋金明昌六年增修完畢。這是一座純木質的佛塔,目前已經被世界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雷擊、地震、雨水腐蝕,這些對於木塔而言都是致命的傷害,可能一不小心,一把火就能將木塔燒成灰燼。世界上很多大型精緻的木質建築就是這樣而被毀壞,後世再無機會看到。但應縣的釋迦塔卻是一個奇蹟。
  • 代縣中秋節祭月習俗
    而代縣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純樸的民風,使這裡至今還傳承著這種古老習俗。代縣的祭月活動在八月十五傍晚時分進行,具體儀程是:1、擺祭祀品:月明人定之後,各家各戶在自家院子朝著月亮支一張桌子,然後把各種祭品擺到桌子上。
  • 代縣舉行微晶板材微晶玻璃項目籤約儀式
    忻州網訊(通訊員:石俊文)5月21日上午,代縣在政府四樓視頻會議室舉行微晶板材微晶玻璃項目籤約儀式。由代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李清代表縣政府與河北省邢臺市鑫晶集團董事長元孟軍籤訂了總投資5億元的年產微晶板材100萬平方米、日產300噸微晶玻璃生產線及相關配套設施項目,為縣生態文化旅遊園區建設增添了新成員,為全縣高質量轉型發展引進了新項目。縣政府辦公室、縣生態文化旅遊園區管委會、縣招商服務中心和河北省邢臺市鑫晶集團的負責同志共同見證了籤約儀式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