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區街巷的燈光設置應該突出傳統文化特色,打造多種主題的參與性照明和體驗性夜遊,為人們創造更有品質的夜間生活。」東城區政協十四屆委員會五次會議上,東城區政協委員、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工在改善東城傳統街區夜間照明方面建言獻策。
陳工對文化方面的話題很感興趣,她所在的民建東城區委,有不少會員從事相關行業,有的工作或居住在東城區。去年初徵集議題時,一些會員認為東城區應該改善夜間照明情況,營造更具魅力的夜間生活場景。大家成立了課題組,經過實地調研,將意見和建議匯集在一起形成了提案。
陳工所在的課題組認為,除了基本照明功能外,燈光照明應該與老城區的歷史文化相契合。「東城區有歷史文化街區18.5片,面積10.35平方千米,佔全區總面積的1/4,是全市歷史文化街區最多的地區。但是,目前歷史街區裡燈光照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意境表達還不到位,缺乏場景氛圍的營造,個性化設計有待加強。此外,照明設施布置與建築結合不夠,只考慮夜景燈光效果,而白天燈具暴露影響了建築的整體效果。」
為了提出合理建議,陳工所在的課題組集思廣益,群策群力。
對文化產業敏感的陳工認為,燈光設置要考慮多元利益主體需求,要考慮新住民和老住戶、年輕人和老年人、小商戶和大企業之間的不同需要,滿足「經濟發展」「社會包容」和「文化多元」多重目標。
「簡單的燈光照明無法打動年輕人,他們需要有特色的夜景,尤其是能曬朋友圈、網紅打卡的標誌性夜色。」陳工覺得,作為歷史悠久的老城區,東城區應該利用燈光打造多種主題的參與性照明和體驗性夜遊,一些歷史文化建築和文化意義突出的開放式院落,應該利用燈光突出歷史韻味,吸引人們參觀遊覽。
一些了解燈具行業的組員從技術方面提出了建議。他們認為,智慧路燈作為首都智慧城市建設採集數據的智能終端,能在平安城市建設、信息發布、突發事件預警、便民通訊服務、環境汙染監測、應急電能供應等方面為市民提供服務。燈具可按照固定時間表調整開關和光亮度,周末可適當延長照明,以保證夜間出行人員的安全。燈具選擇和施工工藝應遵守見光不見燈原則,不能破壞傳統街區白天的美觀,儘量做到合理隱藏。
「我們希望,東城白天的景觀更加古色古香,夜晚的氛圍更加溫馨閒適。」陳工說。
文字:莊蕊
編輯:戈海榮
來源:新東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