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商業分析師)在很多人的認識裡實際還是模糊的,工作職責是什麼,在哪些工作環境中才有這樣的角色?
先看一個案例:
昨天晚上開車回家,在一條快速路上一邊是村莊一邊是農場。一群人擋住了我們的去路,原因是一位女士從村莊穿過這條快速路到對面農場的時候被撞死了。一位路人說以前相似的事故也發生過。村民要求修建一座橋,之後當地政府就修建了一座橋。那麼,為什麼這位女士沒有走那座橋而選擇穿過這條繁忙危險的道路,這種危害她生命的做法呢?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是被安排來處理這樣的問題,你會不會在沒有探索其它可選方案情況下接受村民的訴求(村民明確提出要政府修建一座橋)給他們修建一座橋呢?
這時候,你的角色就BA,需要針對現在的問題收集分析提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給干係人帶來價值。你可能會這樣做:
經過信息的收集分析,價值對比你可能會發現村民需要每天趕著牛群羊群從農場回到村莊,必須之路就是這條高速路。所以這時候你會自然的摒棄修橋的建議(很多時間客戶提供的需求是不全面的),因為你怎麼可能讓牛羊群爬樓梯過橋呢?
從這樣的流程可以清晰的看出BA的價值。
再看一個在現代企業中的案例:
在一個全球性的公司Hult,企業老舊的IT系統導致運營成本增加,軟硬體的維護花費不斷上升,更加嚴重是的基本當前的硬體,軟體已經不再支持更新。
你的公司,是一個諮詢公司Acc和這Hult籤定協議來幫助Hult走出當前的困境,你會怎麼樣開始工作呢?
你可能會這樣做:
從這兩個案例可以看出BA就是針對問題,解決企業遇到的問題,給組織帶來價值. 在這個過程中會用到很多專業的方法論, 管理思想, 工具和技術.
BACCM(Business Analysis Core Concept Model)是BA的核心概念模型,這6大方面的相互影響相互平衡互為補充,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分我彼此。這個模型可以應用於任何行業作為BA在日常工作中的一個參考,可以利用6大方面構建一個整體的工作框架,有沒有遺漏什麼,如何用通俗易通的語言和干係人溝通。
6個方面分別代表:
Needs(需要):企業遇到的問題或是內外部機會
Changes(變革行動):通過項目或項目集來實現方案
Solutions(方案):解決問題或機會具體的方法
Contexts(環境):企業或組織中的企業文化,組織過程資產,人際關係等
Values(價值):解決問題或利用機會所得來的價值,這是BA工作最根本的
Stakeholders(干係人):影響Needs, Changes,Solutions或被影響的群體
總結:
BA的切入點是問題或機會,而著眼點是給企業或組織帶來價值。
根據美國勞動局數據,到2014年企業對於BA職位的需求給明顯增加,而且取得專業BA認證(高級認證CBAP)在工資水平是會有16%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