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從小在鄉間長大,對於農村的各種常見的鳥兒算是比較熟悉的了,下面我們一起來說說那些鳥兒,不知道你們的家鄉現在還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不?
麻雀,這是最普通最常見的鳥兒,不分南北,不分城鄉,可以說基本上是人人都見過、人人都認識的鳥兒。麻雀的適應能力很強,耐寒而又耐熱,基本上是有人的地方就有麻雀,這一點頗像老鼠。它們成群結隊的生活在人們的周圍,屋簷下,牆洞中,石縫間,瓦楞內,哪裡都可以住。它們從不挑食,能找到什麼就吃什麼,從草籽、糧食、果實、蟲子以及人們丟棄的剩飯,統統可以當做果腹的食物。正是這種適應力超強的品性,才使得麻雀能遍布大江南北。這種不起眼的小鳥,曾經面臨過一陣生存危機,到處被人們驅趕、捕捉、打殺,一度曾經差點滅絕。好在近些年,已經沒人去傷害它們,這些鳥兒又變得隨處可見了。
斑鳩可以說是另一種遍布南北的鳥兒,幾乎每個村子裡都能看到。這是一種很有特點的鳥兒,身體就像縮小版的鴿子,羽毛一般是棕灰色,翅膀夾雜一些黑白的色斑,往往脖子上會有一些醒目的白點。這種鳥兒也十分的喜歡接近人們的居住地,以農作物為食,通常會單獨或者幾隻落在農田旁邊的樹上,沒人的時候飛到田裡啄食各種農作物。有意思的是,鄉民們並不討厭這種吃農作物的鳥兒,或許是因為它們數量不多,不足以對農業造成危害吧。
野雞,學名環頸雉,也是曾經在鄉間經常見到的鳥。它們一般生活在深山老林間,也經常接近村莊的農田,啄食農作物。單獨或者幾隻一小群活動,性格機警膽小,一有風吹草動,就急速奔跑,受驚後會立刻飛起,拍打翅膀飛行幾百米落下潛藏。這種鳥曾經是獵人最喜歡的目標,肉味鮮美,羽毛色彩豔麗而且不善於飛行,都導致它成為最好的狩獵對象。隨著獵槍的取締,以及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這種鳥逐漸的多了,現在的不少鄉村的農田裡,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野雞的身影了。
烏鴉也是一種在鄉村裡常見的鳥,這種鳥真的是太有特色了,一身烏黑的羽毛,加上破鑼一般難聽的嗓音,基本沒有人不認識。這是一種典型的機會主義者,它們不放過任何一個尋找食物的機會,有時候它們會乘人不備,叼走人家的小雞,如果是晾曬糧食,它們也會去偷上幾口,看到地上有爬蟲蜥蜴等小動物,它們會毫不客氣的一個俯衝叼走吃掉,到了人們上墳祭祖的時候,它們會大老遠飛來,在附近樹上等候,撿食人們丟棄的祭品。可以說烏鴉的名聲實在是有些狼藉,但是在古代卻恰恰相反,烏鴉有著各種雅稱,一度被寫在各種詩歌裡面。
同樣是屬於鴉科,喜鵲反而是人人稱頌的鳥兒,喜鵲是沾了外表和聲音的光。作為烏鴉的遠房堂弟,喜鵲身材苗條,顏色搭配素雅,頗有紳士風度,而且叫聲讓人聽了格外的舒服,音如:恰恰,恰恰!正是如此,人們普遍把喜鵲視作報喜鳥,以為聽到喜鵲叫會有喜事。於是喜鵲被畫進畫中,與梅花一起寓意為喜上眉梢;被寫進各種詩詞中,甚至在古代四大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的故事中,七夕能使得他們相會,也歸功於喜鵲所搭建的鵲橋。殊不知,這個外表紳士的滑頭,卻和它表哥烏鴉一樣,時常幹一些偷雞摸狗的勾當。
時間關係,我們先聊到這,還有許多鄉間常見的鳥兒,我們下次再聊,歡迎朋友們一起參與討論。
我是一樹白花,寫一些記錄生活的小文章,喜歡的朋友請關注我,感謝朋友們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