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後盛 (西南山地)
在四川盆地的邊緣——雅安,一頭連著富饒的成都平原,另一頭接著狂野的青藏高原,這是一處被天府和天堂擁抱的地方。
在這裡,北緯30°穿越全境,橫斷山區自冰川時代以來庇護了無數生靈。在這裡,有海拔627m到5793m的巨大落差,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到高山灌叢、草甸的多種植被類型分布,有二郎山、夾金山、大相嶺、大渡河、青衣江這些高山峻谷……所有的一切,都完美展示了雅安生態獨一無二的魅力。
自然界中無處不在的鳥類,它們在雅安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穿梭往來,或在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或在房前屋後、田間地頭,一代又一代地書寫著生命的傳奇。近年來,通過本地和外地觀鳥愛好者接連不斷的記錄,雅安鳥類的監測資料不斷豐富和完善。本文將在綜合歷史文獻和近期觀察的基礎上,試圖勾勒出雅安鳥類的全貌,用文字和圖片為讀者展示出雅安鳥類的美麗與多樣性。
雅安的鳥類到底有多少種?
翻開歷史文獻,四川農業大學的鳥類學家李桂垣教授拉開了系統研究雅安鳥類的序幕。1963年,李教授等人發表的《雅安鳥類調查報告》首次對雅安(即今天的雨城區)鳥類進行了全面的描述。隨後的三十餘年時光裡,從二郎山、喇叭河,到以蜂桶寨為中心的寶興縣,他們的腳步遍布了雅安地區的各個角落。對於雅安鳥類的認知,從無到有,從零散到完備,從標本到學術文獻,他們讓雅安鳥類從雪山秘境,從高山峽谷,走向了我們。
在李教授他們發表的文獻中,在雅安記錄的鳥類約有330餘種。其中就包括了在天全喇叭河發現的四川旋木雀,這一深藏於高山叢林中不起眼的精靈,是由中國人自己描述命名的三種鳥類之一,另外兩種一個是1932年由任國榮先生在廣西發表的金額雀鶥,另一個是周放教授等人2008年在廣西西南的喀斯特森林中發現的弄崗穗鶥。
四川旋木雀 Certhia tianquanensis
近年來,來自全國乃至全世界鳥類愛好者走進了雅安這塊鳥類寶地,再加之本地「鳥人」的堅守,越來越多的鳥類在雅安被發現,其中就包括了灰瓣蹼鷸、漠鵖、灰尾漂鷸這些四川鳥類新紀錄,還有三趾鷗、角鸊鷉、紫水雞,這些難得一見的鳥兒也在雅安留下了它們靚麗的身影。那雅安的鳥類到底有多少種呢?曾經來到過雅安的鳥類現在還有記錄嗎?最新記錄的鳥類又有什麼共性和特徵呢?是不是應該給鳥類的保護和更多想到雅安的鳥友提供一個較為全面的信息呢?
角鸊鷉 Podiceps auritus
有鑑於此,我們萌發了為雅安鳥類整理一個最新目錄的想法,但其中的過程卻遠沒有在野外欣賞鳥兒自由身姿那般美妙。首先,需要儘可能窮盡的查閱與雅安鳥類相關的歷史文獻,並對鳥種進行甄別,按照現今的分類標準認定到種,對部分只有單一文獻記載但無法核實的鳥種就要忍痛割愛刪除記錄,留待以後進一步完善。然後,再聯繫曾來過雅安的觀鳥愛好者,他們那裡有許多我們未掌握的雅安鳥類新數據,幸運的是,我們得到了許多專家和鳥友的無私援助,得到了許多確切的記錄資料。最後,再添補上我們自己的記錄。歷時大半年的時間,從每一個鳥種、每一個鳥名的核實,其中的艱辛想換來的是一份對我們而言最為嚴謹、最為完美的雅安鳥類「家譜」。
結果不出意外的令人興奮。據我們的整理,雅安鳥類可以確定的有475種,所佔比重超過了四川鳥類的三分之二,超過了全國鳥類的三分之一,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9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50種,中國特有鳥類29種。此外,還有16種鳥類因只有單一資料報導尚待進一步確認。
我們深知,如此豐富的數據,一定程度上將改寫我們對雅安鳥類甚至動物多樣性的認知。在現有可考的文獻中,僅就種類而言,雅安鳥類可以排在全省的首位,接近甚至超過全國部分省級行政區所記錄的種類。但同時,我們也發現歷史文獻中記錄的某些鳥類近幾十年在雅安已難覓蹤影,其中就包括黑鸛、蓑羽鶴這些高貴的客人。其中的緣由,一方面在於我們的觀察範圍和人數有限;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它們當初或是偏離遷徙路線,或是遭受惡劣天氣、傷病、飢餓而降臨雅安。遺憾,從另一面來看卻是一種動力,吸引了我們再次投入到對它們的追尋中,希望有一天能再次偶遇。
雅安的本土鳥類
從科學的角度而言,本土鳥類這一說法並不準確,也難以定義,還是讓我們不糾結於此,先走進雅安的本土鳥類。讓我們把時針撥回到遙遠的1869年,法國傳教士讓·皮埃爾·阿爾芒·戴維在雅安的故事早已隨著他發現的大熊貓和珙桐為人所熟知。在這兩大動植物國寶的光芒掩蓋下,戴維在寶興發現的30餘種鳥類模式標本,除了鳥類研究者外,就不為大眾所知。
在生物學上,科學家將世界上第一次發現描述新物種所依據的標本,定義為模式標本,而發現新物種的地點,就叫做模式標本產地。別看模式標本與其他標本沒有什麼區別,但作為一個新物種被人類認識的標誌,它不僅是後人研究該種鳥類無法繞開的重要參照物,更彰顯了模式標本產地在生物學和生態學上的重要地位。在與一位中科院鳥類學博士的交流中,我曾經笑稱:「怎麼寶興的鳥類模式標本目錄只有一頁紙啊?」他以略帶揶揄的語氣回答我:「那你在中國再去找一個能有一頁紙目錄的鳥類模式標本產地啊?」
的確,寶興可以當之無愧的成為中國鳥類模式標本產地第一縣,於世界而言,能在如此小的區域產生如此多的模式標本,亦屬罕見。除了寶興外,雅安範圍內的天全是四川旋木雀、暗色鴉雀(二郎山亞種)、玉頭姬鶲(天全亞種)的模式標本產地。而據何芬奇先生的考證,四川山鷓鴣的模式標本產地也在漢源縣。可以說,要研究中國的鳥類,絕對無法繞開雅安這座「世界知名的動植物基因庫」。
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150年,那些第一次在雅安被發現的鳥兒至今生活得怎麼樣啊?2012年,在第五屆雅安國際熊貓·動物與自然電影節期間,舉辦了首屆「寶興模式標本鳥種再發現」觀鳥大賽,全國各地觀鳥會組織的15支隊伍在一天半的時間就有24個寶興模式標本鳥種入帳,而沒有記錄到的,就包括雉鶉、綠尾虹雉、四川林鴞這些因生活環境問題不易被人發現的鳥類。看來,歷經歲月的洗禮和環境的變遷,它們仍然安好。
其實,模式標本鳥種也並不是那麼神秘,在近年來的實際觀察中,我們也頻頻與它們相遇,諸如橙翅噪鶥、麗色噪鶥、灰喉鴉雀、白領鳳鶥等在雅安各地隨處可見,而寶興鶥雀、四川旋木雀、金胸雀鶥、點胸鴉雀、火尾希鶥等在適宜的環境中也不少見,或許只是因為我們很少到自然中去發現它們而已。
橙翅噪鶥 GarruIax elliotii
白領鳳鶥 Yuhina diademata
講完這些略顯「高、大、上」的模式標本鳥類後,也不能對那些生活在我們周圍的朋友過於忽視。在鳥類中有這麼一個群體,它們與人類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它們在公園裡覓食,在屋簷下築巢,有時還偷吃掛在陽臺的臘肉。有它們生活在在我們的身邊,不僅給城市森林平添了許多生氣,更是最為可靠的環境質量指示物。
在雅安這座天然氧吧城市中,同樣少不了鳥類的身影,有研究報告顯示,僅在雅安市區範圍內,就記錄有林地鳥類79種,水鳥44種。特別常見的有一點也不怕人的白鶺鴒(俗稱點水雀),有嘰嘰咋咋的白頭鵯(俗稱白頭翁),有喜歡在林間跳來跳去的「土畫眉」白頰噪鶥,還有中國特有鳥種灰喉鴉雀等等。而在青衣江,有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的白鷺,在冬天則有成群結隊的野鴨、鸕鷀、紅嘴鷗。它們共同奏響了雅安城裡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動人樂章。
當我們有時間在春天走出城區,不需要爬山涉水,就只在田間地頭,就能欣賞到一群群的金腰燕和家燕或在啄泥築巢,或在飛翔覓食。遠處傳來的「布穀-布穀」,是大杜鵑在催促人們抓緊春耕生產,而「貴貴陽」的則是鷹鵑在歡唱。相比之下,拖著長尾巴的紅嘴藍鵲(俗稱山咋)和黃鸝叫聲就顯得過於嘈雜了。
如若運氣不錯,還能在梧桐花開的季節,欣賞到一種五彩斑斕的鳥兒採食花蜜,這就是「桐花鳳」,曾有古人《畫桐花鳳扇賦》云:「每至春莫,有靈禽五色,小於玄鳥,來集桐花,以飲朝露。及華落,則煙飛雨散,不知其所往……有嘉穀而不啄,有喬松而不適。獨美露而愛桐,非人間之羽翮。」桐花鳳即藍喉太陽鳥,古人還觀察到桐花謝後此鳥就不見了蹤影,實則是它們採完花蜜後遷往了更高和更偏遠的地方覓食,暫時遠離了人們的視線。
藍喉太陽鳥 Aethopyga gouldiae
到這裡,或許再給出一個本土鳥類的定義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一直安寧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與我們一樣接受著這片土地的饋贈。而我們,需要的是保持對自然的敬畏,儘可能減少對它們的影響和傷害。
雅安的遷徙鳥類
「鳥類的遷徙是一個關於承諾的故事,一種對於回歸的承諾」,法國導演雅克·貝漢一部《遷徙的鳥》全方位展示了鳥類的遷徙世界,而在我們的周圍每年都發生著如此宏大的生命史詩。其中有歡喜,有悲傷,甚至還有死亡,年復一年,它們在雅安來來往往,或停留數日,或度過整個冬季,都只為完成一個承諾,一個關於種群和生命的承諾。
鳥類遷徙原因,在科學界中尚無明確定論,比較主流的觀點認為一般與適應氣候,尋求更豐富的食物有關。除了常年居於本地的留鳥外,雅安的遷徙鳥類嚴格意義上說包括夏季遷來繁殖的夏候鳥,冬季來越冬的冬候鳥,以及路過停息休整一段時間的旅鳥,還有個別偏離正常路線的迷鳥。像前文提及的燕子、杜鵑等就屬於夏候鳥,而本部分則只介紹其餘三種遷徙鳥類。
在全球八大候鳥遷徙通道中,四川位於東亞—澳大利亞遷徙通道,而在四川,雅安則位於候鳥遷徙的西線。大底從每年9月份開始至次年的5月份結束,它們就沿著橫斷山脈南來北往。
在這些遷徙大軍中,除了諸如蟻鴷、紅喉姬鶲、藍喉歌鴝、各種柳鶯等林鳥外,尾隨而來的還有鳥類中的王者—猛禽。在常年的觀察中,我們記錄有翅展達1米的白尾海雕,有純白色的白尾鷂,有剛捕到斑鳩的雀鷹,有喜歡十幾隻集群活動吃蝗蟲的紅隼,它們與胡禿鷲、金雕、高山兀鷲等本地猛禽一共構築了雅安鳥類食物鏈金字塔的塔尖。
白尾鷂 Circus cyaneus
而遷徙水鳥則是我們重點關注的對象,除了個體大,易觀察外,最重要的在於水鳥是遷徙鳥類中的主力軍,從北冰洋到大洋洲,它們從全世界出發,卻都曾在雅安留下過匆匆的腳步。從2008年開始,我們就在雅安青衣江流域開展了遷徙水鳥的調查,隨後的6年時間裡,足跡遍布雅安各地,也收穫良多,在新增的130餘種鳥類中,有51種是遷徙水鳥,彌補了雅安鳥類研究上水鳥遷徙資料的不足。其中,有為人所熟知的鴛鴦、紅嘴鷗,有家鴨的祖先綠頭鴨、斑嘴鴨,還有一些原本認為遷徙時不經過川西地區的珍稀鳥類也被發掘出來,包括了白琵鷺、黑葦鳽、須浮鷗、白額燕鷗等等。
在鳥類遷徙的季節,同樣的地方經常能有不一樣的驚喜。2014年5月的一天,在我們日常調查的青衣江天全段的某地,記錄到了一位普通而又特別的客人——蒙古沙鴴。
說其普通,因為在遷徙季節它們經常出沒於青衣江畔的灘涂中;說其特別,因為我們驚喜的在它雙腳發現了環志。經過我們核實,這隻蒙古沙鴴來自遙遠的紐西蘭南島,意思是它和它的夥伴們飛越了赤道線,橫跨了南北半球來到了雅安,而這裡顯然還不是它們的終點。
我們不知道它們在遷徙的途中經歷過多少磨難,但就環志上傳遞出來的信息已足夠讓人感嘆生命的偉大和不屈。隨後,我們將這隻蒙古沙鴴環志的信息提交給了相關研究機構,以便研究者更好的了解它們的遷徙路徑。這是我們第一次在雅安回收到被環志的遷徙鳥類,而據了解這也是四川為數不多的回收環志記錄,原因在於它們在遷徙途中更偏愛擁有大片灘涂和豐富食物的沿海地區,很少有如此深入內陸的種群,而被觀察到的環志鳥類就更為罕有了。
蒙古沙鴴 Charadrius mongolus
「飛翔對鳥來說不是人們想像的什麼樂趣,而是為了生存而拼搏。它們要穿越雲層、迎著暴風雨,許多困難不是我們能夠想像的。」同樣是雅克·貝漢的話,向我們道出了鳥類遷徙看似美好實則艱辛的真實一面。
的確,遷徙是鳥類生命周期中風險最高的行為,它們除了要面臨著體力不足、極端天氣、食物匱乏、天敵攻擊等自然考驗,還要面臨捕殺和棲息地減少等人類幹擾。如何在遷徙的路上保護它們,需要我們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我們可以管住自己的手,不為一時玩樂和點滴經濟利益而傷害它們;我們可以管住自己的嘴,不吃被獵殺的野生鳥類,讓雅安成為它們可靠可信的驛站而非生命的終點站。
觀鳥,讓世界領略雅安鳥類的魅力
觀鳥,是你走入大自然的門票。一千多年前,宋代文學大家歐陽修在其《畫眉鳥》一詩中寫下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的詩句,規勸人們不要過於迷戀樊籠,鎖住鳥兒的自由。
現在,歐陽修的呼聲引來了越來越多的共鳴,人們開始選擇走到大自然中去欣賞鳥類。他們隱蔽在山林、溼地,藉助望遠鏡,欣賞鳥類的美麗,卻不驚擾它們的生活,這就是觀鳥活動,一種正在興起的特色生態休閒方式。
據十年前的研究顯示,2005年,美國有4800萬人觀鳥,經常性觀鳥者在1800萬左右,人均消費5000美元,而在英國,70%的國人都是觀鳥愛好者。中國的觀鳥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發軔於上世紀90年代,到2000年後進入迅速成長期。至今,國內觀鳥人群逐漸壯大,已成立觀鳥組織近100家,觀鳥活動生機勃勃,並呈逐步向觀鳥旅遊產業發展的態勢。在國內,北戴河、董寨、鄱陽湖、青海湖、扎龍等地已形成較為成熟的觀鳥旅遊市場。在省內,唐家河、瓦屋山、峨眉山也成為國內外觀鳥者的常去之地。為了尋求他們心中的目的鳥種,觀鳥旅遊者往往會在目的地停留數日乃至十餘日,在帶走鳥類美麗圖片的同時,給當地的旅遊業留下了豐厚的收益。
「因為山在那裡!」1924年,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裡回答《紐約時報》「你為什麼要攀登珠峰」時的一句話,激勵著無數人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同樣,「因為鳥在那裡!」也吸引了無數的觀鳥者前往那些擁有特色鳥種的地方。而雅安,正是一個擁有眾多特色鳥種的地方。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境內分布有蜂桶寨-磽蹟、喇叭河自然保護區、二郎山、慄子坪自然保護區等四個中國重點鳥區。
灰胸藪鶥 Liocichla omeiensis
「世界雉類和鶥類分布中心、罕有的模式標本產地、中國特有鳥種集中地」這些資源,讓雅安在國內外鳥類研究者和觀鳥者中享譽極高。不僅特有種多,雅安的鳥類還有集中分布、能見度高的區域性特徵。在以喇叭河、蜂桶寨為代表的雅安等地,就雉類而言,2000m~4000m的高海拔地方有綠尾虹雉、雉鶉、血雉、紅腹角雉,2000m以下的區域白腹錦雞、紅腹錦雞、灰胸竹雞、雉雞等較為常見。而豐富的畫眉科鳥類更是獨一無二,種類達41種,中國特有種9種,16種模式種或亞種,分布極為狹窄、數量極其稀少的灰胸藪鶥、寶興鶥雀、灰頭斑翅鶥都不難見到。還不僅限於此,所有的這些,都足以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觀鳥者喊出:「鳥在這裡!」,都足以邀請全世界的觀鳥者來領略雅安鳥類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