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叫不上名字的鳥兒,飛來了……

2020-09-09 文旅銅陵

西湖溼地公園「觀鳥圖」(一)

溼地鳥類是溼地野生動物中最具代表性的類群,是溼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靈敏和深刻地反映著溼地環境的變遷。

忙碌的你,每天往來於摩天大樓鋼筋水泥之間,不免有點想念大自然的顏色了。這個周末,跟著小編走,去看看溼地公園那些罕見的鳥兒吧!都是你叫不上名字的哦~

純色山鷦鶯

●西湖溼地公園

扇尾鶯科山鷦鶯屬的鳥類,又叫做褐頭鷦鶯、純色鷦鶯。是體型略大(15cm)而尾長的偏棕色鷦鶯。眉紋色淺,上體暗灰褐,下體淡皮黃色至偏紅,背色較淺且較褐山鷦鶯色單純。棲息於草叢、蘆葦地、沼澤、農田、果園和村中附近的草地、灌叢中。

在這裡

可以

放鬆緊繃的身心

享受陽光與悠然

遠離工作

遠離煩囂

不必遠足

任思緒在陽光中飄舞

愜意的生活

西湖溼地公園

自在的享受

西湖溼地公園

隨時隨地

享受綠色生活

擁有休閒的生活時光

感受空氣的清新

從容坦然

過寵辱不驚

淡然、悠然的生活

鳥兒啁啾

仿佛在提醒路人

停下匆匆的腳步

傾聽自然的聲音

花底一聲鶯

花上半鉤斜月

人生的意義在於

永遠可以有期待

春天花會開

鳥兒自由自在

像一隻鳥兒一樣

西湖溼地公園

走進銅陵西湖溼地公園

走進美好的2020

地址:銅陵市銅官區翠湖六路

公交:乘坐14路、16路、26路、17路公交車到達最近站點步行即可到達。

自駕:導航「銅陵西湖溼地公園」即可。

建議·投稿

郵箱 ahlome@163.com

帶你玩轉銅陵西湖溼地公園!

相關焦點

  • 見面卻叫不出你的名字?鳥兒也會尷尬的呀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的春天已經來到我們的身邊,越來越多的聽到身邊朋友感慨:「哎,現在環境越來越好了,很多從沒見過的鳥兒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身邊,今早我又看到一隻鳥兒,長相很特別……」然後朋友會細緻描述一番這隻一大早給他帶來驚喜的鳥兒,
  • 那些曾經在鄉村常見的鳥兒,你的家鄉現在還有嗎?
    鄙人從小在鄉間長大,對於農村的各種常見的鳥兒算是比較熟悉的了,下面我們一起來說說那些鳥兒,不知道你們的家鄉現在還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不?麻雀,這是最普通最常見的鳥兒,不分南北,不分城鄉,可以說基本上是人人都見過、人人都認識的鳥兒。
  • 家裡飛來「小客人」 拍鳥「專業戶」拍下南山140多種鳥兒的身影
    因為,最近他家陽臺上飛來一對美麗的客人——領雀嘴鵯,每天在紫藤花的花葉間啼叫覓食,一有空閒時間,文偉就支起三腳架和相機,守在窗口拍攝這兩個可愛的「小客人」,兩隻鳥兒有時甚至飛進窗口,讓文偉零距離拍了個過癮。
  • 飛來麻雀上千 丈夫高興妻子趕
    每天下午五六點鐘,上千隻麻雀就會飛到他家院子的兩棵大梧桐樹上,嘰嘰喳喳叫個不停。而清晨五六點鐘時,這些麻雀又撲哧撲哧地飛開。自打這些「客人」不請自來後,江妻馮群英就沒睡過一個好覺,於是想盡辦法要把鳥兒趕走。但江智勇卻不這樣想,因為恰好這段時間,江家的雙胞胎兒子都考上了重點高中,他認為這些是帶來喜訊的「喜」雀,反對妻子趕麻雀。
  • 野外那些叫不上名字的花開得如此燦爛
    戶外活動、爬山途中,偶爾發現一些開得非常燦爛鮮豔的野花,卻叫不上來名字,隨手拍了下來,感覺特別好看,後來用識花君識別才知道它們的芳名,共同欣賞一下吧!
  • 夏日炎炎,當你聽到這些鳥兒的鳴叫,相信你的內心會湧起一片清涼
    它們叫聲差別很大,但是長得樣子都差不多,而且在陰雨天的黃昏或者早晨,它們叫的格外的賣力。所以,一聽到杜鵑的叫聲,很自然的就聯想起細雨紛紛的涼爽天氣。有趣的是,杜鵑是少有的鳥兒和花兒共用的名字,有點浪漫。
  • 西湖來了高顏值新「訪客」名字叫「鸊鷉」你會念嗎
    很多觀鳥愛好者近日發現,今年西湖的冬候鳥隊伍,新添了不少遠道而來的訪客,其中有一種,它們的名字叫黑頸鸊鷉。「鸊鷉」這兩個字,很多人都會覺得陌生吧,來跟著念一念正確的發音是:pì tī。其實,「鸊鷉」並不是西湖的新朋友,它們家族中的「小鸊鷉」就是留鳥。在西湖里,經常能看到本塘「小鸊鷉」的身影。它們長什麼樣?
  • 海口小區飛來一隻受傷的鳥 這是只什麼鳥?
    小區飛來一隻受傷的鳥  這是只什麼鳥?疑似夜鷺 為國家保護動物小區內飛來的鳥。  記者注意到,這隻鳥兒的個頭不小,尖尖的嘴巴呈黑色,微微有些彎曲,腳趾為黃色。張先生說,約在11日上午11時許,由於樓上供水水壓不足,鄰居們都下來抽水,發現它在水池那呱呱叫個不停。  「這隻鳥兒可能是受傷了。」張先生說,目測它的腳似乎是斷掉了,抓它的時候都沒怎麼反抗。一些鄰居說,它可能是一直灰鷺,是國家保護動物,應該趕緊聯繫相關部門把它保護起來。
  • 瀘州:半夜鳥兒叫居民睡不著 原是夜鷹在求偶
    近日,居住在瀘州市龍馬潭區世紀港灣小區的陳先生遇到一件苦惱事:每天凌晨零點至5點,樓棟外樹上就會傳來響亮的鳥叫聲,全家人都被吵得睡不著。世紀港灣小區內綠化樹木眾多居民:鳥兒一到春天就半夜鳴叫「也不知道這是什麼鳥兒,白天沒動靜,一到半夜就鳴叫。」
  • 鳥兒也有方言 南京的鳥叫暗藏「南京腔」(圖)
    那麼,你有沒有注意到,春天不同的天氣下,鳥叫會有變化?即便是同一種鳥,它們唱歌的能力是不同的? 科學家發現,鳥兒存在城鄉差別,城中的鳥兒叫的聲調更高,而複雜多變的氣候條件裡更容易造就出音色婉轉動聽的「歌手」。記者了解到,鳥兒也有「方言」,領雀嘴鵯的南京腔就曾吸引著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專家進入到深山蹲守記錄。
  • 那些很熟悉但又叫不出名字的設計法則(4):倒金字塔法則
    內容上表現在一篇新聞中,先是把最重要、最新鮮、最吸引人的事實放在導語中,導語中又往往是將最精彩的內容放在最前端。而在新聞主體部分,各段內容也是依照重要性遞減的順序來安排。猶如倒置的金字塔,上面大而重,下面小而輕。倒金字塔法則適用什麼樣的場景?當呈現資料的方式以閱讀為主時,需要運用倒金字塔法則。先簡要概括資料的導語,然後描述簡簡訊息模塊,舉個例子:
  • 農村常見的鳥兒都不歇的刺楸樹,那些鮮為人知的秘密,你知道嗎?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農村裡常見的植物~刺楸樹,又叫釘木樹、丁桐皮、鼓釘刺、刺楓樹、刺桐、雲楸、刺楸、辣楓等 刺楸樹的樹幹為灰色,渾身長滿了粗大堅硬的刺,刺多到鳥兒都不敢站在它上面,所以刺楸樹還叫鳥不宿。
  • 神話傳說中那些惹禍的鳥兒們,隨便出來一隻都要人命
    咱們國家五千年文明史源遠流長,也留下了無盡的神話和傳說,而在這些傳說中,那些神奇古怪的鳥兒可是一個龐大的族群。古代的學者將這世界上的動物分為五大類,毛、鱗、羽、介、贏,又被稱作五蟲,其中羽蟲,指的便是鳥類。而在神話傳說中,除了那些普通的鳥類,還在一大群稀奇古怪的傢伙,今天就和大家說說這些奇特的鳥妖們。
  • 燕子、黃鸝、杜鵑:古詩詞中的那些鳥兒,究竟有什麼寓意?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 在古詩詞中 經常能讀到與鳥兒有關的詩句 然而,
  • 成群鳥兒來市區「安家落戶」
    >天中晚報客戶端 2020-11-30 11:15:58天中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建成 11月30日,全媒體記者在位於市中華大道西段的練江河西段看到,一群鳥兒或翱翔天際市民開心地說:「這麼多鳥兒每天都來這裡嬉戲玩耍,說明市區的環境以及練江河兩岸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一位正在岸邊遊玩的市民告訴記者,他每天早上都會沿著練江河走上一圈,最近一段時間,每天早上就會看到有成群結隊的鳥兒從四面八方飛來,在練江河上空不停盤旋、嬉戲。一段時間後,疲倦的鳥兒便會有序停靠在岸邊的電線上、樹枝上密密麻麻排成一排排,嘰嘰喳喳的。
  • 天壇裡飛來鴝姬鶲 引攝友圍觀
    原標題:天壇裡飛來鴝姬 引攝友圍觀 高先生/供圖 前幾日,一隻身姿豔麗的小鳥忽然飛到天壇公園落腳鳥兒拍拍翅膀飛走後,大家立刻意猶未盡地翻看起剛才的作品,一攝友笑言,「這隻鳥兒啊,是『人來瘋』,不怕人,上次還跑到我的鏡頭前來了呢!」 記者將攝友拍到的照片發給北京房山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他表示這隻鳥兒學名叫鴝姬鶲,「照片上這隻鴝姬鶲嘴上沒有斑禿,爪子、羽毛的顏色也很鮮豔,根據經驗,是一隻兩歲到三歲間的雄性鴝姬鶲。」
  • 一棵蘆薈上住著上千隻鳥兒,大自然的神奇是充滿創造力的
    下面介紹的故事是真是在地球上發生的,在蘆薈樹上織巢的鳥兒,當然這蘆薈可不是普通的蘆薈,它的名字叫「二岐蘆薈」,它是一種南非的特有的蘆薈樹品種,是世界上第二高的蘆薈樹,最高可以長到10多米高,它的莖已經開始木質化了,不知道能不能用來美容?
  • 堪輿老狐狸:聊聊那些名字叫建國的人
    今天是國慶節,舉國歡慶,這讓小編想起建國初期,不少家庭給孩子起名字叫「建國」,張建國,王建國,李建國,劉建國,等等。名字是長輩對兒女的期望和祝福,古語有種說法,一命二運三風水四姓名,名字伴隨人一生,可見起一個好的名字對人相當的重要。 名字叫建國的人,大多身強體健,高大魁梧,辦事穩重,責任心強,給人特別可靠的感覺。
  • 七旬老人模仿20多種鳥叫,人和鳥兒都被「騙」了
    路人紛紛抬頭望向路旁行道樹,尋找叫聲出自什麼鳥兒,卻一無所獲。人群中一位老人不動聲色,浮現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路邊賣報紙的大爺捂著嘴笑道,「哎呀,你看,又有好多人被你騙了!」71歲的李志星老人有一門絕活:學鳥叫。他住在觀音巖,為了鍛鍊身體,每天從家到朝天門走上一個來回,一路上不斷會發出逼真的鳥叫聲,完全能以假亂真。
  • 西湖來了新訪客,名字叫「鸊鷉」你會念嗎
    很多觀鳥愛好者近日發現,今年西湖的冬候鳥隊伍,新添了不少遠道而來的訪客,其中有一種,它們的名字叫黑頸鸊鷉。「鸊鷉」這兩個字,很多人都會覺得陌生吧,來跟著念一念正確的發音是:pì tī。其實,「鸊鷉」並不是西湖的新朋友,它們家族中的「小鸊鷉」就是留鳥。在西湖里,經常能看到本塘「小鸊鷉」的身影。它們長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