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昆蟲與讀者的美麗邂逅

2021-01-10 騰訊網

編者按:

自然界中,每一個物種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可以這麼說,就算是蚊子如果突然滅絕,也會對整個自然界的生態鏈造成嚴重的打擊。但實際上很多人其實體會不到昆蟲對於人類的重要性——地球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依靠的正是生物多樣性在自然界當中的不斷進化。昆蟲如果滅絕,很多植物和動物也會滅絕,從而導致人類受到極大影響。生態環境是由生態鏈組成的,昆蟲是生態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雅安雨城區隴西河谷,這個只有108平方公裡的盆地,昆蟲種類的密集程度遠超常人想像。

其實,雅安除了昆蟲,還有大熊貓、綠尾虹雉、珙桐……青衣江邊、大渡河畔,大相嶺、夾金山……每一條河流,每一座大山,都養育著珍稀的自然精靈,營造著雅安的秀美生態。

能夠先睹盧躍剛的新著《下裡巴蟲》(文卷、圖卷),真是一場與昆蟲圖文的美麗邂逅。

2017年以來,盧躍剛在他故鄉雅安下裡周圍二至四公裡半徑的隴西河畔用手機抓拍了八萬張以上昆蟲照片,經過挑選、剪裁後可供發表或展示的有四千張左右,收入《下裡巴蟲》「圖卷」的只有五百多張。該書的「文卷:漫遊昆蟲王國及閱讀博物學的通信」由楊浪的信(代序)和盧躍剛的十二篇書信體文章組成,主要的內容是作者關於進化論、昆蟲學、博物學等領域中經典著作的研讀心得,當然更有對昆蟲的觀察、研究和拍攝記錄。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一位著名作家、資深媒體人和歷史學家在時代的皺褶中俯仰天地的昆蟲學、博物學之旅,一個知識分子在昆蟲學領域中延伸的思想之旅。

作者的昆蟲世界在故鄉雅安

盧躍剛的昆蟲世界在他的故鄉雅安,在他們那「代」人中,他與故鄉的聯繫或許是最緊密的,這似乎是上天安排他註定要進入那個昆蟲王國。

盧躍剛在書中談當年知青生活,「農活很重,農具很落後,農作物產量很低,交公糧任務很重……」這段知青經歷,奠定了他的人生觀,顛覆了他的想像和人生目標。

在經歷過許多、許多之後,十幾年前,盧躍剛選擇第二次回鄉的意義非凡。用他的話說是,「專心溫習歷史,遭遇昆蟲及重讀博物學」,其實他完成了一件具有重大歷史性意義的寫作使命,同時在個人的精神之旅中完成了一次重塑:在智性的、社會性的歷史感之上及時地彌補了自然的、感性的和審美的人格熔鑄。在歷史的褶皺地帶與踉蹌時刻,能同時完成這兩項工作真是他的幸運。能夠以大自然的全部感性、美感和個體充盈的好奇心與繼續學習的能力作為堅持社會批判和自我審視的堅實基礎,這不能不說是真正的幸運之子。

盧躍剛的院子周圍的環境很美,開滿了花,鳥兒落在各種樹上,還有無數的昆蟲翻飛跳躍。與它們相伴的是法布爾十卷本《昆蟲記》、達爾文《一個自然科學家在貝格爾艦上的環球旅行記》、愛德華·O·威爾遜《昆蟲的社會》《社會生物學:新的綜合》、布哈林被史達林處決前寫的自傳體小說《時代》、《中國動物志·昆蟲綱》……更神奇的是,在書與自然之間有很多聯繫是難以想像的,比如他說認識雅安的昆蟲,主要依據的卻是臺灣出版家送的臺灣昆蟲圖譜,才知道原來臺灣的昆蟲與雅安有著高度的一致,比如鳳蝶類、蛾類、黃蛺蝶、琉璃蛺蝶、豆芫菁、磕頭蟲……

其實,在盧躍剛的經歷中有一段重要時光早已為今天的博物學研究埋下伏筆。他當知青的第二年就從田裡上來了,到大涼山地質隊工作,業餘時間學習了地質學、地層學、古生物學、大地構造學,有了野外調查的經驗和對金沙江畔植物、動物的初步了解。

盧躍剛在書中談了很多閱讀進化論、生物學、植物學和博物學著作的收穫,在他們這代人成長期間的閱讀經歷中這可是容易被忽視的一面。

到雅安看昆蟲感受良好生態

作者拍攝的昆蟲

至於用手機拍攝昆蟲,盧躍剛已經是非常非常專業了。正因為不在昆蟲攝影界的主流圈中,因此他完全不受那種虛化環境的唯美主義和昆蟲標本主義的拍攝方法的影響,用的是「土八路遊擊隊」的方法(手機、靠近、再靠近),目標是昆蟲世界的生命、故事、情感、戲劇性,要捕捉的是昆蟲界的叢林法則、正義倫理和基於本能的社會性情感。

盧躍剛還說,「我的一位藝術史家朋友將這種拍攝命名為『iPhone時代的昆蟲記』。真正的信息化、扁平化、自媒體化。手機——故事——『新聞』——戲劇性,命名來得恰到好處。」

在今天這個信息化、自媒體化的時代,在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真、賞美之情的推動下,他以「iPhone時代的昆蟲記」向法布爾的不朽經典《昆蟲記》致敬,向科學、藝術與自然和生活致敬。

這些在手機上完成拍攝、編輯和傳播的昆蟲圖像是典型的後IT時代的革命性敘事結構,雖然表面上只是完全改寫了以往的技術程序,實質上是全新的影像敘事學,其後設要素是即時、打包、傳播、反饋和互動,是圖像生產的趨勢。

另外,其根本要素和美學特徵就是作者說的 「結構」與「關係」,「這種美學特徵包括由科學、新聞、社會屬性所決定的時間關係。所有昆蟲圖像,有時間,有地點,有環境,有語境,有意境,都可以按照科學、新聞的專業要素追溯、驗證,涵蓋著豐富的主題……」

昆蟲的歷史很長,可以追溯到4億年前,而人類進化的歷史只有10萬年。目前,地球號稱有100至120萬種昆蟲被發現,而且這個數字據說每年正以一萬種的新發現量遞增,同時,一些昆蟲物種在消失。

青年時代的盧躍剛讀過達爾文《一個自然科學家在貝格爾艦上的環球旅行記》,嚮往登上貝格爾(「小獵犬」)號與達爾文一起航行。後來他知道了博物學家、「植物獵人」亨利·威爾遜和《昆蟲的社會》《社會生物學——新的綜合》的作者E·O·威爾遜的傳奇故事,知道了家鄉雅安的大熊貓和鴿子花樹都是博物學家戴維發現的。

盧躍剛拍攝昆蟲的地點也在雨城區,雨城區隴西河谷是一個108平方公裡的盆地,海拔900米左右,秋天陰雨綿綿,春、夏兩季多是晚雨晝晴,潮溼與陽光特別適合昆蟲繁衍。不過,昆蟲種類密集程度也超出了盧躍剛的想像。作家龍應臺看了盧躍剛的昆蟲照片後,用了「匪夷所思」四個字,說,「你那裡就是昆蟲博物館。」

《下裡巴蟲》簡介

下裡巴蟲(文卷)

下裡巴蟲(圖卷)

包括《文卷:漫遊昆蟲王國及閱讀博物學的通信》《圖卷:昆蟲王國裡的生與死、愛與恨、哀與樂》,生動地展示了大自然中迷人的昆蟲世界,被稱為「iPhone時代的昆蟲記」。

圖卷:《昆蟲王國裡的生與死、愛與恨、哀與樂》收錄了作者在四川雅安下裡拍攝的各種昆蟲圖片500張。不同於普通的昆蟲攝影,作者追求的是昆蟲影像的精微,尋找和捕捉某種轉瞬即逝的「關係」:人與昆蟲的關係,昆蟲與昆蟲的關係,昆蟲與自然的關係。在他的手機鏡頭下,不再是靜止的時刻,而是有表情、有情感的故事,充滿了悲歡離合。

文卷:漫遊昆蟲王國及閱讀博物學的通信,是作者關於昆蟲和博物的閱讀筆記,涉及A·O·威爾遜、達爾文等多位著名博物學家的經典作品。既講述關於昆蟲和博物的知識以及發現,慨嘆人類的命運,也回顧了自己的人生。

該書於2021年1月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在三聯韜奮書店2021年第1周銷售排行榜上,《下裡巴蟲》名列前茅,深受讀者喜愛。

作者盧躍剛,四川雅安人,當過農民、地質隊員、軍人。曾任《中國青年報》經濟部副主任、新聞編輯中心副主任、《冰點》副主編。發表中長篇報告文學和歷史著作十餘部。

來源:西康周末

文:李公明

編輯:李君

審稿:程普、高菲菲

相關焦點

  • 薦書|下裡巴蟲:iPhone時代的昆蟲記
    ,被稱為「iPhone時代的昆蟲記」。後附有趣的昆蟲飛行棋。 圖卷:《昆蟲王國裡的生與死、愛與恨、哀與樂》收錄了作者在四川雅安下裡拍攝的各種昆蟲圖片500張。不同於普通的昆蟲攝影,作者追求的是昆蟲影像的精微,尋找和捕捉某種轉瞬即逝的「關係」:人與昆蟲的關係,昆蟲與昆蟲的關係,昆蟲與自然的關係。
  • 薦書| 下裡巴蟲:iPhone時代的昆蟲記
    盧躍剛 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1-1【內容簡介】包括《文卷:漫遊昆蟲王國及閱讀博物學的通信》《圖卷:昆蟲王國裡的生與死、愛與恨、哀與樂》,生動地展示了大自然中迷人的昆蟲世界,被稱為「iPhone時代的昆蟲記」。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iPhone時代的昆蟲記(圖)
    相較於人類和其他生物而言,昆蟲過於小了,其實它們的生存環境也很複雜,也正是基於對昆蟲世界複雜性的認識,昆蟲攝影能夠真實記錄下昆蟲背後的情感和故事。當從新聞的視角去看待昆蟲攝影,也可以將之稱為「新聞攝影」。
  • 《中國國家地理·雅安特輯》發行:全方位解讀雅安
    當天,雅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軍出席推介會並發言。推介會現場(劉剛 攝)  「什麼是雅安?大熊貓從雅安走向世界、為什麼蜀中高山觀景平臺多在雅安、這裡是川藏茶馬古道的起點……」據介紹,該書用160頁,囊括了《什麼是雅安》《紀念大熊貓科學發現150周年——世界大熊貓史札記》《天府之肺:北緯30度上的生態家園》《蒙頂山茶——中國茶文化的活化石》《為什麼蜀中高山觀景平臺躲在雅安》等10餘篇美文。
  • 李公明|一周書記:致盧躍剛:昆蟲王國的……N種讀法
    能夠先睹盧躍剛的新著《下裡巴蟲》(圖卷、文卷,三聯書店,2021年1月),真是一場與昆蟲圖文的美麗邂逅盧躍剛自2017年以來在他故鄉雅安下裡周圍二至四公裡半徑的隴西河畔用手機抓拍了八萬張以上昆蟲照片,經過挑選、剪裁後可供發表或展示的有四千張左右,收入本書「圖卷」的只有五百多張。
  • 手機鏡頭裡的昆蟲記
    但我先要說的是「下裡」乃躍剛在雅安的故土,所以他的《下裡巴蟲》其實就是故鄉之蟲、四川之蟲。謂予不信,請看「文卷」之160頁:「下裡山坡上玉米抽穗、結子了,野麥子花開。半山腰,嗡嗡聲瀰漫,是蜜蜂在忙碌。你看它們的腿,兩邊懸掛著蜜蠟,重量肯定超過了體重,像是兩顆黃色炸彈,卻不妨礙它們飛來飛去採蜜。」——當然,人眼應該是看不到蜜蜂兩腿蜜蠟的,躍剛能看到,是因為他戴了博物學眼鏡。
  • 時隔20年,四川雅安「蛛圓章」再出沒!
    時隔20年,四川雅安「蛛圓章」再出沒!4月20日,據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透露,前一日當地居民在雅安市雨城區草壩鎮的自家地裡發現了裡氏盤腹蛛。之前因為電視科普,居民認出後向趙力請教。據介紹,距離上一次雅安地區發現裡氏盤腹蛛已經過去20年。
  • 跨越經緯,與卿相遇——2020「美麗邂逅·想見你」完美謝幕
    跨越經緯,與卿相遇——2020「美麗邂逅·想見你」完美謝幕 11月15日晚,2020「美麗邂逅·想見你」大型交友活動在我校西區學生活動中心圓滿舉辦。
  • 神奇美麗的昆蟲螳螂
    螳螂是大家都很熟悉最為常見的昆蟲,再普通不過了。但是在世界上還有很多長相奇特的螳螂種類。這些優美的螳螂看起來異常冷豔,甚至令人毛骨悚然。此外,它更是一種危險的捕食者,吃其他昆蟲和節肢動物。螳螂是優秀的偽裝大師,它們還具有出色的視力和前肢的不尋常結構。
  • 中科大「美麗邂逅」交友活動昨舉行:為何不放在雙11?
    一年一度的以合肥高校研究生為主的大型交友活動——「美麗邂逅」,昨晚在中科大西區準時上演。為啥時間延後了、不再是往年的雙11「光棍節」那天舉行?活動主辦方、中科大校研究生會說啦,就是希望來的同學在經過「光棍節」的「痛定思痛」之後,能夠不再羞澀,放開自己,提高「牽手成功率」!
  • 走,讓我們去新縣與藍喉蜂虎來一次美麗邂逅!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巨成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宏冰 通訊員 江濤  如果與你有緣,在新縣箭廠河鄉的倒水河流域,你或許能看到一種美麗的小精靈活潑敏捷,善於疾飛驟停,常棲息在水邊竹枝樹木之上,偶從水面倏忽一下飛過,給人留下一道藍色美麗的弧線,讓人憑添美麗暇想。
  • 時隔20年,四川雅安「蛛圓章」再出沒!專家:有少量毒性
    4月20日,據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透露,前一日當地居民在雅安市雨城區草壩鎮的自家地裡發現了裡氏盤腹蛛。之前因為電視科普,居民認出後向趙力請教。據介紹,距離上一次雅安地區發現裡氏盤腹蛛已經過去20年。
  • 振奮精神 再鼓幹勁-北緯網(雅安新聞網)
    雅安日報擷取了部分精彩發言,以饗讀者。 蘆山縣龍門鄉白夥新村。按照「出成品、建精品、展作品」的要求,突出「一線、兩園、三鎮、八村」,精耕細琢,持續優化,綜合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城鎮與美麗鄉村,城鄉面貌和設施水平實現歷史性飛躍。
  • 騎行哥山間晨練邂逅「桃花水母」 可遇不可求不過是個「美麗傳說」
    騎行哥山間晨練邂逅「桃花水母」 可遇不可求不過是個「美麗傳說」 2014/09/12 05:55 來源:溫州晚報 瀏覽:2543
  • 美麗軀殼:昆蟲標本製作實用手冊
    Liuye不藏私,免費蟲蟲標本小課堂,教你保留它們的美麗。在標本製作之前,有一點一定要說明,那就是昆蟲標本採集的問題。有些朋友可能厭惡殺生或者是環保或動物保護者,反對採集昆蟲支撐標本。對此,我想說的是:鳥類、獸類等繁殖力小的動物,我們是堅決反對濫捕濫殺的!尤其是不應該吃野味!因為捕捉鳥獸會影響它們下一代的繁殖。而對於昆蟲這樣繁殖力大的小動物,合理的捕捉或者利用還是可以接受的。
  • 10日美麗天象:「月亮船」邂逅「黃帝星」上演「星月童話」
    10日美麗天象:「月亮船」邂逅「黃帝星」上演「星月童話」  新華社天津11月8日電(記者周潤健)天文專家介紹,11月10日,一彎殘月將與獅子座中最明亮的恆星--軒轅十四在朦朧晨曦中浪漫邂逅,上演「星月童話」,煞是好看。
  • 四川雅安地區,你所不熟悉的那些鳥兒
    本文將在綜合歷史文獻和近期觀察的基礎上,試圖勾勒出雅安鳥類的全貌,用文字和圖片為讀者展示出雅安鳥類的美麗與多樣性。雅安的鳥類到底有多少種?對於雅安鳥類的認知,從無到有,從零散到完備,從標本到學術文獻,他們讓雅安鳥類從雪山秘境,從高山峽谷,走向了我們。在李教授他們發表的文獻中,在雅安記錄的鳥類約有330餘種。
  • 昆蟲王國裡的生與死、愛與恨、哀與樂
    臺灣的許多昆蟲,雅安也有,如鳳蝶類、蛾類、黃蛺蝶、琉璃蛺蝶、豆芫菁、磕頭蟲……有趣的是,我認識雅安的昆蟲,多依據臺灣昆蟲圖譜。打開了眼界,便去平時散步的田壟、山道、河邊拍。昆蟲的阿里巴巴山洞頓時打開了。每天都有新的發現與驚喜。
  • 昆蟲家族的「小巨人」
    一談到昆蟲,相信大家腦海中閃出的形容詞恐怕不是「小」就是「多」。沒錯,昆蟲確實是一類體形較小、數量卻最為繁多的六足動物。然而,在獨特的昆蟲世界裡,有一些體形相對龐大的類群,它們或雄霸史前昆蟲界,或體形彪悍、殺戮成性,或霓裳飄展如彩旗,或隱入樹蔭難尋覓。實際上,科幻大片裡「巨型昆蟲」具有的摧毀房屋和屠殺人類的兇殘能力只是人類的臆想。
  • 雅安現野生蛛圓章:長相奇特,全國僅發現不到30隻!
    全國發現不到30隻的「蛛圓章」再現江湖,這一次是在四川雅安。4月20日,據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透露,前一日當地居民在雅安市雨城區草壩鎮的自家地裡發現了裡氏盤腹蛛。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說:「它主要分布在四川、浙江及福建地區,數量非常稀少,晝伏夜出很難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