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線上打盹兒的北美小夜鷹
你有想過嗎?對於飛翔的鳥兒,它們晚上可怎麼辦?它們都做什麼?它們真的睡覺嗎?
答案是……是的,它們要睡覺的,可比起簡單的睡覺又要複雜一點點…… 鳥兒呢,有多種策略來應付需要閉閉眼睛的情況。看看下面有哪些吧!
一隻紅尾鵟(亞成體)在ZZZZ~~~by Morgan Terrinoni
夜行性的鳥兒,比如橫斑林鴞在夜裡活動更積極,by Tony Joyce
是白天飛翔還是夜裡漫遊?
如果你曾經見過貓頭鷹,那你知道有些鳥兒更喜歡在夜裡飛行。夜行性鳥類,如貓頭鷹和夜鷹,會在日落的時候醒來,夜裡開始覓食。白天的時間呢,它們會找個安全的地方,閉上眼睛躲避光線。相比而言,晝行性的鳥類意思就是它們白天活動晚上睡覺。這些鳥類在夜裡會找東西來栖息,比如樹幹或者窗沿。然後,在入睡之前,他們會抖松絨羽,轉頭將鳥喙埋進背後的羽毛,抬起一隻腿放進肚子的羽毛裡。聽起來是不是很不舒服?
實際上,這樣對睡著了的鳥兒非常的暖和。絨羽,以及外表光滑的短而蓬鬆的羽毛能鎖住熱量。在夜裡溫度降低的時候,像喙與腿這些暴露的部分就能躲在暖和的羽毛底下保暖。
那,鳥兒難道不會從棲息的地方掉下來?
實際上,對於棲息的鳥兒,是基本不可能掉下來的。當鳥兒將身體的重量放在腳上,腿部的肌肉促使腳腱收緊,保持腳處於握緊狀態。這樣鳥兒就能抓緊它所棲息的樹幹,不會掉下來啦!
平衡表演~一隻中北美毛翅燕在打盹兒!by Kevin McGowan
也不是所有的鳥兒都棲息在樹幹上。水鳥和濱鳥會挨著水睡覺。鴨類通常會站在水邊,或者站在露出水面部分的石頭上,將一隻腳放進身體的羽毛中——和棲息在樹幹上的鳥一樣。任何時候,只要鳥兒能找到腳站立的地方,就能把自己縮起來休息。煙囪雨燕還曾經被發現貼著煙囪內部休息呢!
一對美洲潛鴨在水上休息,by Kevin McGowan
還有那些不休息的!
寒冷,捕食者,吵鬧的鄰居——有那麼多需要擔心的,鳥兒又怎麼獲得夜裡的良好睡眠呢?
呃,其實它們沒有,至少沒有人類標準的所謂好睡眠。只要不是處於低消耗的蟄伏狀態,鳥類一般選擇各種小睡,直到被鄰居、捕食者威脅或者寒冷的條件徹底驚醒。
有些鳥甚至可以一邊睜開一隻眼睛,一邊睡覺,因為它們大腦的一半始終處於警覺狀態。這種稱為半球慢波unihemispheric slow-wave sleep (USWS),這種狀態能讓鳥兒在沒有威脅的時候能得到充分休息,同時又能在碰到威脅的時候迅速反應。儘管遊隼和黑鶇做得也非常好,但鴨類和水鳥尤其擅長於此。
遷徙的鳥也可能依賴於USWS進行休息。對很多物種來說,長距離的遷徙不允許有很多機會停歇和休息,但是出於USWS狀態的鳥兒可以同時休息和導航。有證據證明,雨燕可以200天飛翔不停歇,一邊飛行的時候就在睡覺哦!
一隻犯困的美洲雕鴞雛鳥,by Anne Elliott
聽這麼說,你是不是也希望自己像鳥兒一樣睡覺呢?
原文來自BirdSleuth,閱讀原文 有原文連結。本文由生地行翻譯,轉載請聯繫哦!
青少年觀鳥俱樂部的課程之一,就是去關注長距離飛翔不停歇的北京雨燕,快來參加吧!
俱樂部首發活動 密雲觀鳥火熱準備中!
關於 EcoAction生·地·行生·地·行」是一家倡導負責任旅行的文化公司,設計並組織一系列有關自然與文化的體驗旅行,保證真實、獨特、難忘,讓參與者關注、熱愛自然,為保護自然採取積極行動,從而讓當地社區參與並獲益,保護並保存當地的環境與文化,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2014年,生地行項目成為國際平臺Pack for A Purpose首個上線中國項目。
2015年,生地行成為望遠鏡頂級品牌施華洛世奇在中國大陸首家合作生態旅遊公司。
2015年,生地行作為首個中國項目加入亞洲生態旅遊網絡(Asia Ecotourism Network),並在ITB Asia Responsible Tourism Event獲得行業專家認可。
分享?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想關注?直接長按二維碼就行啦
想了解更多?
查看公眾帳戶——查看歷史消息
新浪微博@生地行EcoAction
www.ecoactionnow.com
豆瓣 生地行小組
info@ecoactionnow.com
010-56864549,183-1135-5527
138-1010-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