鈾是銀白色金屬,屬天然放射性元素。鈾能以粉塵、氣溶膠的形式由呼吸道被人吸收,吸入或攝入大劑量的鈾化合物後,會引起鈾中毒疾病。鈾中毒主要以腎損害為主,有輕度急性鈾中毒和重度急性鈾中毒之分,但至少是可以治療的。
不過,用鈾238製成的貧鈾彈不僅會引起中毒那麼簡單那,它的放射性危害更可怕!在我們人體中碳14的含量極少,它的半衰期是5730年,也就是說我們的人體就有放射性。但鈾238的半衰期是44.5億年,也就是說人體的放射性是鈾238的1288分之一。單單從放射性半衰期的角度考慮,一個體重64千克的人和9克鈾238的放射性相當。所以貧鈾彈並沒有傳說中那樣恐怖,只是有一定毒性的重金屬元素。
貧鈾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提純天然鈾235的時候,剩餘的鈾238;一種是核能發電站用過的核廢料,裡面也含有大量的鈾238。後一種是絕對不能用來製造貧鈾穿甲彈的,它裡面殘留的半衰期短的放射性物質,哪怕只有10萬分之一,都會對人體產生放射性危害。
貧鈾彈的機加工性能更好,很適合做穿甲彈的彈芯。貧鈾的韌性較好,不像鎢那樣易斷,所以加工成大長徑比的長杆彈更容易些。而鎢是稀缺資源,獲取材料就貴,貧鈾是「廢物利用」因此相對便宜,這也是貧鈾穿甲彈的優勢之一。算上加工成本差異,貧鈾的經濟性優勢就更明顯了。貧鈾的壞處主要就是「汙染環境」,這個報導很多了,平時帶著它就夠讓人提心弔膽的了,而且是作戰中使用,它爆燃時的放射性沾染更可怕。
由於貧鈾能引起人體細胞DNA突變,而不造成細胞死亡,故其作用是長期的。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後,美軍中的一些士兵出現了頭疼、脫髮、精神恍惚、失眠、煩躁、長期疲勞、肌肉疼痛、記憶退化、頭暈等症狀,被稱為「海灣戰爭症候群」和「巴爾幹症候群」 。凡在巴爾幹地區執行過維和任務的歐洲軍人已查出有50多人患了癌症或白血病,至少有18人已經死亡,這其中大多數人都不同程度的接觸過貧鈾武器,真是害人又害己。
但是,貧鈾穿甲彈的性能相當可觀,有條件的國家都在研製這種武器。據悉,美軍M1A2SEP型坦克使用的120毫米M829A3型貧鈾穿甲彈,可以擊穿1000毫米厚的等效裝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穿甲彈,且沒有之一。從生產成本上看,由於美國的軍用和民用核工業非常發達,貧鈾數量也很多,製造貧鈾武器不僅可以保證原料供應、省去高昂的貧鈾處理費用,而且作戰能力超過鎢鋼合金彈芯、成本還可降低一半,在效費比上可謂一舉兩得。
既然貧鈾彈的超強能力如此了得,為什麼我國軍隊不製造和研製類似的彈藥呢?軍事專家告訴記者,因為這種武器實在是太缺德了,在道義上是實在太過分。
據悉,貧鈾彈爆炸後, 在高溫高壓作用下會使鈾形成高度分散的放射性微粒和氣溶膠, 在大氣中飄逸可造成空氣和水體的重複汙染,人員吸入或食入貧鈾成分,就會造成內臟組織的永久性損傷,包括對骨、腎臟、肝臟和血液的巨大影響,並延遲傷口癒合時間。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海灣戰爭以來,伊拉克國內癌症、白血病的發病率增長了7倍。薩達姆兒童醫院收治的白血病患兒中,最小的只有11個月大,同時婦產科的護士也證實了先天缺陷嬰兒的大量存在,甚至常被自己所接生的嬰兒嚇壞,要說和貧鈾彈沒關係你信麼?這麼缺德的武器我們當然不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