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報導俄羅斯陸軍最為先進的「阿瑪塔」主戰坦克將在未來裝備貧鈾穿甲彈,雖然俄羅斯主戰坦克之前一直使用的是鎢芯穿甲彈,但是受限俄羅斯落後的火炮工藝以及尷尬的穿甲能力,俄方不得不開始研製貧鈾穿甲彈來提高己方坦克的戰場打擊能力,但是說起貧鈾穿甲彈就不得不提其帶來的一系列放射性汙染和化學毒性問題。
鈾作為核工業中最基礎的原料,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總儲量高達45億噸,即使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也會接觸到微量的鈾,以至於到現在對於危害人體的鈾元素劑量也沒有確切的定論。而在自然界中能產生核裂變反應的鈾元素僅有0.72%,和武器級的數值相比不值一提。
而濃縮後的鈾235的剩餘產物就是貧鈾,所以說貧鈾的價格並不昂貴,其價格遠低於鎢合金,而且貧鈾和白磷一樣會自燃,以至於當貧鈾穿甲彈在撞擊到裝甲表面後最外層會不斷燃燒,而且其頭部也會變得越來越銳利,這些都極大的增強了彈芯的穿甲效果。
所以美軍在1975年就開始大量裝備貧鈾穿甲彈,小至密集陣使用的20毫米彈藥,再到主戰坦克的120毫米貧鈾穿甲彈,美軍可謂是把貧鈾的功效發揮到了極致,而且由於貧鈾的加工性能較好,對技術要求較低,所以非常適合大批量生產和裝備。
但貧鈾的危害同樣不容忽視,貧鈾在燃燒爆炸時會產生氣溶膠,而且由於貧鈾中含有微量的鈽(鈽是人工製造的放射性元素,危害和放射性比鈾要強幾十萬倍),當氣溶膠在空中漂浮時,鈽便會附著在上面被人吸入體內,極易造成人體肺部損傷或是肺癌,以至於在海灣戰爭後有很多美軍士兵患上了「海灣戰爭症候群」,而且更為可怕的是鈾的半衰期長達45億年,雖然貧鈾穿甲彈可以提高主戰坦克的殺傷力,但是和士兵的安全相比貧鈾穿甲彈的危害實在是太大了。
而且我軍一直倡導的是防禦性作戰,對於這種汙染性較強的殺傷性武器並未有大量需求,最為重要的是我國擁有大量鎢礦,完全可以進行適應戰場需求的鎢芯穿甲彈實驗,不必跟隨俄美兩國的腳步。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