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李小龍是全球著名的武術家,他吸引人的地方不僅在於他的天賦,更在於他在武術中融匯了許多智慧,更在於他對生命和生活的熱愛。令人深感遺憾的是,他在32歲時英年早逝。但他關於生活的格言讓我們能學到很多很多。本文作者Amardeep Parmar,原文標題9 Zen Quotes From Bruce Lee For Greater Inner Strength。
圖片來源:Amardeep Parmar創作,原圖來自BruceLee.com
太長不看版
享受快樂,但永不安於現狀——不斷努力成長,但不要忘記珍惜此刻
目標並不一定總是用於去達成的,很多時候它僅僅是為了給你方向感——我們的夢想往往並非我們一己之力就可以達成的,專注於享受過程而不是結果
真正的生活是幫助別人的生活——小小的行動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我活著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望,你活著也不是為了滿足我的期望——我們要做的是尊重他人,但絕不成為他人的奴隸
如果你熱愛生活,就不要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生活的組成元素——時間是我們最寶貴的東西,你永遠不會重新擁有它
只要有勇氣承認錯誤,錯誤總是可以得到原諒的——不要對自己太苛刻,學會接受你的缺點,然後繼續前進
應機處宜。該出拳就出拳,該踹就踹——訓練你的反應,這樣你就不需要考慮過多!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融會貫通,為我所用——向別人學習,但你不是他們,適應你獨特的特點
我們越重視外物,就越不重視自己——你的自我價值不在於你擁有的東西有多貴
李小龍(Bruce Lee)一生短暫,但卻仿佛充盈著幾輩子的智慧。在逝世近50年後,很多人一提起「武術家」,第一個想到的依然還是他。
他在美國出生,在香港長大,從小就表現出非凡的技藝。然而他也是一個麻煩的製造者。純粹的傲慢使他不斷地與當地的黑幫成員和暴徒進行街頭鬥毆。這讓他的父母非常害怕,於是他們把他送到西雅圖來保護他的安全。
在打入好萊塢的同時,李小龍仍保持著超高強度的日常訓練。在美國,人們蜂擁著前往觀看他表演寸拳和兩指伏地挺身。他的名氣越來越大,先是出演了《青蜂俠》,然後又演了幾部電影。可以說,李小龍實現了他的夢想:成為給未來的中國巨星鋪平道路的那個人。
李小龍的訓練方法具有革命性的意義,他的方法超越了當時的體育科學,前無古人地將古老的智慧和積極的自我探索結合起來。說到這裡,讓我們來看看他最富有智慧的一些格言:
享受快樂,但永不安於現狀
這句話看似矛盾,實則不然。享受快樂,享受的是當下的快樂,而不是未來或過去的快樂。是否安於現狀說的是你將來是否想要更多的快樂。如果你熱愛生活,那麼你為什麼不想要更多的快樂?
解決這個「矛盾」的關鍵是:注重過程,而不僅僅是結局。比方說,你正在吃飯,剛吃第一口你就開心壞了,菜超級好吃。你當然想吃第二口,更想享受之後的每一口。李小龍就採取了這種方式,他有一種永不滿足的好奇心。你的快樂不應該僅僅來自某個目標的達成。比如,你可能期待著晉升,憋著口氣一直努力,想像著晉升之後會有多快樂。不過,當你達成了某個小目標,你會做的僅僅是設定一個更大的目標,剝奪自己當下的快樂,直到你達成下一個目標。
我希望自己能長命百歲,我不會追求目標達成的那種快樂,我更希望能在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同時快樂地過完我的一生。
目標並不一定總是用於去達成的,很多時候它僅僅是為了給你方向感
我們的文化太沉迷於設定目標了,仿佛只有實現這些目標才能找到自己的的價值。不應該是這樣的,李小龍十分清楚這一點。
我正在反抗S.M.A.R.T(Specific,Measurable,Achievable,Realistic,Time-Bound,即具體、可測量、可實現、可行、有時間限制)的目標。有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暢想一下未來的美好情景,只要不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就很好了。我認為目標的意義更多的是為我們提供方向,而不是要求實際的成就。
以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的控制圈和關注圈為例,我們的目標往往不在我們的控制內。比如說,你想獲得晉升,但晉升可不僅取決於你的表現,更取決於其他人的表現和公司的實際情況,有時候,儘管你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很好了,但依然無法達成目標。即便如此,晉升的目標總歸激勵了你去進步,這對你的一生都很有用。
真正的生活是幫助別人的生活
李小龍花了大量時間鍛鍊自己,但人們記住他的原因並不是這個。人們銘記他的原因是,他激勵了數百萬人。
西方文化鼓勵個人主義,而傳統的東方觀念更注重群體。我們所提倡的個人主義有利有弊,但也蠻可悲的,想想看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每天要花多少時間盯著屏幕,又只有多少時間在分享微笑。
我被困在了網絡世界裡,對此,我十分愧疚。我試著要求自己,但行好事,莫求讚美,因為如果不這樣做,我就無法擺脫自己內心深處對榮耀的渴望。儘管這些都是小事,但累積起來之後的那種感覺,就像是你去探望看望深陷困境的老友,或者在別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讓他們的生活更輕鬆一點兒。如果你把地上的垃圾撿起來扔掉,你就是在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我活著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望,你活著也不是為了滿足我的期望
這句話無比真實,是許多關係賴以維繫的準繩。
我們在與他人交流的時候,很容易忘記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整個世界觀,但我們永遠無法看到它。而且要知道,沒有人在此地此刻是在百分之百地想著你的,畢竟你也會時不時地走神、放空。我們可以成為某人生活的一部分,但我們永遠不能成為他們的生活。這句話對伴侶、朋友、父母、孩子等每個不同身份的人都適用。
沒有人完全清楚自己生活在世界上的意義是什麼,但我們可以很堅決地說,我們的生活絕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望。我們要做的是尊重他人,但絕不成為他人的奴隸。
如果你熱愛生活,就不要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生活的組成元素
別擔心,這不是要鼓勵你996。好好利用時間並不是說要你每天工作20個小時,而是要留心你是如何利用時間的。
好好利用時間指的是完全投入到你此刻正在做的事情中。比如說,你在看電視,它讓你捧腹大笑,笑得肚子都疼了,那這可不是浪費時間;但如果你覺得它特別無聊,可就因為懶得關電視而一直熬夜看,那這就是不折不扣的浪費時間行為。因此,我關閉了Netflix上的自動連播功能,並且絕不會重複看它。
李小龍從一個我們意想不到的人那裡學到了這一課,他就是好萊塢編劇斯特林·西利芬特(Stirling Silliphant)。他告訴李小龍:「任何浪費我時間的人都是在偷走我的生命。」李小龍立刻打電話取消了某個約會。事實上,我已經不再參加任何我不想參加的活動了。但你呢?其他人是不是還在不加節制地奪走你的生命?
只要有勇氣承認錯誤,錯誤總是可以得到原諒的
我知道有些人喜歡假裝他們是完美的人,但我肯定不屬於其中一員。真正以給別人帶來痛苦為樂的人是十分罕見的。我們應該記住漢隆的剃刀:
當用愚蠢足以解釋時,就不要推測別人是有惡意的。
我一生中犯過很多愚蠢的錯誤,但我從來沒有故意給別人帶來痛苦過。犯錯誤後發生的一些事情給我的教訓是,我應該更聰明一些。如果我曾經不小心傷害到別人,那我需要試著讓事情變得更好,而不是欺騙自己沒這回事兒,這毫無意義。這就是我們在犯錯之後所能做的——放下自我,承認自己錯了,然後繼續前進。
你一定也時常反覆想起自己犯過的錯吧,過去的我就是這樣,我總是最後一個原諒自己的人。但懲罰自己對我們沒有任何好處,沉溺於過去的錯誤可能會讓我們更有可能犯下下一個錯誤。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確保不再犯同樣錯誤,而過分自責會消耗我們的能量。
應機處宜。該出拳就出拳,該踹就踹
如果你曾經對某件事思慮過度,請舉手。但告訴人們別想太多壓根就沒用,畢竟我從來擋不住自己多想的念頭。
李小龍之所以能成為舉世矚目的武術家,是因為他將自己的反應打磨到了極致。他花了數年的努力,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終於不假思索就知道什麼時候該出手。好消息是,如果我們意識到這個問題,那麼我們訓練這個技能的機會非常豐富。
他通過訓練形成了超絕的反應,而我則更喜歡使用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的原子習慣:我會找出究竟是什麼導致我有自己不喜歡的行為,然後積極地改變自己的反應,直到它成為我下意識的習慣。
提示——對手出拳
渴望——不被打在臉上
回應——閃避和反擊
獎勵——臉上沒有挨打
一開始,你可能覺得這些原子習慣過於結構化了。然而,當你數百或數千次重複這些過程時,它就會成為你下意識的反應。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融會貫通,為我所用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一直認為黑帶有著最高的地位。而當我達到黑帶,我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在空手道中,黑帶僅僅意味著你對基礎知識有了良好的理解。要發現什麼更適合自己、什麼不適合,這會兒是最好的機會。而由於無知,你更想學到足夠多的知識,幫助自己做出明智的決定。
庸人認為,李小龍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天賦過人。這完全是謊言,李小龍因為自己的缺點而最終與眾不同。因為他的視力不好,所以他才去學習主要是近距離格鬥的詠春拳。他的一條腿比另一條短,但他利用這一點讓他出腿有了更大的動力。他擁有1.5萬本武術書籍,但他根據自己的局限對所有書籍進行了改編。
從偉大的人身上學習,但不要試圖成為他們。最成功的人是那些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能夠採取行動讓自己效率最大化的人。你完全可以成為一塊拼圖,拼圖的每一小片都可以來自你所欣賞的那個人。
我們越重視外物,就越不重視自己
我們生活的意義並不來自於華而不實的東西。不過這句話對李小龍來說有點諷刺,因為他生前定製了一輛勞斯萊斯。儘管如此,這個原則仍然適用,因為物品是要被使用的,而不是要我們沉迷於它。
包是用來裝東西的;汽車是帶你從A地到B地的;鑽石不是愛的象徵,它們是切割後的化石。市場營銷的話術讓我們認為我們的自尊和價值取決於這些東西,這一切都被灌輸進了我們的頭腦中。所以如果我們選擇把自己的一部分價值附加在這些事情上,我們就會放棄對自己的控制。
你是一個企業家,身價高貴,買了一間大房子,如果你足夠聰明,那麼你應該看重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房子。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和比爾·蓋茨(Bill Gates)是出了名的節儉,因為他們已經有了自己需要的東西,他們要把剩下的都捐贈出去。
在我看來,如果我為了給某些人留下深刻印象而購買潮流產品裝扮自己,那麼他們根本不是我生活中真正需要的人。我需要的是因為真實的我而重視我的人,為什麼你不能做自己呢?注意留心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遺憾的是,李小龍在32歲時就英年早逝,但他的一生值得我們銘記:他對生命和成長的熱愛可以教給我們所有人很多很多。
感謝您的閱讀,祝您度過愉快的一天!
譯者:喜湯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