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那方心靈的天地」,希望我的文字能給你以溫暖,給你以啟發,讓你熱愛生活,也熱愛笑,做那個最真摯的自己。
有時候想要一個人獨處,不希望有任何人來打擾自己,有時候又希望能夠融入集體,和許多人說說笑笑,可能很多人都有這種感受。
其實這很正常,我們想要一個人獨處是因為我們想要有自己的思考空間,不想受到別人的幹擾與影響。
我們希望融入集體,是因為我們不想被別人丟下,我們害怕孤獨。
而當我們和一群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甚至會覺得更加孤獨,因為總是需要跟著別人的思路聊別人的話題。
和一群人在一起,有時候我們還會因為不知道如何應和別人而焦慮,當群體孤獨感與焦慮增多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會想自己一個人獨處。
一群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所產生的孤獨和焦慮,可能是因為我們過於在乎別人的看法。
人們生活在集體中,總是會不自覺地受到別人的影響,會去在乎別人的看法。
在乎的久了,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多了,我們可能會越來越覺得自己無法融入到集體中,甚至會覺得自己好像是一個異類。
這時候,我們的孤獨感就產生了,孤獨感越強烈,我們就越想回到集體中,而想要回到集體中就要試著去應和別人的話題,這時候我們就會更加在意別人的看法。
一直在乎別人的看法,慢慢的就會讓我們忘記自己的感受,忘記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這可能是我們還不夠強大的原因。
01我們要學會在乎自己的感受
那個時候我不是很在意別人的目光,其實,我很在意我自己的感受,就是你自己是什麼感受,這個很重要。
這是張紀中在《讀書人》第二季中所說的一句話,這句話是在談及張紀中是否在意別人看法的時候,他所做的回答。
相比別人的看法,他更在意自己的感受。在乎別人看法的時候我們會很輕易地忽略掉自己的感受。
其實相比別人的看法,我們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當然在乎自己的感受也不意味著忽視別人的感受。
讓別人快樂並不是你去諂媚別人,或者是,去把自己的人格去掉,去取悅別人,我沒有一個取悅你的這樣一個動機,我只是希望我的存在能夠給你們帶來快樂。
在乎別人的感受,讓別人快樂,並不是說我們一定要去能夠應和上別人的話題,因為在乎別人的感受不是去取悅諂媚別人,而是讓我們自己本身的存在帶給別人快樂。
別人難過時,用自己的笑容去溫暖別人,別人失敗時,用自己鼓勵的話語去安慰別人,用這種方式讓別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並因為你的這種存在而感到快樂。
別人說是,自己也說是,別人喜歡唱歌,自己也跟著去唱歌,這就是過於在乎別人的看法,可能這就是在取悅別人。
讓自己本身的存在帶給別人快樂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在乎自己感受的重要性,在乎自己的感受就是不去刻意地迎合別人,知道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是什麼。
開心的時候便笑,難過的時候便哭,是自己想做的事便做,學會在乎自己的感受,就是在學會懂得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02知道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在乎的是什麼
在金庸的長篇小說《天龍八部》中有一個角色——阿朱。阿朱和前丐幫幫主蕭峰相愛,蕭峰受到誤導,以為段正淳是殺害自己父母的兇手,而後阿朱也得知自己的身世。
阿朱是段正淳的親生女兒,知道這個消息後,阿朱內心痛苦糾結,她不想心愛之人蕭峰受到傷害,也不想自己的親生父親死在蕭峰手下。於是阿朱易容成段正淳的模樣,被蕭峰誤殺。
可能很多人在讀到阿朱結局的時候會覺得傷心難過,覺得阿朱其實可以有另外的選擇。
在《讀書人》中,菅紉姿提到,她以往總認為阿朱有些柔弱,不確信自己在蕭峰心中的位置,也不敢大聲表達自己的心意。
但隨後菅紉姿說到,其實阿朱是強大的,因為她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她更多在乎的是別人的感受。
可能有人會覺得不在乎別人的看法與在乎別人的感受是矛盾的,但其實在阿朱身上並不矛盾,因為她最想要的、在乎的就是別人的安好,這就是她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她為了自己想要的、在乎的東西可以不去在乎別人的看法,她不管別人的看法,用自己的方式去實現別人的安好。
當我們像阿朱一樣知道了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後,我們也就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在乎的是什麼。
有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在乎的,我們就會儘自己的努力去做,去實現,這個時候別人的看法對你的影響就在減弱。
想要的、在乎的人或事就是我們的一個目標,我們在向著這個目標前進,我們想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有了我們自己的感受與看法,自然也就不會過多的去在乎別人的看法。
我們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就是我們抵禦別人看法的最牢固的工具。用自己的想法去減弱別人看法對自己的影響。
假如我們想要在考試中考一個第一名,但是別人都說我們不行,對我們說想要考第一名太難了。
而我們不會受到別人的影響,因為我們知道自己想要的、在乎的是什麼,我們會努力去證明自己,用自己的行動去反駁別人的看法。
即使最後我們沒能考到第一名,至少我們知道自己曾努力過,曾去追過自己想要的、在乎的,如果我們拘泥於別人的想法,可能我們連努力都沒有就會放棄。
就像《飛馳人生》中的張馳一樣,不管別人的看法,也不懼怕現實帶給自己的種種困難,努力重回車壇,雖然最後他沒有取得冠軍,但他能夠做到不在意別人的看法,讓自己為了心中所想而努力了一次。
重回車壇是張馳想要的、在乎的事情,同時這也是他的信念。
學會在乎自己的感受,知道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是什麼,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在乎的是什麼,我們就會有自己的信念,一個人的強大是由內而外的,而不是由外而內的。
信念能夠增強我們的意志力,一個人的意志力強大了,我們就不會過於去在意別人的看法,這就是我們強大的表現。
下方評論區說說你的看法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