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直立行走前,紫荊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至少五千萬年,在這漫長的時間裡,她在母親地球的懷抱裡,演化成長為一個植物大家族。
(點擊可看大圖)
紫荊開始以「紫荊」之名與人類相識,是在約公元前372-287年,古希臘哲學家、自然科學家泰奧弗拉斯託斯用「cercis」表示南歐紫荊。在後來的1753年,開創植物分類學的科學家林奈,在《植物學種類》中,將南歐紫荊作為紫荊屬的模式種。
如今的紫荊植物,在地球上的自然分布廣泛、種類眾多,從亞洲到歐洲,從北美到南美,廣闊的太平洋也阻斷不了她們同源同族的基脈相連,各地的紫荊與各地的人們相遇,書寫著不同的故事,留下了眾多的紫荊古蹟和文化傳說。
中國的紫荊,最早被記載於晉人嵇含(263-306)的《南方草木狀》中,指出其有做床具用材的價值。據用途和地域上來看,嵇含所說的很可能是廣西紫荊。
廣西紫荊為喬木,葉菱狀卵形,開淡粉色假蝶形花
漢語中的「紫荊」,以外形取名,名如其株,枝條如荊般柔韌,開著紫色的花,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其:木似黃荊而色紫,故名。如今最為常見的是灌木紫荊,不怕寒冷,耐貧瘠,生長在全國各地,以「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為主要內涵的中國紫荊文化也源起北方常見的紫荊屬植物。
灌木紫荊
溫暖的南方,是羊蹄甲屬紫荊的原生地,不耐寒的半常綠小喬木,葉似羊蹄狀,花瓣5片,多為紅色和粉色,在南方人的生活中有著深厚的記憶和情感。
紅花羊蹄甲紫荊
對紫荊品種的選育國內外都有進展,且集中在紫荊屬內植物,國外以加拿大紫荊為主,選育的新品種多達六十餘種,極大地豐富了加拿大紫荊的樹型、花色、葉色等。國內則以湖北紫荊為主,誕生了『四季春1號』紫荊樹、金葉紫荊樹、『鴻運當頭』紫荊樹等二十多個紫荊新品種,在觀花、觀葉、觀型等方面各有千秋。
1994年,加拿大紫荊的首個新品種『旅行者』誕生
湖北紫荊首個新品種『四季春1號』紫荊樹的城市應用
在中國論紫荊,就不能不提四季春園林及其創始人張林,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關注湖北紫荊開始,到擁有全國最全面的紫荊屬種植資源庫,最大的紫荊種植培育基地,最先進的紫荊新品種研發體系和全球唯一一座紫荊屬展覽館,….種種榮譽背後,都是張林帶領著四季春園林專注紫荊二十年的體現,可以說是中國紫荊史上濃重墨彩的歷程,且仍在持續、專注的發展開拓中。
紫荊家族在人類的幹預下不斷壯大,得益於城市園林的發展和紫荊植物自身契合園林需要的優良稟賦,中國的城市化進程至今,對園林的期待,已經從簡單的綠化提升到了彩化、美化和生態,這種期待傳導到植物材料上,就是品種的創新與品質,符合源頭需求的苗木企業才是走對了方向,順勢而進。四季春園林顯然是順應了園林發展的時代要求,將紫荊的各種優良稟賦發掘呈現,相互成就。
紫荊作為園林植物材料,好在哪?族內種類涵蓋灌木、大喬和小喬,抗逆性強,適應範圍廣,景觀效果多樣且符合普遍審美,固氮固土,生態效益高,文化內涵豐富等等,都是城市園林在進行植物應用時的考慮因素。正因為如此,從遠古時代走來的紫荊,通過四季春園林的發掘和打造,在中國園林的舞臺上迎來了屬於她的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