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獲得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這也是韓國電影首次拿下金棕櫚大獎。2019年12月4日,影片入選第91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獲獎名單,獲得最佳外語片獎。12月10日,獲第四屆澳門國際影展亞洲人氣電影大獎。
在剛結束的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該片共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4項大獎。對於奉俊昊來說,這是他導演生涯的又一次輝煌。
今天要講的這部電影《寄生蟲》,影片圍繞一個居住在半地下室的四口之家展開,父母兩人是無業游民,一對兒女也輟學在家,一家四口人唯一的收入就是為披薩店折包裝盒得到微薄酬勞。直到有一天,兒子在即將出國留學的朋友引薦下靠作假,來到了富豪家裡為其女兒做英語家教,一家人所謂的命運由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整部影片以一場荒誕的「寄生」大戲拉開序幕,欲望的膨脹,矛盾的暴力在這裡展現的淋漓盡致,最後的夢碎,讓我們看到的更多是現實的無奈。那麼,奉俊昊導演這部影片中的「寄生蟲」到底是在隱喻、表達什麼思想情感呢?
因此,我今天會從奉俊昊導演的特色電影風格入手,來解讀這部與眾不同的反映現實階級題材商業片以及「寄生」背後隱含的真正思想。在文章第三部分,我也會結合影片故事內容,談談影片帶給我的現實思考。
01、黑色荒誕及懸疑貫穿影片:一場荒誕的「寄生」大戲拉開序幕,窮人慾望的膨脹、矛盾的暴力,到最後的夢碎。
雖然《寄生蟲》是一部反映現實不同階級層的商業片,但是奉俊昊黑色幽默的電影風格卻貫穿了電影始終,讓人在驚險刺激的故事情節下帶有一絲忍俊不禁的黑色幽默感。這種風格給人有點搞笑、刺激的同時,帶來更多的是現實生活折射與道德反思。
① 轉變 :黑色幽默「寄生」戲開始影片開始,從一個半地下室的居所開始,金基宇正拿著手機滿屋子找可以連接的免費WiFi,終於在衛生間離地面一米高的破舊馬桶旁,找到了附近咖啡廳的信號。隨著鏡頭的不斷推進,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家肉眼可見的貧窮底色,擁擠不堪簡單的空間、沒有陽臺、衣服被隨意晾在衛生間、蟑螂肆意在桌上爬行。
金家的一家4口都住在這裡,全部沒有工作。父親金基澤和妻子忠淑失業,兒子金基宇考了4次大學,依然落榜,女兒金基婷雖然有美術的天賦,因為沒錢連補習班都不去了,家裡的經濟來源來自折披薩店包裝盒取得微薄的收入,日子過得相當拮据。
因為一次機遇到來,他們全家人的生活從平平淡淡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轉變。金基宇好友因為要出國,將原先上流家庭的英語家教工作移交給了基宇, 他偽造學歷和利用自己的「小聰明」,得到這個機會。同時,他幫助妹妹基婷偽裝成國外知名大學的美術專業畢業生,進入樸社長家做起的小兒子的美術家教,接下來,又將原先的家庭司機被設計走了,由父親取而代之,而原先的管家也被以同樣的手段辭退,由母親忠淑代替這一家四口人先後都順利進入到樸社長家別墅,解決了生息問題。
最開始,基宇懷有對新工作的渴望,到上層階級樸社長的別墅面試,從進門開始,他目擊所及滿是震撼,寬敞的獨棟別墅,時尚現代的建築風格給他強烈的心靈衝擊。同時,心中欲望的種子開始埋下,到後來一步步的計劃,最後,這家人終於都成功的「寄生」到了樸社長別墅的上層人家中來。
② 膨脹:任由欲望的不斷增大並「發芽」
或許最初哥哥基宇和妹妹基婷設計計劃是為了一家人的生存。但是隨著一家人都成功「寄生」到上層階層樸社長家,他們一家人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
我們從影片中出現兩次醉漢在金家窗戶邊隨處小便的場景,他們一家人兩次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也可以看出其心態變化:
★ 第1次醉漢在窗邊小便:出現在影片開頭,全家人「寄生」之前,他們雖然內心憤怒卻沒有採取措施,只是私下裡談論和咒罵;
★ 第2次醉漢在窗邊小便:出現在全家人已成功「寄生」在上流家庭之後,再次遇到這一現象時,基宇毫不猶豫拿起石頭便要衝上去與醉漢搏鬥,爸爸一盆水潑過去,妹妹開心拍著照,全家人內心充滿此前不曾存在的底氣。
這一家人內心的膨脹,在樸社長一家人外出的雨夜達到了高潮。隨著樸社長一家人外出給兒子過生日, 金家一家四口人徹底放飛了自我,把豪華別墅當成了自己家,把自己當成主人般的享用別墅裡一切。
比如:白天爸爸媽媽躺在別墅舒服的沙發上,一直睡到到自然醒;哥哥躺在客廳外的大草坪上曬著溫暖的太陽,偷看著樸社長女兒的私密日記;妹妹舒服地享受別墅的浴缸泡澡。到了晚上,他們全家人又圍坐在豪華的客廳裡,喝酒聊天,談論著樸社長一家人,同時暢想著未來美好的願景。
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一陣陣的鈴聲打破了這祥和溫馨的一幕,這場虛幻的夢開始幻滅 ,誰也沒想到,這也是一場「噩夢」的開始。
前管家雯光的突然到訪,揭開了這棟別墅不為人知的地方,原來她的丈夫因為開麵包店投資失敗負債纍纍,為了躲債已經在這幢別墅的地下室生活了4年多,她這次來就是給擔心丈夫餓壞了,過來給丈夫送飯。
前管家雯光哀求忠淑平時給丈夫送點飯,雙方你言我語在爭執中,卻沒尋思偷聽的金家三人從樓梯滾落下來,讓雯光又發現了金家一家四口合謀欺騙的事實並拍照意圖告發。最終兩家人為了各自利益你爭我搶對方手機,最終在爭鬥中,忠淑踢下了前管家雯光,前管家丈夫被綁在地下室。
隨著樸社長一家人的突然回歸,這場兩家底層人民的搏鬥暫時告一段落,以金家人的暫時勝利而匆匆的落下了帷幕。
③夢碎:現實總是殘酷而無奈 豪華別墅的主人樸社長一家人回來後,金家其他三人匆匆躲藏起來,最終在樸社長一家人睡覺後,倉皇從車庫逃離別墅。三人衝進瓢潑大雨中,衣著單薄,如過街老鼠般,一路往下奔跑在昏暗的街道上,誰尋思等待他們的是被洪水淹沒的家。
這段場景是影片中最具有轉折和現實性的一幕。這場大雨展示貧富階級的巨大差距,因為大雨,金家人的半地下室全部被水淹沒,所有的東西都浸泡在雨水中,廁所也往外冒著汙水,最終靠政府救濟在體育館睡覺; 與此同時,別墅裡樸社長兒子在草坪帳篷裡安然入睡,妻子在雨後醒來,開心籌備一場兒子的生日快閃。
這兩個判若雲泥的場景,互相穿插進行,在觀看影片中,內心感到一絲悲哀與感慨,兩級分化的階層生活,讓人看到了生活的殘酷,也看到了階層固化難以逾越的鴻溝。 或許,金家一家四口人「寄生」還不是最糟糕的,最大的悲哀是他們看不到未來上升的路。
02、視聽語言隱喻主題:「寄生」作為主要喻體,氣味、石頭等作為次要喻體,引申出影片思想,引入反思。
《寄生蟲》這部影片,從題目上就容易讓人產生聯想 ,到底它想表達是什麼意思呢?影片中,導演運用了自己的視聽語言技巧,通過象徵的手法,將「寄生」作為主要喻體,氣味、石頭等作為次要喻體,引申出影片思想,引入反思。
那麼,導演究的視聽語言到底主要在隱喻什麼思想呢,我將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分析:
①主要隱喻:「寄生」有多重的含義,影片在設計上多重又精妙,深層次折射出來現實社會中的共性問題。
貧窮家庭寄生於上層富裕家庭:影片中兩個貧窮的家庭,不管是金家四口還是前管家夫妻兩人,都是寄生在樸社長這個大宿主身上,從這個家中取得收入維持生活的運轉。全職太太寄生於丈夫身上:樸社會的太太不上班,每天圍繞的就是丈夫和孩子,印象深刻是她在辭退前管家說到,肺結核病人在家裡的事情如果傳到丈夫耳朵裡,我一定會被碎屍萬段。這內心獨白表達了她對丈夫的言聽計從。富裕家庭需要窮人的寄生:在前管家被辭退,樸社長在車上提到:只需要一個星期,我們家就會垃圾成山,我的衣服會因為沒有人洗而變酸。也表明了,富人的家庭同樣需要窮人,不同的是,她們掌握主導權。
② 次要隱喻:氣味、石頭等作為次要喻體,引申出影片思想,引入反思。
氣味描述的多次提及:在影片中,多次提及基澤一家人身上有一種氣味,比如這是一種「地下室的味道」,是一種「坐地鐵的人身上才有的味道」,無形卻成為了壓垮父親基澤的最後一根稻草。石頭帶給基宇的象徵性:朋友送他的石頭,在他眼裡很具有「象徵性」,也成了他心中揮之不去的重擔,甚至成了他追求夢想通往上層社會的圖騰。卻沒尋思,在最後想用石頭除掉前管家丈夫時,反而被砸倒在血泊中。觀看這個影片,可以看出其視聽語言在其中運用的繁瑣與複雜,比如除了上面隱喻,還用蟑螂和蒼蠅 、上下臺階等來對比和揭示階級固化和真實社會的殘酷。
正如導演奉俊昊所提,這部電影折射的是當下社會的困境,探討韓國越來越鮮明的階級差異。他說道:「我們計算過要多久才能買下片中的那套豪宅,如果以現在韓國的人均收入來算的話,可能需要547年,這種無力感覺和悲傷情緒才是我想探討的。」
03、基於這部故事,談談我對於觀看影片的幾點現實思考
奉俊昊的影片,你很難用單一的類型其定義它。這部《寄生蟲》則更是如此,看完更多的是對於影片的思考和回味,這部電影重點不在講「寄生」的關係上,而在於聚焦韓國當下逐漸增大的階層固化問題展開,讓我們看到現實的無奈。下面,就結合我的觀影談兩點自己的思考:
① 人性的善與惡,有時是共存的。
整部影片在人性細節的處理上依然精彩,其中每個人物真正意義上的善惡,均被電影模糊化,人性的善與惡,有時是共存的,與貧窮和富裕無關。
比如:Δ 給基宇支付第一天的家教費,樸社長的妻子明明抽掉幾張,卻冠冕堂皇說物價上漲,多給了一些;Δ 樸社長告訴面試司機金基澤 「不是什麼試駕測試,放輕鬆的開」,實際上卻拿了一杯咖啡在手裡,考核他的開車技術;
所以,在這部片子中,富人階層的看似善良之下,同樣有著自己的小心思。印象深刻是基澤一家人在別墅裡喝酒討論的那樣,基澤的「有錢但卻善良」被忠淑的「有錢所以善良」徹底反駁。那麼,基澤一家人呢?他們偶爾會有對相
同階層的人的憐憫。
比如:Δ 基澤替代了原司機的工作,在下雨的夜晚,會突然擔心他的前任司機有沒有找到工作;Δ 忠淑對於原管家的突然造訪,即使有疑問也讓她進來,還幫忙她打開防空洞的門;
就算把整部影片看完,你也很難界定到底誰是真正的好人,誰是真正的壞人。善與惡,更多的是留給我們自己的獨立思考。當然,在最後影片涉及雙方的利益和底層的自尊問題,人性的善與惡又被放大了,帶了我們更多的反思。
②階層固化問題背後,探尋如何突破自己階層。
《寄生蟲》看似聚焦了貧富差距這樣現實題材,將焦點對準底層階級,展現底層普通人對現實的無奈。導演奉俊昊將社會貧富階層的關係呈現得淋漓盡致,探討正是韓國巨大貧富差距的問題。
看影片一直在思考:如果金家一家四口人,將在上層階層工作所得收入攢下來,用於學習提升和其他方面的投資渠道,日子會不會是另外一個結局。
人人都說現在是階級固化的時代,這也確有其事。有些人一出生就繼承了萬貫家財,而大部分的人拼盡一生也都可能在吃土。
但社會的階級固化,一味的仰望和放棄都不是合適的方法,對於我們絕大多數普通人能做些什麼呢?
查理·芒格曾說:如果你想獲得想要的東西,那就得讓自己配得上它。信任,成功和欽佩都是靠努力獲得的。
在我看來,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社會階級上的固化,並不僅僅是財富上的差距,更多是每個人眼界和選擇的不同。我們也許沒有辦法決定我們出生和階層,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讀書和終生學習,為自己塑造一個優秀的人格,實現個人的提高和階級的突破。
結語:
《寄生蟲》這部電影,收穫如此多的獎項,與導演奉俊昊的特色電影風格密不可分。從這部影片身上,可以帶給我們很多的思考。
在這部電影中,他深刻的將人文思辨與社會問題植入到電影理念中,並結合韓國特有的文化背景,賦予電影文本濃鬱的歷史感和厚重感,電影中對底層人物的現實關照,對社會問題意識的敏感傳達都讓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