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時期的活化石,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貴州省天龍屯堡古鎮

2021-01-18 悉力的蝸牛

天龍屯堡古鎮,位於貴州省西部的平壩縣,位於雲南西部的咽喉地帶。屯堡人是一個獨特的漢族群體,居住在聚居區。他們的發音、服飾、居民樓、娛樂方式都與周圍的村莊有很大的不同。這種獨特的漢文化現象被稱為「屯堡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天龍屯堡。2009年4月,被國務院和建設部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稱號。

14世紀中葉,朱元璋千方百計統一中原,建立明朝。此時雖然戰敗,但西南邊陲的雲南仍有元朝的王。他相信天高皇帝遠。他根據西南山林之危,騙過了力所不及的明軍,幾次殺死了朱元璋派來的使節。朱元璋為了鞏固政權,統一國家,下決心武力解決。明朝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命潁川侯傅有德將軍率領三十萬大軍徵南,一舉殲滅王曦梁,平定西南邊境。屯堡人的祖先是當年南徵的軍人及其家屬。戰爭平息後,朱元璋採取了「清地守邊」的政策,建立了「禁衛制度」,把這些軍士及其家屬留在貴州600多年。他們在黔中大地辛勤勞作,生活繁衍,創造了燦爛的文明。他們的後代被稱為屯堡人,他們在明朝時期仍然繼承了江淮地區的漢族文明,延續了明朝的軍事屯文化,形成了今天的屯堡文化。

景點;天台山像一座山脊,矗立在地平線上。山雖不高,勢陡,直入藍天。它就像一座升天的塔,因此得名。明朝萬曆年間,白雲觀的高僧卓熙天台用木石建造了五龍寺,被譽為「石頭的天鵝之歌」,現為國家重點保護單位。天台山有奇怪的建築,大多是石頭做的城堡。它在建造之初就具有很強的軍事性,但隨著歲月的流逝,其軍事性已經消退,天台山形成了佛儒道三家融合的香聖之地。走進天台山,就像走進了一個神奇的植物王國,裡面有3000多種植物,藤蔓遮天蔽日,樟樹衝入雲端。

天龍屯堡景區,在這裡可以看到屯堡群和建造堅固屯堡的高聳碉堡。在掩體的不同方向留有三角形觀察窗。它仍然保存完好,屹立不倒。到現在,古老戰爭留下的痕跡在古堡上依然依稀可見。屯堡村大多沿襲石寨的建築形式,具有江南水鄉的韻味。幾百年來,事過境遷,反反覆覆,屯堡人卻固執地堅持著祖先的傳統,在貴州這個角落裡維護著明朝文化。

天龍派成立於1907年,由晚清陳日贊創辦。陳日贊雖然是武術家,但並不是因為武功不夠。他不僅是南一區的區長,還是「南一區兩級小學」的校長。在管理學校期間,他為家鄉培養了一大批有識之士。陳將軍1912年畢業於該校。

天龍派是屯堡建築的傑作。它用的是屯堡人常用的石木結構,但不排斥瓷磚等建築材料。天龍小學分為主樓、教學樓、圖書館樓、宿舍樓、廚房樓等。主樓是宏偉的禮堂建築,高大雄偉的石牆和屋頂瓦片;屯堡建築的典型形式可以從主樓後面看到,就是窗戶小而少,主採光在前面。教學樓分為兩棟,石牆、板巖房、木框架結構。為了擴大採光,窗戶都是很大的圓形拱門;圖書館建築呈多邊形,石牆瓦頂,宛如古城堡;校門是一座氣勢磅礴的石牌樓。

文化大革命期間,天龍派遭遇了令人心碎的大災難,很多名人的字跡和雕刻被破壞或丟失給民間。從被毀的「璟宣圖書館」中的「璟宣」二字,我們可以知道當時的悲慘處境。歷經十年浩劫,天龍學校得到了校方和村民的精心維護。如今,學校裡的古樹參天,桂花香撲鼻,紫荊花五顏六色,恢復了昔日書院式建築的原貌。

相關焦點

  • 稱為明代生活的活化石,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貴州省天龍屯堡古鎮
    天龍屯堡古鎮,位於貴州省西部平壩縣,這裡地處西進雲南的咽喉之地,聚居著一支與眾不同的漢族群體―――屯堡人,他們的語音、服飾、民居建築及娛樂方式與周圍村寨截然迥異,這一獨特的漢族文化現象被人們稱之為"屯堡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之一的就在天龍屯堡。2009年4月被國務院和建設部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稱號。
  • 這個古鎮與世隔絕600年,發現之後才知道,裡面住著明朝遺民
    說起貴州省,很多小夥伴應該都非常的熟悉,因為有很多自然景觀,有很多喀斯特山,眾所周知的梵淨山、黃果樹瀑布等都在貴州境內,貴州的古鎮也很多,有著各自風格的特色,這個古老的城市和世界隔絕了600年,發現後,居住著30萬明的遺民。
  • 貴州省安順市深挖鄉愁文化 聚力打造文旅融合新業態
    在努力夯實鄉愁文化檔案基礎設施「硬體」基礎上,安順市還積極探索將活態文化檔案、口述檔案等新理念植入到傳統村落檔案建設工作中,通過文字、圖片、影音和實物等形式,多管齊下、多重發力,對傳統村落的歷史沿革、重大事件、建築特色、手工技藝、民俗文化等作了翔實記錄和全面保存,全力保護各個時期的歷史記憶,特別是在開展傳統村落檔案建設工作中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地方文化特色資源的搶救性保護結合起來
  • 中國這座古鎮,擁有2600餘年歷史,被譽為「中國古城鎮的活化石」
    在旅行的過程中,了解更多的事情,了解生活中不了解的事情,提高自己的精神文化,如今旅行的人們不再去思考過去,而只是追求美麗的山水風景,更多的是去那些古香古色的古鎮裡,在這些古鎮,不僅能品嘗到當地的風味,還能了解當地獨特的民俗文化,體驗一番別開生面的生活。
  • 你知道永州有多少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嗎?
    唐朝時,柳宗元、顏真卿、元結等文化名人相繼來永,留下了了《永州八記》、《大唐中興頌》等文學巨篇,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永州一代又一代人,從而造就了永州文化的興盛發達。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名 村是從2003年起,由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共同組織評選的,主要是一些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紀念意義的、能較完整地反映一些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鎮和村。
  • 上海青浦區一個大鎮,這裡是歷史文化名鎮,地鐵穿鎮而過
    上海青浦區一個大鎮,這裡是歷史文化名鎮,地鐵穿鎮而過,上海市青浦區有8個鎮,青浦區是一個GDP超過1000億元的強區,所以其下轄的鎮大多是實力雄厚的鎮,比如今天介紹的朱家角鎮就是一個大鎮。古鎮朱家角的歷史非常悠久,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代形成村落,宋、元時代形成集市,被稱為朱家村,明朝萬曆年間正式建鎮,稱為珠街閣,又稱珠溪,朱家角鎮曾以布業聞名江南,號稱「衣被天下」,成為江南巨鎮,明末清初,朱家角米業興起,再次引發百業繁榮,呈現出「長街三裡,店鋪千家」的繁華景象,老字號名店林立,南北百貨,各業俱全,甚至得到了「三(朱、楓、泗)不如一角(朱家角)
  • 去過江南古鎮不算什麼,它才是中國古城鎮的活化石,你知道這嗎
    在山西省澤州縣太行山麓,有一個擁有2600多年歷史的古鎮大陽古鎮,大陽古稱陽阿,歷史上秦皇在此設縣,漢承秦制且在此封侯,西晉將此設為郡,其先後為縣、侯國、郡治所歷時800多年。在東西兩大陽、南北四寨上,沿著川十八莊、七十二街巷,有九十三座閣、九市八、二百四十四、上下兩座書院、古街五裡之長,」流傳至今的民間歌謠顯示了大陽古鎮曾經的光輝,古鎮榮華世,留下規模宏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因此大陽鎮被稱為「中國古老城市的活化石」,走在古鎮上,到處都有城池寨、官居商宅、樓閣津梁、寺院祠堂庵。
  • 歷史悠久不收門票,被稱為「中國古鎮的活化石」,風景優美
    也許是為了回應遊客愛老城的心理,很多地區不惜花大量資金建設老城,吸引人們,但畢竟是人為建設的,不像歷史悠久的老城那樣有魅力, 但是在這樣的大商業化現代,一些古鎮受這種風氣的影響越來越商業化了。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過大的陽古鎮,悠久的歷史文化並不是疼愛古鎮而驕傲地,依然保存著原來的古風容貌, 來這裡的朋友們會注意到這裡不像其他老城一樣商業化的味道很糟糕。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大陽町是這個古鎮地標的所在地,古鎮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所以在歷史基礎上也不遜色於其他知名度較高的古鎮。
  • 貴州省貴陽市十大景區景點
    1、青巖古鎮青巖古鎮位於貴陽市區花溪區,總面積為6.7平方公裡。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青巖古鎮內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築交錯密布,寺廟、樓閣畫棟雕梁、飛角重簷相間。被譽為中國最具魅力小鎮之一。
  • 大陽古鎮:「活化石」變身「金飯碗」
    大陽古鎮:「活化石」變身「金飯碗」 2021-01-05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這座古鎮歷史悠久,文化遺蹟保存完整,是一處絕佳的旅遊景點
    仙市古鎮緊靠釜溪河畔,這個千年古鎮歷史悠久,文化遺蹟保存完好,這裡不是熱門的觀光地,幾乎沒有商業氣息,可以感受到古樸幽靜的原始古鎮的氛圍,鎮內有許多佛教寺廟,佛像雕刻林立,常年焚香,古剎的鐘聲迴蕩在古鎮,在廟裡燒香拜佛求平安是不錯的選擇。
  • 500年的陶瓷活化石,南國陶都的南風古灶,感受佛山文化的厚重
    佛山,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曾是中國四大名鎮之一,是中國龍舟龍獅文化名城、粵劇的發源地、廣府文化發源地、興盛地以及傳承地之一,還是世界聞名的功夫名城、家電之都和美食之都,不過今天渝帆要介紹的是佛山的另一張名片——陶藝之都。
  • 文昌市鋪前古鎮好玩嗎 文昌市鋪前古鎮怎麼去
    文昌市鋪前鎮,海南十大文化名鎮之一。鋪前鎮素有「海南島中之島」的美譽,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境內擁有鋪前港、新埠港、歌村灣、林梧港和木蘭灣等5個天然港灣。鋪前的港灣水清潮穩,沙灘平坦寬闊,沙質細白柔軟,是遊泳、日光浴的好地方。  鋪前港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漁、商港,在明朝時期已開發利用。明朝政府曾在鋪前港設水軍重寨,負責防禦海盜、倭寇,保衛海疆。
  • 貴州的群山之間的屯堡要塞,居民竟堅守流變年前的大明遺風
    -貴州省安順市雲峰八寨-屯堡之中堅守的大明遺風大明洪武十三年,蒙古雖被逐出中原,卻虎踞漠北,天下初定人心未穩,年輕的帝國還需要鐵血的徵伐來鎮定山河,恰逢此時,雲南梁王巴扎刺瓦爾密謀反,洪武帝大手一揮,調北徵南,大將傅友德、沐英率三十萬大軍徵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