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類對世界的探索也越發深入,從無垠的大海到廣闊的宇宙。當然,科技給人類的生活質量帶來很大提升,例如人工智慧的出現,手機電腦的普及,以及各種交通工具等,都是我們生活無法脫離的產物。 衛星導航系統的出現也是其中之一,不管你身在何處,只要下載一個小小的地圖軟體,打開網絡與定位,即便是身處異國他鄉,也能輕鬆找到目的地。
為什麼美國的GPS只要24顆衛星?
此前在全球知名的衛星導航系統,主要以美國的GPS、歐洲的伽利略、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為主, 如今,隨著北鬥的問世,我們在使用衛星導航時,不再受到約束。隨著北鬥名聲鶴起,逐漸有人發現,為什麼美國的GPS只要24顆衛星?而我國的北鬥定位系統卻多達55顆,差距究竟在哪裡?對此,有專家進行了詳細分析。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GPS、GLONASS之後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足夠的衛星才能保證順利升級
首先我們先了解美國的GPS定位系統,最初是為軍方提供便捷,早在1964年,美國就已經投入使用,是全球最早發展定位系統的國家。後來技術精進,開始為全球提供服務,在世界各國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GPS,這個系統中有二十四顆衛星組成,共分布在六個軌道面,具有很高的精準度。而如今我國北鬥的研發讓世界刮目相看,雖說起步較晚,但研發速度以及成果足以讓世界刮目相看。據專家分析,中國衛星數量之所以比美國多幾十顆,是因為我國發射衛星較晚,靠近地球的衛星軌道已經沒有空間提供我國使用,只能選擇遠距離投放,只有一定數量的衛星才能確保系統的精確定位。
眾所周知,地球是一個球體,擁有優先選擇權的美國率先佔領了近地軌道, 使得其衛星周長很短。但實際上北鬥系統只需要35顆衛星就能正常的運行,之所以發射55顆,完全是因為我國未雨綢繆,畢竟衛星需要更新換代,只有足夠的衛星才能保證順利升級,以獲取更為足量的定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