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各國的科技水平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方便且智能,一部小小的手機就能解決人們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問題,尤其是在出門時,手機能夠精確定位所處位置,即使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也不用擔心,這就要歸功於衛星導航技術的發展了。
原本世界大部分國家的衛星定位都需要依賴美國的GPS系統,但是隨著我國北鬥系統建成之後,衛星導航市場已經不再是美國一家獨大了。不過在我國北鬥衛星發射完成之後卻有一些人提出疑問,同樣是精準定位,為何我國的北鬥一共發射了55顆衛星,而美國的GPS僅僅需要24顆呢?專家道破了真相。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的簡稱。20世紀70年代,美國陸海空三軍聯合研製了新一代衛星定位系統GPS。主要目的是為陸海空三大領域提供實時、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並用於情報搜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訊等一些軍事目的。】
為何美國GPS只需要24顆衛星呢?
衛星定位系統需要很多顆衛星同時工作才能準確定位,但是太空中可供衛星運轉的軌道是有限的,所以如果有人搶先佔用了該軌道,其他國家就不能用了,否則很可能會發生碰撞,將會造成巨大損失。美國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建成了GPS定位系統,所以他們的衛星已經率先佔用了很多近地衛星軌道。具備了先發優勢的美國僅需要24顆衛星就能夠進行精確定位,相對而言,我國的衛星只能使用遠離地球的衛星軌道,為了獲得足夠精確的地面信息就不得不設置更多顆衛星。
北鬥實際上僅需要35顆衛星就能運行
事實上,即使北鬥使用的軌道更遠,但是僅需35顆衛星就能維持基本的運行,但是衛星還需要不斷更新換代,多發射的這些衛星能夠幫助北鬥系統升級換代。而且發射足夠多的衛星才能獲取更多定位信息,我國這樣做也算是未雨綢繆。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國的北鬥衛星與美國GPS的衛星布局不太一樣,美國僅設置了6條軌道,每條軌道分布4顆衛星,格局十分簡單。但是我國的北鬥卻選擇了一個十分複雜的布局,55顆衛星中有些處於運動狀態,有些則是固定不動的。由此可見,北鬥使用的衛星數量更多並不是因為技不如人,而是體現出了中國智慧。我國不僅解決了高軌道帶來的眾多困難,還增加了很多優勢,相比美國的GPS,北鬥的抗幹擾能力也更強,投入使用之後對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市場都帶來了巨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