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近現代歷史上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錢學森的名字可謂是如雷貫耳,曾擔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的他,不但有著高深的業務水平知識,更是有著一顆崇高的愛國心,放棄了優厚的條件,不顧千難萬苦返回祖國,為中國載人航天工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被稱之為「中國飛彈之父」。
可能很多人感到好奇,錢學森作為當時國內極其稀缺的人才,他的工資收入又是怎樣的呢?隨著他96年的工資表曝光,不由得讓人肅然起敬。
上述的這張圖片,是錢學森在1996年1月的工資單,在這張工資卡上,錢學森的職務是:一級特,級銜則是「特級」,至於最右邊的數字「55.11」,實際上指的是錢學森從1955年11月正式參加工作,被派往東北考察開始的年限,初期最為基本的職務工資之外,還有41元的工齡工資,以及包括水電、住房、夥食等各種各樣的福利補貼,共計2129元人民幣。
而在工資單的下方,錢學森還親筆寫到,交黨費46元,餘下20083.08元,可以說是計算到了一分的誤差。
這份工資在當時是一個什麼水平呢?通常來說,北京的一個上班工人,那個時候一個月的月薪大約在800元左右,錢老的收入,還是要高於正常人的,當時我們要結合當時的國際情形來看,就知道錢學森可貴了。
就拿美國作比較,1996年美國人均gdp是3萬美元(當時中國為706美元),按照當時人民幣匯率8.3:1的水平計算,錢老一個月的收入是240美元,一年也才2880美元,而早在20世紀40年代,錢學森身為麻省理工的教授,年薪就已經達到了9000美元,差的不止半點。
也就是說,如果錢老留在美國,身為教授的他實際上也是高收入人群之一,能夠過上更加優質的生活,但是錢學森卻放棄了這種誘惑。而錢學森96年2月和3月的工資單不難看出,每個月46元黨費,成為了他雷打不動的繳費項目。
此時的錢學森,作為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的院士,享有每個月200的津貼,除此之外的待遇,都算是最基本的回饋。
錢學森並不是沒有機會過上更好的生活,然而他卻數次放棄了這種機會,1962年,錢學森的《物理力學講義》和《星際航行概論》兩本著作出版,獲得了數千的稿費,考慮到此時國家正在困難階段,錢學森卻毫不猶豫的將其全部作為黨費上交,而到了後來的困難時期,錢學森數次請求降薪,63年,他寫信給第五研究院的書記,要求將共計每月450元的工資,削除到350元。
2009年10月31日,錢老於北京去世,享年98歲,如今這三張寶貴的工資單,也被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捐贈放入了錢學森圖書館進行收藏,人們常常打趣錢學剛,說他「姓錢不愛錢」,而在工資卡上,也體現了一名老科學家可貴的精神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