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雖說人人不同,但一種情況是特殊的,即同卵雙生的雙胞胎、三胞胎。下面請看媒體案例
2012年6月30日,陝西省岐山縣一個女孩被鄰居性侵後殺害,警方抓獲了犯罪嫌疑人張大(化名)。可他還有一個同卵雙胞胎弟弟,兩人的DNA檢測結果完全一致。兄弟倆誰是真正的兇手?一時間難住了當地警方。近日,他們的DNA樣本被送到位於西安的第四軍醫大學DNA分型研究中心,在這裡真兇浮出水面。警方技術手段難區分案件一度陷入僵局「剛開始接到的是這個女孩失蹤的報警,我們是按照被拐賣來立案調查的。」岐山縣公安局副局長李紅旭說,他們最終根據線索找到了嫌疑人張大。警方在現場發現了犯罪嫌疑人張大作案的痕跡,張大對此供認不諱,尤其是現場遺留物中,經檢測和張大的DNA完全一致。案件偵破完畢後,警方將案件移交檢察院,但檢察院在審理案卷後,發現張大還有一個同卵雙生的弟弟張二(化名),兩家的房子也緊挨著,而且兄弟倆的DNA檢測結果完全一致。那麼此案中,張大的弟弟有沒有參與?真兇到底是張大還是張二?如果對張大提起公訴,就必須要求排除張二作案的可能。今年9月,岐山縣檢察院要求縣公安局對此案補充偵查。 「我們也有法醫,也有DNA檢測手段,但是他們弟兄倆是同卵雙胞胎,DNA鏈完全一致,如何把他們倆區分開,以確定誰是真兇,目前我們警方的技術手段無法達到。」李紅旭說,從司法公正的角度來看,檢察院的要求完全符合司法程序,因為萬一出現「頂包」情況,可能會造成冤假錯案。 「如果真的沒有辦法用科技手段將兩人區分開來,我們只能再投入大量的警力,從外圍通過大量的其他證據,比如尋找目擊者等方式,證明張二是否作案。」李紅旭說,這樣投入的警力、財力將非常巨大,而且效果能有多大也很難說。 在聯繫一些科研單位後,岐山縣公安局均被告知,同卵雙胞胎兄弟的DNA很難甄別。抱著一線希望,岐山縣公安局找到了西安第四軍醫大學DNA分型研究中心。 先天雷同後天也有別專家圈定兩種鑑別方法 「作為專門的DNA分型科研機構,這也是我們首次接觸這種案例,雖然區分同卵雙生的DNA是一個世界難題,但經過中心科研人員的集體研究,還是決定將這個課題接下來。」昨日,研究中心主任吳元明說。 在查閱大量文獻的基礎上,該研究中心決定採用兩種方式,試圖找出兄弟倆的DNA的不同之處。首先考慮的是「抗體庫基因差異」法。人一旦出生後,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即便是同卵雙胞胎的「先天條件」一致,但他們後天生活的環境一定會有所差異,在這樣的不同的生活環境中,個人將隨著環境形成自己特有的抗體庫基因。「人體會針對不同的抗原,比如花粉、灰塵等,經過基因重排,產生不同的抗體。」吳元明說,可以採集弟兄倆的血樣,找出兩人抗體庫基因的差異,然後再從作案現場留下的物證中提取相應的體液,看現場體液到底和誰的抗體庫基因相吻合,這樣就可以找出兇手。另外還可以採取「甲基化修飾差異」法。吳元明說,「甲基化修飾」廣泛存在於人體細胞的基因組的各個片段,從而決定這個基因的表達情況。「打個比方吧,如果把這對雙胞胎兄弟的身體看成是同單元、同戶型的兩棟房子,他們先天方面完全一致,但是後期『主人』對自己房子的裝修會和他人截然不同。」他說,「甲基化修飾」正是造物主這個「主人」對他們兄弟倆的身體使用了不同的「裝修材料」。「同卵雙胞胎也存在表型差異,一個能喝酒,另一個可能喝點酒就醉;一個愛說愛笑,另一個可能比較沉默……這些都是基因片斷表達情況的不同造成的。」吳元明說,其中的影響因素之一就是「甲基化修飾」。所以可以通過對全基因組甲基化修飾情況進行一個掃描,在一種特殊晶片技術的幫助下,基因位點的甲基化修飾情況就可以通過大量的光點明暗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如果確定了兩兄弟各自特異的甲基化修飾「光點」,然後針對這個光點去分析現場遺留物的生物物證,進而可以區分這對同卵雙胞胎。 鑑定過程出現驚喜基因座突變鎖定真兇 當確定檢測思路後,吳元明和他的研究團隊就投入了緊張的工作。還沒有來得及使用「抗體庫基因差異」和「甲基化修飾差異」,一個意外的驚喜出現在吳元明的面前。「我們在對張大兄弟倆的DNA做仔細分析時,驚訝地發現張二的其中一個DNA基因座出現了三帶型嵌合突變。」吳元明說,這種突變出現在受精卵首次分裂之後、胚層形成之前。據統計,在人群中出現的機率在萬分之一左右。同卵雙生子中,VWA這個基因座的三帶嵌合體突變,這個發現在國際上尚屬首次。 張二這個基因座的突變,也使得檢測變得更為簡單,「我們提取了案發現場的體液,經過對比發現,現場遺留的物證中,這個基因座沒有發生突變。」吳元明說,他可以確認,現場遺留物屬於張大。 「我們已經將所有的案卷移交給了檢察院,案件應該很快就進入公訴階段了。」李紅旭說。
上述案例是雙胞胎DNA相同的案例,由於一人發生了基因突變,得以快速辨別。類似案例也很多,如國外馬來西亞也有雙胞胎之一販毒,法院最後法院因無法辨別,做出兩人均無罪釋放的宣判。而「抗體庫基因差異」和「甲基化修飾差異」的檢驗方法技術難度較大,一般的鑑定機構無法進行。
電視劇《決勝法庭》中也引用了類似劇情,司法部發布的第7號指導案例張大山同卵雙胞胎的DNA鑑定也說明了同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