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在帶走「王瀝川」後,並沒有停下它的步伐。
昨日,一段男子在演講臺上倒地不起的視頻在網上熱傳。當事公司同事回應,演講者為公司董事長,一個月前在活動現場致辭時突發心肌梗塞離世。
有人唏噓,做健康行業,也保不住自己。
有人回道,何嘗不是呢,猝死面前,人人平等。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猝死在上半月的短短5天內,又送走2名醫生。
12月12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主任醫師陳培因「爆發性心肌炎」醫治無效去世,終年49歲。
12月16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楊立峰醫生,突發疾病猝死,年僅39歲……離世幾天前,楊醫生還在回復患者。
楊醫生妻子髮長信悼念亡夫:「永失吾愛」。
信中有愛,有不舍,還有怨,怨他怎麼捨得丟下自己和一雙兒女。
楊醫生妻子長信
楊醫生妻子長信
我們看得見的,有這麼多,看不見的呢?
根據2009年11月中國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發布的信息顯示,中國居民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發生率約為41.84/100 000,每年猝死總人數高達54.5萬。
據統計,我國僅因心臟病猝死的,每年就有超過50萬人,而冬天一到,尤其是12月至1月更是心梗、心絞痛的爆發期。
猝死帶走了50萬人,而它帶來的痛苦,是50萬再乘以每個死者的家庭。
而看看身邊,每個人似乎都在努力向前奔跑,似乎甩掉健康,才能證明自己跑得更快。有人主動,有人被動,處於長時間工作、長期精神緊張的行業,更需要關注自身的健康,然而身不由己。
關於猝死,我們可以注意什麼?
6個知識點,請牢牢記住
有幾個知識點,小九說幾遍都不夠,只望你們千萬要知道。
這個季節要注意:
現在正好是冬季,小九溫馨提醒下大家,冬天是猝死高發季節,一定要多加注意。
8成猝死患者都是心臟性猝死,其中冬季發生率最高。
主要是因為氣溫降低,血液濃稠度就會增加、血壓容易不穩定,血液不但極易凝固還可能讓本身就存在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增加發生心肌梗死、肺栓塞、腦中風的急性發作。
注意這段時間:凌晨~早晨
凌晨2點~4點這一時間段如同「鬼門關」,三成的心梗患者都在凌晨4點左右發病。因為這個時間段血粘度高,容易出現各種梗死,如腦梗或心梗。
還有研究顯示:心肌梗死在上午9點的發生率比晚上9點高3倍;心源性猝死的發生高峰也在上午9點到12點。
這幾個徵兆要注意:
猝死的主要類型是心源性猝死,包括冠心病或其他惡性心律失常導致的心臟驟停或急性心衰,雖然猝死來勢洶洶,但並非無跡可尋,有幾個異常表現值得大家留意。
·近期出現或加重的胸悶
·心慌
·暈厥
·不明原因的疲乏
·眼前發黑、肢體麻木
雖然是這麼說,但是小九要提醒大家,最好不要等到這些狀況出現再停止「消耗」你的生命,這實在太危險。猝死突如其來,連平時看起來健康的人也會被它看上。
心源性猝死常發生於器質性心臟病患者。有部分患者可出現預警症狀,需要及時就診。
但年輕人出現預警症狀的比例較低,很可能會毫無預兆地猝死。
這些人要注意:
1. 家族中直系親屬有心腦血管疾病和猝死病史;
2.已確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如腦血管病、冠心病、心臟瓣膜病、心律失常等;
3.同時具備幾個心腦血管病高危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吸菸、工作壓力大、肥胖等;
4.即使沒有上述3條,在近期突然發生無原因的胸痛、胸悶、乏力、出汗、噁心、嘔吐等表現都需要提高警惕。
注意這個地點:廁所
排便時若用力屏氣,腹壁肌、膈肌會強烈收縮,腹壓升高,血壓飆升,可能誘發腦溢血。而心肌耗氧量加大可引起心絞痛、心梗和嚴重心律失常,這兩者都會引發猝死。
平時注意做到這些:
1. 日常定期去醫院進行體檢。
2. 保持愉悅心情,放鬆壓力,日常不要情緒化激動,輕易動怒。
3. 飲食注意均衡,菸酒飲料就少碰點。少喝酒、少喝酒、少喝酒!
4. 多做運動保持身體健康。
5. 注意休息,規範好日常生物鐘。
2019年,只剩下五天了。
這是難過的一年,只希望它快些過去。
對於快2020年,沒有別的願想,最重要的是祝大家健健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