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前的九大徵兆 早知道早救命!

2020-12-05 39健康網

  4月5日,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科外科的盧景寧醫生在家午睡後再也沒能醒來……去世時年僅37歲,是該院肝膽外科教授彭民浩的一名博士生。景寧的多名同事、同學都很惋惜這位「年輕帥氣的才子」。

  猝死前的九大徵兆

  在臨床上,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包括冠心病或其他惡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臟驟停或急性心衰。其中,冠心病導致的猝死可佔八成。另外,一些腦血管疾病也會引發猝死。猝死雖然事發突然,實際也是有跡可循的。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要特別留意幾個異常表現(猝死徵兆),以防止猝死的發生。

  徵兆一、近期出現或加重的胸悶。

  如果近期突然出現活動後胸悶,休息一段時間可緩解,這種現象提示您可能患了冠心病。突然出現的症狀表明冠狀動脈內的粥樣硬化斑塊還不穩定,隨時有可能發生破裂,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如果以前就偶爾有胸悶的症狀,近期症狀變得更加頻繁,程度更加嚴重,同樣說明以前尚屬穩定的斑塊目前出現了小的破損,並且隨時都會發展為大的破損,導致急性心梗的發生。遇到這種情況,應儘快到醫院就診,並進行藥物或手術治療。

  徵兆二、心慌。

  心慌往往是心率加快的主觀感受。不定期出現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結果。多數心律失常的危險性較小,不會引發猝死,但如果是頻繁發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則有發展為室顫的風險。

  另外,很多老年人出現心慌是房顫作祟,如果房顫伴發心臟傳導疾病,也很容易進展為室顫。室顫發作後,數分鐘之內即可導致死亡。因此,頻繁心慌發作也應及時就診。

  徵兆三、心跳過緩。

  心臟的跳動是由特定的起搏細胞發起的,起搏細胞功能變差就會導致心臟跳動速率減慢,嚴重時會引發心臟停搏。起搏細胞功能會隨年齡增長逐漸變差。

  隨著我國人均壽命的不斷提高,80歲以上老年人的比例也在增加,這部分群體的起搏細胞功能會逐漸變差,心率日益減慢。老年人活動量通常較小,較慢的心率也能維持正常生活所需,因此往往被忽視。老年人應定期監測血壓、心率,如果出現心率小於50次,血壓變低,就很容易出現長時間的心臟停搏,導致猝死。

  徵兆四、暈厥。

  暈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數暈厥是由於心跳突然減慢或停止,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常見的原因包括竇房結疾病、房室傳導阻滯、迷走神經張力過高等。暈厥有時持續幾秒鐘後能自行恢復,如果不能恢復,便會造成猝死。因此,出現不明原因暈厥後應非常警惕,儘快查明原因,預防下一次暈厥甚至猝死的發生。

  徵兆五、不明原因的疲乏。

  在無激烈運動、缺少睡眠或者生病等誘因的情況下,連續幾天、幾周甚至幾月出現極度疲勞感,伴有焦慮、失眠、無症狀驚醒等症狀,此時應考慮心臟出現問題。

  猝死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會發生。很多年輕人工作壓力較大,常出現疲勞,屬於正常情況。但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勞、乏力,或伴有胸悶、水腫,則應警惕猝死的發生,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據統計,超過70%的女性在確認患有心臟疾病之前的幾周會感到極度疲勞。

  心肌炎在年輕人中比較多見,通常見於感冒1-2周後,出現疲乏、胸悶、乏力等症狀,極易引起急性心衰。這種情況下應嚴禁重體力活動,臥床靜養。心肌病多是遺傳性疾病,早期不易察覺,出現症狀時多已發生心肌結構的不可逆改變,如心臟擴大、心肌肥厚等,非常容易引發猝死。因此,當出現不明原因的疲乏、胸悶時,應高度警惕心肌炎、心肌病的發生。

  徵兆六、眼前發黑和肢體麻木。

  腦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

  有些卒中起病急驟,幾分鐘內就會發生肢體癱瘓、血壓增高,這種情況下,患者若及時就診可挽救生命。但有些腦卒中起病緩慢,早期只有輕微症狀,患者並不在意。一旦進展,可能引發猝死,因此需要多加留心。

  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或房顫的患者,腦卒中的發生率高於普通人群數倍。如果出現單側看不到東西、單側肢體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穩、有踩棉花感,應警惕腦卒中的發生,及時就診。做到早期識別,往往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

  徵兆七、疼痛。

  疼痛反應是猝死的發病徵兆中,最易被我們抓住和感知的信號。當感到胸部出現劇烈、緊縮、壓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過氣時,就要提高警惕。

  若心臟病患者經常感到肩膀、頸部、下巴、手臂疼痛,這是心肌缺血的信號,因為心肌缺血疼痛在傳遞至大腦中樞神經時,會同時反映在水平相同的脊髓段區域。因此,出現這些疼痛的轉移的情況,需要引起注意,並及時就診。

  典型的冠心病表現是胸痛,一般發生在胸骨後方,整個邊界不是很明確,它的面積會適當大一點兒(跟手掌面積差不多),或者說不清到底哪疼,主要是悶痛的感覺。而針扎的刺痛或者是「按著疼」的感覺往往跟心臟關係不大。

  徵兆八、反覆胃腸道症狀。

  很多心源性猝死患者在死亡前都反覆出現胃腸道症狀,不少人生前並沒有胃病病史,這是心臟病發作的信號之一,腸胃不適是因為心血管出現異常。動脈由於脂肪沉積物堵塞將會減少甚至阻斷血液傳輸給心臟,而這會引起心絞痛。

  當出現了上述症狀時,及時休息可以緩解不適,且如果是心臟病的發病徵兆,上述症狀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但會一直反反覆覆。因此,一旦出現反覆發作的腸胃不適的話,需要將心臟的問題考慮在內。

  徵兆九、出汗。

  心臟病發作前,身體上例如頸、後背、頭皮、手心或者腳掌都會大量出汗,此時應提高警惕,當心猝死發生,最好停止活動休息,及時服用藥物,必要時應立即撥打120。

  如果在一段時間內經常性突然出汗的話,這常常是心臟疾病發作的信號。對女性而言,感覺更像是更年期裡的潮熱或是盜汗,但過度出汗同樣應警惕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心梗信號。

  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僅是要重視猝死的徵兆,也要提高對容易發生心臟猝死的高危人群的重視:第一, 家族中直系親屬有心腦血管疾病和猝死病史;第二,診斷明確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如心肌肥厚、冠心病、心臟瓣膜病、致死性心律失常、腦血管病等;第三,具備多個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吸菸、肥胖、工作壓力大等。

  如何預防猝死的發生

  在中國,每1000人裡就有4人會存在過勞死的風險,過勞死的平均年齡也已經從44歲下降到了37.9歲。新華社報導說,我國每分鐘約有一人「心源性猝死」。現在網上關於預防猝死的文章有很多,於是有人認為猝死是可以預防的。然而,這種認識並不準確。如果做足了預防措施就可以避免猝死的發生,那臨床上就不會有猝死這個概念了。

  猝死當中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原因是冠心病,通過一些預防措施,的確是可以減少心臟意外的發生,降低由冠心病導致的猝死的機率。但是還是不能夠徹底的避免猝死發生。此外,還有其它可以造成類似情況的疾病,由於猝死前很難發現異常也沒有臨床症狀,既沒有辦法診斷也很難預防。

  面對猝死,我們唯一的應對方式就是改變自己不良習慣,了解一些健康知識絕對必要。

  定期去醫院檢查。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做到預防第一,普通的心電圖檢查都可以發現潛在的猝死徵兆,極為危險。

  不要過度疲勞。 工作固然重要,但是活著是前提,很多猝死的例子都是過度勞累所致,保持情緒的穩定和心情舒暢也是非常重要的。

  堅持鍛鍊身體。 鍛鍊的時間最好不要在早上,特別是冬季,早晨是心血管疾病發作最多的時間,50%以上的猝死都和心血管疾病有關,鍛鍊的時間最好在下午5點前後或者晚飯後的2-3小時,不過也不能過度鍛鍊,適當鍛鍊就行。

  不要精神過度緊張。保持愉悅心情,放鬆壓力,日常不要情緒化激動,輕易動怒。因為精神緊張會引起血壓升高,加重心臟的負擔,出現心律失常,如果是老人,情緒激動很容易引起心肌梗塞,腦梗塞,腦出血等,非常危險。

  忌煙、酒、咖啡等不良飲品。

  規範好日常生物鐘,早睡早起不能熬夜。

  還要特別提醒患有冠心病的人群,要隨身攜帶硝酸甘油、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藥物的保健盒,在疾病發作之初可立即服用, 以減輕發病的嚴重程度,此外,冠心病人每日服用腸溶阿斯匹林片50毫克,對預防猝死也有效。

  另外,近日,美國心臟病學會與美國心臟協會聯合公布了10項預防「心臟性猝死」的有效措施,並發表在了《美國心臟病學會》和《循環:心血管質量與結果》兩部雜誌上。

  在美國,心臟性猝死是國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使病人倖存下來,病情也會對其生活質量和壽命造成毀滅性的影響,不僅增加了大量的醫療費用,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美國杜克大學醫學教授阿爾-哈蒂布表示,這10個方法是心臟性猝死預防領域的首套綜合性措施,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護理和預後。這10項措施包括:

  1.對曾經發生過心臟驟停、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或存在此類風險的患者,建議戒菸;

  2.篩查心臟性猝死家族病史;

  3.對有明顯心肌病及心臟性猝死家族病史者,篩查「無症狀性左心室功能不全」;

  4.對心臟病入院患者的家屬進行心肺復甦術及自動體外除顫器相關教育;

  5.射血分數降低且預期壽命超過1年的心衰患者,給其置入埋藏式心臟復律除顫器;

  6.射血分數降低的心衰患者需接受指南推薦的藥物治療;

  7.射血分數降低的心臟病發作患者需接受指南推薦的藥物治療;

  8.應用埋藏式心臟復律除顫器進行二級預防前,需明確患者不存在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等情況;

  9.建議合適的患者置入埋藏式心臟復律除顫器;

  10.建議遺傳性疾病相關心臟驟停倖存者的一級親屬(包括父母、子女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進行遺傳病篩查。

以上內容僅授權39健康網獨家使用,未經版權方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猝死高發很可怕?猝死前的5個信號,早發現能救命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非常大,生活節奏越來越來快,生活作息和飲食都不規律,這樣導致很多年輕人都處於亞健康的狀態,甚至有猝死的風險。猝死是一種心臟疾病,大多是心源性猝死,因為猝死的發作是相當突然的,所以死亡率相當。但是能及時發現猝死的徵兆,也許可以救命。
  • 25歲,年薪30萬,猝死!心臟猝死前的4大徵兆,你有嗎?
    而今,當猝死的消息傳來,親朋好友都很震驚,無法相信。畢竟……他只有25歲。 這些年,關於中青年人猝死的報導屢見不鮮,我們在感嘆生命脆弱的同時,也在反思為何都市白領猝死高發? 關於猝死,你需要知道: 1.
  • 猝死的9個徵兆,提前知道能救命
    猝死的9個徵兆 雖然說猝死這種「瞬間的死亡」極其突然,不過還是有跡可循的,超過50%的心臟驟停前1小時~1月身體會發出預警信號。當身體出現以下這些信號,需高度警惕猝死的發生,不要忽視大意或認為是小毛病而不在意。
  • 乳腺癌的早期徵兆有哪些?早知道早預防!
    乳腺癌對女性的威脅比對男性的威脅要更大,有科學研究表明乳腺癌百分之九十以上發生在女性身上,只有很少的部分發生在男性身上,因此,女性要更加注重乳腺癌的預防,要了解早期乳腺癌的徵兆,做到早發現與早治療。早期乳腺癌的主要徵兆裡面包括乳腺腫塊、皮膚改變、乳頭、乳暈異常等等,如果發現身體不適,有以下徵兆,要及時前往醫院進行檢查,由於有許多徵兆可以分類合併介紹,早期乳腺癌的徵兆主要有:1.無痛性腫塊是乳腺癌早期的主要徵兆,可以用手摸得到,有的也會有局部不適感,尤其是絕經後的女性,有時會感到一側乳房輕度疼痛不適,或一側肩背部發沉、酸脹不適,甚至牽及該側的上臂。
  • 猝死前6大細微徵兆,快學會自救!
    ,且猝死事件不勝枚舉且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那麼,到底哪些人容易猝死?猝死的原因又有哪些呢?在危險來臨前,有沒有徵兆呢?  一、猝死更易找上年輕人  其實,猝死的發病徵兆並不多,特別是有特異性和有價值的徵兆。也正因如此,猝死易出現在年輕人身上。年輕人大多認為自己身體素質好,不太在意健康狀況,有點兒難受的感覺,通常不會立即就醫,而一旦出現惡性病因,往往猝不及防。
  • 視帝吳朋奉猝死家中?猝死前的3個徵兆,看你有嗎?
    金鐘視帝吳朋奉猝死家中,享年55歲,可以說是毫無預兆。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來,所以一定要珍惜當下的生活。那麼,猝死不是無緣無故發生的,它是有一些徵兆的,如果出現以下3個徵兆,說明你真的要去醫院檢查身體了。
  • 警惕:猝死前的幾大徵兆,年輕人別忽視,多看一眼能救命!
    1、心跳加劇 無緣由的心跳加劇,不規律的心跳都能在心臟病發作前幾周或者一兩個月提醒你:你要注意了。如果只是心律不齊,並沒有伴隨著心跳的加快,那麼情況還稍微好一些,可一旦心跳不規律的同時還伴著每分鐘心跳的加快(即醫學上的心室性心搏過速),那麼身體已經明確地指示,你該立馬去醫院了。
  • 猝死發生前,身體其實有徵兆!把握好黃金4分鐘,或許還能生還
    除此之外,高血壓患者、長期抽菸酗酒、精神過於緊張或者激動,也有可能造成猝死。猝死是蓄謀已久的!猝死前,身體會發出求救信號猝死雖然發生很突然,但也並非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也是有一些徵兆的,特別是對於已經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更要重視。猝死發生前,身體一般會有什麼信號?一經發現,一定要重視,及時去醫院,別錯過黃金的救助時間。
  • 猝死的9個徵兆,學習了可以自救!
    雖然說猝死這種「瞬間的死亡」極其突然,不過還是有跡可循的,超過50%的心臟驟停前1小時至1月身體會發出預警信號。當身體出現以下這些信號,需高度警惕猝死的發生,不要忽視大意或認為是小毛病而不在意。
  • 人在「猝死」前,身體或會發出3個「求救信號」,了解1個或可救命!
    如果這個時候再不注意調理自己的身體健康,可能就會容易使人突然出現心臟病猝死的現象。今天小編要說的是,人在「猝死」前,身體或會發出3個「求救信號」,了解1個或可救命!所以長期出現全身疲憊等現象時,就要引起注意了,只有及時的臥床休息才能夠有效的減少猝死的現象出現。
  • 明天和意外永遠不知道哪個先到來,遠離猝死,這幾點一定要了解!
    身體出現這些徵兆一定要注意了      猝死分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其中心源性猝死佔80%以上。心源性猝死是異常兇險的心血管疾病,心臟驟停通常是引發心源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在心源性猝死發病前,身體都會發出相應的預警信號,必須引起高度警覺。常見的徵兆有以下幾種:胸悶心慌、心跳過緩、憋氣、明顯的口唇發紫、血氧下降、不明原因疲憊、眼前發黑,肢體麻木。      關鍵時刻這麼做      可以救命!      數據顯示,心臟驟停超過4分鐘,腦組織會發生永久性損害,超過10分鐘就會腦死亡。
  • 水災來臨前的徵兆?
    水災前都有什麼徵兆(預兆)?水災前周圍事物會有什麼徵兆?大自然非常的神奇,她孕育著我們的地球,灌木叢林經過大自然的灌溉顯得勃勃生機,人類有著趨吉避兇的本能,接下來我們了解下做好知識儲備為防災避險做準備。接下來為大家分享水災在形成前的表現都有哪些?讓我們可以做到提前早知道、早辨別、早逃生。
  • 猝死前身體會發出5個「求救信號」,每一個都很明顯,收到能救命
    猝死在帶走「王瀝川」後,並沒有停下它的步伐。 昨日,一段男子在演講臺上倒地不起的視頻在網上熱傳。當事公司同事回應,演講者為公司董事長,一個月前在活動現場致辭時突發心肌梗塞離世。
  • 中風猝死前的死亡信號,身體出現4個徵兆要小心,或可救人命
    它和被風吹沒有任何關係,而是動脈血管粥樣硬化、血栓誘發的嚴重性疾病,且中風往往是突然性發作,在嚴重情況下甚至還可能會猝死。中風之所以容易找上中老年,就是因為動脈硬化和血栓形成是長年累月血管傷害的「結果」。
  • 貪吃蝙蝠肉而亡遺體危害全村人 這短片早一天刷屏,早一天救命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貪吃蝙蝠肉而亡遺體危害全村人 這短片早一天刷屏,早一天救命 這個春節太特殊了。 跟很多朋友一樣,條姐也在家裡,過了一個死宅的春節。 面對疫情,很想做點什麼,又怕添亂。 不如發揮強項,給大家推薦點傳染病預防科普影片。 片單很長。
  • 抗癌神藥PD-1:早用早好還是救命稻草?
    PD-1早用早好,多早才好?可能越早越好古語有云: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抗癌是一場沒有硝煙卻生死攸關的戰爭,也要講究「出兵時機」和「兵法謀略」,在合適的時間使用合適的藥物。中晚期患者:別當救命稻草在PD-1藥物研發的早期,接受治療的都是多種藥物治療失敗的患者,也可以認為是幾乎「無藥可用,走投無路」的患者。針對這些患者,PD-1藥物可以有接近15-20%的客觀緩解率,近15%的肺癌患者可以活過5年,這是以前任何藥物都辦不到的。
  • 臺灣第一男模高以翔猝死!我國每年54萬人猝死..
    相信看過《康熙來了》的人都知道,高以翔曾經是臺灣的第一男模。最初在內地並不火,近年由於出演電視劇《遇見王瀝川》而被大家熟識,在內地人氣也相當火爆。生活就是這樣,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願逝者安息!
  • 人去世前的4個徵兆,當出現第三個,時日也就不多了
    每個人都會面臨著去世,這也是每個人都會經歷,如今人們都對死亡認為很遙遠,當人去世前有了這4個徵兆,當出現第三個,也就時日不多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人在去世前都會有著呼吸困難,莫名的心跳劇烈跳動,同時還有著胸悶的現象,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狀況,一旦出現,就及時的去治療,不然會導致自己猝死。人在去世前都會有著意識無法清醒,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對於家人也不能做出反應,還會出現胡言亂語,這個時候就一定要注意。
  • 這15種癌症信號可以自檢一下,早發現能救命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06年就將癌症列為慢性病,而不是大家認為的突發性死亡疾病。癌症研究界有「3個1/3」的說法,即1/3以上的癌症可以預防,1/3的癌症通過治療可減輕或緩解症狀,1/3的癌症經過治療可以延長壽命甚至治癒。
  • 杭州媽媽第一胎出生3天猝死 二胎又查出這種病
    說話的這位年輕媽媽,第一個孩子前幾年在另一家三甲醫院出生,出生時還好好的,但沒想到短短三天後,就在媽媽懷裡毫無徵兆停止了呼吸。經檢查,小男孩的死因是原發性肉鹼缺乏症引起的,是一種隱性的遺傳病。頭胎和二胎都患上遺傳病 大寶出生3天猝死她在醫生幫助下決定生下二胎這位年輕的媽媽姓王,回憶起大寶的經歷仍心痛不已。「我們為了明確孩子的死因,來杭婦院找到了梅主任,她建議我們給寶寶做屍檢和基因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