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吃蝙蝠肉而亡遺體危害全村人 這短片早一天刷屏,早一天救命

2020-11-26 川北在線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貪吃蝙蝠肉而亡遺體危害全村人 這短片早一天刷屏,早一天救命 這個春節太特殊了。 跟很多朋友一樣,條姐也在家裡,過了一個死宅的春節。 面對疫情,很想做點什麼,又怕添亂。 不如發揮強項,給大家推薦點傳染病預防科普影片。 片單很長。 但在這個時候推薦給你

  原標題:貪吃蝙蝠肉而亡遺體危害全村人 這短片早一天刷屏,早一天救命

 

  這個春節太特殊了。

 

  跟很多朋友一樣,條姐也在家裡,過了一個死宅的春節。

 

  面對疫情,很想做點什麼,又怕添亂。

 

  不如發揮強項,給大家推薦點傳染病預防科普影片。

 

  片單很長。

 

  但在這個時候推薦給你們的,一定要權威,而且重點明確,不要太多無關緊要的情節。

 

  最好還夠短,適合分享傳播,讓家裡最不聽勸的長輩們,也能靜下心看完。

 

  還真被我找到了。

 

  加起來還不到12分鐘,都給我看——

 

  由國際紅十字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助並擔任出品方的短片,一共兩部。

 

  上部,講霍亂;第二部,講伊波拉。

 

  傳染病有很多,但說到預防,其實有許多共通之處。

 

  以《伊波拉的故事》為例。

 

  傳染源,其實我們都很熟悉,正是蝙蝠。

 

  爺爺在市場購買了攜帶病毒的野味,用沾有野味血液的手指揉了眼睛,病毒通過黏膜感染了爺爺。

  注意到畫面中不和諧的螢光紫了嗎?

 

  傳染病預防的難點就在於,致病病菌我們用肉眼是看不見的。

 

  因為未知,所以恐懼,所以手足無措。

 

  用顏色將致病病菌具象化之後,疾病來源、傳染路徑、預防方式,全部清清楚楚。

 

  剩下的工作,只要發揮理性,就可以簡單高效地完成。

 

  所有被蝙蝠血液沾染之處,都形成了致命的威脅。
 

  病毒存在於病人所有類型的體液中,會通過肉眼不可見的細小傷口感染健康人。

  當務之急,就是隔離屍體。

  如果不得不進行接觸,則必須戴口罩、戴護目鏡、穿防護服。

  病人生活過的空間,要用氯水進行徹底消毒,並將病人的被褥、生活用品焚燒處理。

  但更重要的,是健康人的預防,防止疫病爆發。

  病患家人(也就是密切接觸者),必須接受居家隔離,由專門的醫護人員跟蹤回訪,做好醫學觀察。

  就算連續很多天沒有出現症狀,也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這家人的母親,就是在潛伏期後期開始發燒。

  線索早已在爺爺在世時就埋好,注意下圖的紫色。

  媽媽發燒後,面臨著去治療中心進行隔離治療,和隱瞞病情逃離當地的選擇。

  在女兒的堅持下,她選擇了前者。

  也只有這樣,疑似感染者才能得到最大的存活機會,也不會繼續將病毒傳播給其他人,引起疫情大爆發。

  有沒有感到非常熟悉?

 

  更熟悉的,是這個。

 

  不管是霍亂、伊波拉、還是普通流感,所有靠譜的疾病預防方法裡,一定有一條——勤洗手。

 

  用螢光色標記肉眼不可見的病菌後,為什麼要勤洗手,就很清楚了。

 

  在上面的故事中,爺爺和媽媽用髒手觸碰眼睛,感染了伊波拉病毒。

 

  在《霍亂的故事》裡,人們吃下了被髒手汙染的食物,上吐下瀉。
 

  怎麼洗,有學問。

 

  兩部短片,加起來不到12分鐘,洗手的畫面出現了不下5次。

 

  不厭其煩地告訴觀眾:

 

  一定要用肥皂、流水、遵守「正反夾弓大立腕」七字口訣。
 

  原因,是高溫可以殺滅病菌,避免病從口入。

  看畫面更直觀。

  如何為水消毒——

  單單在蝙蝠身上,就攜帶著一百多種病毒。

 

  這些病毒對蝙蝠來說影響極低,但換成人類,卻可能致命。

 

  但是,總有一些憨批,缺少野味致病的常識。

 

  從接觸、宰殺到食用,期間有無數令你意想不到的環節,可能接觸到野生動物上的致命病菌。

 

  舉幾個蝙蝠以外的例子吧。

 

  令人聞風喪膽的鼠疫,病原是鼠疫桿菌。

 

  而很多人覺得很可愛的表情包新貴土撥鼠,就是鼠疫桿菌的自然宿主。
 

  土撥鼠表情包走紅後,一些無良旅行社甚至推出了近距離接觸旱獺的活動,美其名曰和野生動物和諧共處,和大自然零距離接觸。

 

  近距離投餵還不算,還有上手撫摸的,挑逗的,嘴對嘴餵食的。
 

  條姐每次看到這種遊記都眼前一黑……

  說到網紅新貴,還有浣熊。

  浣熊是狂犬病病毒的自然宿主,還攜帶眾多體內寄生蟲,包括並不限於蛔蟲、鉤蟲、浣熊貝蛔蟲……

  蛇。

 

  野生蛇身上有舌形蟲、曼氏迭宮絛蟲、廣州管圓線蟲、裂頭蚴、絛蟲……

 

  人類一旦感染,腹膜炎、敗血症、心包炎、虹膜炎……會排好隊等你。

 

  別以為泡上高度白酒就很養生,其實可能會喪生。

 

  有些人還老愛吃野豬野兔。
 

  真的!

 

  不是!

 

  所有叫豬和兔子的都能吃!!

 

  你根本不知道,它身上有沒有弓形蟲、腦炎原蟲、日本吸血蟲、蛔蟲、線蟲、人體旋毛蟲……等寄生蟲,有沒有可傳播回歸熱、Q熱和出血熱的蜱蟲……

 

  能吃的動物,老祖宗都替我們馴化好了,養殖好了,就放野生動物一馬吧。

 

  不然,不僅自己可能喪命,還可能把整個家庭、村莊、城市……全給搭進去。

 

  什麼叫和平年代的罪大惡極,這,就是。

 

  這些常識,一定必須時刻牢記在心,而不是等到疾病流行開來,才被我們重視。

 

  傳染病預防這一課,很多人以極大的代價,補上了。

 

  但如果提前讓每個人都上好這一課,事情會不會不一樣?

 

  條姐相信會。

 

  至少,能少一批吃野味的憨批。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馬雲:早一點開始合作,就會早一天勝利
    經過一場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這一觀點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同。在中國,科學家們用智能算法幫助醫生快速診斷新冠CT影像;衛星遙感技術的應用,讓銀行可以識別農作物生長情況,從而為疫情中資金緊張的農民發放純信用貸款。 「為活下去而做的創新才是真正最強大和不可阻擋的動力。」馬雲說。 馬雲曾將疫情後的世界比喻為「同一片著了火的森林」。
  • 早一天保養,遲一天衰老!
    你能相信這是一對母女嗎?母女變姐妹,真的可以做到嗎?只要線雕做得好,年齡真不是問題! 這是因為: 以後的醫美市場,線雕會排名第一! 因為任何品牌價格死貴死貴的機器, 都比不上一根能拉兩斤肉的蛋白線! 要年輕,必定埋線!
  • 這3種肉是人工合成的,對身體有害早知道早受益,以後儘量別再吃
    這3種肉是人工合成的,對身體有害早知道早受益,以後儘量別再吃!第一種就是牛排了,我們在餐廳裡買的有些牛排非常便宜,比正常的牛肉還要便宜,這時候就要小心了,幾乎都是合成牛排。第二種就是撒尿丸了,大多數都是合成肉和澱粉做的。第三種就是羊肉卷,很多的羊肉卷用的是鴨肉加上羊尾油合成的,有羊肉的味道卻不是真正的羊肉。
  • 英文短片《This is China》刷屏了!
    英文短片《This is China》刷屏了!英文短片《This is China》刷爆微博&朋友圈網友看完直呼感動!這是中國,期待一個新的十年!這也是中國,遭遇突如其來的疫情這是中國,因生命的逝去悲痛這也是中國,為生命不惜代價!This is China!無論何地,14億中國人團結一心為了960萬平方公裡山河無恙!
  • 本報訊(記者駱倩雯)昨早,不少人的朋友圈被京城美麗的朝霞刷屏。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本報訊(記者駱倩雯)昨早,不少人的朋友圈被京城美麗的朝霞刷屏。
  • 記者記錄醫生的一天:從早7點到凌晨 一天做7臺手術
    11月6日,記者節前夕,大河報記者跟隨一位外科醫生,記錄了他普通的一天。而這一天的採訪經歷,也照出了一名記者平常一天的真實生活。外科手術有很多種,其中,極具挑戰性的當數心臟手術,而在河南省心臟領域,省胸科醫院副院長王平凡是一個屈指可數的人物。因此,記者決定,跟隨王平凡一天。
  • 打工人,祝你早、午、晚都安!
    各種花式表情包新鮮出爐  在微博、朋友圈瘋狂刷屏  有吃瓜群眾表示自己才一天沒上微博  就感覺跟不上大家衝浪的速度了  「打工人」到底是什麼梗?  網友@科普梗知識 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打工人,即打工仔,為現在很多上班族的自稱。打工人往往起早貪黑,拿著微薄的工資,但工作卻十分辛苦,於是網際網路上的打工人便會互相發雞湯互相鼓勵,隨著時間的流逝,打工語錄不斷被網友改編,越來越多的人發起了打工語錄。」
  • NASA立掃把挑戰刷屏!這天地球引力最小的一天?
    原標題:「NASA立掃把挑戰」刷屏專家:與引力大小無關2月11日,一把把站立的掃把突然刷屏朋友圈,微博上「NASA立掃把挑戰」話題衝上熱搜。這源自於「美國國家宇航局消息」:這天地球引力最小的一天,因此也是唯一能讓你將家裡掃帚直立的機會。果真如此嗎?
  • 閒話蝙蝠:古詩詞中的蝙蝠形象
    受西方文化影響,尤其是很多恐怖片關於蝙蝠的場景特寫,都把蝙蝠刻畫渲染成嗜血群居的恐怖陰暗族類。這一次的疫情,更把蝙蝠的可怖形象,推到極致,簡直要人人喊打。 可是,我記憶中的蝙蝠,全然不是這樣子的。 記得小時候,我們農村土房子多。
  • 劉文華院長:癌症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有什麼重要的意義?
    WHO:1/3癌症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以治癒。北京安定門中醫醫院劉文華院長指出:要防止初發癌症的發展,主要在「早」字上下工夫,即做到「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及時發現並治療癌前病變和早期癌症,將隱患消滅於萌芽狀態,從而有效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
  • 失蹤謎案,「皮笑肉不笑」的一天!
    失蹤謎案,「皮笑肉不笑」的一天! 昨晚美股及外圍市場大漲,A股今日高開,但是節前人氣不足,題材依舊不活躍,「皮笑肉不笑
  • 抗癌神藥PD-1:早用早好還是救命稻草?
    PD-1早用早好,多早才好?可能越早越好古語有云: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抗癌是一場沒有硝煙卻生死攸關的戰爭,也要講究「出兵時機」和「兵法謀略」,在合適的時間使用合適的藥物。中晚期患者:別當救命稻草在PD-1藥物研發的早期,接受治療的都是多種藥物治療失敗的患者,也可以認為是幾乎「無藥可用,走投無路」的患者。針對這些患者,PD-1藥物可以有接近15-20%的客觀緩解率,近15%的肺癌患者可以活過5年,這是以前任何藥物都辦不到的。
  • 瑪格麗特·米切爾《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早已經忘記了是先讀到的世界名著《飄》,還是先看到的電影《亂世佳人》,直到有一天書和電影都看過之後才突然間恍然大悟:哦,原來他們講的是一個故事,電影《亂世佳人》就是根據《飄》改編的,而《飄》就是電影《亂世佳人》的原著。
  • 89歲老兵治癒,出院前決定「百年」後捐獻遺體!
    近日一位老兵的新聞刷屏了張振文老人是一名退役老兵1月下旬他和老伴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經過在火神山醫院一個多月的精心治療張振文和老伴治癒出院了老兩口做了一個決定——百年之後捐獻他們的遺體對兩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來說
  • 比《流浪地球》早4年,這個留美學生拍出了劉慈欣都滿意的科幻短片
    在等待《三體》上映的日子裡,下面這部短片或許能幫你解解饞。《水滴》短片名為《水滴(WaterDrop)》,作者王壬,在製作這部短片時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系的一名在讀研究生。當年他透露製作這部視頻的打算時,人還在國內,還是個大四本科生。歷經三年,這部短片終於在2015年面世。
  • 2021大寒是哪一天什麼時間 臘八和大寒是一天嗎
    那麼2021大寒是哪一天什麼時間?臘八和大寒是一天嗎?  2021大寒是哪一天什麼時間  大寒在每年公曆1月20日至21日交節,而2021年的大寒在1月20日(星期三)。  大寒和小寒一樣都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致的意思。
  • 衛生部專家:一天吃6個含鉻膠囊沒有危害
    新華社記者 王民 攝人民網北京4月19日電19日,衛生部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專家孫忠實在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時說,一天吃六個膠囊,一天三次、一次兩個,沒有吃掉多少鉻。所以,要冷靜,不要恐慌,不要把藥用空心膠囊鉻超標說成很大的危害。
  • 汙稱「中國仍在販賣蝙蝠肉」,這個英國媒體人能要點臉麼?
    在這篇名為「冠狀病毒:對中國在新冠肺炎和明顯的掩蓋行為上的憤怒,正與日俱增」的報導中,天空新聞的編輯Dominic Waghorn,開篇就宣稱他們英國媒體人早在2005年時就拍攝過紀錄片,揭露過中國的餐館裡吃野生動物的情況。
  • 這些救命知識,一定要早知道
    圖源:大象新聞  這一事件會如此引人關注,很重要的一點是,姜某某沒有及時注射狂犬病疫苗。實際上,關於「被狗咬」的悲劇事件層出不窮。  二、4個救命「關鍵字」,一定要早知道  狂犬病是被動物咬傷、抓傷後,感染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動物源性傳染病。感染後,一旦患者出現極度恐懼、恐水、怕風、發作性咽肌痙攣、呼吸困難、排尿排便困難及多汗流涎等臨床表現,致死率將近100%,所以必須引起重視,及時處理。
  • 早部署早行動|西雙版納州全面啟動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
    西雙版納州森林高火險期多為每年3月至5月,為紮實做好2021年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全州各縣市、鄉鎮認真貫徹落實2021年全州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動,目前,各項防滅火工作已全面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