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經歷了一次「飽和式救援」?

2021-01-12 六六愛思考

寫於2020.3.26

事情是這樣的。

昨天看新聞,看到美國一個政治評論雜誌Politico採訪了34位意見領袖,詢問這次疫情會給社會帶來什麼樣的長期變化。其中有一位教授(Mark Lawrence Schrad 維拉諾瓦大學政治學教授)的意見打動了我。

他在採訪中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愛國主義」。他說,過去美國的愛國主義一直是與武力掛鈎的,但是這一次為國出徵的大部分是醫生、護士,這些人同樣是為了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逆流而上。同樣的,這些人的犧牲也是真正的愛國主義。愛國主義不僅意味著武力戰爭,而是意味著把身邊人的健康和生命保護好。

我同意這個觀點。

那麼,這個觀點,使我想到了什麼呢?

我首先想到的是:我們國家也有很多抗擊在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他們同樣也是愛國者,他們的行為不亞於在戰場上與敵作戰的部隊官兵,他們同樣是參與了一場非戰爭軍事行動,也是愛國主義的具體體現。而且,根據報導,已經有多名醫護人員在救援人民群眾的過程中,不幸感染而犧牲。李文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其次,我想到的是:既然這些醫生或護士也是在「作戰」,也是在保衛人民生命與健康,那麼這些不幸犧牲的醫護人員,在死後,是不是也應該像部隊官兵一樣得到「烈士」的待遇呢?

我以為必須得!

想到這,寫一篇研究報告的想法在我腦子裡逐漸形成。一些初步的想法有:這些犧牲的醫生護士,不應該只是參照工傷的標準來發國家補助,而應參照軍人烈士的待遇來發國家補助;而且國家還應該給他們發「烈士證」,其子女也要同等享受軍人烈士子女一樣的待遇。另外,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擁有高技術的地方專業人員參與戰爭,發生意外後,如何撫恤?是不是應該改變對戰爭概念外延及戰爭主體的重新理解?是不是應該制定相關的配套制度?等等。

想法有了,就上網先做一下調查研究。

調查發現,原來這一想法,已有人想到了。比如,2月15日,王平聚律師在網上發表文章:「抗疫犧牲醫生應評為烈士的依據」,從法律角度說明了評為烈士的合法性。2月18日,四川省腫瘤醫院「溫柔醫刀」,在網上有篇文章「疫情是戰爭,死去的醫生不是工傷,而是烈士!」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再深入一查,2月15日,人民網評有篇文章「請授予殉職醫護人員烈士稱號」。2月17日,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部已經聯合發文,要求妥善做好抗疫犧牲人員的烈士褒揚工作,其中明確將烈士的評定範圍涵蓋到軍人與平民。

調查到這兒,我就明白了,研究報告已經不用再寫了。一方面已經有很多人提出過類似的建議;二是國家層面已經在行動了,只是目前還沒出結果。

你看,一下子我也經歷了一次像《流浪地球》中一樣的「飽和式救援」。

但我心裡反而釋然了。

相信對於那些在抗擊疫情中犧牲的醫護人員,一定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向逆流而上的醫護人員致敬!

相關焦點

  • 「飽和式救援」可不僅僅是在《流浪地球》!
    回顧一下流浪地球的這個片段多處行星發電機停止發電,為了保證這些發電機繼續運轉,人類決定調動全部力量進行「飽和式救援」,即:一個發電機由多個運輸火石的隊伍共同前往!後來電影中主角小隊沒有及時趕到,但是發動機仍然被啟動,這就是飽和式救援所要避免出現的問題!現實中的飽和式救援——王偉其實飽和救援的例子有很多,今天翁哥要說的就是王偉!
  • 最後的飽和式救援有什麼原因?
    最後的飽和式救援有什麼原因?這裡面很講究集體呀。裡面提到一個飽和式救援。我覺得很棒覺得這點做的很反一貫的套路 這裡面提到的很多國家細節我就不一一講了,你可以去看,也可以去查,像他們與其他國家的對話,也都是各說各的語言,不過是戴了同聲傳譯而已,點火的時候,除了中國,還有兩個國家呀,至於他們是因為聽到了中國的廣播,還是他們那裡也有人有一樣的想法我們也不能確定,像那個之前他們與隊長運送火石的時候,也是歷經了一大番波折,結果被其他的隊搶先,讓我意外了一番,這明明很有集體感的好嗎
  • 從《流浪地球》的飽和式救援,看科技創新與人才投入
    地球還沒開始「流浪」幾天,「飽和式救援」卻開始備受觀眾稱道。  這個來自大劉同名小說電影《流浪地球》中的概念,發生在整個人類命運發生巨大變故的宏大背景下:為了重啟5000臺發動機,讓地球脫離木星引力完成逃出太陽系的計劃,全球150多萬人並行運送7萬個火石救援5000臺發動機。
  • 馬特•達蒙談《火星救援》拍攝:好像就我一人在那拍
    中新網北京11月20日電(宋宇晟) 今日,電影《火星救援》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演員馬特•達蒙、塞巴斯蒂安•斯坦和陳數當天亮相發布會現場,分享拍攝過程中的趣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說,《火星救援》最打動他的是「人類精神十足」。而馬特•達蒙回憶起拍攝該片的經歷時表示,他的拍攝過程基本都是在對著攝像頭或者馬鈴薯說臺詞。
  • 《火星救援》中國獨家特輯曝光 「冬兵」亮相
    網易娛樂11月17日報導 近日,即將於11月25日與觀眾見面的年度太空科幻巨製電影《火星救援》新曝出了一款特輯。與之前曝出過的任何一款物料不同,這是片方專門為中國觀眾打造的獨家特輯,聽起來是不是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呢?
  • 《緊急救援》沒有十惡不赦的反派,只有「人定勝天」的國人信念
    最近正在院線熱映的國產視效大片《緊急救援》,你看了嗎?這部由林超賢導演,彭于晏、王彥霖、辛芷蕾領銜主演的全新頂級視聽動作電影,上映之初就連續一個多星期取得了單日票房第一名的好成績。我知道很多影迷都是奔著大製作大場面去看電影的,但其實《緊急救援》並不僅僅是一部炸裂大片,它有很多被影迷忽視的細節,值得細細品味。
  • 《緊急救援》再創林超賢「動情瞬間」,讓你我感動著告別2020
    2020年最後一個月,林超賢的新片《緊急救援》霸屏各大影院。它的上映,猶如一記響亮的炮竹聲,讓中國電影市場頓時熱鬧起來。這部由彭于晏、王彥霖以及辛芷蕾等領銜主演的全新頂級視覺動作大片,延續了林導動作大片的一貫風格,不僅有緊張刺激的劇情,更有讓人炸裂的視覺效果,讓人看了熱血沸騰,不得不拍手稱讚。可是,比起這些,我對影片中的幾個溫情片段更為印象深刻。
  • 《火星救援》角色特輯"冬兵"亮相 塞巴斯蒂安斯坦帶你直擊太空救援...
    原標題:《火星救援》角色特輯"冬兵"亮相 塞巴斯蒂安斯坦帶你直擊太空救援行動 《火星救援》曝光角色特輯,"冬兵"塞巴斯蒂安·斯坦揭秘太空救援內幕。《火星救援》即將登陸內地銀幕時光網訊 將於11月25日與觀眾見面的太空科幻大片《火星救援》曝出一款角色特輯。以演員塞巴斯蒂安·斯坦所扮演的隊醫太空人克裡斯·貝克為主角,講述了阿瑞斯3號的小組成員在火星上的遭遇和經歷。
  • 還是想和我一起去重啟行星...
    你以為我們真的就喜歡天天去揣摩,你愛不愛我,她愛不愛你,我要不要愛她,那個渣男又愛誰麼?NO !!!我喜歡看行星發動機,我喜歡看赤道離合器我喜歡看太空船在在獵戶星座的邊緣被擊中,燃起熊熊火光。三萬八千座噴射器推著地球駛離太陽,在漆黑的宇宙中划過一道碧藍的軌跡我喜歡看木星的大紅斑遮住整個地平線,艙內的太空人看著洛希指數突破臨界點沉默不語我喜歡看聯合政府總動員,五大洲七大洋的勇士拋棄所有的仇恨和民族,集結起來進行飽和式救援全世界的人們,這是我最後一次緊急通訊權限,廣播代碼:4322 0655 2234「請不惜一切代價
  • 電影《緊急救援》全國路演昆明站,真實海上救援...
    此次,導演林超賢延續以往火爆炸裂的動作場面,不僅講述了最真實生動的海上救援故事,還力求為觀眾呈現既熱血又戳心的春節檔大片!首批觀影的觀眾也認證:「影片讓人熱血沸騰,可以說給了我巨大驚喜!」電影《緊急救援》取材於真實救援事件,由林超賢導演,梁鳳英監製,是《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金牌班底的又一燃炸力作,將於2020年大年初一正式上映,目前全國路演正火熱進行中。
  • 我的就醫經歷
    這段話出自感染者A者記昨天有患者給我投了一篇稿子分享給大家:《我的就醫經歷》確診至今近一年了,一直堅持服藥的我在最近一次病毒載量檢測中為「未檢出」,讓我對自己的工作與生活越來越有自信!一直關注「李輝時空」也讓我了解了更多的有關知識,乃至這次的就醫經歷使我更深切的體會到:知識就是力量!勝利源於自信!
  • 直擊《火星救援》中國首映禮
    《火星救援》的頭號明星馬特·達蒙今年成了中國影迷的好朋友,他先是花了半年時間輾轉中國多地拍攝《長城》,今天跟故地重遊為《火星救援》造勢。在上午的新聞發布會現場,達蒙還為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充當翻譯,儼然是半個中國通。
  • 《火星救援》作者:電影有個硬傷
    2014年,《火星救援》的實體書進入了《紐約時報》十大暢銷書之列。一天,經紀人通知他,電影《火星救援》的主創已經確定:大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大明星馬特·達蒙。這一刻,安迪·威爾像是一個中了彩票還要看了又看的人:「我是不是看錯(彩票)號碼了?」
  • 《火星救援》真的完爆《星際穿越》嗎?
    同樣以上映10天計,2014年的《星際穿越》票房為9690萬美元,《火星救援》同比更高。首波票房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觀眾的高期待,《火星救援》的導演是大師雷德利-斯科特,過去的作品多數大名鼎鼎,比如《異形》、《漢尼拔》、《角鬥士》、《黑鷹墜落》、《美國黑幫》、《普羅米修斯》……這次他甚至為了《火星救援》而推遲拍攝《異形》的續集。
  • 小成本大製作的太空救援影片——《太空救援》,譜寫真實英雄壯歌
    《太空救援》是俄國的一部動作冒險電影,由真實的太空航天題材改編。但是問題總是一波三折,飛船電路板被水珠浸溼短路著火,又經歷了救火的艱險後,兩人得知氧氣不足,二人只能回去一個。英雄總是在這個時候閃亮登場,有人捨生取義,有人大膽堅持砸掉保護罩外殼,最後兩人合作砸掉了保護罩外殼,有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這部電影的獨特之處就是用真實故事改編,有了最基本的角色塑造。
  • 我從汶川地震死裡逃生,12年了,我決定說出我的慘烈經歷……
    可是之於我,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12年前熟悉的恐懼,又捲土重來。是的,我是汶川地震的倖存者。或者你會明白,或者你不會明白,經歷過08年汶川大地震的我們,每次聽到「地震」二字,懷著怎樣一種心情。一個報導中提到,解放軍戰士去一所小學救援。去之前,想著都是孩子。就準備了很多糖和巧克力。最後一顆都沒有發出去……他們在學校廢墟中挖出來的,是擺的整整齊齊的孩子們的小書包、小鞋子……知乎上還有人說,一個開救援列車的司機進入汶川,回來後抑鬱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