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就醫經歷

2021-01-13 瀟湘晨報

「HIV」

我是一名HIV病毒攜帶者,我想要一個沒有拒診的世界。

Picture from | by Elisabeth Deim前言

我是一名HIV病毒攜帶者。我想畫一個沒有歧視的社會。我想畫,生病了不會遇到拒診。。。

這段話出自感染者A者記

昨天有患者給我投了一篇稿子分享給大家:

《我的就醫經歷》

確診至今近一年了,一直堅持服藥的我在最近一次病毒載量檢測中為「未檢出」,讓我對自己的工作與生活越來越有自信!

一直關注「李輝時空」也讓我了解了更多的有關知識,乃至這次的就醫經歷使我更深切的體會到:知識就是力量!勝利源於自信!

大約幾個月前開始我的面頜部位長出了一個小突起,可能是個小囊腫吧,我決定去某區中心醫院解決了它,先掛了皮膚科,後被轉至口腔科,W醫生接診後說:小問題,做個門診小手術,切掉就好,我也OK。

隨後他說先要驗血,在電腦開單時我發現其中有一項是HIV,對此我已經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我告訴他:醫生,這個不用查了,我是陽性,我主動告知你,不用驗了吧。

醫生略有一愣,說這是規定,手術前必須要查的。就算知道也需要檢查一下是否在活動期。我又補充了一句,我已經服藥一年了,現在病毒載量已經檢測不到了,肯定沒問題。醫生繼續開完單說,預約在下周二手術,術前先去取驗血報告給我。

我滿口應允,挺開心,心想應該是「過關」了。

周二早上我如約來找W醫生,他說你的血報告出來了,你這個情況我這裡不能做的。

我問為什麼?他說你這個問題應該去公衛中心治療,具體可以去問醫務科。我也不與他多廢話,找了個僻靜處想對策。先微信號「李輝時空」輸入「拒診」,複習了一遍李輝老師關於拒診的一些應對策略,感覺心裡有底了。

我打了醫院的醫療投訴電話,但被告知要等待一兩周才會聯繫我。我覺得時間太長了,決定鼓起勇氣直奔醫務科問個究竟!醫務科人員接待了我,問明情況後仍然說,你應該去公衛中心治療,我們這裡消毒方面達不到他們的標準,而且你有這個病,手術後也容易感染。。。。。我打斷了他,理直氣壯:這些不是關鍵!問題是你們不應該拒診!

他聽我這麼直截了當,一下子悶了。說:這樣,先生你等等,我再去問一下。過了幾分鐘,他過來說,你這個情況需要讓公衛中心出具一份證明才行。態度也委婉許多。我問他為什麼,他說他問了院辦。我再次追問:這個規定是你們醫院自己定的嗎?還是上級衛生局的規定?!他沒回答,我再次加重語氣:你再去問問清楚,這是不是衛生局的規定?!他仍然不語,我厲聲:到底你去問還是我去問!我去問就是直接投訴你們了!他似乎有點懼了,說:你再等等,我再去問一下。又過了幾分鐘回復我說:先生,問過了,是需要這份證明即可。

這回我也相信他了,估計確實需要這樣的一個手續。我當場電話聯繫了公衛中心,確定了馬上可以去辦理證明,然後與他拷定:我去拿證明,你通知口腔科W醫生。我拿了證明回來直接去找W醫生,他答應了。

我順利拿到了證明,下午直奔W醫生,給他看了「一直服藥治療且未檢出」的證明,他二話沒說,當場做了手術。雖然我今天曆經「鬥智鬥勇」,又為了趕時間跑得很累,但最後取得了完滿的「勝利」!

回顧整個過程,我首先想感謝「李輝時空」,一直關注你普及的有關知識才讓我越來越了解這個病沒什麼可怕,才讓我充滿自信!理直氣壯!

我也想告訴所有的病友,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根本不要有什麼心理負擔!並且對當今日新月異的醫療水平充滿信心!我們一定能夠重回健康!

首圖by Elisabeth Deim

封面 pixabay boy

【來源:愛之浦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在臺灣就醫的曰子...
    以下文原來源:徐橙子橙子的生活手帳微博上經常看到一些出國醫療的文章,其中有幾篇分享讓我感觸頗深,也萌生寫一篇「我為什麼出國就醫?」但是,始終身上有個東西,白天沒工夫,晚上有的是時間胡思亂想……經過各種糾結和比較,加拿大美國歐洲新加坡日本香港……查過很多醫院,經歷非常多可笑的心理權衡,最終選擇了臺大醫院(國立臺灣大學附屬醫院)
  • ...外出上班和醫院就醫經歷,不排除社區或家庭成員感-FX168財經網
    門診患者1例住洪山區和平街鐵機路保利才盛景苑,患者家屬有外出和小區活動軌跡,所住樓棟曾出現確診病例,不排除社區間接感染的可能;1例住武昌區百瑞景2期,曾有在小區活動、外出上班和醫院就醫經歷,不排除社區或家庭成員感染的可能。全市新增出院病例752例,新增死亡病例13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其中1例來自住院,1例來自門診)。
  • 童年陰影讓我兩次爆發抑鬱症,我來講講我的經歷,一切都在好轉
    我人生雖然經歷過兩次抑鬱症,但是第一次,不太會定性,畢竟當時那個年代對抑鬱症知之甚少,不懂得就醫,不懂得疏導,第一次自殺未遂。第二次確診輕度有可能轉化中度,還好我及時就醫並自救,得到好轉。第一次在我13歲,第二次是在28歲因為其他原因復發,也可能跟童年陰影相關吧,經歷了長達一年多得抑鬱,讓我重新認識了抑鬱症。先說自己的性格吧,我是個別人怎麼也不會覺得我抑鬱的人。所以,我在外人眼中樂觀積極向上的人(射手座,僅僅說明我大方向的性格是符合這個射手人設的)。然後再說下家庭。
  • 大象就醫
    大象就醫,從容是一種生活方式!【聯繫我們】 客服電話:4008015850 微信訂閱號:大象就醫 微博:@大象就醫 官方網站://www.daxiang91.com/ 官方QQ群:304769183
  • 試管嬰兒就醫攻略
    作者之所以寫這篇文章的初心就是不想讓大家和他們一樣走太多的彎路,做不必要的麻煩,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他們在赴臺之行中經歷的好與壞。 在此小六月也感謝這對來自武漢的試管夫妻,為我們所有想做試管的人提供了如此詳細的攻略。
  • ...醫院護理部開展「假如我是『他』——護士角色轉換就醫體驗」活動
    為了進一步深化優質護理服務內涵,為患者提供人文護理關懷,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渭南市華州區人民醫院護理部2020年11月安排了「假如我是他—護士角色轉換就醫體驗」活動。各科室要以存在問題為導向,認真總結,積極整改,同時護理部將提出的75條意見和建議分門別類整理後交給質管辦,由相關的職能部門積極整改,以改善流程、挖掘細節、豐富內涵,從而提高患者就醫的高效、便捷、安全與舒適度,達到提高患者就醫體驗的目的。通過角色體驗,體現了「人文護理」的重要性。
  • 被蟑螂咬了需要就醫嗎?
    被蟑螂咬了需要就醫嗎?時間:2018-06-05 15:3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蟑螂有毒嗎? 被蟑螂咬了需要就醫嗎? 其實蟑螂會咬人,但是它只會咬人體的皮膚毛髮,尤其是小孩那幼嫩的肌膚和毛髮,那蟑螂咬人後有毒嗎?
  • 5種異地就醫方法,必須了解!
    持本人社會保障卡和二代身份證到參保地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辦理異地就醫登記備案(如已在異地居住,可委託他人進行備案)。  填寫《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登記表》。  查詢備案醫院是否在異地就醫住院費聯網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名單裡,也就是指定一家自己去異地就醫的醫院,這個是必須要提前選擇好的。  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核對,並將參保人信息上傳至異地就醫結算平臺。
  • 孩子發燒不超過38.5度,不用就醫?這些退燒誤區新手爸媽要知道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老人說,孩子發燒不超過38.5度,不用就醫,真的麼?你是否聽老人說過,孩子發燒不超過38.5度,一般就可以不用去醫院,使用退燒貼,或者吃點退燒的藥就可以了。去醫院,醫生也基本上都是這麼處理的。老人經歷的事情多,對於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也會更有經驗,很多人於是就信了。
  • 癌症患者海外就醫誤區多 醫療技術差距沒那麼大
    在很多中國癌症患者的眼中,國外明顯有著相比國內更為優越的醫療條件,不少在國內治療效果不甚理想的患者,選擇赴海外就醫。儘管國外在很多方面,針對不少病症的醫療條件都相比國內優越,但是迥異的醫療體系以及高昂的醫療費用等不利因素,使得海外就醫並沒有看上去那麼美好。
  • 跨省異地就醫不能自由行,外出事先參保地備案,結算執行就醫地目錄
    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是近兩年醫保事業的一件大事,這一服務讓流動人員的就醫報銷有了充分的保障。截至今年5月底,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數量為18082家,二級及以下定點醫療機構15430家,國家平臺備案人數達418萬人。當月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22.1萬人次,醫療費用53.5億元。
  • 湖南株洲:健全體系 增強老百姓的就醫獲得感
    近年來,我市紮實推進「健康株洲」建設,建立健全公共衛生與醫療服務體系,讓老百姓看病就醫更有獲得感。市民 劉建成:「像我高血壓、糖尿病都有,服務有優惠,籤了好一些,他們醫院對我們服務蠻好,接受上門。」今年6月,天元區對家庭醫生服務進行提檔升級,一年只需要8元,在看病就醫時能夠免除掛號費、診查費、注射費等費用,同時還能享受到株洲高新區醫聯體單位----市中心醫院和區人民醫院兩家機構的轉診綠色通道和就診費用折扣等服務,先後共有670人籤約了這裡的家庭醫生服務。
  • 2019亨廷頓舞蹈症患者調研報告(一)患者就醫和治療情況
    本次調研的設計覆蓋患者的人口學信息、患病歷史、診療經歷、醫療花費、醫療保障、疾病帶來的經濟和生活負擔、社會支持等這些方面的信息。問卷調研持續時間為2019年10月到2019年12月。有效填寫問卷367份,其中患者問卷236份,攜帶者問卷131份,137個患者家庭參與了電話訪談。
  • 30年經歷三次癌症!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主任委員史安利:我得出一個...
    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主任委員史安利教授(本文已由史安利教授審稿)30年,經歷三次癌症!在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紀錄片《愛康行動》裡,史安利教授講述了自己的三次患癌經歷!這一次她經歷了多學科綜合診療(MDT),治療很順利。術後一周,她就出席了「國際乳癌患者知識大會」的開幕式。她說,「我不會被癌症擊倒。」3個感悟值得所有人看看!現今,史安利教授已經抗癌30多年了,一路走來她用親身經歷、感悟總結出這幾點,值得所有人看看!
  • 19歲少女講述自己痔瘡手術經歷(圖)
    「尊重女性隱私,呵護女性健康」,女性朋友由於特殊的盆腔生理結構和生理特點,以及懷孕的經歷,更容易得痔瘡,同時需要更為精心細緻的呵護,「青島醫博女子肛腸診療中心」擁有國內一流的診治技術、多重特色服務讓前來就診的女性患者體會到我院專家最細心的診斷,最精心的治療,最貼心的照顧和最親切、自然的就醫經歷。
  • 呂大爺的就醫故事
    呂大爺的就醫故事 2019年12月31日 19:33:55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德陽12月31日訊(楊迪 文/圖)這張圖片拍攝於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綿竹醫院感染科病房
  • 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最權威詳細的解讀來了
    而隨著交通愈加便利,人員流動也更加頻繁,異地就醫成為一個繞不過去的熱點議題。什麼時候異地就醫可以像在「家門口」看病那樣方便?長三角作為全國第一個門診和住院費用都能跨省直接結算的試點地區,備受關注。如今在長三角,已有29個城市實現醫保「一卡通」,覆蓋醫療機構達到了1200多家。這樣的成績是如何實現的?在改革中又遇到哪些難題?
  • 孩子泡熱水澡後昏昏欲睡,就醫發現小腦感染病變差點喪命
    綜合英媒5月13日消息,26歲的傑瑪·漢密爾頓來自蘇格蘭馬瑟威爾,本周她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她的孩子阿米莉亞幾年前的痛苦經歷。這名生物醫學專業的學生現在正敦促其他家長在孩子幸運逃脫危險後注意警告信號。26歲的傑瑪·漢密爾頓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其他警告信息後,在Facebook上分享了她的故事。
  • 就醫160登陸新三板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嚴翠)12月15日,全國股轉中心公布,就醫160成功登陸新三板,股票名稱為寧遠科技。  公開資料顯示,寧遠科技最初以研發及銷售醫療軟體為主,2010年至2012年間網際網路醫療平臺逐漸成型,並開始面向個人用戶提供預約掛號服務。
  • 該對「保外就醫」來一次全面「體檢」了
    所有的「保外就醫」,必須能夠經得起法律的審視,經得起時間的檢驗。舉一反三,真正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裡,讓「保外就醫」相關決定的作出者不敢任性而為、肆意妄為,才是對法治原則的敬畏與恪守。是時候對「保外就醫」來一次全面「體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