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4月09日訊「武漢一名12歲少年感冒後服用阿莫西林和感冒清膠囊後,出現嘔吐、四肢冰冷、身上長疹等症狀,但未能引起家長重視。次日,這名少年不幸死亡。後經法醫初步鑑定,致死原因是阿莫西林過敏。」前陣子,媒體的這則報導引發了較大關注,晚報熱線也接到不少市民的來電,詢問感冒藥過敏和如何安全吃藥的問題。為此,記者走訪了市第一醫院,請醫生給出專業解答。
感冒藥過敏跟體質有關
據介紹,感冒藥通常含有撲熱息痛、阿司匹林、撲爾敏等成分,這些成分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皮疹、嗜睡、消化道症狀等不良反應。極少數患者還可能出現嚴重的肝臟損害、大皰性皮疹等,甚至引起昏迷。
在市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殷文浩看來,像武漢這名少年的案例發生的概率非常小,不過因服用感冒藥而過敏的情況則很常見。
「最近我們就接診了很多服用感冒藥過敏的患者。」殷文浩說,來皮膚科就診的藥物過敏患者,通常都是服用了抗生素或感冒藥,後者所佔的比例更大。服用感冒藥過敏最常見的症狀是全身起紅疹,嚴重的則全身脫皮生水泡。
殷文浩認為,感冒藥過敏主要跟個人體質狀況有關,「不是每個人都會出現過敏,否則誰還敢吃感冒藥呢?」
幾大服藥誤區需避免
雖然體質狀況是感冒藥過敏的主要原因,但市民在服藥時仍需謹慎。殷文浩說,泰諾、白加黑、複方感冒靈等常見感冒藥中都含有「對乙醯氨基酚」,它對身體有一定的副作用。
殷文浩說,很多人在服用感冒藥時都存在誤區,比如感冒藥多吃點能早點好、多藥齊下療效更佳。而這樣的做法不但療效不佳,反而會適得其反,導致進入體內的「對乙醯氨基酚」含量加大甚至過量,造成藥物中毒,引起腎、肝、髒損害,「以前醫院也碰到過類似的情況,患者險些丟了性命。」
另外,感冒藥和消炎藥「混搭」服用也很危險。殷文浩說,很多消炎藥裡也含有「對乙醯氨基酚」。實際上,感冒初期多數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基本沒有效果。除非在感冒後期,合併細菌感染時(比如咽痛、扁桃體發炎),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生素。
殷文浩說,感冒藥是解熱鎮痛藥,主要用來緩解症狀。如果出現輕微的喉嚨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狀時,應選擇臥床休息和多喝開水,而不是一味地服用感冒藥。
相關連結:
吃感冒藥的注意事項
1.吃感冒藥前,一定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清楚用藥的注意事項、用藥禁忌,要特別注意藥物的成分,防止藥物成分疊加,還要看看藥物的成分中是否含有曾經讓自己過敏的成分。
2.感冒時,原則上多喝水、多休息、補充維生素C即可,不需要一感冒就立即大量用藥。如果患者只有打噴嚏、鼻塞、流清涕,沒有發熱、肌肉痛、頭痛等症狀,原則上不主張使用含解熱鎮痛藥的抗感冒藥,以免引起過敏等不良反應。
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老年患者以及心臟病、高血壓、甲亢、青光眼、慢性腎炎、肺氣腫等患者,在服用感冒藥前應諮詢藥師或醫生。
3.對藥物過敏留個心,如果在用藥後30小時以內發生呼吸困難、寒戰、發熱、皮疹等症狀,應高度懷疑發生藥物過敏,要立即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