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聞」回放
最近,網上流傳「感冒藥『疊加』服務或可致腎衰竭」的說法。這種說法可信嗎?記者就此採訪了北京協和醫院主任藥師張繼春、天壇醫院藥學部主任趙志剛和中國醫院協會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專家孫中石。
記者:感冒藥一般含有什麼複方成分?
張繼春:由於感冒發病急促,一種藥物不可能緩解所有症狀,所以,感冒藥多採用複方製劑。複方,是指兩種以上藥物成分所組成的藥。
針對感冒的發燒、頭疼等症狀,感冒藥常含有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等成分;針對鼻塞、鼻腔黏膜血管充血等症狀,常含有鼻腔黏膜血管收縮藥偽麻黃鹼;針對打噴嚏、流鼻涕等症狀,常含有抗過敏藥氯苯那敏。還有許多中西藥結合的複方,如維C銀翹片,其中就含對乙醯氨基酚和氯苯那敏。
因此,一種感冒藥實際是由多種藥物成分組成的。
記者:疊加服用感冒藥,是否會加劇不良反應?甚至導致腎衰竭?
張繼春:為了使感冒好得快,有些人多種感冒藥一塊吃;或者,把一些中西結合的藥誤當作中藥,幾種一起吃。由於這些藥可能含有相同藥物成分,如對乙醯氨基酚等,很容易造成一種藥物成分重複服用,超過正常用量,帶來不良反應,如噁心、胃痛、加重肝腎功能受損、轉氨酶升高。特別是對於肝腎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嚴重者可出現腎絞痛或急慢性腎功能衰竭。
孫中石:容易對肝腎造成影響的主要有解熱鎮痛藥裡的對乙醯氨基酚。美國食藥監局稱,美國每年大概有200人因對乙醯氨基酚而死亡,主要是由於重複用藥、過量服藥、與酒同服等不合理用藥行為造成的。
趙志剛:同一種藥物成分在不同商品名感冒藥中的劑量不相同,疊加服用感冒藥,會加劇不良反應。如對乙醯氨基酚,其含量在感冒藥百服寧中為500mg,在泰諾感冒片中為325mg。隨意增加品種,很可能會使對乙醯氨基酚服用過量,對肝腎損害較大。
記者:儘量不吃藥,能扛就扛,這種方式可取嗎?
張繼春:用藥應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的原則。不發燒、不咳嗽的話,選擇只含有偽麻黃鹼和氯苯那敏兩種成分的感冒藥,即可取得很好的療效。有些不發燒的感冒病人,多休息多喝水,清淡飲食,不吃藥也是可以自愈的。但如果症狀較重,也不能硬扛著,只要不重複用藥就行。
趙志剛:感冒作為一種自限性疾病,一般在一周左右自行痊癒。絕大多數感冒不需要用藥,特別是抗菌藥物,患感冒輸液治療更是錯誤;如出現嚴重的症狀,可適當選擇1~2種有針對性的藥物對症治療,如退熱、止咳、鎮痛等。
記者:是不是所有藥品都不應疊加服用?
孫中石:對慢性病高發、致病原因複雜、症狀多樣的患病現狀,當前的服藥趨勢是聯合用藥,如同時開幾種藥服用,或採用複方製劑。聯合用藥的關鍵在於劑量控制,不要因疊加、重複用藥,導致某種藥物成分服用過量。
趙志剛:有些疾病的治療需要不同藥物的聯合應用,如高血壓,但這不是無原則的疊加用藥。否則,不但會增加不良反應和藥源性疾病的發生率,而且還會增加患者經濟負擔。(本報記者 陳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