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報業集團 - 光明觀察 - 網友筆談 - 月地關係與旱澇災害

2021-01-21 光明時評


月亮近地潮和太陽近地潮有四年周期的疊加關係,與地球自轉加速度四年周期變化一一對應。由於這個變化受到日月大潮的強烈幹擾,所以其表現有時明顯,有時模糊,並且有規律地遞進變化。在地球近日點(1月3-4日)附近,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疊加形成最強的特大潮汐,與自然災害有很好的對應關係。

1.月地關係的研究現狀

近年來,由於衛星遙感技術的廣泛應用,特別是衛星逐日獲取的全球氣象信息,為研究月相對氣候的影響提供了可能性。科學家根據衛星資料揭示,月相變化可造成大氣底層溫度約0.03℃的起伏漲落,被稱之為「氣候潮」。滿月(農曆十五)前後,月球被太陽照亮的半球面向地球,日出月落,日落月出,全球日平均溫度升至最高;新月(農曆初一)前後,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月球背向地球,新月與太陽同升同落,全球日平均溫度降至最低;在全年氣候變化曲線上,不僅迭加有與月球朔望周期(26.53天)相一致的波動周期,還有一個約15天的周期變化清晰可辨[1]。  

科學研究還表明,月相與地球上的雲雨、雷暴、冰核濃度、氣壓分布甚至颱風活動等,都有難以置信的「遙相關」,但是其中奧秘尚難揭開。探尋降水與月相「響應」關係的科學家指出,如果將月球視作氣候變化誘發因子,僅用統計關係式不能說明其內在聯繫;長期研究月球影響氣候的科學家認為,滿月前後地球雷暴劇增可能是月球幹擾了地球磁尾所致;還有科學家認為,月球引發海洋潮汐進而改變大氣運行方式,也是影響氣候的可能因素之一;滿月時月球反射作用及其表面紅外輻射增加,也會導致到達地球的太陽能增多,其增溫效果剛好與衛星觀測數據相吻合[1]。

月球對地球的影響已經引起科學家的日益關注,隨著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人們百思不解的月地關係之謎,將會有更科學的解釋。

2.天文災害學的重要進展

從1955年以後,用近代儀器觀測到,地球自轉加速度約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變化。平緩的變化可能是由於地幔與地核的角動量交換,但突然變化的原因現在還不清楚。根據美國華盛頓和理士滿(Richmond)兩地測得的地球轉速季度平均值的變化,可用一條折線近似地表示,其轉折點各在1957.79,1961.93和1965.61。在這些點上加速度的變化是急劇的,但速度是連續的。這個現象有無特別的物理意義,現在尚難斷定。季節性的日常變化約為0.6毫秒,相當於±60×10-10(10的負10次冪),並且各年幾乎相同。季節性的加速度約為±650×10-10(10的負10次冪)/年。這個變化主要是由於風引起的,但潮汐也有影響[1]。

最近,我們在研究特大潮汐時,意外發現月亮近地潮和太陽近地潮有四年周期的疊加關係,與地球自轉加速度四年周期變化一一對應。由於這個變化受到日月大潮的強烈幹擾,所以其表現有時明顯,有時模糊,並且有規律地遞進變化。在地球近日點(1月3-4日)附近,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疊加形成最強的特大潮汐[2]。

從1951年到1977年,1月6日和8日的月亮近地潮與1月3-4日的太陽近地潮疊加每四年重複一次,有四年準周期。遞進變化是有規律的。1957年、1961年和1965年都在1月17日(地球近日點附近)有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疊加,形成最大潮汐形變,影響地球自轉速度,對應準四年變化周期。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1977年才由1月17日變為1月16日。而且,同日的日月大潮消失[2]。月亮近地潮和太陽近地潮準四年周期的疊加關係與全球災害有很好的對應性[3],這為強潮汐導致全球災害提供了新的證據[3-9]。

3.強潮汐指揮旱澇災害

中廣網呼倫貝爾4月6日(記者文偉 內蒙古電臺記者佟佩 )欒巨慶是一位潛心研究天文氣象半個多世紀的傳奇老人。他把自己的預報刊登在報刊上,10年後,他預測的1999年長江中下遊特大洪水和黃河流域的特大乾旱如期出現。
    
崇禎之旱天象圖和光緒之旱天象圖非常相似,這兩年相距237年,這是五大行星的周期。崇禎之旱時是這樣的天象,光緒之旱時又是這樣的天象圖,這說明了什麼?是否可以理解:只要出現這樣的天象,就會發生大旱?是否有相似的天象,就有相似的氣象?這正是欒巨慶的研究思路。他歸納總結了大量的資料,終於得出了上述結論。他還曾在報刊上預測地震、厄爾尼諾、太陽黑子爆發等等,也都曾有過驚人的準確。山東濰坊市科委曾經組織國內專家鑑定欒巨慶的預報方法和準確率,結論是:世界領先。在氣候和地震預報上,他是當然的世界冠軍!然而,這位今年79歲的老人卻沒有自己接班人,他的絕技瀕臨失傳。因為,他無法得到國家的承認。得不到國家承認的,就有可能是騙子。得不到承認的原因是,他的預報思路與現代氣象學,地震學相去甚遠--他是繼承發展了我國傳統的觀星測雨方法,用行星和月亮的布局來預測奇旱大澇和地震[10]。

現代科學正在向中國的傳統文化靠近,月地關係的神秘面紗就要被解開。

參考文獻
1.中國公眾科技網。月亮會影響地球氣候嗎。 2004-02-24 12:25:22
http://database.cpst.net.cn/popul/natur/weath/artic/40224122522.html
2.傅承義。地球十講。北京:科學出版社,1976。55-57
3.楊學祥,楊冬紅。特大潮汐及其致災作用。 6-9光明網論文發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361
4.楊學祥. 大氣、海洋與固體地球的能量交換. 世界地質, 2004, 23(1): 28-34
5.楊學祥. 厄爾尼諾事件預測.科學技術與工程.2003,3(2);155.
6.楊學祥,陳震,陳殿友 等. 厄爾尼諾事件與強潮汐的對應關係.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03, 33(1):87-91.
7.楊學祥, 宋冬林, 陳震. 災害預報與雞西煤礦瓦斯爆炸事件. 西北地震學報, 2003,25(1): 93.
8.楊學祥. 海底擴張的潮汐模式.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 2003,23(2): 77-80.
9.楊學祥。2004年6月3日最強潮汐預警的實況驗證 6-5光明網論文發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280
10.文偉,佟佩。欒巨慶-神秘的"天文學家"(一)。中廣網 2004-04-08 16:11:32。來源:中國廣播網。責編:張春梅。http://www.cnradio.com/tbtj/200404060119.html

 
文章來源:作者賜稿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報業集團 - 光明觀察 - 外刊選譯 - 南沙群島爭端——以...
    RODRIGUEZ)首發於光明觀察,轉載請註明譯者及出處;本譯文僅供參考,引用請查對原文。檀香山(HONOLULU)最近的事件證實南中國海的海上領土爭端仍是東亞各國政府所面臨的一個問題。汶萊、中國、馬來西亞、菲律、臺灣和越南都聲稱全部或部分擁有對斯普拉特利群島(即我南沙群島——譯者注)的所有權。
  • 光明日報報業集團 - 光明觀察 - 外刊選譯 - 印度將緩慢而平穩地趕...
    作者:喬納森-鮑沃(Jonathan Power)首發於光明觀察,轉載請註明譯者及出處;本譯文僅供參考,引用請查對原文
  • 光明日報報業集團 - 光明觀察 - 外刊選譯 - 網際網路革新美國政治
    作者:鮑伯-凱夫(Bob Keefe)首發於光明觀察,轉載請註明譯者及出處
  • 光明日報報業集團 - 光明觀察 - 外刊選譯 - 全球環保主義衝擊中國
    作者:楊國彬(Guobin Yang)首發於光明觀察,轉載請註明譯者及出處;本譯文僅供參考,引用請查對原文。
  • 光明日報報業集團 - 光明觀察 - 外刊選譯 - 離開左翼,走向右傾
    作者:喬舒亞·弗爾(JOSHUA FOER)首發於光明觀察,轉載請註明譯者及出處;本譯文僅供參考,引用請查對原文。
  • 光明日報報業集團 - 光明觀察 - 網絡視點 - 「後現代」思潮在中國
    目前迫切需要揭示和反思的是,來自民族-國家內部集團和階級利益衝突和對立的關係如何影響到了民間基層社會的成長,而當權的利益集團又如何利用民族主義來掩飾新形式的壓迫關係。(13)如果中國"後學"的闡釋者不自覺實現這種角色轉換,那麼其表述的理論關懷再誘人動聽,也只可能被視為是永遠打著"後現代"旗幟的某種"現代性"思想症侯而已。
  •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與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攜手打造「大灣區...
    日,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共建的「大灣區新知」網絡專題在新加坡聯合早報網正式上線。新加坡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劉燕玲,廣東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劉紅兵,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社長李慧玲和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總編輯黃常開出席專題線上開通儀式並致辭。
  • 光明日報:中國古代氣象智慧及其書寫
    至殷商,時人開始自覺觀察、認識並記載各種氣象,甲骨卜辭中風、雲、雨、雪、雹、霧、霰、霜、雷、電、虹等氣候現象,是世界最早的氣象記錄之一。周秦之際,在天人關係的艱難探尋中,人們已更加成熟地解釋氣象、預報氣象和記錄氣象,《周易》《尚書》《詩經》《左傳》《國語》《孫子兵法》《莊子》《孟子》《管子》《呂氏春秋》《爾雅》《黃帝內經》等存世文獻,都記載有大量物候知識和氣象信息。
  • 光明日報批俞敏洪:翻版「紅顏禍水論」 公眾人物更應珍惜話語權
    光明日報批俞敏洪:翻版「紅顏禍水論」 公眾人物更應珍惜話語權  Evelyn Zhang • 2018-11-20 09:
  • 家雀兒 _光明日報 _光明網
    它們成群結隊地在曠野上飛翔,在一根根電線上跳躍,宛如五線譜上一個個黑亮的音符,不時彈奏出悅耳的鄉村奏鳴曲。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家雀兒在鳥類中是個小不點兒它們實在太小了:小腦袋機靈地左顧右盼,小眼珠兒綠豆粒似地骨碌碌轉悠,小爪兒總是在泥地雪野上印滿密密匝匝的印記。  好多俗語、諺語都因它的「小」而生,比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形容小而完備);「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形容胸無大志);「老家賊吃不下二兩谷」(形容肚量小)……  家雀兒是個樂天派,就像一群孩子,不論飛到了哪兒,永遠都嘰嘰喳喳、吵吵嚷嚷,一言不合就掐開了架。
  • 銀川賦_光明日報_光明網
    此何地也?江南嬌好奇之心復萌,探奇之心頓生,乃翩然徐降。但見湖泊相連,溝渠縱橫,沃野無疆,稻浪翻滾,魚蝦戲水,碩果盈枝,竟不知身在何處,頓生疑慮:「此景只我家鄉有,此地如何似故鄉?」 時無是君方與西夏叟對弈於荷花叢中。見江南嬌一臉迷茫,無是君朗聲大笑:「客何其少見多怪也!豈不聞前人有詩云:『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②!『銀川信是米糧川』③,不是江南勝江南!」
  • 85度C訴光明牛奶商標侵權 光明:那是巴氏殺菌溫度
    2016年5月,美食達人公司發現在另一原審被告上海易買得超市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買得公司)老西門店銷售的、由光明公司生產的優倍系列鮮牛奶產品外包裝上的顯著位置,使用了與其註冊商標相同或相似的85℃,光明公司在廣告宣傳中亦突出使用了85℃。
  • 【光明日報】馮夏庭:向地球深部進軍
    本報記者 劉勇攝/光明圖片 暑假,東北大學校園寧靜祥和,實驗室卻是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幾個青年人緊張地布置裝置,儀器旁研究人員緊盯顯示屏上跳動的數字不停記錄……記者穿梭於實驗室之間,終於在走廊裡找到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深部金屬礦山安全開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馮夏庭教授。步履匆匆的馮夏庭,行動快語速也快,「我們搞科研的沒有節假日的概念,只有完成項目的時間節點」。
  • 你問我答-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智庫你來問#【來擺龍門陣:重慶如何實現快速發展?】重慶雖然地處內陸腹地,但是近些年來,藉助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政策東風,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重慶要想更上一層樓,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作為?我們邀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羅來軍與您聊一聊。
  • 光明日報:鸚哥嶺動物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重視
    日訊(記者嶽嵬)今天,《光明日報》以「海南鸚哥嶺動物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重視」為題,在一版刊發了海南鸚哥嶺省級自然保護區迄今已有12種珍稀兩棲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的消息。  報導還介紹了海南省林業局招募的27名大學生,組建鸚哥嶺自然保護區工作站,5年多來對當地物種進行「地毯式」科學調查,取得大量成果的情況,以及光明日報對他們的事跡報導引發的巨大反響。
  • 學人小傳 _光明日報 _光明網
    夏鼐,字作銘,1910年2月7日出生在浙江溫州一個經營絲綢業的商人家庭,少年時代曾在上海光華附中刊物上發表與呂思勉教授商榷的文章,對「茹毛」指「食鳥獸之毛」的傳統說法提出質疑。1930年考入燕京大學社會學系,後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二年級插班,師從陳寅恪、錢穆、蔣廷黻等名師,致力於中國近代史研究,開始在史學領域嶄露頭角。
  • 主流媒體引領社會輿論的經典案例-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關於河北農大一群畢業生,15年來持之以恆資助病逝同學的雙親,以及被資助的李維賀老人誠信為本,含辛茹苦償還債務的系列報導,讀後令人動容,引人深思,激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
  • 【光明日報】「鑽石探針」洞悉單分子世界
    【光明日報】「鑽石探針」洞悉單分子世界 我科學家首次在室溫大氣環境下探測到單個蛋白質分子磁共振譜 2015-03-11 光明日報 李陳續 楊保國 【字體:大 中 小】
  • 光明食品集團「The Smart Chain全球食品集成分銷平臺」再次亮相進...
    來源:經濟日報11月6日,在第二屆進博會上,光明食品集團「The Smart Chain全球食品集成分銷平臺」展區開幕。光明食品集團今年高起點規划進博會參展主題,切實推進「The Smart Chain全球食品集成分銷平臺」落地,匯聚全球優質食品資源,推動食品產業國際交流。
  • 甘肅日報社 甘肅日報報業集團公司 甘肅新媒體集團全體幹部職工向...
    甘肅日報社 甘肅日報報業集團公司 甘肅新媒體集團全體幹部職工向全省人民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