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鯨記》的啟發下,我們鑽研了赫爾曼·麥爾維爾創作他所珍視的經典作品的靈感來源《海底的心》。
羅恩·霍華德的新片《海底的心》
如果你聽說過羅恩·霍華德的新片《海底的心》,你可能也知道這部電影中所描述的事件。一個船員在他們的船「艾塞克斯號」被一條鯨魚擊落後為生存而掙扎的故事《白鯨記》(1851)是赫爾曼·梅爾維爾的靈感來源。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梅爾維爾是如何加深他對那場災難的了解的,或者是其他什麼重要的影響因素促成了他的傑作。繼續讀下去,進一步了解《白鯨記》的製作過程。
1820年11月20日,埃塞克斯號被一條鯨魚摧毀;20多年後,它的命運仍在討論之中。在赫爾曼·梅爾維爾於1841年成為一艘捕鯨船的船員後,他發現「在其他一些關於前艙談話的問題中,有一些是關於埃塞克斯號的故事。」這條不幸的船仍然是人們談論的話題,這並不奇怪,因為埃塞克斯號是已知唯一被鯨撞過兩次的捕鯨船。
在梅爾維爾的航行中,阿克什人遇到了另一艘船,他遇到了威廉·亨利·蔡斯,他是第二艘船的船員之一。威廉是歐文·蔡斯的兒子,他是埃塞克斯河上的大副。大通度過了這場磨難,並提供了詳細的說明,題為「艾塞克斯號捕鯨船最不尋常和痛苦的沉船的敘述」(1821年)。威廉·亨利把他父親寫的那本書借給了梅爾維爾。
關於艾塞克斯號被摧毀的消息
在高仕利號上,梅爾維爾讀到了關於艾塞克斯號被摧毀的消息,在三個月的旅程中,他們乘坐小型捕鯨船和跌入了同類相食的境地;20個人中只有8人倖存下來。梅爾維爾後來說:「在沒有陸地的海面上讀到這個奇妙的故事,在沉船的緯度附近讀到這個故事,使我感到驚訝。」這個故事對梅爾維爾的影響可以在《白鯨記》中看到:當佩廓德在小說的結尾下沉時,它反映了埃塞克斯人的命運。
人與鯨
在他的敘述中,蔡斯透露,他覺得這條觸目驚心的鯨魚在攻擊埃塞克斯的過程中表現出了「果斷而精於算計的惡作劇」,而且它可能是為了報復被船上的船員用魚叉叉住的鯨魚而採取的行動。《敘述》還說,襲擊鯨的「相貌是最可怕的,如表示怨恨和憤怒。」除了確信他的船是一條鯨魚的犧牲品而故意傷害之外,蔡斯也無法停止回憶那次襲擊結束後的情景。
一個復仇的鯨魚和一個鬧鬼的捕鯨人肯定和梅爾維爾的白鯨迪克有相似之處。梅爾維爾對蔡斯的興趣促使他向蔡斯的兒子詢問有關他父親的情況。梅爾維爾也認為他看到了蔡斯在另一艘捕鯨船上,並把他描述為「我認為我所見過的最吸引人的捕鯨者」。(然而,梅爾維爾見蔡斯是錯誤的,因為這個人在看到這隻捕鯨的時候已經從捕鯨中退休了。)麥爾維爾不知道是誰誤認為蔡斯。
摩卡迪克的故事
你可能沒聽說過摩卡·迪克,他的名字暗示著星巴克會在一系列文學風格的飲料中加入一些內容,也許還包括科納·李爾和《雙城茶》。然而,這頭鯨魚以位於智利海岸外的摩卡島命名是莫比·迪克的靈感來源。1839年,傑利米·N·雷諾茲的《摩卡·迪克:或太平洋上的白鯨》出現在《尼克博克雜誌》上。
這篇文章據稱是根據一個水手的故事寫的,描述了一條「白得像羊毛」的飽經戰火的鯨魚,它在多次遭遇捕鯨人和他們的魚叉時都挺過來了。莫卡·迪克和莫比·迪克,兩隻白化病抹香鯨之間的相似之處是顯而易見的。但這些鯨魚的故事有非常不同的結局:雷諾茲寫道,莫卡·迪克被殺死了,產出了「100桶清油」。莫比·迪克在他的巔峰戰鬥中表現得好得多。
鯨的研究
麥爾維爾由於在「畫眉網」上的經歷,對捕鯨有了第一手的了解。但是,正如歐文·蔡斯的《關於埃塞克斯的敘述》和摩卡·迪克的故事所表明的,梅爾維爾喜歡從外部獲得靈感,而這也延伸到了有關鯨魚的書籍。
在撰寫《白鯨記》時,梅爾維爾提到了一些資料來源,如威廉·斯考斯比的《北極地區記事》(1820)和託馬斯·比爾的《抹香鯨的自然史》(1839)。事實上,梅爾維爾在比厄的作品中標記了一些段落,詳細描述了鯨魚的大小和行為,以便在《白鯨記》中使用它們。
然而,結合比爾的一些研究,並沒有抹香鯨信息的可靠來源,梅爾維爾也為文學效果做了一些修改。例如,博伊西州立大學梅爾維爾學者史蒂文·奧爾森-史密斯就指出,梅爾維爾「有系統地擴大了他所標出的範圍,在抹香鯨的長度上增加了六英尺,在它的周長上增加了四英尺。」畢竟,莫比·迪克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對手,就必須要儘可能地高大!
文學上的誇耀
1850年夏天,梅爾維爾在伯克郡遇到納撒尼爾·霍桑(《紅字》的作者)時,他的捕鯨書幾乎要完成了。麥爾維爾見到這位年長的作家後,決定搬到霍桑附近的一個農場去。梅爾維爾說,他覺得霍桑「向我的靈魂撒下了發芽的種子」,並果斷地修改了他的書,從一個簡單的關於捕鯨的冒險故事,變成了更有哲理和寓意的作品。梅爾維爾把《白鯨記》獻給霍桑,他對這些文學成果感到高興。然而,他對購買大眾的反應並不滿意。雖然後來被公認為經典作品,但在梅爾維爾的一生中,《白鯨記》只賣出了約3000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