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讀了赫爾曼·梅爾維爾寫的一部小說,名字叫做《白鯨》,講述的是船長亞哈在一次捕鯨過程中,被兇猛的白鯨莫比·迪克咬去了一條腿,從此心懷仇恨,竭盡全力搜索迪克的下落,最終相遇,他用魚叉插中了迪克,迪克在憤怒中把「裴廓德號」咬沉了。
其實,文中的角色分成了兩個部分,一個是人類,一個是鯨。鯨的全身都是寶,不知多少西方文學著作在鯨油的照耀下誕生,鯨肉是美味佳餚,鯨的內臟也是上好的食材,鯨鬚可以製作珍貴的鯨鬚刷,鯨皮還是優質的皮料,可以說是沒有一處地方有被浪費的嫌疑。作者用「鯨」比喻浩瀚的大自然,它同樣是無私奉獻,但我們對待鯨、對待大自然,都並沒有足夠的感激和尊重,更可惡的是日本,鑽了允許實驗用捕鯨(的空子),但是,可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鯨魚是流向了市場而不是高貴的實驗室?我們不能保證,濫捕鯨魚不是我們人類自己為自己挖出的陷阱,我們無法預測,在什麼時候,我們會再也見不到這些可愛又神奇的海洋精靈?若不是人類的濫捕濫殺,又怎會引來鯨群的憤死反擊?試想,亞哈船長如果不去捕鯨,又怎麼可能被莫比·迪克咬斷一條腿呢?
這是不可能的,也是借亞哈船長的悲劇來提醒人們——不要再隨意獵殺生物,破壞植被,深挖礦坑,過度取水;這些都沒有好下場——獵殺生物使大量的生物瀕危、滅絕:肥美鮮嫩的渡渡鳥、毛皮美麗的袋狼、毛皮珍貴的華南虎……破壞植被使水土流失:支離破碎的黃土高原、大躍進時期數不清的因被砍光植被而至今光禿禿的小山丘、各種各樣的泥石流和山體滑坡以及那因為焚林而田的原始農耕而面積大量縮小的亞馬遜森林……過度取水破壞生態環境:因為塔裡木河縮短而無法再現的美麗羅布泊、因為過度取用地下水而造成的種種天坑和地陷……種種的破壞,最後的受害者是誰?不還是人麼?所以,我們要對大自然加以敬畏,而不應該肆無忌憚,最後弄得個亞哈船長一般同歸於盡的下場。
這樣的悲劇還在不斷地上演著,例如長江獨有的江豚、日益縮小的青海湖、填湖造地的杭州……相似的破壞不勝枚舉,但我們是否應該為自己留一條後路?誰能保證當大自然花費百萬年繼續(積蓄)的資源消耗殆盡(時)是不是我們人類的末日?停止吧!愚蠢的人們,你們難道就沒有聽見大自然的哭泣麼?你們難道就沒有想像以後那不堪設想的未來麼?隨意的破壞得到的只有毀滅!「Nodonodie!不作死就不會死!」
今天,我懷著好奇的心讀完了《笑貓日記集》之第一章——《塔頂上的貓》。文章主要講的是一隻女貓整天趴在翠湖公園的白塔塔頂上,導致發生史無前例的事件:貓群散打、鼠群吃飽、鼠貓相賭、貓群叫啞、貓貓混戰、醫院被堵、笑貓戀愛。而她。卻悄然而去,下落不明。
虎皮貓一走,留下了笑貓的日夜思念,帶走了貓群的整天群毆與老鼠的整日猖狂,可以想像,當時貓群自以為是、盲目愚蠢、蠅營狗苟到了什麼程度:「醉貓們邁著醉步,跑得跌跌撞撞;老鼠們挺著吃得圓滾的肚子,也跑得跌跌撞撞。」這些醉貓真是醜態百出!他們在老鼠面前,還有什麼尊嚴?還有那隻與貓共玩一場「智力遊戲」的老鼠,被作者描繪成了「智者」:「老鼠胸有成竹地說:『憑我多年來對貓的研究,我敢說,貓是最自以為是的動物。這些貓就算知道被我玩了,也是不會承認的,因為他們死要面子。』」怪不得它多次在貓鼠大戰中化險為夷,一位它居然研究貓! 笑貓決定到天涯海角去尋找她。
《我是中國人在》主要寫的是1981年的一天,一位名叫吉鴻昌的將軍,到美國做一次考察,但接連受到了當地人的嘲笑和侮辱,他異常氣憤,他說「你們侮辱我沒關係,但我允許你們侮辱我的祖國」。他用印鈔紙自製了一個半尺長兩寸寬的長方形牌,用毛筆字寫上「我是中國人」幾個大字,顯示出了中華民資的的驕傲。吉鴻昌將軍身材魁梧,威風凜凜,非分嚴肅。路旁的人見了不禁悄悄給他豎起了大拇指;有人攔住他,故意問道:「你是日本人吧?」吉鴻昌叫來翻譯大聲而嚴肅的回答「我是中國人!」。「中國人?東亞病夫,怎麼可能有這樣魁梧的軍人……」外國人驚嘆道。
又有一次,吉鴻昌到紐約一家郵局寄東西,那你的工作人員明知故問:「你是哪國人?」他大聲的回答說:」我是中國人!「堆放奚落他說:「地圖上已經沒有中國了,還哪裡有中國人呢!」 在接連受到這樣的嘲笑和侮辱後,他異常氣憤,甚至連飯都吃不下去了。妻子和屬下勸他,他猛的把桌子一拍,嚴肅地說:「侮辱我吉鴻昌本人沒關係,但我們是代表中國來美國考察,他們侮辱的是我們整個國家和名族!」下次外出的時候,他就戴上約半尺長兩寸寬,用毛筆字寫好的「我是中國人」的方形牌子,顯示出了中華民族的驕傲。
從以上事情我們可以看出,吉鴻昌先生是一個愛國、正直的人,他擁有強烈的民族氣節,是一個非常愛國軍人,顯示出了中華民族的驕傲。從他身上我們也懂得了「國家落後,就會受人欺侮」因此,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小朋友,我們更應該少好學習,我們必須要振興中華,把我國建設成社會主義強國。
當你身處逆境時,是自暴自棄、怨天尤人;還是把困難踩在腳下,勇敢地站起來?如果你還是有所猶豫就來看看《井底的驢》吧!他會給你最好的答案。 一隻年入暮年的驢,一時失足掉入一口枯井中,它的主人不想花費太大的精力去救這隻年邁的驢而且這口枯井也正好得填填了,於是他的主人找來幾個幫手,向枯井裡投沙土,當一筐筐沙土砸到驢身上時,令人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驢竟然抖了抖身上的沙土把那的土踩在了腳底下,而隨著沙土的不斷累積驢也離井口越來越近了,最終終於到達了地面,擺脫了困境。 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也和這沙土一樣總是向我們襲來,而關鍵只看你怎麼處理它,是消極被動的被困難打倒,還是積極主動地去面對解決困難?困難一直伴隨著你,時不時讓我們跌倒,當我們跌倒時我們應該勇敢地站起來,把困難踩在腳下,絕不向困難低頭,而要勇敢面對困難,打敗困難。驢面對逆境,勇敢聰明的把那一塊塊危及它生命的沙土變成脫離困境的墊腳石,把那本令它斃命的沙土、埋葬他的墳墓,變成了脫離枯井的綠色通道,化險為夷,讓它回到了地面,獲得了新生。 這讓我們想起了雙耳失聰的貝多芬,聽不見聲音對於音樂家來說無疑是個致命的打擊,但他面對逆境,積極應對,勇往直前,在這種環境下仍創造了:《命運》,《英雄》等那一首首令世人銘記的世界名曲,這是多麼值得人佩服的精神呀! 最後再讓我們一起勇往直前,一起克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讓我們一起抖落沙土,勇敢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