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於科幻電影的印象就是酷炫,超現實,超乎想像的高科技,但事實上科幻電影中的很多情節是有參考現實的,而且還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做支撐,比如像哪些殺傷力極大的反物質武器,以及光速飛行等等。他們的理論基礎又都是些什麼呢?讓我們跟著西瓜視頻創作人「科學旅行號」看一看。
1989年,英國的科學家舒斯特就曾大膽的猜測並臆想了另外一個相反的世界。他認為既然物質是由帶正負兩類電荷組成,那麼物質也應該有正反兩種。他甚至還預言在宇宙空間中同樣也可能存在著反物質組成的恆星和星雲。由於當時並未找到相關證明來驗證結論,所以僅僅被稱為是猜測。
直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狄拉克才對反物質的存在做出了嚴格的理論論證。經過不懈努力,1932年的反電子,1955年的反電子以及1956年的反中子接連被發現,1995年更是人工製作出了反氫原子。
我們所處在的世界是由電子、質子和中子組成,而所謂的反物質則是由反電子、反質子和反中子組成。當物質與反物質結合時,便會發生高達百分之百的物質到能量的轉換,並且釋放高能光子,也就是所謂的伽馬射線,而氫彈的能量轉換率也僅有0.7%而已。
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關係式計算:湮滅1g反物質到該會產生的能量和4.3萬噸TNT炸藥爆炸差不多。以人類目前的認知想要實現曲率驅動技術,就必須依託於反物質能源。如果我們可以利用反物質能源,那麼1g的反物質能源就足以讓一輛百公裡油耗為10升的汽車跑了一公裡,或將一架航空飛機送入太空。
科學家曾做過計算,人類目前的科學水平為參考,大概需要花費1億年的時間才能造出1g的反物質,而且資金投入也是超乎想像,大概需要1000億美金。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每年只能製造出十納克的反物質,但是反物質的性質比較特殊,保存不當便會發生湮滅。
就像文章源自生活一樣,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定的參考物的。如果一件事一個東西沒有任何參考,那就像是一粒粒散沙堆積在一起,沒有重點,沒有關聯性,沒有邏輯性讓人無法思考的。雖說目前科幻中的現象很多還待實現,但就目前的科技進步速度來看,極有可能很快實現,那時候的未來將是什麼樣的光怪陸離呢?很是讓人期待!
想知道的話不妨上西瓜視頻搜索西瓜視頻創作人「」。早關注早學習,快來西瓜視頻點點關注。西瓜視頻帶你「漲知識」、「漲技能」,快來西瓜視頻發掘更優質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