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赫 讓古畫在重生中煥光彩

2020-12-10 中華兒女報刊社

  本刊記者 王碧清
  2018年3月17日,北京大部分地區飄雪如絮。這場悄然而至的雨雪,結束了京城145天無有效降水的紀錄。而在網絡上,一幅古畫「祈雪圖」與之呼應,點讚聲一片。
  原來,這是南宋畫家劉松年《四景山水圖》之冬篇,經一位「80後」畫家的奇思妙想,多了新味道——「飛艇撒雪」新奇有趣,雪意盈滿枝頭,一翁一童款款而行,當真是愜意。網友們大呼「可愛的腦洞」「大美」「雪霽天晴朗」……
  這位畫家正是古書畫複製人王赫。早在2014年,他以一組《藍胖子山水冊頁》系列畫作名噪一時,之後一直筆耕不輟。在工作之餘,他寄情志於書畫,用現代元素的匠心巧思複製呈現一幅幅經典名作,築起當代青年走近中國傳統書畫的溝通橋梁,以當代人的視角解讀古畫,使得那些遙遠的傳統山水畫以更具趣味卻依然保留傳統精髓的繪製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
  言談間,王赫對於傳統書畫、繪事濃鬱而綿長的熱愛緩緩流淌,當中既有藝術家的敏感,更有一種靜水深流的沉靜與自律。
  中國山水相遇當代「萌趣」
  3歲時,王赫開始學畫,後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系。大學畢業後,王赫進入故宮博物院工作,現為故宮博物院古書畫複製室組長、副研究館員,從事古書畫複製工作已經整整10年。
  關於「古書畫複製」,王赫娓娓道來,「紙壽千年,絹壽八百」,古人多在絹上作畫,這種脆弱的材料極易老化,還會受到戰亂、自然災害的影響難以保留,「古書畫複製」便應運而生。
  「我們今天能看到很多晉唐以前的書畫作品,不少是唐宋時期的『複製』作品,如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即為宋人複製的摹本。有許多傳世所謂唐代的繪畫,是宋徽宗組織畫院臨摹而成……沒有前人做這些工作,我們很難看到當時的畫究竟是怎樣的。如今的複製保存手段很多,諸如數位化之類,人工臨摹屬於最為傳統也是非常可靠的複製方式。」浸潤在文物集大成的故宮博物院多年,王赫不僅對傳統繪畫有了更為專業和細緻的理解,而且在藝術修為上也日益精進。2008年進入故宮博物院,2014年在網絡上推出自己的繪畫作品,王赫說,「這是一個慢慢沉澱的過程,急不來的」。
  生活中的王赫喜靜,他將閒暇的碎片時光拾起,以創作為樂。筆下所繪的傳統中國畫大多屬於工筆重彩一類,繪在絹上的山水風景自有丘壑。相較大寫意,工筆重彩更加費時費力,對材料的要求更為嚴苛。
  「因為是畫在絹上的,對材料的要求更高一些,買來的絹多為半成品,需要經過染色等處理,顏料也會依據畫家個人的喜好研磨調兌後再用,這樣畫起來才得心應手。」王赫談及材料的「不將就」時格外認真,無不透露著對繪事的敬重與嚴謹。
  王赫涉獵廣泛,酷愛從廣博的閱讀中尋找繪畫靈感。穿梭於閱讀的平行宇宙,佛學、詩詞、物理學等都是他的「任意門」。他笑稱,自己挺像舊時文人,常常待在書房裡讀書繪畫。最初的穿越系列作品創作期間,他將自己熟悉的動漫作品《哆啦A夢》中的藍胖子、大雄、任意門等元素融於山水畫中,「動漫是我們『80後』那一代人的童年記憶,當時很自然地就想嘗試那樣的創作」。
  就這樣,王赫靈感泉湧,在明代藍瑛《仿黃公望富春山圖》中,藍胖子乘坐時光機出現在畫面裡;清代畫家任熊繪的《萬壑爭流》,《藍胖子系列之漂流瓶》由此而生,漫畫人物開始了新的探險故事……這些再創作,雖有大眾熟悉的「萌趣」事物巧妙的融入,但依然嚴格地遵循古畫的繪製傳統,二者相得益彰,彼此碰撞,引起了眾多網友、媒體的點讚和關注。許多年輕人開始喜歡這些曾經陌生的繪作,嘗試了解傳統山水畫的魅力;王赫還帶著「藍胖子」登上了唯一進入日本主流發行渠道的中國地域文化雜誌《中華浪漫CKRM》創刊號。
  此外,他的摹宋時期作品連續兩年入選《三聯生活周刊》的封面主圖;王赫作為現代與古畫之間的「擺渡人」故事也進入了眾多時尚雜誌、新聞報刊……通過作品,王赫為大眾所知,藉助紙媒、網際網路的平臺,將作畫的樂趣和傳統工筆的嚴謹瀟灑分享給他人。他的創作也愈加靈動多元,星座、遊樂園、文保技藝、芭蕾舞等元素信手拈來,巧妙地沉澱於畫面之上,攜「古」歸來。


  ▲ 《望》:我們兩兩相望,世界是我們眼中各自的模樣

  突破邊界的真意
  許多珍貴的創作靈感往往都在一瞬之間,每一次創作都是一次涅槃。「為什麼說藝術創作是一件痛苦的事,因為要不斷挖掘創新,突破邊界。」
  一次次的複製創新,王赫表示,是自己致敬大師的過程,也是一種自我挑戰和實現。比如,他格外喜歡文徵明的畫作,「《惠山茶會圖》,雖是重彩,但清新雅致,透著文人氣,是看了就本能地喜歡」。
  他將《惠山茶會圖》再創作,繪製成拼裝模型後的作品,每一片屋瓦、桌案、每一處樹木、假山,以及人物都有編號,仿佛拼接起來一樣。
  「在中國的傳統繪畫當中,寫生並不多見,許多畫家將石頭放在書齋裡進行創作,把它放大成自然尺度的山和水。」而在這幅「拼裝」版《惠山茶會圖》裡,王赫把自然尺度的山水再次還原為小場景、小零件的模型尺度,變成了「小山小水」。「這可以理解為傳統繪畫題材上的一種叛逆和反思,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逆向操作,用現代人熟悉的事物,來追溯繪畫發展史的根源和脈絡,追著那個路徑回去,再翻轉回來。」王赫還更極致地將許多著名畫作融於明代仇英的一個小冊頁的創作中,畫中盆景、石景均有出處,令人頗為慨嘆。
  王赫也會按照主題來構思,不設限,進行多種嘗試。其中,《桂蔭清夢圖》正是對唐寅《桐蔭清夢圖》的再創作。畫中的主人公已經化身為「兔爺」,場景也非平坦的地面,仔細觀察,竟然是在月球上,舉頭望的不再是明月,而是地球!兔爺兒坐在桂樹旁,可能在回憶地球上的故事吧。如果再仔細看,那會發現,這位兔爺兒戴著一副墨鏡,「因為月亮上沒有大氣,會很曬」,王赫笑道。
  王赫還將南宋的《盥手觀花圖》作了新解,原畫本是三仕女在宮中院落盥手觀花的情景,經王赫的設計,變成一組三連畫。水從其中一幅圖中如絲流出,穿入另一幅主圖之中,而原畫面的花也移換了位置。三幅畫看似獨立,卻相互關聯,極富動態和寓意——「觀花也需要好時節,需看天時」。
  還有一幅為大眾所熟悉的組圖《望》(又名《航拍中國》)改編自宋代冊頁。在畫中,一位「老爺」遙控著無人機;圍牆外,僕人正端著另一臺摔壞的無人機折回屋內,無人機上還冒著煙。另一幅圖景中,則是航拍的視角,稻田屋舍、樹影池塘,別有趣致。創作完成後,王赫附以圖文:「我們兩兩相望,世界是我們眼中各自的模樣。」有的觀者體會到不同的視角風景,感受到作者的玲瓏心思;有的人感嘆結合了西方製圖的小花絮,欣欣然覺得精緻有趣;有的觀者體悟到不易覺察的換位思考在生活中的缺席和珍貴……
  王赫在創作中,力求避免插畫式的表達,而是賦予畫面細膩無聲的想像力和更多的解讀性,仔細看畫的人各有所得,或喚醒共鳴,識得相似的經歷;或熟悉中國古代繪畫,沉吟於畫法布局;抑或解讀出新的故事和理解。


  ▲ 《藍胖子之吹簫引胖》

  傳承古法 靜待花開
  中國近現代畫家金城曾提出「領略古法出新奇」這一說法,竭力提倡保存國粹,臨摹畫稿,一筆不苟。同樣是摹古,儘管時代背景不盡相同,但王赫以為,感受是相同的,同樣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溝通古今,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文化,將積澱著中華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用當代人較為熟悉的媒介來講述,講述傳統美意,踐行文化自信。
  「能留在畫紙上的必有其閃光點,從宋代強調自然的寫生寫實,發展到元代『文人畫』直指內心情感和志向,在中國繪畫史的河流當中,那些流傳下來的作品都閃耀著屬於自己時代的光輝。甚至遠遠超越於紙上。」而今,儘管時代發展速度遠遠快於過往,但豐裕的生活也為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土壤和平臺,大量傳統再創作層出不窮。不過,王赫指出,有一些創作和表達實際上是一種傳統的背離。
  「在一些展覽上,我有看到一些絹本畫。從傳統技法上來講,應是完成創作後,以『命紙』託於其後,為什麼這麼做呢?是因為絹的絲非常容易錯位,長時間是沒有辦法保存的。很多藝術家會追求新的、好的視覺效果,僅僅固定在框上,有一種半透明的美感,但不利於保存。可能是我的工作和文物保護有關,就很關注如何真正地保護作品和畫面。再比如,一些裝裱的字畫,很多人追求所謂的現代性的裝裱,兩邊不留邊,直接暴露畫心,這其實是捨棄了應有的保護功能。因此,材料、傳統的方式,一定要會分辨,哪些可以創新,哪些是有特定的原因發展而成。我個人還是堅持更傳統一些,避免使用過多的新材料增加不確定性。」對於創作,他總是思慮周詳、格外謹慎。
  近期的創作計劃,王赫說,會繼續延續多畫面的創作,重新解構山水圖,堅持絹本重彩,嘗試更大畫面的創作和故事敘述。
  關於青年人欣賞古代繪畫的建議,王赫緩緩道:「有人曾問啟功先生,初學者應當臨什麼帖?啟功先生答,先臨自己喜歡的。欣賞繪畫也是一樣的,不要傷害了興趣,先欣賞自己喜歡的作品,再了解它的前一代後一代的作品是怎樣的,漸漸培養起一個體系,不必執著於一定要先賞名畫。」
  莫奈說:「我曾以為,留住光,就可以留住你。」繪事正是這樣的吧,在前進路上,王赫不疾不徐,感受、積累、沉澱,將真情實感傾注筆端,尋找、創作心中的光。

相關焦點

  • 王赫:用時光機為古畫打開一道任意門
    本次展覽以「時光機」為主題,展出王赫2015-2019年間創作的34件作品。時尚芭莎藝術為你揭秘這位天馬行空的80後藝術家,如何讓童年回憶殺——藍胖子穿越古畫,開啟新的冒險之旅。 藍胖子與古畫 2014年,網上一組藍胖子穿越古畫的作品讓人們一時間關注到了這樣一位有趣的藝術家。
  • 藝術先鋒丨除了野比大雄家,推開任意門還能到唐宋古畫?
    在1991年「哆啦A夢」被引進中國後,它就這樣闖進了80後王赫的兒時記憶中。《藍胖子之縮小燈》 絹本設色 70×70cm 圖片致謝藝術家但王赫的日常工作內容卻是和漫畫有著截然相反的風格。作為一名古書畫複製人,王赫現任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古書畫複製室組長。
  • 變革煥能·數智重生 | 2021年全新愛瑪揚帆起航!-全球電動車網
    在光彩熠熠的珠江河畔,小蠻腰的亮燈,不僅是向華南地區遞上了一張流光溢彩的「名片」,更是預告了全新愛瑪的驚豔來臨。「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挑戰伴隨機遇,變革交織成就,2021是行業巨變的轉折點,更是愛瑪科技集團革新騰飛的起點。12月1日,以「變革煥能,數智重生」為主題的愛瑪2021革新盛會於廣州舉行。
  • NASA鉑金牛奶光,助女性重煥魅力光彩
    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在多元化的醫美需求中,日常護膚保養穩居第一,已然成為了眾多愛美女性接受醫美治療的首要目的。事實上,不同於類似美白抗衰、祛痘祛斑等指向單一的醫美需求,日常護膚保養更像是一項綜合性與全面性相統一的長期護理計劃。簡單來說,即是通過接受規律且穩定的醫美治療,來幫助皮膚更加亮白光澤,膚質愈發細膩光滑,從而使整個人更顯青春活力。
  • 名導帶您遊河北|承德武烈河,從歷史中走來,如今重煥光彩!
    武烈河灤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古稱武列水發源於燕山主脈七老圖山流經承德匯入市區南郊的灤河如玉帶一樣貫穿承德被譽為承德人的「母親河」無私地守衛滋養著這座城市武烈河水面 陳建國攝承德人的「母親河」《熱河志》稱武烈河為熱河,源頭有三:西源內蒙古固都爾呼河,自豐寧入;中源茅溝河
  • TriPollar發布新品Geneo Personal家用煥氧活膚儀
    、活化細胞、煥新膚質,讓天然美顏「肌」輕鬆呈現   Pollogen有限公司執行長Sharon Ravid說道:「Geneo Personal家用煥氧活膚儀基於紮實的臨床專業知識與成功的市場實踐經驗,是一款獨具匠心的家用美容儀器,致力於在舒適便捷的家庭環境中為用戶打造全面煥氧活膚美容體驗。
  • 愛瑪「變革煥能,數智重生」革新盛會已在廣州圓滿落幕
    打開APP 愛瑪「變革煥能,數智重生」革新盛會已在廣州圓滿落幕 電子觀察說 發表於 2021-01-08 10:52:22 12
  • 清明上河圖中不明擋板引猜想 古畫中常出現
    這塊擋板到底是啥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李江瑞 記者 李政 古代畫卷中,屋門口常常出現一個外形似擋板的小物件,光是《清明上河圖》中就出現不止一次。事件 「奇怪」小物件存在於多幅古畫中8月21日上午,湖南省博物館發出一條微博:一名細心的同學發現,在宋畫中常能看到門前一個奇怪的物件。此物是幹什麼用的?姓甚名誰?為啥這麼礙事地擺在大門口?而且,元代和清代的畫中也能發現同一物件。有哪位高人能夠幫忙解答?
  • 詩臻泊鎏光蜂採雙效煥活精華乳奢享雙倍煥能加乘修護
    鎏光蜂採雙效煥活精華乳啫喱精華添加蜂膠、蜂蜜、蜂王漿三重抗氧化成分,有效消除自由基,為肌膚提供源源修護力,強化皮膚屏障,令肌膚柔滑細嫩,再現青春光彩。—啫喱精華成分—蜂膠提取物——抗氧化,抗菌抗炎,維持緊緻光澤蜂蜜提取物——源自純淨地域的天然修護力,減緩衰老、煥發蜜潤光彩蜂王漿提取物
  • 這張1500年前的古畫,疑似出現穿越的仙鶴,畫中的女人更奇怪
    中國古畫重在寫意,有時候解讀古畫是一件非常有趣味性的事情。往往在一些古畫之中,故事之中又隱藏著另一個典故,每一環都是相互影響著。了解中國傳統故事的人都知道,有一些故事是來自於傳統的古畫之中,甚至一些傳統的山水繪畫故事之中也會隱藏著一些人物的趣味小故事。下面我們聊到的這一張作品比較玄幻,可能大家不會相信古代就有會飛的仙鶴。但在這一張距今1500年前的古畫之中,疑似出現了穿越的仙鶴,而且畫中的女人更奇怪。
  • 古畫上的鳥兒會飛
    有生命的古畫首次在福州展出  昨日下午,記者走進了溫泉會展中心,展館牆上的幾幅古畫,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幅古畫名為《祥和鳥》,不僅是臺北故宮收藏的一幅古畫的複製品,而且還有其獨特之處——負責講解的工作人員對著畫吹了一口氣,古畫中的鳥兒立即展翅高飛,不見了蹤影。
  • 唯品會攜手蘭芝推「活性安瓶」新品 小瓶子大能量煥醒你的美
    本次蘭芝在唯品會平臺上帶來的新品活性安瓶,分為舒緩水潤,煥彩透亮,煥活彈潤三個功效的小瓶子,分別有著自己的功效。第一種小綠瓶可達到持久水潤的作用,小紅瓶可助肌膚清透明亮煥採滋養,最後橙色的小瓶子可增強彈力緊緻水潤,三管齊下讓你的肌膚閃耀光彩,釋放平衡健康肌的卓越能量。除了人氣新品之外,此次唯品會還打造「多品牌護膚彩妝海淘專場」,更有眾多國際大牌深度折扣助陣。
  • 仿佛古畫中人在演奏!這個琴社改編的《長安十二時辰幻想曲》,贊!
    身穿唐代服飾,手持笛簫,彈撥琴箏,仿佛畫中人在演奏……近日,一個名為自得琴社的古琴琴社成為「網紅音樂博主」,他們在線上推出的《長安十二時辰幻想曲》《梨花頌》《長安幻世繪》《空山鳥語》等多個演奏視頻走紅,因音樂編配動聽、畫面酷似古畫被網友關注。自得琴社推出的系列視頻畫風古香古色。
  • 破損古畫完美復原?拉曼光譜竟然如此神奇
    中國傳統繪畫顏料迄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礦物顏料由於其色彩鮮豔、潔淨、經久耐用的特點,在我國古代繪畫作品中被廣泛應用。作為一種不易變色的天然石色顏料,礦物顏料在繪畫顏料中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在外界環境因素及內部繪畫材料發生性態變化情況下,古畫的長期保存工作難度較大,往往需要不斷對其進行定期修復。而作為古畫的主要載體的顏料,在進行古畫修復時一般都需要事先對顏料成分、特徵等進行鑑別,制定針對性強的修復計劃,保證修復工作順利進行。
  • 科技塑造美麗「植臻美」煥顏肽滋養面膜上市
    科技塑造美麗「植臻美」煥顏肽滋養面膜上市 據了解,「植臻美」煥顏肽滋養面膜原料精選純天然植物,經科學工藝萃取提煉,深層舒緩滋養皮膚;富含保溼因子,緊緻皮膚,增加皮膚彈性;蘊藏自然珍萃的植物煥顏肽成分,防止皮膚粗糙,淡化細紋,契合人體肌膚生理特性,調理皮膚,使肌膚保持健康,使肌膚煥發細嫩潤澤、勻淨緊緻的年青光彩。
  • 空間文:為了救孕婦被撞死獲空間,她洗髓煥顏,帶上物資高嫁軍官
    空間文:為了救孕婦被撞死獲空間,她洗髓煥顏,帶上物資高嫁軍官要說小編最喜歡看什麼小說,小編告訴各位,小編最喜歡看的就是空間小說啦。所以說小編最近在看空間文的小說,小編覺得這類型的小說超級給力,文筆順暢。
  • 古畫裡那些綠色的天空和黑色的太陽,究竟是怎麼回事
    我們知道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氧氣、水蒸氣、硫化氫氣體等,他們是與這些顏料發生化學反應的。比如國畫中的硃砂,是中國畫家歷來常用的紅色顏料,但硃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而硫化汞會與空氣中的氯離子發生化學反應,變成黑色的汞,那麼這些畫作在畫家要表現紅色的景象時,我們今天就會看到黑色。
  • 一幅500年前的古畫,意外發現戴眼鏡的現代人,難道真有穿越者?
    慕幽在《劍客》中提到:戟立嗔髭鬢,星流忿眼睛。眼睛是人體的五官之一,對於人體快速捕捉光信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大多數人的生活中,眼鏡是必須要用到的一類工具,而這類工具是光學器件裝飾品。公元1352年之後,誕生了人類歷史中最早有眼鏡的畫像,其實這一點在後來也有很大的質疑。緊接著史書中又記載,公元1784年人們發現了有一種眼鏡,可以解決人們的近視眼毛病,也就誕生了近視眼眼鏡,並且在同年又發明了遠視眼鏡。再到1825年,英國有一位光學研究者,名字叫做喬治還研製出來了一副專門可以診治人們眼睛有一點閃光問題的眼鏡。
  • 《昔有琉璃瓦》開機 苑冉挑戰古畫修復師
    據悉,苑冉此次在劇中飾演男主鄭素年(林一飾)的母親晉寧,溫柔賢淑的古畫修復師,也是中年一代的女神。她是《離婚律師》中的石姜,是《神探狄仁傑》中的黑衣天王,是《大秦帝國之裂變》中的玄奇,不斷去靠近角色、理解角色,演活角色,展現對角色塑造能力。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信念,苑冉才能給觀眾不斷帶來一個又一個的驚喜。 2020戲約不斷,相信不久之後又能在熒幕上看到苑冉的身影了。期待她的下一次螢屏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