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能通過圖片、視頻或博物館欣賞到古代畫家的大作,在驚嘆這些傳世畫作神秘的感染力的時候,是否你也注意到這些畫作裡面有一些不平凡的顏色?比如綠色的天空、灰色的太陽。
其實,從幾百年前甚至千年前流傳到今天的畫作,它們很多顏色多多少少會發生一些變化,這與畫家們使用的顏料有關。神奇的大自然蘊含了形形色色的神奇礦產,這些礦產就成了畫家們畫畫的顏料,比如硃砂、銅藍、銅綠等等。如果這些畫作或原料被密封保存,那麼畫作當然不會變色,但如果無法密封呢?我們知道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氧氣、水蒸氣、硫化氫氣體等,他們是與這些顏料發生化學反應的。
比如國畫中的硃砂,是中國畫家歷來常用的紅色顏料,但硃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而硫化汞會與空氣中的氯離子發生化學反應,變成黑色的汞,那麼這些畫作在畫家要表現紅色的景象時,我們今天就會看到黑色。還有西方的油畫常常使用乙酸鉛作為白色顏料,但以乙酸鉛也會與空氣中硫化氫氣體發生化學反應,讓白色顏料變成黑色。還有畫家常用的銅藍,是常用的藍色顏料,也會與空氣中的氧氣、水蒸氣發生化學反應變成綠色。
但也有一些顏料是比較穩定的,比如石墨,可以保存漫長的時間而不會褪色,因為它的結構夠穩定,也不容易發生化學反應。
所以今天我們欣賞或保存古畫時,一定要注意古畫顏色變化的這一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