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寶爸帶娃一個小疏忽自己鼓膜穿孔了

2020-12-05 瀟湘晨報

龍頭新聞訊 不久前,哈醫大四院耳鼻喉科門診接診了一個鼓膜穿孔的小夥子,平時遇到的鼓膜穿孔的病人都是由於自行掏耳、掌擊傷、爆破傷,外耳道異物(爬蟲、礦渣、火花)等原因造成的。這個病人說起鼓膜穿孔的原因卻是讓人哭笑不得。

原來這個病人是寶爸一枚,寶寶1歲半,小夥子躺在床上一邊玩手機,一邊讓寶寶坐在他身邊上玩玩具。孩子玩膩了,就摘掉了爸爸的眼鏡玩起來,這位粗心的爸爸也沒在意,寶寶拿著爸爸的眼鏡手舞足蹈地揮舞,結果眼鏡腿不知怎麼竟然伸進寶爸的耳朵裡。他只覺得一陣疼痛,耳朵感覺像一下被什麼東西堵住一樣,聽聲音也聽不清了,用手捏住鼻子鼓氣時感覺耳部漏風。於是他趕緊來到哈醫大四院耳鼻喉科門診就診,醫生耳鏡檢查後發現一個3mm的圓形穿孔。在哈醫大四院耳鼻喉科醫生系統治療下,一個月後鼓膜穿孔徹底癒合,聽力也恢復正常。

在生活中遇到鼓膜應該穿孔如何處理呢?

如果外耳道內存留的異物、泥土、血凝塊等,用酒精消毒外耳道及耳廓,外耳道口可用消毒棉球堵塞。

避免感冒,切勿用力擤鼻涕,以防來自鼻咽的感染。如無感染徵象,不必應用抗生素。

外耳道內禁止用水衝洗或滴藥,穿孔癒合前,禁止遊泳。

大多數的外傷性穿孔可於3~4周內自愈。對於那些較大而不能自愈的穿孔可行鼓膜修補術治療。

聽力學檢查可表現為輕度的傳導性耳聾,如果有神經性耳聾的情況,則可能是內耳受到震蕩,則需要適當口服營養神經的藥物治療。

因此,哈醫大四院耳鼻喉科建議在生活中遇到任何原因引起的耳部不適,如耳悶、耳堵、耳痛、耳鳴、聽力下降都要及時就醫,及時診斷和治療,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來源:生活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鼓膜穿孔就一定會導致耳聾嗎
    鼓膜穿孔的原因往往和直接或間接劇烈的外力衝擊有關,或者炎症導致外耳和中耳的壓力差作用形成的鼓膜破損,很多人都害怕鼓膜穿孔是因為他們覺得,鼓膜破了就會聾了。 「一般情況下下,小面積的鼓膜穿孔是不會聾的而且我們的耳朵是有自愈功能的,基本上在一個月左右是會癒合的
  • 賈斯汀·比伯跳水震破耳膜 鼓膜穿孔嚴重嗎
    20歲的流行偶像賈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近日發推特說,自己懸岸跳水時被巨大的衝擊力震破了耳膜,可能需要接受手術。   鼓膜穿孔嚴重嗎?  耳朵裡的鼓膜就像樂器鼓的鼓皮一樣,鼓皮破了,鼓就敲不響了。
  • 鼓膜不穿孔會不會耳聾
    摘要:如果某人患了某種耳病,並沒有致使鼓膜穿孔,會不會耳聾呢?並不一定,需要看情況。有的人即便鼓膜沒有穿孔也會出現耳聾。 前面我們介紹了鼓膜穿孔會影響到人的聽力,那麼如果某人患了某種耳病,並沒有致使鼓膜穿孔,會不會耳聾呢?並不一定,需要看情況。有的人即便鼓膜沒有穿孔也會出現耳聾。
  • 健康天天測,鼓膜穿孔是如何引起的?
    調皮的孩子愛打架,熊孩子常會闖的一種禍,就是一記重重的耳光下去,把小夥伴的鼓膜給弄穿孔了。鼓膜位於耳道的最深部,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韌性,在正常生理情況下是不容易損傷或穿孔的,但是在生活中,鼓膜穿孔的事情並不鮮見,引起鼓膜穿孔的原因也很多。
  • 耳朵很受傷 青島小夥棉籤掏耳朵導致鼓膜穿孔
      半島網5月7日消息  30歲的青島小夥小齊(化名)有用棉籤掏耳朵的習慣,但沒想到,一天晚上洗完澡後他一不小心,掏得太深,棉籤竟然戳破了鼓膜,耳朵有阻塞感……所幸,經過治療後,小齊的鼓膜癒合良好,聽力恢復正常
  • 「鼓膜穿孔」很痛苦,帝膚葆告訴您生活中這些千萬要注意
    鼓膜穿孔根據部位分為緊張部穿孔和鬆弛部穿孔,根據穿孔大小又分為大、中、小穿孔。鼓膜穿孔是怎樣引起的?1、直接原因由於鼓膜很薄所以在挖耳取出耵聹和異物時不慎損傷鼓膜,均可導致鼓膜穿孔。也多見於頭部受外傷損傷鼓膜。強烈水柱或氣流噴射鼓膜、誤將化學腐蝕劑滴入耳內、金屬屑礦渣濺入耳道、咽鼓管吹張等也可損傷鼓膜。
  • 成都民生耳鼻喉醫院提醒:鼓膜穿孔危害大!告訴你如何治療
    另外,急慢性中耳炎發作時,中耳膿液腐蝕鼓膜,可造成鼓膜穿孔。  外傷性鼓膜穿孔患者會在外傷後出現耳鳴、耳悶、聽力下降、捏鼻鼓氣時漏氣感等。  其他原因導致的鼓膜穿孔也可有上述表現。  其次,鼓膜是中耳最外面的門戶,也是中耳的一個天然屏障,也就是說,鼓膜穿孔意味著原本完整的護城牆上出現了缺口。沒有敵人的時候,也許可以天下太平;但是如果有外敵入侵,無異於給對方打開了大門。
  • 鼓膜穿孔的原因是什麼?成都民生耳鼻喉醫院告訴你該如何治療
    另外,急慢性中耳炎發作時,中耳膿液腐蝕鼓膜,可造成鼓膜穿孔。  2、外傷 (多因直接或間接外力損傷所致)  (1)直接原因:  ①多見於頭部外傷,合併顳骨骨折損傷了鼓膜;  ②挖耵聹或異物時不慎損傷鼓膜,導致鼓膜穿孔;  ③強烈水柱或氣流噴射鼓膜、誤將化學腐蝕劑滴入耳內、金屬屑濺入耳道等也可損傷鼓膜。
  • 鼓膜厚度只有0.1毫米,湖南男子酒後一巴掌被打穿孔
    對方重重一巴掌打中他的右臉,頓時感覺右耳內疼痛無比,還流出少許血,到當地醫院檢查發現右耳鼓膜穿孔。「捂住左耳時,只看到別人嘴巴在動,聽不清在講什麼。」由於鼓膜長時間未能自愈,耳朵裡總是有煩人的知了叫聲,聽力也嚴重受損。今年10月27日,陳文來到湖南省人民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李雲秋主任醫師處就診,隨即被收入耳鼻喉頭頸外科一病室住院。
  • 「佛系爸爸」帶娃曬太陽走紅,網友:父愛如山,一動不動
    後來才看到原來爸爸把寶寶獨自一人放在一邊曬太陽,自己則在一邊專心致志地玩手機。看來這位寶爸也算是完成了寶媽交給他的任務了,在曬太陽的寶寶由於年紀太小還不能走路,只是安安靜靜地坐在地上東張西望。看到這一幕,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說道:果真是父愛如山,一動也不動啊!父愛如山,一動不動?
  • 淺談鼓膜損傷的法醫學鑑定
    鼓膜穿孔後,僅表皮層及黏膜層可再生,癒合後常呈較薄的瘢痕。   檢查鼓膜時可發現下列標誌:(一)、錘骨短突:為一灰白色小突起,位於鼓膜前上部。(二)、錘骨柄:為骨膜之棒狀突起,由錘骨短突向後、向下延展於鼓膜中部。(三)、位於錘骨柄末端,為鼓膜凹面最深部。(四)、反射光錐,鼓膜前下部呈一三角形光亮區,頂部位於錘骨柄末端,底部達鼓膜周圍處。
  • 還在家用棉籤給娃掏耳朵嗎?錯錯錯,正確掏耳朵的方法請收藏
    有些人就還好,是乾性耳屎,比較乾燥,就像小薄片一樣。當然,油耳和幹耳不存在好壞之分,主要跟遺傳基因有關。要不要清理耳屎?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不要清除耳屎,因為耳屎對人體是有益的。通常情況下,適量的耳屎可以保護我們的耳朵,幫助保持耳朵潤滑、抵禦水、灰塵、小飛蟲等外來物的入侵,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細菌,還能起屏障作用,保護鼓膜。
  • 鼓膜傷到了怎麼辦?
    鼓膜位於外耳道深部,由於菲薄,易受外傷而破裂。一旦鼓膜外傷,中耳的保護作用受到了損害,外界的細菌、汙水、異物可經穿孔進行中耳引起感染流膿;穿孔使鼓膜有效振動面積減少,外界聲波的能量傳入內耳減弱,出現聽力下降。
  • 浪漫夫妻當著娃的面秀恩愛,孩子內心小崩潰:難道自己是撿來的?
    但是最近就有一對非常恩愛的夫婦則是在娃的面前實力秀了一把恩愛,而娃心態有點崩。,這天,兩人躺在床上秀起了恩愛,寶爸一手把寶媽摟在自己的懷抱裡,此時的寶媽也是非常的害羞,將頭緊緊地依靠在寶爸的胸口上,夫婦倆唧唧我我,一副非常甜蜜恩愛的樣子。
  • 掏耳朵竟讓寶寶鼓膜穿孔!挖耳屎這等小事的風險,你確實承受不起
    在耳鼻喉科就診檢查後,結果竟是因為媽媽給孩子用挖耳勺掏耳朵後,導致鼓膜穿孔......很家長都有給孩子掏耳朵的習慣,沒出現過上述情況的,內心一定會有疑問,覺得「有這麼嚴重嗎?」事實上,這樣的事情在門診很常見。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下,關於孩子的耳屎父母到底能不能掏的問題。什麼是耳屎?耳屎,醫學名字叫「耵聹」,耳屎由外耳道內一種腺體分泌。
  • 想打噴嚏別忍著 傷了鼓膜划不來
    可沒想到,她的耳朵突然疼痛難忍,到醫院檢查發現,竟然是鼓膜穿孔。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劉學仁介紹,噴嚏是人體將鼻咽部具有刺激性的東西排出去的應激過程,是一種天然防禦機制。一般來說,鼻腔黏膜受到刺激時,會將信號上傳,接著大腦發出指令,先深吸一口氣,然後胸部猛烈收縮,肺裡的氣體急速從氣管經口鼻噴射而出,把刺鼻的氣味或異物趕跑,讓人非常痛快。
  • 耳膜穿孔自愈的特徵
    鼓膜裂隙樣穿孔,也就是多數外傷性穿孔,一般1個月左右可自行癒合,其間注意勿用力擤鼻,保持耳道內清潔乾燥,勿灌入汙水、滴耳液。穿孔可感覺耳朵漏風,捏鼻子鼓氣時漏氣,如穿孔癒合,捏鼻子鼓氣時就不漏氣了。 當然最好是找醫生檢查一下,以明確穿孔是否癒合,一般3個月不癒合可考慮行鼓膜修補術。
  • 又有孩子因掏耳屎而耳膜穿孔?掏還是不掏,讓很多家長都難以抉擇
    世界衛生組織曾公布的一份資料上記載著,目前全球約有3.6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超過3200萬是孩子,這其中約有6成兒童的聽力損失是完全可以規避的,例如分泌性中耳炎、錯誤使用藥物、給娃掏耳朵等。很多人都有掏耳朵的習慣,左耳掏完,右耳掏,給自己掏爽了還要給自己家的孩子掏。
  • 火炮齊射致戰士耳膜穿孔 軍醫科普如何防護治療
    經在場衛生隊軍醫張光亞診斷,二人均為爆震性鼓膜穿孔。「爆震性鼓膜穿孔,是指聽覺器官由於受到突然發生巨大聲響的衝擊,致使鼓膜穿孔所引起的聽力急性損傷。」該旅衛生隊隊長劉瑞欽告訴記者,小劉、小王二人的病症正是由於實彈射擊中防護措施不當引發的。「這類病症已不是頭一次出現,前幾年旅裡組織某型火炮全號裝藥射擊時也曾有過。
  • 你對鼓膜了解多少?CELL子刊揭示角質形成細胞是如何維持鼓膜穩態
    鼓膜病變十分常見,如穿孔、收縮、膽脂瘤、鼓室硬化、大皰性鼓膜炎和角化閉塞症等,可導致聽力下降、慢性感染、眩暈,嚴重者可導致腦膜炎或死亡。但人們對於它的了解還遠遠不夠。近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Stem-Cell》在線發表了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Aaro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