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簡七小助手
好久不見,你在哪裡?我是你們的毛毛醬。
這裡是新一期的簡七讀書日。在這段突如其來的日子裡,馳援、捐助,書寫、記錄……,各種人都以其適合的方式守護著我們的生活。而我們也逐漸學會了與自我相處,重新審視與打點起自己的生活。
因此我們會繼續讀書日這個欄目,希望通過閱讀,我們能找回久違的平靜。
3月主題詞:致敬科學
疫情得到控制,上海也在恢復到往日的秩序。上周末約了朋友去了一次自然博物館,在漫長的演化歷程中,我窺見了生命的尋常與非常。
科學究竟是什麼?對普通人來說,這似乎有點陌生。然而我們能身處當下,幾乎完全仰賴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
我們徵集了4位小夥伴,邀請他們聊聊那些他們讀過的科普書。如果你也感興趣,不如也打開一本吧。
推薦人:Flora
推薦理由:
給大家推薦一本深度和廣度都挺宜人的理論物理學科普書:《超空間》。
「在我看來,有幸能得到領悟自然之終極奧秘的智慧,才賦予了生命充分的意義。」此話就出自本書的作者,日裔物理學家加來道雄。
他從小就是愛因斯坦的迷弟,被愛因斯坦大一統(統一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科學夢想深深浸染,於是投身超弦理論研究,這也是目前最有希望實現統一的理論模型。
對於非專業大眾來說,此書的內容十分友好,梳理了宇宙標準模型的發展史,並概括了高維理論的基本框架。
在這些修改了全人類宇宙觀的重大發現面前,你完全不用擔心會有面目可憎的公式或者艱深難懂的文字,一切都在形象的比喻與順滑的講解中,滿足著我們的好奇心,滋養著我們的認知,也啟發著我們的思考。
物理學的成果無處不在,哪怕是每天使用的導航軟體,它計算的準確度都受益於相對論的時間修正。
我們學點兒科普知識,可以更舒適地理解這個科技的時代。除此以外,哪怕僅僅是感受一下科學發現本身的壯麗迷人,也足夠讓人心潮澎湃吧。
溫伯格在《宇宙的最初三分鐘》裡用一句話寫盡了這些宏大問題的研究意義:
「理解宇宙的努力是少有的幾件偉大事業之一,它能使我們的人生從鬧劇的水平上稍稍提升,並為它賦予一些悲劇的優雅。」
讓我們用閱讀向偉大致敬。
推薦人:郝爺
推薦理由:
「不存在一個客觀的,絕對的世界。唯一存在的,就是我們能夠觀測到的世界。物理學的全部意義,不在於它能夠揭示出自然「是什麼」,而在於它能夠明確,關於自然我們能「說什麼」。沒有一個脫離於觀測而存在的「絕對自然」,只有我們和那些複雜的測量關係,熙熙攘攘縱橫交錯,構成了這個令人心醉的宇宙的全部。」
——摘自 第七章·不確定性
人類對確定性的追求是刻在骨子裡的,遠古的佔卜、天文的觀察、季節的更替……我們將這一切變成經驗,去逐步理解這個波詭雲翳的大自然。
在幾萬年探索的積澱中,我們迎來了17世紀初,牛頓時代開啟了近代經典物理學,在那個時代,世界是如此的確定、如此的客觀。正在真理仿佛已盡在眼前時,我們在20世紀初迎來了量子論。
量子理論從自然哲學觀上,是如此的革命,給人帶來的衝擊和震動是如此之大,乃至量子論的奠基人之一波爾都要說「如果誰不為量子論感到困惑,那他就是沒有理解量子論」。人類又一次踏入了未知神秘的偉大海洋,帶著對「確定性」全新的思考。
這本書像講武俠一般的,把這段波瀾壯闊的故事娓娓道來,快來一起開啟這趟徵程吧!
推薦人:大米
推薦理由:
非常喜歡《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這類科學書籍,它們可以站在我們看不到的視角講述平時很難了解到,但又非常有意義的知識。
天體物理學,聽著很高大上,但這本書非常暢銷,說明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對宇宙秘密的探索渴望。
這本書通過講述宇宙中存在的現象:物理定律、暗物質、暗能量等,來告訴我們其實今天的世界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
宇宙最初是通過各種「子」,也就是質子、中子、電子等這些「子」來碰撞形成的。
每一個碰撞的過程都需要上億年的時間才形成下一個「子」,最後才形成了各種行星,最終養育生命。
又經過了數十億年的進化才有了人類,以及數十億的競爭才有了你和我,這簡直比買彩票中獎的概率還要低的多的多,但我們就是這麼幸運。
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角度也會不同,天體學帶給我們的「宇宙學視角」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並不是因為你而存在的。
宇宙中的行星數量是我們難以想像的,生命的形成以及你我的存在相比宇宙的浩瀚簡直那麼渺小。
從「宇宙學視角」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這會讓我們學會更謙虛、更自由、眼光更長遠。
推薦人:毛毛醬
推薦理由:
作為一個文科生,我一直對科普書籍望而卻步。直至一個熱愛科學的小夥伴給我推薦了這本小書。
不得不說,這實在是一本對於科普小白極其友好的書。短短100頁,真正的打開毫無壓力。七堂極簡物理課,每一堂課為讀者解釋一個我們都聽過但估計搞不懂的物理學理論。
在作者清晰簡單的講述下,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黑洞、宇宙……一個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名詞,逐漸變得親切,而我們的世界也隨之打開。
所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也是我對於所有科普作者都懷有敬意的原因,要給普通人講明白,他們在背後所默默付出的努力是我們想像不到的。這樣宏大的題材,作者卻處理地如此舉重若輕,深入淺出。
讀完本書,我問那個推薦的小夥伴,既然很多理論已經被證明為真,那為什麼我們對於世界的理解還停留在初中課本的牛頓定理上?她的回答是,可能人類更容易理解能直觀感受到的東西吧。
但我們看不清的,遠比看得清的要廣闊。
而正因如此,無論是欣賞藝術,還是領悟科學,我們最終得到的將是美的享受和看待世界的全新視角。書本身的思考已令人沉醉,更美好的是開啟了物理學之門。強烈推薦每個人,今晚就讀一讀。
^_^我們的拆書節目也已經上線,歡迎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