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山地大猩猩

2021-01-13 國家動物博物館

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最新版在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6世界自然保護大會上公布。該名錄的評估結果顯示,全球僅存的六種大型類人猿中的東部大猩猩、西部大猩猩、婆羅洲猩猩、蘇門答臘猩猩都已被列入CR(極度瀕危)級、黑猩猩、倭黑猩猩被列入EN(瀕危)級,兩種大猩猩的全部亞種均為CR級,大型類人猿距離滅絕僅一步之遙。

繪圖/蘇靚


大猩猩,是體形最大的靈長類動物。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日趨成熟,大猩猩被分為了兩個物種,東部大猩猩和西部大猩猩。而聲名鵲起的山地大猩猩,則是東部大猩猩的山地亞種。榮獲2006年奧斯卡金像獎4項大獎的美國環球影業出品的電影《金剛》中的主人公——身高25英尺的金剛,就是以山地大猩猩為原型的。


2016年10月,應盧安達發展局的邀請,筆者有幸來到盧安達考察當地的靈長類動物。當然,最重要的就是生活在維龍加火山群地區的山地大猩猩!


維龍加火山群,位於非洲中東部基伍湖以北的山脈,由8座巨大的主火山和若干小火山組成,海拔2000-4507米。這裡風景秀麗、山川如畫,山地大猩猩就生活在這崇山峻岭之中。站立在盧安達的維龍加火山群面前,望見5座主火山一字排開,劃分出了盧安達、烏幹達、剛果(金)三國的國界。在過去20年中,東部大猩猩的種群數量下降了70%,目前全球僅存少於5000隻。其兩個亞種之一的東部低地大猩猩,從1994年的16900隻減少到2015年的3800隻,20年減少了77%。東部大猩猩的另一亞種山地大猩猩的種群數量則有所上升,從2012年的780隻增加到了現在的880隻,成為了兩種大猩猩共4個亞種中唯一數量增長的群體。山地大猩猩數量的增加,要歸功於一位動物學家——戴安•福西!

圖片來源自戴安·福西大猩猩國際基金會


戴安•福西,與珍•古道爾、貝魯特•加爾迪卡斯並稱為「三位猿姑娘」,她們均「師從」著名人類學家路易斯•李奇。這位有著傳奇般人生的人類學家引導了「三位猿姑娘」分別對大猩猩、黑猩猩、猩猩(紅毛猩猩)作出了開創性的研究工作。她們的成就對世人影響巨大,推動了全球對於大型靈長類的關注與保護。

圖片來源自戴安·福西大猩猩國際基金會


黛安•福西1932年出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1954年,黛安•福西大學畢業後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市的科賽爾殘障兒童醫院工作。1963年,福西用盡所有積蓄踏上了她的第一次非洲之旅。在坦尚尼亞,福西認識了人類學家路易斯•李奇和瑪麗•李奇夫婦。1966年,福西接受了李奇的邀請,同意到剛果開展山地大猩猩的研究工作。1967年初,福西來到剛果,開始了她對於山地大猩猩長達18年的野外研究。在剛果期間,黛安•福西經歷了戰亂、恐嚇與監禁,最終不得不將科研工作轉移到盧安達境內的維龍加國家公園,並建立了Karisoke山地大猩猩科研基地。在盧安達,科研工作進展順利,福西也於1980年獲得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學位。然而,猖獗的偷獵行為一直困擾著黛安•福西。1977年新年前夕,福西最喜愛的研究對象——大猩猩「Digital」被偷獵者殺害,這對黛安打擊甚大,「Digital」等大猩猩的死使得福西將關注點從科研轉移到反偷獵之上。福西創建了Digital基金會(現為美國黛安•福西大猩猩國際基金會),用於建立反偷獵巡邏隊。她採用了多種戰略來加強對大猩猩們的保護,例如破壞陷阱、警告和抓捕偷獵者、燒毀偷獵者的營地等。福西還不斷地要求當地政府加強執法,與她一同阻止偷獵行為。黛安•福西激進的反偷獵行動為其招致了殺身之禍,1985年12月27日,福西被人用利器殺害於盧安達維龍加山上的小屋裡,兇手至今仍未找到。1990年,調查記者尼古拉斯•戈登到盧安達訪問之後得出結論:福西的死是因為她掌握了太多盧安達上層社會對野生動物進行非法交易的證據。的確,福西曾從被捕的偷獵者那裡得到許多內幕消息,並曾在日記中寫道:「這份名單如果被洩露,將會引起巨大的麻煩。」

黛安•福西的死震驚了全球,各國媒體均進行了報導。探視,她的離世也推動了全球科研機構、NGO組織、社會公眾對於山地大猩猩的關注與保護,也促使盧安達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針對山地大猩猩等野生動物的保護政策,完善了打擊盜獵的相關法律,並加強了監督與執行工作。盧安達、烏幹達、剛果(金)三國對於維龍加火山群地區山地大猩猩的有效保護,使得其種群數量從1985年的600餘只增加到了現在的880隻。山地大猩猩這一亞種的成功保護,黛安•福西功不可沒!


黛安•福西墓是我們的必去之地。十公裡泥濘的山路耗費了不少氣力,到達墓地的時候,一場細雨突然到來,似乎在襯託我們的心情。福西被葬在Karisoke研究中心原址,是在她最喜愛的大猩猩「Digital」的墓旁。墓碑最上邊寫著「獨自住在山上的女人」,這是當地人對她的稱呼。我和Chao凝望著墓碑和旁邊一批大猩猩的墓地,電影《迷霧中的大猩猩》(根據黛安•福西同名自傳暢銷書改編)中的經典畫面逐一閃現,我也似乎看到了黛安•福西生前那鮮活的畫面。一個執著的科研工作者用她的死喚醒了人們對於山地大猩猩的關愛。這讓我想起了黛安•福西生前在日記本上寫下的最後一句話:當你意識到了所有生命的價值,你就不會糾結於過往,而是更加關注於對未來的保護。


第二天,探訪山地大猩猩的時刻終於來臨了。盧安達境內的維龍加國家公園一共有20群山地大猩猩,已經全部習慣化,其中10個群體供遊客觀賞,每個群體每天可以有8個人觀賞1小時,其它10個群體為科研對象,不對遊客開放。隨著清晨管理局遊客分配工作和行前輔導工作井井有條的進行,我們被安排拜訪Kwitonda群體,那可是一個超過30個成員的大群。


又是一次艱難的山路徒步,隨著嚮導的駐足和不遠處大猩猩叫聲的出現,我知道它們就在不遠處了。隨行駐軍持槍保衛和挑夫留在原地,又是一次觀賞前的輔導和提醒之後,我們一行5人和一對荷蘭夫婦還有2名嚮導向山地大猩猩走去。轉過一個小彎,一隻雌性大猩猩的屁股出現在面前,它距離我們太近了,近得相機只能照到特寫!從距離我們半米的這隻雌性大猩猩旁邊經過後,10餘只大猩猩映入眼帘,太壯觀了!


這群大猩猩在休息,後方中央是一隻「銀背」大猩猩,旁邊是它的妻妾群和孩子們。那隻「銀背」大猩猩就是這群的首領,已經30歲了。大猩猩是群居動物,群體多為10-30隻,由2-3隻成年雄性大猩猩和幾隻到10幾隻雌性成年大猩猩和幼年大猩猩組成。成年的雄性大猩猩背毛會變為銀白色,因此被稱為「銀背」大猩猩。成年雄性體長為101-120釐米,站立高度159-196釐米,體重120-209公斤;而成年雌性則小很多,站立高度130-150釐米,體重60-98公斤。


有兩隻年輕的大猩猩很活潑,幾乎一直在打鬧,捶胸的聲音非常清晰。捶胸是大猩猩展現其身體力量的方式之一,是雄性大猩猩最常見的一種示威和炫耀表現。大猩猩雖然是體型最大的靈長類動物,但確幾乎是完全素食。一隻成年雄性大猩猩每天可以吃掉近30公斤的植物,可稱為名副其實的「大胃王」。突然,其中一隻8歲的大猩猩向我走來,摸了我的褲腿,這著實讓我興奮了一把。還是嚮導經驗豐富,他發出了大猩猩的警告聲,讓那隻大猩猩退了回去。為了讓遊客更安全的觀看野生山地大猩猩,國家公園管理局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包括工作人員配備、安靜觀看、安全距離、警告發聲、避免眼神接觸、聽從指揮等等。鑑於盧安達良好而安全的生態旅遊工作,面對750美元/次的高昂門票費用(目前已增長至1500美元/次),依然擋不住從世界各地前來觀賞山地大猩猩人群的熱情,往往預約工作要提前在3個月以上。大部分門票收入將用於山地大猩猩的保護工作之中。


那隻首領「銀背」大猩猩一直不動,它託著腮像個君王,威嚴地看著它的臣民。記得嚮導說這個群體有兩隻成年雄性,群體成員一共32隻。為什麼只看到一半個體?還是嚮導給了我答案,這個群體的另一隻成年「銀背」大猩猩帶著一部分成年雌性經常獨自行動,有可能會分群。分群,是群居動物種群擴散的一種方式,就是當這個群體數量足夠大時,就有可能分裂為2個小群,以便每個小群能夠更好的生活。黑猩猩群也會有分群的情況出現。


終於,首領「銀背」大猩猩站立起來向旁邊走去,我們一群人著了魔似的快步跟上,場面極其混亂。竹林根本沒有路,我們只能深一腳淺一腳地奮力追趕。謝天謝地,首領「銀背」大猩猩在一片空地坐了下來,一個500斤的胖子,好大一砣!


它非常配合地讓我們照相,好似紅毯上的巨星,絲毫不怯場,任憑記者和遊客拍照。我們考察團的5人真不客氣,長槍短炮齊上陣,還帶換鏡頭的,忙活的一身是汗。說來也怪,那一時刻行軍蟻的叮咬似乎也感覺不到了。也許是覺得出場時間到了,它低叫了兩聲,我猜測是在召喚其它群體成員向它靠攏。果不其然,那些雌性成員帶著孩子逐一靠攏,跟隨首領向密林深處走去。


一個小時的時間過得真快,嚮導說時間到了的時候還真是有些戀戀不捨。這個時候,我才覺得腿上又疼又癢,行軍蟻的叮咬真是狠呀!之前只在電視上看過,這次真是領教了。

山地大猩猩是東部大猩猩的一個亞種。東部大猩猩生活在盧阿拉巴河(Lualaba河,系剛果河上遊)以東,有兩個亞種,東部低地亞種和山地亞種。東部低地亞種是體型最大的大猩猩。東部低地亞種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種群數量為8660-25500隻,截至到2016年9月,數量下降至3800隻,IUCN將其瀕危等級由EN級調整為CR級。山地亞種的種群數量已經恢復到880隻,2013年之前的數量統計是780隻。山地大猩猩有兩個種群,一個是中非面積為375-455平方公裡的維龍加火山山脈,包括三個國家公園:烏幹達西南部的Mgahinga 國家公園、盧安達西北部的Volcanoes國家公園、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的Virunga國家公園。另一個種群是烏幹達西南部的面積為215-330平方公裡的Bwindi Impenetrable國家公園,也有一些學者認為Bwindi 種群是一個獨立的亞種,但未被廣泛接受。


盧安達政府非常重視山地大猩猩的保護工作,已經對盧安達境內的維龍加國家公園的全部20群大猩猩進行了習慣化跟蹤,以方便開展研究、保護和生態旅遊工作,對每個群體的成員變化、領域範圍、食物食性、行為生態等都進行了詳細的記錄。盧安達政府培養了一批從事山地大猩猩研究、保護和生態旅遊的工作人員。僅僅幾天的接觸,就讓我們感受到了從事山地大猩猩生態旅遊工作人員的專業、耐心與細緻,以及國家公園管理局遊覽程序的嚴謹、科學與規範。為了呼籲國際社會更加關注和保護山地大猩猩,從2005年開始,盧安達政府每年都會舉行大猩猩幼仔的命名儀式,至今已有200多隻大猩猩幼仔被命名。由於盧安達政府出色的保護工作,山地大猩猩的數量比2003年已經增加了26.3%。盧安達政府對於山地大猩猩制定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已經成功地保護了山地大猩猩及其棲息地,成為了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的典範之一!衷心希望山地大猩猩能夠和人類共存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


註:文章山地大猩猩的攝影作品作者為孫忻



相關焦點

  • 山地大猩猩
    山地大猩猩棲息在海拔2225-4267米的山地森林,在這些山腳的樹林非常繁盛,越高則越稀少,而山地大猩猩所住的森林較多雲、迷霧及寒冷。後來發現這是大猩猩的新物種,於是以波裡吉來命名山地大猩猩的學名。於1925年,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阿克利(Carl Akeley)為了研究山地大猩猩,說服了比利時的阿爾貝一世設立了維龍加國家公園保護維龍加山脈的山地大猩猩。於1959年,喬治·夏勒(George Schaller)展開了20個月對山地大猩猩的觀察,紀錄了很多它們的社群關係及生態。
  • 烏幹達:山地大猩猩
    這是9月21日在烏幹達布恩迪難以穿越的國家公園裡拍攝的山地大猩猩。這是9月21日在烏幹達布恩迪難以穿越的國家公園裡拍攝的山地大猩猩。9月21日,在烏幹達布恩迪難以穿越的國家公園,一名攝影師正在拍攝一隻山地大猩猩。
  • 盧安達山地大猩猩追蹤
  • 盧安達舉行山地大猩猩命名儀式
    新華社盧安達穆桑澤9月6日電(記者呂天然)盧安達政府6日在北部穆桑澤市舉行山地大猩猩命名儀式,約5萬名來自盧安達國內外的觀禮者當天聚集在巍峨的維龍加火山山腳下,見證25頭幼年山地大猩猩獲得自己的名字。表演過程中,約10名打扮成山地大猩猩模樣的表演者邁著誇張的步伐加入舞者隊伍,模仿山地大猩猩的舉止。9月6日,在盧安達北部穆桑澤市,演員在山地大猩猩命名儀式上演奏盧安達傳統鼓。(新華社記者呂天然攝)25位山地大猩猩命名人隨後離席,登上以山地大猩猩造型為背景的舞臺輪流為山地大猩猩命名。命名人中不乏名人、政要,也有為野生動物保護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普通盧安達人。
  • 近親繁殖竟有利於山地大猩猩繁衍
    原標題:近親繁殖竟有利於 山地大猩猩繁衍 人們普遍認為近親繁殖不利於物種健康繁衍。但科學家日前宣布,對山地大猩猩的基因組測序結果顯示,近親繁殖能降低這種瀕危動物有害基因突變的風險,對它們的繁衍有利而非有害。這顛覆了人們對近親繁殖的通常認識。 這項研究發表在新一期《科學》雜誌上。
  • 科學網—山地大猩猩數量增至880隻
    據新華社電 世界自然基金會11月13日報告說,由於保護水平日益提高,生活在非洲中部地區的珍稀動物山地大猩猩的數量從2010
  • 疫情封鎖之下,烏幹達的山地大猩猩卻迎來「嬰兒潮」
    然而今年,山地大猩猩在其主要棲息地之一烏幹達,迎來了「嬰兒潮」。烏幹達野生動物管理局(UWA)剛剛發布的數據表明,從2020年1月到目前為止,烏幹達的野生山地大猩猩種群共有7個新成員誕生,僅在過去六周內便有出生五隻嬰兒,這一進展讓動物保護專家們看到了希望。因為在2019年,整個烏幹達僅出生三隻山地大猩猩。
  • 山地大猩猩能否單挑老虎?老虎:你想的太多了
    而山地大猩猩和老虎也是如此。山地大猩猩是生活在非洲東部維龍加山脈的一種人形動物。而現存的老虎種類一共有五種:東北虎(西伯利亞虎)、華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和蘇門答臘虎,而這些虎的名字的前端是它們各自的棲息地名稱。也就是說在非洲整個大陸上並沒有野生老虎的存在。因此,山地大猩猩與老虎在野外也沒有機會碰面。
  • 侶行受邀參加山地大猩猩命名儀式,直播首次中國人為大猩猩命名
    為了表彰他們對中非文化交流做出的貢獻,盧安達官方特意邀請侶行夫婦參加山地大猩猩命名儀式,並為一隻剛出生的大猩猩命名。山地大猩猩生活在盧安達,剛果和烏幹達三國交界的維龍加山脈及烏幹達布溫迪國家公園中,自1902年被發現以來,它們就一直面臨著捕獵,棲息地破壞,戰爭和疾病的困擾,截止目前為止,世界僅存1000隻山地大猩猩。
  • 盧安達首次以視頻形式舉行山地大猩猩命名儀式
    新華社基加利9月25日電(記者呂天然)受新冠疫情影響,一年一度的盧安達山地大猩猩命名儀式24日首次以視頻形式舉行,24頭幼年山地大猩猩在儀式中得到了自己的名字。  命名儀式視頻在網絡和盧安達國家電視臺播出。
  • 非洲之美:在「千丘之國」追蹤瀕危山地大猩猩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927/ffc261a652cb43138aea9be4f9aa31cd.mp3 非洲之美:在「千丘之國」追蹤瀕危山地大猩猩 2020年09月27日 08:55:12
  • 來盧安達「追猩」 山地大猩猩身高可達一米八
    在這個非洲國家,山地大猩猩是「國寶級」動物。宣傳照、籤證頁、銀行卡、街頭雕塑……它的形象無處不在。  遊客花費1500美元(約合9465元人民幣),只為「觀猩」一個小時。  山地大猩猩是哺乳動物,在高海拔低溫處高度群居,以樹葉、樹皮、果實等為主食,也吃一些昆蟲。
  • IMAX 山地大猩猩 Mountain Gorilla 高清中文版
    大猩猩體型比黑猩猩、猩猩都要大得多,是最大的類人猿,也是最大的靈長類動物。
  • 烏幹達4隻山地大猩猩被雷擊身亡,全世界僅剩不到1000隻
    據英國《太陽報》2020年2月8日報導,四隻極為罕見的山地大猩猩近日被閃電擊中後身亡。在烏幹達姆加英加(Mgahinga)國家公園,護林員發現四隻山地大猩猩的屍體,其中三隻為雌性,還有一隻是幼崽,屍體已經「嚴重損壞」。更糟糕的是,其中一隻雌猩猩已經懷孕了。
  • 烏幹達4隻瀕危山地大猩猩遭雷擊身亡,其中一隻懷有身孕
    據美聯社2月10日報導,四隻瀕臨滅絕的烏幹達山地大猩猩近日在姆加新加大猩猩國家公園遭到雷擊身亡,其中三隻為成年雌性,一隻為幼崽,更糟糕的是其中一隻雌性猩猩已經懷孕。這四隻死亡的山地大猩猩是由17隻山地大猩猩組成的赫瓦(Hirwa)族群的一部分,該族群去年剛從盧安達火山國家公園越境進入烏幹達姆加新加大猩猩國家公園。據大猩猩的醫生說,達姆加新加大猩猩國家公園護林員說,「在閃電襲擊後,他聽到了倖存的大猩猩在哭泣並捶打胸部。」
  • 專家警告人類過近自拍會導致瀕危山地大猩猩喪命,建議保持距離
    或許這些意外能讓人對自拍的危險性有所了解,但人類可能從未想過:生活在非洲的山地大猩猩也對人類的自拍行為心有餘悸。這從何說起呢?而如今,本是瀕危動物的山地大猩猩,又多了一重威脅「猩命」的因素——人類的自拍。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的專家們最近公開發表文章稱,人類與山地大猩猩過近距離的自拍,很可能會讓這些瀕危動物感染致命疾病。
  • 山地大猩猩全球僅存1000隻,剛果偷獵者下死手後微笑合影炫耀
    據《每日星報》1月7日報導,剛果偷獵者獵殺瀕危的山地大猩猩,並微笑著與這隻山地大猩猩合影,這一行為激起了人們的憤怒。這群偷獵者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布拉柴維爾獵殺了這隻大猩猩,之後眾人與大猩猩拍照,把槍枝擺在了它的身前,面帶笑容地炫耀著這個瀕臨滅絕的戰利品。
  • 九種即將「滅絕」的動物,山地大猩猩上榜,而它全球僅剩一頭
    九種即將「滅絕」的動物,山地大猩猩上榜,而它全球僅剩一頭 世界上除了人類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和植物。他們和人類和平共處,共同生活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動植物等面臨著滅絕的危險。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現存世界上,即將滅絕的十種動物。
  • 攝影師非洲拍攝山地大猩猩被怒揮一拳:感覺像被火車撞了一樣
    近日,據《每日郵報》報導,野生動物攝影師Christophe Courteau探訪了居住在盧安達火山國家公園內的山地大猩猩群。因為吃了發酵過的竹子而醉酒的猩猩看到鏡頭對準它們時變得無比生氣。身高1.8米的大猩猩對攝影師發起攻擊,但是攝影師在被襲之前抓住了驚人的瞬間。
  • 大猩猩VS戰花豹,智商和靈活性雙在線的大猩猩,會戰敗花豹嗎?
    雖然山地大猩猩擁有非常兇猛的外表和巨大的身材,但其實山地大猩猩是一種非常溫和的動物,它們又被稱為溫和的巨人,只有山地大猩猩在遇到外來侵襲或者幼崽收到威脅的時候,山地大猩猩才會爆發出驚人的攻擊力,否者,山地大猩猩從不會主動發起進攻和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