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杭州12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雖然全球航空業在今年的疫情期間損失慘重,但這種局面只是暫時的,有龐大的國內航空需求作為依託,我國三大國產客機項目正常推進。」在今天舉行的2020浙江省「萬畝千億」航空航天產業國際峰會上,中國商飛科技委常委、CR929中俄遠程寬體客機中方總設計師陳迎春給出這一說法,當天他披露了包括大飛機C919在內的三大國產客機項目的最新進展。
具體來看:90座的ARJ21支線客機已經取得成功,它的訂單超過600架,目前開通航線36 條,累計運送旅客150 多萬;150座的幹線客機C919正在試飛取證階段,目前有6架飛機正在4地試飛,累計訂單已達815架;中俄聯合研製的300座雙通道寬體客機CR929 也在穩步推進。
航空製造是工業領域的王冠,航空航天產業作為高端裝備製造業的代表,被認為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和重要標誌。陳迎春說,航空航天領域帶來巨大的產業價值眾所周知,但其中航空佔據了90%,航天只有10%,而在航空領域中,民用航空佔比又高達九成,其中大部分利潤都集中在大型幹線客機。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我國能研製大型寬體客機,意味著中國將由此成為航天製造強國。
根據2023到2045年的航空市場預測,全球對寬體客機的需求超萬架,其中中俄市場需求為1840 架,而CR929 交付後預計分享量約1000架,佔全球寬體客機交付比例的14.7%。陳迎春說,原本CR929 最初規劃交付量僅有500架,如今翻番的數字保證了它可觀的市場前景。
相應地,國產飛機的研製,有望給國內航空產業帶來巨大推動。陳迎春表示,在C919的研製過程中,我國先後成立了數十家合資企業,讓中國的航空製造能力突飛猛進。而CR929項目擁有更大的促進作用,僅在複合材料領域的帶動效應就不可小視。
「但整體而言,我國民用飛機製造在全球的份額尚不足1%,與製造大國的地位嚴重不匹配。」航空專家、航空產業網負責人閻振宇說,未來隨著我國航空客貨運輸量的持續提升和國產大飛機的量產,業內企業效率亟待提升,產業鏈也需要更多的參與者。「社會資本」與「數位化」將是解決這個課題的兩大抓手。
在當天的峰會上,杭州市副市長、錢塘新區黨工委書記柯吉欣表示,加快發展航空航天產業,推進建設「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是浙江省推動產業向高端邁進、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杭州錢塘新區將全力打造具有較高集聚度和競爭力的高質量航空航天產業集群。
閻振宇告訴記者,全球有超過2.2萬家航空製造持證企業,其地理分布密度與經濟發展水平正相關。而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航空製造卻較薄弱,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