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全球化"聲音抬頭之際,迫在眉睫需要國產替代的領域不僅僅只有半導體,打造一條"中國版"的航空製造產業鏈也是我國重中之重的目標。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間,依託龐大的國內航空需求,中國三大國產客機項目都取得亮眼成績。
據觀察者網報導,12月9日,在杭州舉行的2020浙江省"萬畝千億"航空航天產業國際峰會上,中俄聯合研製大飛機CR929總師陳迎春表示,目前中國商用飛機公司負責的三大項目——寬體客機CR929、大飛機C919以及支線客機ARJ21三大國產客機項目正常推進。
90座的ARJ21支線客機已經取得成功。三架嶄新塗裝的ARJ21飛機於今年6月28日分別交付給國航、東航、南航三大航空公司,這標誌著ARJ21進入我國主流民航市場。
同時,這三家航空公司作為ARJ21的首批用戶,也被稱為三個"先鋒航空公司"。截至12月初,ARJ21支線客機訂單超過600架,開通航線36條,累計運送旅客150多萬。
150座的幹線客機C919正在試飛取證階段。當下有6架飛機正在4地進行大強度試飛,而首飛成功已經推動中國商飛向著與美國波音、歐盟空客三足鼎立的目標邁進了一步,打破世界民航客機行業長期被西方壟斷的局面。
當前C919大型客機已獲得28家客戶815架訂單,龐大的訂單數額足以說明 C919 的出現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300座以上雙通道寬體客機CR929也在穩步推進。據陳迎春介紹,CR929是中俄聯合研製的大型寬體客機,1架CR929的重量相當於6架ARJ21,或者3架C919。
如此龐大的體積和重量也帶來驚人的航程和載客量,據悉,CR929的航程遠達12000公裡,從中國北京或上海出發可以滿足亞太和歐洲航線需求,甚至能直飛北美,基本滿足中國市場95%的航線需求。
陳迎春表示,2023到2045年CR929交付後預計分享量已達到1000架。屆時,大型寬體客機CR929的成功交付,也意味著中國將由此成為航空製造強國。
和中國三大國產飛機項目順利推行不同的是,美國波音重振雄風之路可謂百折千回。據波音周二披露的數據,11月份,其客戶累計取消了88架波音737 MAX訂單。截至當前,今年該事故機型遭取消的飛機訂單總數已經增至536架。
而在11月初,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和歐盟航空安全局(EASA)都相繼解除了波音737 MAX的禁飛令,允許波音該機型飛機恢復飛行。不過中國民用航空局表示波音暫時還不符合"三原則",不能重回中國市場。
有聲音指出,或許是因為中國尚未批准波音復飛,其他國家也在繼續觀望當中,眾多航空公司也才接連退單。據統計,停飛20個月後,波音已經損失了200多億美元(約合1308億元人民幣)。
另據波音發布的2020年《中國民用航空市場展望》報告顯示,未來20年中國將繼續成為全球航空市場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中國航空公司在這期間可能會購買8600架新飛機,價值1.4萬億美元(約合91614億元人民幣)。
即是說,無論如何波音都不會放棄中國市場這塊寶地,但在空難和疫情的雙重打擊下,波音公司想儘快翻過歷史上這"最黑暗的一頁",依舊長路漫漫。
文 | 李澤鈽 題 | 曾藝 圖 | 饒建寧 審 | 陸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