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旅店的故事:硬核又充滿人性 溫情又隱含高科技

2020-08-02 科學人文在線

吳季先生曾任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是一位知名的航天科學家,《月球旅店》是他寫作的第一部長篇科幻作品,我一口氣把它讀完了。我很久沒有讀到這樣的硬科幻了,它非常吸引人,有的篇章段落喚起我當年讀到英國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小說的感覺。

該書講的是21世紀中期,由中國人牽頭,聯合世界各國開發月球旅遊的故事。確切來講,它通過具體描述一次六天的月球之旅,向我們展現了整個月球旅遊的詳細過程,讀來感覺仿佛親自到月球上走了一趟。


月球旅店的故事:硬核又充滿人性 溫情又隱含高科技

但是,這並不是一冊旅行社的指南,它有著極強的技術性,仿佛一本月球載人飛行工程手冊。吳季先生以他長期的航天科學深厚累積,為我們講解了月球旅遊的三大系統難題:如何實現地月運輸系統、通信系統和能源系統的構建。這裡面,既充滿想像,又腳踏實地,從基礎科學和工程技術方面,不厭其煩地描述了各個細節,這可不是一般的科幻作者坐在家裡或僅靠讀幾本科普書就能寫出來的。我真的好像在重讀克拉克的《天堂的噴泉》,而那寫的是通往太空的電梯。

這也是一本真正的科幻,展開了對未來場景的豐富想像,精彩紛呈,讓人目不暇接。比如各國乘客搭乘旅遊飛船的旅行及觀感,他們與月球上歸來的前一批旅客的交接,月球旅店的形狀、位置、構造和顏色,月日和月夜的旅行之不同,在月夜中觀看最壯觀、最燦爛的地球以及其帶給人的心靈震撼,月球上的兩天參觀活動,轉運系統的分部建造場面,中轉站上的裝飾布置,轉運飛船上的消遣方式,崑崙山上的一萬五千米的通信高塔……這些大膽的想像,全部建立在堅實的科學推理上,細節充沛到讓人吃驚。

月球旅店的故事:硬核又充滿人性 溫情又隱含高科技

該書中涉及的知識領域眾多,從科學到人文,從技術到商業,應有盡有,包括太空、航天、通信、能源、地質、工程、建築、旅遊、經貿、金融……作者逐一道來,絲縷剖析,深入淺出,讓人沉浸在憧憬和思考之中。

我覺得,該書也是作者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的獻禮。它從一個側面描述了中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個國家怎樣從一窮二白髮展到可以上天入海、穿越星空,普通人也能到月球上去旅遊。該書講述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真正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而政府的作用也得以更好的發揮,這便把以前主要為國家任務服務的航天工業拓展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空間。根據書中的描述,這樣一個轉變的意義是極其重大的。正是堅持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行,中國才得以實現超越,做到其他發達國家也做不到的事情。「新航天」如果能在中國發展起來,就為未來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創新型大國地位的鞏固,提供了一個有力引擎。

從該書中,我也看到了對推進改革和擴大開放的呼喚,尤其是,必須進行體制機制的深度改革,這樣才能把人的創造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該書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便是那位為國家奉獻了一輩子的航天總工肖家遠,他想在退休之後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從事航天的商業開拓,這看起來是多麼異想天開且大膽啊!他事業成功,本可以安享晚年,做這件事僅僅是為了再開闢一個新的領域,來推動人類的發展。我理解,如果沒有好的大環境,沒有好的體制機制的支撐,單憑個人的努力,是難以做到的。我想,肖家遠從事的非凡事業是可以實現的,因為,我已看到,中國的民營商業航天在現實中嶄露頭角了。

未來世界的主流仍然是和平發展,仍然是合作共贏,否則月球旅遊只能成為泡影。月球旅遊項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國際合作。作者在這方面的描寫也十分精彩和專業,讀來讓人覺得,月球必定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未來的一個重大試驗地。

月球旅店的故事:硬核又充滿人性 溫情又隱含高科技

尤其值得讚許的是,這個故事充滿了人文關懷,科學家的赤子之心、深厚的父女之情,還有航天人的同事、朋友之誼,都躍然紙上。王瑤的精美插畫,也為文字插上了藝術的翅膀。而貫穿全書的,竟然是《小王子》這本書,它仿佛成了支撐書中人物的思想行為以及整個故事的靈魂。這樣一個童話,與科技,與航天,與夢想,與生命,緊密結合在一起,既溫馨又熱血。或許,科學的背後,根本上還是文化。我們走向太空這個最後的邊疆,從根本上說,不是為了眼前的一點點利益。月球旅遊成為「新航天」的第一個重大目標,這個意義很大,可能比從月球上採集資源的意義還要大,我想,僅僅從月面上回望一眼地球,我們的精神世界就大大不同了。為了夢想的燃燒,為了星辰宇宙的召喚,人類才可以一往無前。

月球旅店的故事:硬核又充滿人性 溫情又隱含高科技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讀到這本書,從而更好地認識航天,認識太空,更深入地了解我國航天人對未來的大膽想像和對理想的不懈追求,並激發出實現新夢想所需的大無畏勇氣和腳踏實地的精神。我也希望,有更多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來創作科幻作品,展示和激勵我們這個民族的夢想。

我不禁想到魯迅先生於一個多世紀前把科幻介紹進中國時,首譯的便是儒勒·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那時他在日本留學,讀到了日本人翻譯的西方科幻小說,感慨十分,西方人的夢已經是海底兩萬裡和人上月球,而中國人的夢還是升官發財封妻蔭子。因此,要改變中國人,就首先要改變中國人的夢。

該書寫的是中國人登月,接下來,就該是人類登陸火星,再接著就該是人類走出太陽系了吧!這些曾經遙遠的事物,現在的確都漸漸變得清晰了。為了這一切,我們還要加油,還要腳踏實地走穩每一步。

從凡爾納到威爾斯,從鄭文光到葉永烈,他們筆下的許多科幻都成真了。接下來,就是懷著期待,去爭取讓該書中描述的一幕,在我們的有生之年成為現實。而那個現實,我想會在很大程度上按照該書中描述的各種原理和細節來展開。

月球旅店的故事:硬核又充滿人性 溫情又隱含高科技

本文摘編自《月球旅店》(吳季 著)的序言,作者為著名科幻作家韓松先生。標題有修改,點擊下面「擴展連結」可立即購書。歡迎廣大科研工作者投稿,聊聊你們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投稿郵箱:houjunlin@mail.sciencep.com。

相關焦點

  • 期盼月球旅店從科幻成為傳奇
    一位是阿波羅11號和阿姆斯特朗一同登上月球的巴茲·奧爾德林,還有一位是阿波羅12號的指令艙駕駛員阿爾弗萊德·沃爾登。   我最為困惑的問題就是為什麼50年過去了,我們人類為什麼再也沒有回到月球,甚至連400公裡高的近地軌道都沒有突破?就這個問題我當面問了上面兩位阿波羅太空人,他們給我的答覆大致一樣,也就是我在創作的小說《月球旅店》後記中說的,政治任務完成了,政府再也不會花那麼多錢了。
  • 期盼月球旅店從科幻成為傳奇(科技名家筆談)
    一位是阿波羅11號和阿姆斯特朗一同登上月球的巴茲·奧爾德林,還有一位是阿波羅12號的指令艙駕駛員阿爾弗萊德·沃爾登。  我最為困惑的問題就是為什麼50年過去了,我們人類為什麼再也沒有回到月球,甚至連400公裡高的近地軌道都沒有突破?就這個問題我當面問了上面兩位阿波羅太空人,他們給我的答覆大致一樣,也就是我在創作的小說《月球旅店》後記中說的,政治任務完成了,政府再也不會花那麼多錢了。
  • 助高科技|——奉獻愛心,傳遞溫情
    2018年5月16日,廣州助高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助高科技)在2018年廣州市南華西街地區「奉獻愛心,傳遞溫情」慈善為民募捐活動中作出了突出貢獻,被評為」先進單位」 。以「助殘獻愛心 和諧滿華南」為主題南華西街奉獻愛心,傳遞溫情活動由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政府南華西街道辦事處主辦,南華西街道辦事處副書記鍾沃、主任陸波、副主任梁潤珍,海珠區民族宗教事務局陳少平局長,海珠區殘疾人聯合會理事會理事長陳武書等領導出席了該活動。
  • 十部經典科幻片 腦洞大開又充滿哲思
    今天離拾給各位觀眾老爺推薦的是十部經典的科幻片,科幻電影作為近幾年的大熱門,深受觀眾追捧,其對我們認知的挑戰,對我們幻想的滿足,帶給我們的視覺衝擊,無不讓人深陷其中,同時這些電影大多充滿深度,帶領我們去思考人類生存的終極意義。
  • 在月球上建旅店如何選址?「老航天」深思熟慮後寫下答案
    ▲ 吳季認為,在月球上建造旅店,最佳位置是月球北半球的中緯度,在這裡能舒服地觀看地球。圖為月球背面照片。 (視覺中國/圖)全文共6863字,閱讀大約需要14分鐘。白天,吳季在空間中心研製衛星和觀測技術;夜裡或是周末,他用來寫那個在腦海中盤桓已久的故事——2042年,人類實現了月球旅行。主人公肖家遠是一位退休的航天科學家,他去世後,女兒替他完成了登月的心願。直到這本《月球旅店》完成,吳季才告訴身邊的人。妻子說,我不喜歡你把自己寫死了。「人總是要死的,」吳季解釋,「這也不是寫我。」
  • 韓國電影《解凍》用另類視角詮釋溫情,在淚水中感悟人性
    近幾年韓國電影給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憑藉韓劇獨有的大尺度批判加上對人性的呼喚讓觀眾看後有種醍醐灌頂的感受。比如《釜山行》、《隧道》、《辯護人》、《熔爐》等電影無不深刻的刺痛人心。自此韓劇似洪水猛獸般奔湧而來,好在我們做到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 國旗在月球「獨立展示」所包含的「硬核科技」
    人民日報消息,我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國旗獨立展示。 海客新聞:國旗首次獨立展示, 滿載土特騰空而起。 此次國旗展開是我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國旗的「獨立展示」。
  • 你好,月球|中國人探月的故事
    在對月球放飛詩意幻想的同時,古人探月還得出了不少硬核成果哦!大家知道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記錄月食的國家。早到什麼時候呢?不提「嫦娥奔月」「吳剛折桂」那些充滿浪漫色彩的神話故事,不提「月有陰晴圓缺」那些寄託情思的精彩詩篇,只說1克月巖,美國贈送給中國的禮物,只有指尖大小。這顆月球上不起眼的「小石頭」投入中華民族的大湖,泛起了一圈又一圈,越來越激烈的「漣漪」。
  • 美國的太空旅店即將面世,高達873萬一晚,每天能看15次日出
    因此很多人都生出了對天空的產生了好奇,非常嚮往去太空認識和接觸番宇宙的奧妙,同時對宇宙的未知充滿畏懼感。而美國就將針對這種想法,即將打造出人類第一個太空旅館。這將是一次關乎人類進步的偉大創舉,我們一起來看看,美國的太空旅店即將面世,高達500萬一晚,每天能看15次日出!
  • 連姆尼森的四部營救電影,空中營救最好看,第三部充滿溫情
    連姆·尼森的四部營救電影,《空中營救》最燃,第三部充滿溫情連姆·尼森最近幾年一直以硬漢形象在熒幕上活躍,改變了自己地紳士形象,特別是出演了眾多地營救電影,讓影迷大飽眼福,話不多書咯,給大家四部他所主演地營救電影,其中空中營救系列最燃,第三部充滿溫情。
  • 硬核電影《拆彈專家2》,劉德華演繹複雜人性,堪稱經典災難大片
    講的是警匪題材,但關於人,人性,和真性情的流露,刻畫得絲絲入扣,在大場景大動作當中,觀眾一邊暗自為拆彈營救捏把汗,一邊為人性的複雜多邊感到扼腕嘆息,而倪妮飾演的龐玲愛之深切幾度讓人淚目,這種英姿颯爽的角色蠻適合她的,電影裡的倪妮氣質好到爆。我在想,影片中為不公平而吶喊甚至黑化的人,他們都曾經歷過什麼!
  • 電影《長江七號》:周星馳少有的溫情
    不是的,也有難得的溫情,充滿童話般的美好,更具備滿滿的溫情。周星馳2008年上映的電影《長江七號》,顛覆了周星馳電影給大家留下的無釐頭搞笑的印象,反而以感人的親情溫情出現,讓人覺得很意外。的確如此,周星馳的電影雖然都是以搞笑為主打類型,冷不丁出來一部溫情電影,著實讓人吃驚。
  • 只有一個人的科幻電影《月球》豆瓣評分8.5 成本僅500萬
    科技倫理與人性的深沉辯證相較於眾多大而無當、堆砌華麗視效的科幻巨作,《月球》就像是一個袖珍的逸品,它沒有恐怖的太空怪獸、浩大的戰鬥場面,僅由一人演員對著電腦與分身自言自語的戲碼,便成功傳達了太空冷酷異境中渺小個體所經歷的存在危機、現實幻滅,並藉由資本體制和人性需求間的悖論,辯證了新興科技如何該介入人類生活的深沉議題。
  • 《鄱湖水鬼之1998》"鬼節"上市 嚴肅姿態探索人性
    米來同時為讀者展現了一個神秘的世界——鄱陽湖有另一片神秘的水域,小說中充滿了如同《鬼吹燈》般魔幻內容的大膽想像,令人一讀即不忍釋卷。比如傳說中的鄱陽湖「魔鬼三角」,600年前陳友諒藏寶的蛇島等等。  小說還詳細描述了鄱陽湖文化,比如飲食等等,更重要的是以鄱陽湖的生態、人文、地理、歷史為背景,描寫人的貪婪、人的仇恨、人的麻木和人的溫情之間的較量;描寫湖泊的富饒、湖泊的美麗、湖泊的殘酷。作者在精確描寫災難的同時,把人與自然界相互博弈生存矛盾以及人性刻畫得淋漓盡致。比如小說中的重要人物袁木材為了搭救夢生,結果被捲入一片神秘的水域,在沙洲上被蟻蠍叮咬,身中奇毒奄奄一息。
  • 月球基地,是一部科幻史詩
    隨著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的成功著陸,中國新的一輪月球表面樣本採集的工作終於可以開展了。這是中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想必未來的某一天,中國航天員也將登上月球。1969年,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成功登陸月球。但是,美國載人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只是完成了月面的簡單探索和樣本收集。51年過去了,並沒有再派人登月,也沒有建立所謂的「月球基地」。其實關於「月球基地」,在科幻作品中可謂是屢見不鮮。不管是科幻主題的電影、遊戲、小說,都或多或少可以見到月球基地的影子。
  • 疫情之下,人性各異
    疫情之下,應更顯得人性本善,而不是人性本惡。還好中國不缺良善之人。在疫情之下,難擋溫情洶湧。她們每天跑來跑去,忙前忙後,在防疫工作不出紕漏的同時盡最大努力滿足隔離人員的各項需求,貨櫃活動板房是她們遮風擋雨的生活和工作場所,她們用專業的工作和貼心的服務,化解一個個困難,將一個在外人看來多少有些恐怖的隔離點變得充滿溫情,推動留觀工作順利開展,為全區疫情防控工作做出積極貢獻。獨居的蘭大爺是新疆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水塔山片區管委會團結北社區的居民,在居家隔離觀察期間。
  • 寵愛小動物的行為隱藏著人性的五個秘密
    這其中隱藏著人性的五個秘密,或者說是人性的弱點。1、對權利的恐懼感。我們對體型碩大的動物,總會有一種超大力量的恐懼感,並對自然界的神奇造化充滿敬畏之心。對龐大生物的敬而遠之,而去寵愛小動物,潛意識裡即一種對現實生活環境的反映:那就是對權利的恐懼心,需要從微權時尋找到安慰。2、對弱者的同情心。賈平凹先生說:「世上什麼東西都是小的好,豬在豬崽時就可愛。」
  • 《月球人》:關於月球的無限可能,可以在這本書中一窺究竟
    01月球,一個神秘的星球,從古到今一直有著莫名的吸引力,吸引別人去了解它、探索它。。中國古代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木等神話故事,外國則有狼人在月圓之夜變身的傳說。自從60年代以來,人類對於月球的探索就沒有停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