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盞燈
那座燈塔
像開在大海裡的白蓮
比浪花更美 更迷人
——李巧孌
潿洲島鱷魚山上,一座潔白的燈塔,與藍天、大海和巖石交相輝映。從海上遠遠望去,恍若一朵正在綻放的巨大白蓮,傲立在翠山碧海之間,讓人浮想聯翩。於是,不經意間,燈塔就成了一個亮麗的旅遊景點。 然而,又有誰知道這燈塔的歷史滄桑。
潿洲燈塔1955年始建,原為鐵架結構;1969年改建為石塔,2002年改建成現在的燈塔。燈塔上設有瞭望臺,人們登塔極目遠眺,全島風光可盡收眼底。
背景篇--建塔歷史
潿洲,水圍之洲,意為海水包圍的陸地。在未建立此燈塔前,因附近海域有一片礁石群,當海水漲潮時,經常引發過往船隻觸礁事故,奪走了很多人的生命。那個年代,人們面對自然力量,只能祈禱。後來,當地的漁民在島上安置了一個木樁架子,放上一煤油燈,對來往船隻報警。但使用不久,這個木樁被衝入了海中。
1955年,在南海艦隊航保處的爭取下,潿洲燈塔開始動工。經過縝密地選址,最終將燈塔建於潿洲島的西拱手處。
說建易,建時難。潿洲島和大陸之間,依靠船舶來往。在不超過6級風的情況下,船還可航行。但遇到寒潮大風,十天半月不通船是常有的事。燈塔工程,鋼架、扣件、水泥等主要材料都要從北海運來,加上燈塔附近水文環境複雜,經常受到風暴巨浪的吹襲,船舶只能擇時停靠,建造的困難可想而知。但是,海軍官兵並不把燈塔建設看作一項普通的工程,而是作為拯救生命的職責來做,硬是靠肩挑手扛,於次年把燈塔建成。
1955年,高度達18米的潿洲燈塔首度點亮,人們在數海裡之外就能看到其發出的警示燈光。自從燈塔建成以後,潿洲島附近海域再也沒有導致一艘船的沉沒,奪走一個人的生命。時至今日,潿洲燈塔屹立不動已60年,見證了改革開放後北部灣的發展歷程,成為為數不多的地標性建築之一。
2002年,潿洲燈塔再次華麗轉身,被改建成鋼筋混凝土燈塔。塔高22米,射程18海裡。它設計考究,建造工藝精細,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建築精品。其內設旋轉樓梯,上落方便,梯級鋪貼紅色花崗巖面層,頗為名貴高雅。塔身內側貼白色瓷磚,外側面貼白色仿石磚,遠看潔白如雪。燈塔採用高級鋁合金剛化玻璃水密窗,耐腐蝕、防水性好。塔的底部和懸挑室底板處巧妙地開設通風孔,使燈塔內部長期處於通風透氣狀態。這樣頗具巧思的改造,體現了燈塔建設者們的智慧與內涵,他們講究細節,注重環保,強調美感,將燈塔建設與周邊環境的融合,讓美麗的燈塔完美融入到潿洲島的秀美風光中,成為潿洲島景區的一大看點。
人物篇---守塔故事
許承志,潿洲燈塔員。許老今年已經80多了,但精神矍鑠,思路清晰,尤其說起變荒島為樂園的經歷時,更是神採奕奕。
有了燈塔,就需要值守。1955年,部隊需要招燈塔工看守燈塔,當時在北海鎮文化站工作的許承志,因為成分好、覺悟高和懂無線電技術,被錄用。1962年,燈塔移交給湛江航標區,許承志正式成為廣東航道局湛江航標區職工。自燈塔走進許承志的世界,直到1995年退休,許承志才依依不捨的走下燈塔,走出潿洲,前後四十年。
剛開始守燈塔的時候,許老住的地方距燈塔7公裡,每天例行去燈塔開燈。每一出門,愛人就提心弔膽,看到燈塔的燈亮了,才放下心來。島上蟲蛇很多, 條件十分惡劣,處處潛伏危機。許承志去燈塔要經過一個亂墳崗和一片雜叢林,蛇蟲時常出沒,所以每次去燈塔,都要將褲筒紮緊,帶上一條棍子。一個晚上,他看了一場籃球賽到燈塔巡視,一路上就打死28條青竹蛇。
在許承志看來,燈塔是大海的一部分,是親情的一部分,是生命的一部分。於是,每逢惡劣天氣,他必定吃住在燈塔,讓自己與燈塔融為一體,共同抵禦困難。
有天晚上,一個颱風過後,外面下起了大雨。風嗚嗚的刮著,海浪拍擊海岸的譁譁聲不絕於耳。老許迷迷糊糊睡到半夜,突然聽到「咚咚」的叩擊聲,隔著房間聽過去像是敲門聲,許承志打開門,外面卻空無一人,只有漫天的雨水還在飄灑。想到明天還要早起工作,他趕緊睡下。可是不多一會,又聽到了「咚咚」的敲打聲,一個毛骨悚然的念頭襲上老許的心頭,這個聲音是不是敲打棺材的聲音?他冷不丁的披衣做起來,聲音戛然而止,周圍又杳然無聲了。他心有餘悸的躺下,詭異的聲音又響了起來。反反覆覆好幾次,老許再也沒有了睡意,索性穿好雨衣去探個究竟。推開門,雨停了,風也小了,月亮出來了,他沿著小路來到水文站附近,撲哧一聲笑出聲來。原來,水文站的門沒有關好,而岸邊的波濤一浪接著一浪,每一次湧上來都會把門擊打一下發出沉悶的「咚咚」聲。老許笑了,用木條把門塞緊,聲音終於消失了。他走回燈塔,安心地睡了一覺。
每個傍晚,燈塔按時亮起,為歸航的漁船指明方向。當地的漁民們為了表示感謝,經常招呼他去船上吃一些新鮮的魚蝦,許承志每次都擺手拒絕。時間久了,許承志慢慢積攢下了當地人的口碑,人們都親切地稱呼他「許仔」,親暱非常。現在他已經84歲了,潿洲人無論年紀大小,在北海見到他,還叫他「許仔」,親暱非常。2002年,一座高22米,射程18海裡的圓柱形鋼筋混凝土燈塔,取代了他守護40年的石砌燈塔。也就在這一年,湛江航標處將潿洲燈塔移交北海航標處。
徵程篇---助力航運
從地理位置來看,潿洲島南望海南島,北靠北海市,東鄰雷州半島,西近越南,是極為重要的國防前哨。從軍事地位來講,潿洲島有海、陸、空部隊強邊駐防,燈塔對軍用船舶的助航作用至關重要。從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來看,北部灣是西南各省出海的重要通道。但這南海國際運輸的重要通道,水流湍急,嶼多礁密,淺灘遍布。潿洲燈塔,不但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國際船舶指引航向,也為遠航的人們增添了信心和勇氣。
據有關報導,潿洲島石油開採已有相當規模。北部灣石油儲量總達3-5億噸,從目前中法合作勘探的結果來看,潿洲島海區更有四個有開放價值的含油構造。2003年欽州港海上原油安全無汙染過駁1000萬噸,2016年北部灣更陸續出現中石化高產測試油氣井,海洋油氣資源開發的步伐越來越快。
而原油過駁和運輸是世界公認的海上高風險作業,發生在海上的船舶事故屢有發生,造成的財產損失、生命和環境汙染異常嚴重。北部灣地處亞熱帶低緯度地區,這裡「夏有西南湧浪、冬有季風」,海域環境複雜。一旦石油作業中發生船舶碰撞等事故導致原油洩漏,就將發生災難性的海洋汙染事故。
潿洲島石油自2008開鑽至今,未發生過一起事故。無疑,潿洲燈塔對石油的安全運輸,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並對開採工程船舶的航行提供巨大幫助。
「日射潿洲廓,風斜別島洋。交池懸寶藏,長夜發珠光。」四百多年前,明代著名戲劇家湯顯祖遊覽潿洲島時寫下這浪漫詩句,為潿洲島的歷史人文留下了極其輝煌的一筆。潿洲島也因為留有湯顯祖的足跡而引以為自豪。今天看來,這詩仿佛專門是為潿洲燈塔而寫。燈塔那美麗的光芒,不就是湯顯祖筆下的「珠光」嗎?
作為特殊建築,潿洲燈塔早已是這個小島的標誌物。也許,對遊客來說那是一個景點,但對潿洲人來說,它已經融入生活深處,是他們除媽祖和天主外的另一種信仰。
今天,隨著現代燈器的使用,沐浴在夜色中的潔白燈塔愈發地清晰,一如海面上盛開的花。它揮灑光明,為迷失方向的船舶引航。它莊嚴的堅守在這片海上,散發著不滅的希望。站在燈塔上,瞭望浩渺的海面,船舶來來往往,我們仍能感到熱血澎湃,激情萬千。展望明天,燈塔將繼續以其獨有的圖騰形式,護衛萬千船輪的平安航程。
原標題:《點亮心中一盞燈 | 海島蓮花伴潮生——潿洲燈塔紀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