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一位住在森林旁的老爺爺,家門口經常有浣熊光顧。這次更是一口氣來了20幾隻,集體堵在門口討食。
老爺子準備了好幾斤熱狗、葡萄和餅乾投餵它們,後來還換上了一頂「浣熊帽子」~ 哈哈哈哈這畫面也太可愛了!
網友評論
延伸閱讀
小浣熊
浣熊屬哺乳綱食肉目浣熊科的一種動物。源自北美洲,因其食前要將食物在水中洗濯,故名浣熊(註:「浣」字普通話拼音為huàn。另外,小浣熊和小熊貓不屬於同種動物,兩者有很大差別。)浣熊屬包括7種動物,模式種浣熊產在北美和中美,食蟹浣熊產在哥斯大黎加至南美洲北部地區,其餘5種產在各個島嶼上。浣熊體長在42-60釐米之間,它們的腳覺發達,經常用前爪捕食和吃食,使用前爪幾乎同猴子一樣靈活。浣熊常常把捕到的食物放在水中洗去泥沙,因而得名「浣熊」。浣熊是雜食性動物,吃魚、蛙和小型陸生動物,也吃野果、堅果、種子、橡樹籽等。
外形特徵
浣熊最大的特徵是眼睛周圍的黑色區域,與周圍的白色的臉顏色形成鮮明對比。耳朵略圓,上方為白色毛,通常顏色深淺的灰色,也有部分為棕色和黑色、淡黃色,及罕見的白化種。越冬時,皮毛會增長到2-3cm。 前後腳有五趾,腳指常分開,能抓住東西,口中原本是裂肉齒,進化成能咬碎東西的牙齒。
浣熊尾長,有黑白環紋,也有少數為黃白相間,大約5-7個。樹棲的蓬尾浣熊屬和地棲的長鼻浣熊都有尾環,而卷尾浣熊的長尾(超過體長1.5-2.0倍)無環紋,前者的長尾有纏繞性。
浣熊體長40到70cm,尾長20至40cm,肩膀的高度為23-30cm。成年浣熊的重量因棲息地的差別而差別很大,範圍可以從2到14公斤,但通常是介於3.5至9公斤。曾在佛羅裡達州南部發現了體型極小的浣熊,北部的浣熊體型較大。在冬季的開始,一隻浣熊的重量會因脂肪儲存而變為春天時的2倍。
分布範圍
浣熊原產於貝里斯,加拿大,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美國等北美地區。在奧地利,亞塞拜然,比利時,捷克,法國,德國,盧森堡,荷蘭,俄羅斯,瑞士,烏茲別克斯坦也有發現。
生活環境
北美洲浣熊理想的棲息地是緊鄰水域和沼澤地的落葉林。白天它們在空心樹和巖石或地面上的洞中睡覺。浣熊喜歡棲息在靠近河流、湖泊或池塘的樹林中,浣熊還是優秀的「遊泳健將」。
生活習性
浣熊是「遊泳健將」,喜歡棲息在靠近河流、湖泊或池塘的樹林中,它們大多成對或結成家族一起活動。浣熊白天大多在樹上休息,晚上出來活動,經常在樹上活動,巢也築在樹上。白天它們在空心樹和巖石或地面上的洞中睡覺,當受到黑熊追蹤時,它就會逃到樹梢躲起來。到了冬天,北方的浣熊還要躲進樹洞去冬眠。
浣熊是夜行性動物。晚上十二點後出門,加拿大人稱之為「神秘小偷」。
雖然是食肉目動物,但浣熊偏於雜食,嗜捕食鳥、老鼠、昆蟲、小魚、蝸牛、小龍蝦和青蛙。它們的食物也包括蛋類、堅果、穀物、水果和橡樹籽等,不傷害人畜。
浣熊的前肢都長有五個指、趾頭,因此,能捕捉到水中的蝦和螃蟹。當捕捉到這些小動物時,它會先洗去這些動物身上的泥土再吃,而且它在吃其它食物之前,也總是要把食物放在水中洗一 洗再吃。甚至有的時候,用來清洗的水比食物還髒,它們也要洗洗再吃。
有的人認為,這是出於浣熊本能的一種習性,這些習性是祖祖輩輩遺傳下來的,也有的人認為,這是浣熊十分喜歡清潔愛乾淨才這樣做的。
(原標題:老爺爺投餵二十多隻浣熊)
來源:綜合自@環球時報、百度百科
流程編輯:U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