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投餵動物是眾多遊客打卡網紅地的「必選」項目,遊客們以投餵行為獲得短暫歡樂,而小動物們卻要為此搭上長期健康風險。
在新疆喀納斯景區,遊人常能遇見一隻小狐狸,它充滿靈氣,不怕生人,每當遊客經過,它都會眯著眼趴在路邊賣萌撒嬌,等待投喂。憑藉獨特氣質,這隻小狐狸在網際網路上搶盡了風頭。可如今小狐狸生病了,因為遊客的「好心」投食,小傢伙吃了遊客亂投放的食物,造成了肝腎損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投餵動物看似是好事,可不顧及動物安全,好心也會辦成壞事。
過度投餵埋下健康隱患
去年12月,據北京晚報報導,因遊客過度投喂,導致遊弋在杭州西湖上的鴛鴦被撐死了很多隻。據統計,西湖的鴛鴦數量較去年減少76隻,目前共有260隻,其中很多鴛鴦都因為過度投餵被撐死。
無獨有偶,2012年,在北京動物園金絲猴館,一隻川金絲猴「泉泉」發生非正常死亡。根據北京動物園官方公告,該金絲猴死亡原因為「胃黏膜潰瘍、出血疼痛致胃蠕動減緩,胃積氣,腹壓增大壓迫心肺,導致呼吸困難、心衰死亡」。有關調查顯示,該獸舍時常出現遊客高空投拋食物現象。
據廣州日報2019年5月報導,在廣州動物園,有超過40隻浣熊由於過度投喂,導致體型超重。正常來講,它們正常體重一般在10斤左右,現在很多已超過15斤。據工作人員介紹,遊客們投餵的食物主要包括薯片、餅乾、糖果等零食,這些食物都不適合浣熊食用。目前已經有部分浣熊由於肥胖而出現健康問題。
去年10月,據網友爆料,在昆明動物園,有遊客將一個裹著塑膠袋的蘋果投餵給了大象,導致大象將塑膠袋誤食吞進了肚子裡。而這一幕,剛好被在場的其他遊客給拍攝了下來。
對此,有畜牧師表示,動物的飼料是有嚴格標準的,並且有專門的技術人員把關,按照最科學的方法給動物提供飲食。投餵行為會給動物的健康埋下隱患,例如,幹掛麵等碳水化合物,會影響食草動物的消化系統,導致腹脹、腹瀉,甚至死亡;高糖、高脂肪、高添加劑的零食,則會造成動物肥胖,影響動物心血管,還會造成骨骼變形,影響生殖系統以及繁殖等等。
投餵促使動物生存能力退化
生存能力對野生動物來講至關重要。西湖護衛隊工作人員針對「鴛鴦被撐死」事件表示,過度投餵不僅會損害動物的生存能力,而且還會導致它們喪失野性,不再主動尋找食物。
「人為給野生動物投餵食物,會降低野生動物的捕食能力,減弱正常的生存能力。」有著多年野生動物領域研究的海南師範大學副校長史海濤教授曾表示,動物在野外生存,在自然的壓力之下,需要捕食的動力、充沛的體力、敏銳的反應速度和靈活的捕食技巧。一旦習慣投喂,它們就會產生依賴性,正常能力退化,不利於生存。
多地立法對投餵行為作出規範
在勸阻遊客亂投餵這件事上, 動物園也是費盡了心思。目前,大部分動物園都會設置「禁止投食」的標語,可實際上收效甚微。一些景區甚至設定了固定勸阻崗,盡最大可能對遊客的違規投餵進行勸導。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遊客不文明投餵行為對動物造成的傷害,往往不會在當時顯現,而是一種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要解決這一問題,還是要立法明確禁止不合理投餵、挑逗等傷害動物的行為。」
近年來,一些地方也出臺了相關規定,對投餵行為作出規範。
《北京市公園條例》規定,遊人遊覽公園時,禁止恐嚇、投打、傷害動物或者在非投餵區投餵動物,對於違反規定的行為,責令改正,並可以處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北京市公園條例》
《廣州市公園條例》明確,遊人不得在非指定區域遊泳、垂釣、營火、燒烤、投餵動物等,對於違反規定的遊人,由園林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以10元以上50元以下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揚州市公園條例》規定,公園內禁止恐嚇動物或者在非投餵區投餵動物,違反規定,勸阻無效的,由公園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以20元以上50元以下罰款。
誠然,大部分人投餵野生動物往往出於善意。但是,野生動物在長年的進化過程中,所形成的生活習慣與人類完全不同。因此,以人類的食物投餵野生動物只會對動物帶來傷害。保護野生動物,就應該不去打擾它們,和它們和諧共存。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莫元婧 綜合 法制日報、海南日報、新浪新疆、鳳凰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