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全家遊園是件樂事。不過本周六,北京動物園的一幕卻讓人糟心:在狼館展區外,不少家長帶著孩子隔著欄杆餵食。有的餵雜草,有的餵樹枝、掛麵,甚至還有吃完的雪糕棍。
亂投餵動物是遊園時常見的不文明行為。前不久,同樣在北京動物園,一名帶著孩子的女子為此還與其他遊客發生衝突,爆出「我是餵硫酸還是餵藥片了」的驚人之語。確有那麼一些人,甭管是對草食動物還是肉食動物,溫順型還是攻擊型,他們想逗就逗;也無論蔬菜、草根、樹葉,手頭有啥就扔啥。據介紹,2020年上半年,僅北京動物園便發現及勸阻不文明行為1100餘起,開具23張記錄單。
跟人類一樣,動物飲食都有各自習慣,需要科學配比、嚴格把關。遊客自帶的食物,是否衛生安全,符合投餵動物的脾胃,都不得而知。事實上,亂投亂餵釀成的悲劇不少。幾年前,北京動物園一隻珍貴的金絲猴「泉泉」心衰死亡,正是因為「胃積氣,腹壓增大壓迫心肺,導致呼吸困難」,其胃裡都是麵包、胡蘿蔔等遊客投餵的食物,且已造成病變。汕頭中山公園曾有一隻鴕鳥被投餵的帶包裝的麵包卡住喉部窒息而死,鎮江一家動物園曾有一隻梅花鹿誤食塑料製品死亡……
近些年,要求整治亂投亂餵的呼聲持續不斷,相關管理單位一直在努力。設置隔離帶、加高玻璃圍擋、增加警示牌示、節假日全園職工上陣勸導……軟體硬體各方面都在調整完善。《北京市公園條例》也有規定,恐嚇、投打、傷害動物或者在非投餵區投餵動物的,責令改正,並可以處以相應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2018年起,北京動物園管理隊還同城管執法隊開展聯合巡視執法,對屢勸不聽、傷害動物等嚴重違法行為進行行政處罰。
從現實情況看,這些舉措的效果是有的,文明遊園的意識正逐漸深入人心。但我行我素者依然不少,對警示牌視而不見、通過網眼塞食物、口頭遵守轉身偷餵等現象屢見不鮮。究其原因,有人是滿不在乎,「一片葉子能有多少量」,小題大作;有人是自覺「買票進來的,就得玩盡興了」。雖心態不一,但歸根結底還是對動物們缺乏起碼的同理心,對規則缺乏基本的敬畏。對這些人,口頭提醒多少遍恐怕都無濟於事,最重要還是得管起來、罰到位。比如行政處罰,罰「50元」嘻嘻哈哈,100元呢?比如「黑名單」制度,一個月禁入園「無所謂」,那么半年一年呢?
國慶長假在即,出遊高峰將至。相關管理者不妨藉此契機,對亂投亂餵等不文明行為「零容忍」,給屢教不改者上上課。每位遊客也管住自己的手、勸住別人的手,共同培育文明好習慣。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